首页 理论教育 东帝汶:21世纪新兴国家

东帝汶:21世纪新兴国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党单方面宣布独立。同年12月7日印尼出兵东帝汶,对东统治24年。1999年8月,在联合国主持下,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占压倒多数的选民主张独立。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宣布独立。2011年东帝汶海关关税总收入约4 320万美元,同比增长66%。目前,中国已成为东帝汶第五大贸易伙伴。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东帝汶石油基金累计滚存至117.75亿美元。

东帝汶:21世纪新兴国家

21世纪新生国家——东帝汶

周蕾蕾

【内容提要】东帝汶是21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从殖民历史走出来的年轻国家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底子薄弱、民众收入水平低等。为了重建和发展经济,东帝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鼓励外来投资、积极扩大出口等。而油气资源为东帝汶发展经济提供了动力。东帝汶的近海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被认为是中东以外世界第二大储油区。虽然东帝汶政府不想过度依赖油气资源,但是油气储藏丰富的东帝汶急需通过开发能源的方式获得资金、重建经济,因此能源需求大国在油气开发方面与东帝汶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一、东帝汶概览

东帝汶是地处亚洲的葡语国家。东帝汶1511年被葡萄牙侵占,至1975年为葡殖民地。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党单方面宣布独立。同年12月7日印尼出兵东帝汶,对东统治24年。1999年8月,在联合国主持下,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占压倒多数的选民主张独立。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宣布独立。2012年底,国际维和部队结束了在东帝汶的维和任务,将维持治安的任务交给了当地警察,这使得受联合国保护长达13年之久的东帝汶走上了独立自主道路。

东帝汶地处东南亚,与印度尼西亚东南部毗邻,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面积约1.48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8万。东帝汶地处热带,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周围海域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目前东帝汶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达90%,主要农产品玉米、稻谷、薯类等,粮食尚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加工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因而国内的各种日常消费品主要依赖进口。1999年脱离印度尼西亚以来,经济恢复主要靠外援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消费需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东帝汶列为亚洲最贫困国家和全球20个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根据东帝汶统计部门的数据,东帝汶的宏观经济表现如表1所示。

表12007-2011年东帝汶经济基本指标情况[1](单位:亿美元)

当前,东帝汶政府面临的最艰巨挑战是如何重建和发展经济,减轻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促进人民减贫增收。东帝汶的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于石油收益,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度非常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把东帝汶称为“全球最依赖石油的经济体”。其经济作物也主要是咖啡,但咖啡的产值也非常有限,每年仅有约1 500万美元左右的产值。东帝汶除了粮食不能自给以外,水果蔬菜也几乎全部从外国进口。为此,古斯芒政府制定了一项二十年发展规划,目的是带领东帝汶人民摆脱贫困,把东帝汶建设成一个以出口经济作物、畜牧产品和成品油为主的中上等收入国家。

早在2008年,东帝汶就通过了新的税收体系的改革方案,简化纳税程序、降低平均税率,希望使东帝汶变成世界上税收最低的国家之一,目的是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和外来投资、鼓励私有经济领域发展,并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该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直接税(一种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的税,如收入税或财产税)在将每月每位居民应税起征点提高到500美元的同时,还对居民和非居民实行工资收入税和非工资收入税合并,统一实行10%的税率;进口税和营业税将降至2.5%,劳务税将降至5%,只对明显对人体健康环境有害的货物才征收特许权税。[2]

同时,东帝汶还制定了鼓励国内外投资的法律如《国民投资法》和《外国投资法》等,并成立专门的机构以促进出口。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东帝汶的全球竞争力在14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29,比上年上升4位。目前,随着东帝汶政治局势逐渐稳定,各种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东帝汶政府正努力吸引外来投资。

近年来,东帝汶积极发展外贸、扩大出口。2011年东帝汶海关关税总收入约4 320万美元,同比增长66%。东帝汶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印尼、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东帝汶第五大贸易伙伴。东帝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咖啡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物、汽油煤油机械电器建筑材料等。

