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传递服务:缓解图书馆经费与读者需求矛盾

文献传递服务:缓解图书馆经费与读者需求矛盾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不仅缓解了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对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以馆际互借为主要形式的文献传递服务主要包括异馆间的图书借阅、资料复印等,一般免费提供,用户几乎不承担费用,必要时采用邮寄方式传递给用户,这是最初的文献传递形式。联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电子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大量涌现也为文献传递提供了更广泛的可供选择的资源保障。

文献传递服务:缓解图书馆经费与读者需求矛盾

1.文献传递与文献传递服务

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

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但又优于馆际互借的一种服务。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不仅缓解了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对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文献传递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辞典》的定义,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直接向他们提供所需文献的服务方式。文献传递服务主要是通过复制、拷贝、扫描原文,然后采用邮寄、传真、e-mail等方式将文献传递到用户。如今文献传递服务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领域,这项在世界发达国家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服务充分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和图书馆业务拓展的特点,已经越来越展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2.文献传递的发展历史(www.xing528.com)

最初的文献传递服务是由图书情报机构以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互相借阅形式(即馆际互借)出现的。19世纪中期,德国的默尔(Robertvon Mohl)首次提出了图书馆之间藏书建设分工协调的思想,到1893年德国就制订了馆际互借条例。191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也制订了馆际互借规则,明确指出图书馆可利用他馆的资料供个人使用。以馆际互借为主要形式的文献传递服务主要包括异馆间的图书借阅、资料复印等,一般免费提供,用户几乎不承担费用,必要时采用邮寄方式传递给用户,这是最初的文献传递形式。

进入20世纪后,人们普遍认为由于世界上大量出版物的不断涌现,任何一个图书馆只依靠自身的馆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广泛要求,必须要依靠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来保障资源的提供,这个共识是文献传递发展的动因。随着计算机远程数据库检索并确认文献线索,然后获取原文的替代品,并以收费的方式获取资料,由此诞生了电子化文献原文传递服务。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文献传递服务进入成熟兴盛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给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一些界面友好、检索提问方式简单、功能齐全的综合型和专业型数据库纷纷涌现,特别是Z39.50协议的推出,打破了文献数据信息通信和传递网络化的屏障,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透明互访,为用户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联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电子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大量涌现也为文献传递提供了更广泛的可供选择的资源保障。

如今,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入应用,开放的、互联的、便捷的、整合的文献传递网络体系已逐步形成,它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性,使得文献资源在整体开发、交流,利用的深度、广度以及传播的速度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无边界的开阔的高速低廉运行的“大图书馆”环境中,文献传递服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