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第三节:体会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第三节:体会语言风格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鉴赏,就是体会不同的语言特色及其诗人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第三节:体会语言风格

第三节 体会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艺术风格千千万,但也可以大致归纳并分为若干类,主要包括清新、自然、平淡、工丽、委婉、直率等。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鉴赏,就是体会不同的语言特色及其诗人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一、常见的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一)清新

清新的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画面明丽、语言清新、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自然

自然的特点是语言不加雕饰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李白曾用荷花出水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他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花是美的,出在清水之上,天然而成,这才更美。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便被南宋人葛立方称为“浑然天成”。王安石《百家夜休》中的“欲别更携手,月明洲诸生”,写离别,又不忍离别,月照着洲诸,更加烘托了友情的深厚,抒情、写景为所想、所见,不加雕饰,是很自然的。

(三)平淡(质朴)

平淡与“自然”有相同之处,即不加雕饰;但与“自然”又有不同之处,即语言力求朴素。“自然”讲究天然而成,并不排斥在辞藻上下工夫;而“平淡”则不尚辞藻雕饰,追求质朴无华的特点。然而,“平淡”又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即指表面平淡而内有深意。

(四)工丽

工丽与“平淡”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平淡”不尚辞藻,而“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观李固清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可算得上“工丽”的诗句。再如柳永《望海潮》中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着实清丽可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无华的字宇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五)委婉(含蓄)

委婉的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地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到什么时候能回到家,在夜里,一边剪着烛花,一边促膝交谈,将在巴山做客时的情景,都说给你听。这一想象的情景透露了诗的本意。

(六)直率(明快)

与“委婉”不同,直率的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诗的第一、二两句通过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本已扫兴,而那蜂蝶却又纷纷过墙而去,以致诗人的心情又多一层惆怅,竟怀疑“阳春”长了脚,不住自家,而偏偏跑到邻家去。这里诗人将那惜春之情抒发得直截了当,算是“明快”。再如《诗经·相鼠》中的“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对处于高位的剥削者的斥责,咒骂他们为什么不快点死,吐露真情,多么直率。

(七)奔放

奔放与“直率”有相同之处,但比“直率”有气势。其特点是将内心的情感一下迸发出来,酣畅淋漓。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八)雄奇与雄浑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假想飞上天空,从天而望,人间非常渺小,九州像九个烟点,大海像杯中之水。可谓“雄奇”之句。

“雄浑”同“雄奇”一样,气势是雄伟的,但又有不同,“雄奇”的立意奇特,“雄浑”的含意深沉。“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更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九)沉郁

“沉”指深沉而不浮,“郁”指厚重而不薄。“沉郁”在深沉厚重的方面同于“雄浑”,但不像“雄浑”那样高昂,而是多顿挫。“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到了家中饥寒交迫、困顿不堪、生命不保的惨况,写到了幼子夭亡的惨绝人寰的事件。此时的诗人,痛失爱子,悲愤满怀,但诗人并没有抓住自己的伤心大书特书,而用一句“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带过,似乎希望压下心中的悲痛,但这悲痛却通过邻里的呜咽传达出来,并进而转移到对国家前途命运以及平民百姓生活的忧心。诗人将痛失爱子的伤心沉积于心底的最深处。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十)悲慨

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时空。

(十一)洗练

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的。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真挚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浑然天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傲、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字法句法的运用之妙使人深咏不尽,是“洗练”风格的典范之作。

(十二)风趣

古代很多诗人运用风趣的笔调,创新的寓意,于不经意中,写出言简而风趣横生的妙句来。具有这种风格的诗词,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于诙谐幽默之中含有深意。在杜甫的诗中,有不少妙趣横生的细节描写,如《遭田父泥饮》中的“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写田父高声喊叫家里人给杜甫拿果栗来,杜甫想起来劝阻,被田父抓住不放,十个字便生动地表现出田父的热情和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真实亲切,趣味盎然。

二、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曹 操

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主要特点。《短歌行》气魄雄伟、想象丰富、古朴自然、慷慨悲凉,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陶渊明

他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具有悠然、恬淡、平和的情致。

王 维

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练,于朴素中见华彩。

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像《秋登万山寄张五》等。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孟诗风格以恬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岑 参

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风格豪放悲壮。他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

高 适

他与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但创作风格却迥然不同。高适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www.xing528.com)

李 白

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 甫

他的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刘禹锡

他的咏史诗为人所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刘禹锡的山水诗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在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白居易

白居易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讽喻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喻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连的。

李商隐

李商隐其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李 煜

李煜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苏 轼

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风格豪放旷达。

柳 永

柳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大量吸收口语,是柳词表达富于变化的内容时的一种手段。其词风格伤感缠绵。

李清照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轻快活泼、开朗欢乐;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但总体而言,李清照词风婉约,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陆 游

陆诗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

辛弃疾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在艺术成就方面,辛词以生动、夸张的描绘和想象,形成了他的豪放风格。

秦 观

秦观被贬前的作品写得比较缠绵婉转,还保留着一种朝气和对生活的追求,语意婉丽而不失清新。绍圣年间一经贬谪之后,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词的格调也转为凄丽哀婉。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风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般凄婉之作。对于这类特殊情况,我们在鉴赏时要多加注意。

【练习】

1.下列诗句各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7)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9)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