二、东帝汶特写:石油经济

现在东帝汶已开放了大约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以便外国投资者进行勘探开发。帝汶海沟预计蕴藏有5亿桶石油、1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3]石油现在是东帝汶国家经济的最大税收来源,然而实际上,东帝汶政府主观上却不愿意过度依靠石油。东帝汶于2005年颁布了《石油法》和《石油基金法》。该石油基金囊括所有来自东帝汶石油特许权、回报及投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与石油有关的所有税收和石油收入分红两部分。

东帝汶政府于2005年7月1日启动石油基金。当时官方预测基金在20年内将累积到50亿美元,每年利息将有2亿美元,实质收益将达到1.2亿美元。以上的估计数字还不包括政府将从帝汶海日升油田项目中获得的50亿美元收益。[4]

东帝汶石油基金由东帝汶中央银行筹备机构Banking and Payments Authority of Timor-Leste(BPA)负责管理,主要投资美国国债。近来国际油价波动可能直接影响到东帝汶的石油收入,金融危机也可能影响到东帝汶石油基金的投资收益。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东帝汶石油基金累计滚存至117.75亿美元。其中2012年第四季度增长了7.21亿美元。根据东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当年东帝汶全国人口为1 066 582人,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东2012年末人口约为117.6万人。目前,东国民人均石油财富已突破1万美元。石油基金投资比例为:美国政府债券占74%,全球有价证券占26%。2012年东帝汶政府财政收入3.572 1亿美元(不含石油基金收入),财政支出27.953 2亿美元。[5]

根据东帝汶政府发布的2030年远景目标规划:到2020年,使东帝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到2030年,使东帝汶跨入富裕国家行列。而石油财富是实现这一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物质支撑。东帝汶政府还计划在南部海岸兴建石油化工产业走廊,以此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解决更多民生问题。2005年10月,为了开发本国的石油资源,当时的东帝汶总理阿尔卡蒂里在新加坡邀请国际石油公司参与东帝汶石油勘探的竞标活动。

不管东帝汶政府如何不希望过分依赖石油,石油经济实际上成为东帝汶经济的主要支柱。近年来,东帝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实现的。东帝汶与一些国家达成了不少合作意向,签署了部分合作开发协议。

东帝汶在2002年5月20日宣布独立后就与澳大利亚签订了《帝汶海沟条约》和《大日出区联合石油开发备忘录》。澳大利亚议会于2003年3月7日批准了澳与东帝汶政府就联合开发帝汶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达成的条约,该条约为两国共同开采价值520亿澳元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铺平了道路。根据条约规定,东帝汶可分得帝汶海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的“联合开发区”(Joint Petroleum Development Area)中天然气和石油开采税收的90%(价值约60亿澳元),其余10%归澳大利亚所有。此项条约在石油开采巨头菲利普斯公司定下的期限前获得批准。该公司是帝汶海油气资源“联合开发区”的经营者。除上述条约外,澳与东帝汶还就开采帝汶海中的日升油气田[6]资源达成协议,从而为商业开发该处资源提供了法律保证。日升油气田的开发价值约240亿澳元。协议规定,只有20.1%的日升油气田位于澳与东帝汶的“联合开发区”内,因此这20.1%的油气资源开采税收中的90%归东帝汶政府,其余的79.9%的日升油气田的开采税收全部归澳大利亚政府。[7]其中巴玉—温丹油田(Bayu-UndanField)于2004年2月进入商业开发,估计油田石油储量约5亿桶,天然气储量10万亿立方英尺。日升气田(The Greatsunrise)天然气储量有7万亿立方英尺,价值50亿到70亿美元。[8]

东帝汶在于澳大利亚的油气资源合作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东澳之间在领海方面的争端外,合作过程中也出现过比较重大的分歧。早在2005年6月19日,东帝汶总理阿尔卡蒂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已经向伍德赛德(WOODSIDE)石油公司(澳大利亚的石油公司)说明,如果日升油气田(帝汶海石油联合开发区)的石油管道不能铺设到东帝汶,而只是铺设到澳大利亚的达尔文,那么石油的勘探开发工作就不能进行。[9]2010年4月12日,东帝汶政府发言人称,如果澳大利亚伍德赛德公司仍坚持将在东帝汶日升油气田开采的天然气输往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或是海上浮动平台,那么东帝汶政府将停止对该油气田进行开采。该发言人说,该公司没有单方面对东帝汶所属资源作出决定的权力,并称,东帝汶政府的立场在2010年1月13日就曾清楚地表明过,即如果伍德赛德公 司的计划是将日升油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达尔文或是海上浮动平台,那么该计划将不会被东帝汶政府批准。东帝汶政府力图将输气管道建在东帝汶,以推动当地工业发展。而伍德赛德公司则以安全、过高成本以及穿越海沟导致的技术风险等问题试图改变东帝汶政府的有关决定。[10]

2002年5月20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东帝汶独立仪式,中国立即与东帝汶建交,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中东建交后不久,当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帝汶政府就东帝汶油气勘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这迈出了双方能源合作的第一步。2004年9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BGP)与挪威GGS公司合作,与东帝汶政府签署了联合多用户海上油气勘探项目协议。但是根据一份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从东帝汶丰富的油气资源中获益。从2005年开始,中石油花费了150万美元在东帝汶的陆地上做地质勘探,除此之外,中国和东帝汶的油气合作毫无进展。而东帝汶大量的油气资源都储藏在和澳大利亚交界的帝汶海中,东帝汶最为主要的油气开发伙伴是澳大利亚。[11]

2002年,东帝汶独立之初就与美国建交,并保持了密切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关系。2004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当年3月,两国签署关于美国帮助东帝汶建设能源项目的协议。2007年12月,韩国东方石油公司宣布在东帝汶投资兴建石油储备库。[12]该项目位于东帝汶首都帝力西面的利基萨(Liquisa)省,项目总投资两千万美元,包括一个停靠6 000吨轮船的油轮码头,4个储量为500万公升钢储油罐,一个加油站。据该公司介绍,储油库计划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成品油,通过罐装卡车运往帝力等地,以满足东帝汶日益增长的燃油需要。根据2008年10月的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韩国知识经济部10月14日称,知识经济部长官李允镐与东帝汶政府总理沙纳纳·古斯芒签署了天然气供应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表示,今后在日升气田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将会优先供应给韩国。两国还商定,除正在推进的6个勘测矿口项目以外,还将推进对两国尚未开发的陆海矿区,以及东帝汶和澳大利亚之间联合石油开发区未转让矿区等的共同开发项目。双方还决定设立部长级资源合作委员会,就引进液化天然气(LNG)和共同开采未勘测矿区等能源合作课题进行讨论。但是根据2013年7月的消息,韩国国有天然气公司也已归还或计划归还其在东帝汶的海上勘探许可。[13]

东帝汶也与泰国开展了合作商谈。2008年4月,东帝汶政府代表团访问泰国并与泰能源部进行会谈。东帝汶希望泰国能帮助其培训石油勘探生产技术人员,同时讨论合作在东帝汶开采液化天然气等能源。泰能源部部长助理库拉吉表示,泰国将帮助东帝汶建设石油开发的基础结构和管理机构,指导东帝汶在2009年成立国家石化管理公司。东帝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希望泰方合作开发,并邀请泰国投资者赴东进行考察。

2013年初,意大利能源巨头埃尼公司获得了帝汶海的新的勘探和产量分成合同,这个新的勘探区面积为662平方公里,靠近埃尼公司此前发现的海上油田基坦(Kitan)油田。根据勘探和产量分成合同,埃尼公司将在前两年中在新作业区内钻取两口勘探井。合同区位于由澳大利亚和东帝汶共同管理的联合石油开发区(JPDA)内。合同区平均水深为350米。埃尼公司迄今在联合石油开发区内已确定一些石油远景区,而这些石油远景区可以与邻近的已开始生产石油的基坦(Kitan)油田一并开发。[14]基坦(Kitan)油田位于东帝汶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联合石油开发区(JPDA)内,距离东帝汶首都帝力大约240公里,距离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大约550公里。埃尼公司在2008年与东帝汶签署合作协议三年后,于2011年11月就开始了石油生产,当时的最高日产量估计可高达4万桶。拥有40%股份的埃尼公司担任基坦油田的作业者,其合作伙伴日本Inpex东帝汶公司和加拿大塔利斯曼资源公司分别拥有35%和25%的股份。

对于东帝汶的石油经济情况,正如2005年东帝汶前总理阿尔卡蒂里说,石油收入的良好管理对于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扶贫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还要避免出现某些产油国虽然拥有石油,却因福得祸的情况。为了避免使东帝汶成为一个过度依赖石油生存的国家,就必须投资于其他行业,特别是教育、卫生、捕捞、渔业、农业和旅游业。对于东帝汶的石油收益管理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于2005年敦促东帝汶“负责地”管理能源收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加藤隆俊(Takatoshi Kato)在一份声明中说:“东帝汶自从2002年独立以来,在保持国家和平与稳定、创建国家机构、提高基本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令人称赞的进步……但是在加强执政能力、加速非石油经济发展及创造就业、确保国家油气资源得到健全管理等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加藤隆俊说东帝汶政府在《国家发展计划》中将重点放在强化机构能力、通过私人投资刺激就业和“负责及透明地”管理能源收益等做法是正确的。[15](www.xing528.com)

三、结论

东帝汶在帝汶海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及石油等资源,被认为是中东以外世界第二大储油区。油气储藏丰富的东帝汶急需通过开发能源的方式获得资金、重建经济,能源需求大国在油气开发方面与东帝汶的合作潜力巨大。伴随着经济发展,亚洲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早在2004年世界石油的额外需求每天就达到260万桶。而据统计,全球十大石油消费国(2007年瑞士银行报告数据)中有4个在亚洲,即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为了确保长期的能源供应,亚洲的能源消费大国正在世界各地寻找能源。从长远看来,东帝汶会从这些国家的能源需求中获益。

东帝汶油气储藏主要分布在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帝汶海。但是,由于帝汶海底油田深达1 000公尺以上,开采难度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石油公司都曾在帝汶海勘探石油,开发效果并不显著。[16]对于希望同东帝汶开展油气开发合作的各方而言,技术的难关也将是很大的挑战。

东帝汶油气、矿产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东帝汶面临的巨大挑战仍然是国家的硬件设施建设问题,例如学校、公路、桥梁、医院、卫生站、新的机关部委大厦、新的国会大厦以及相关市场的建设。东帝汶政府正在实施的中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这一现状,为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作者:周蕾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1]资料来源:东帝汶政府网http://timor-leste.gov. tl/? lang= en.

[2]中国驻东帝汶经商处: http://easttimor.mofcom.gov. cn/article/ddfg/sshzhd/200802/20080205400145.shtml.

[3]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 cn/aarticle/i/jyjl/j/200510/20051000510352.html.

[4]中国商务部东帝汶经商处: http://easttimor.mofcom.gov.cn/article/sqfb/200509/20050900470963.shtml.

[5]商务部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中心: http://shangwutousu.mofcom.gov. cn/article/ddgk/zwjingji/dk/ 201307/20130700195065.shtm l.

[6]“The Great sunrise”在不同的报道里有多种译法,如“日升”、“太阳光”、“太阳升”等,这几种称呼都是指同一个油气田,为了行文方面,本文统一采用“日升”译法。

[7]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 cn/article/i/jyjl/l/200303/20030300075033.shtml.

[8]王成安.漫漫独立路十年发展篇-东帝汶政治经济发展评述.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 10.

[9]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 cn/article/i/jyjl/j/200506/20050600125653.shtml.

[10]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 cn/aarticle/i/jyjl/j/201004/20100406881202.html.

[11]http://view.news.qq.com/zt2011/easttimor/index.htm.

[12]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 cn/aarticle/i/jyjl/j/200712/20071205285320.html.

[13]中国石化报: http://enews.sinopecnews. com. cn/shb/html/2013-07/19/content_221059.htm.

[14]中国石化新闻网: http://www. sinopecnews. com. cn/news/content/2013-04/16/content_1287287. shtml.

[15]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 cn/article/i/jyjl/j/200506/20050600127872.shtml.

[16]李开盛,周琦.中国与东帝汶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前景.东南亚纵横,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