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服务

图书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服务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在传统馆藏与虚拟馆藏间未能形成一定的互补作用。②虚拟馆藏一般需要购买使用权与所有权,而图书馆往往在更新后没有继续合法的权利。③虚拟馆藏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图书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服务

(一)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现状

1.传统的借阅服务管理制度

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为购书→藏书→借书→还书。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在服务管理观念、服务项目、服务管理手段等方面,必须要与时俱进,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才能适应高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适应知识迅速更新、知识爆炸时代的需要,为读者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

长期的传统服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即读者需要服务就得找上门才会提供,这种服务模式很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这就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服务贵在主动,好的服务必须得先从主动服务意识开始,在满足了读者的需要的时候,还给读者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以增加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如何摆脱传统的服务模式,是对现代图书馆服务管理的严峻考验。

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行业都运用了电脑管理,开展电脑数据查询业务,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图书馆几乎都还没有使用电脑,或者有几台电脑,但仅限于对图书的借还服务,仍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服务于读者。读者只能利用图书目录卡片查询书刊或进入书库查找所需书刊,由于目录不能反映出借阅情况,有的读者花了很长时间查找到某种馆藏信息,但是因该文献已借出或遗失等,而不能获得所需文献信息,浪费了时间,久而久之,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有了意见,甚至丧失信心。进入书库查找所需图书,可能想借的书刊难以找到,最后便随意借阅几本,没有目的性。

2.陈旧的图书资源与快速更替的信息相矛盾

图书馆被认为是学校教学、科研等重要的服务部门,图书馆有非常好的信息资源,但信息资源结构不合理,信息服务也不适合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客观上要求读者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知识,还要多方面来进行学习,要求读者在德、智、体、美上全面发展。由于现在图书馆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形式的改变,有许多学生已经不相信图书馆,养成了有问题先上网找资料的习惯,互联网已经大大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了,现在进入图书馆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往日人山人海的借书队伍已经不复存在。

如何应对网上资源的强有力冲击,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馆首待解决的问题,整合学校现有的优质资源,果断放弃一些陈旧的体制和系统,利用学校信息化进程中软硬件各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加大图书馆管理的费用投入,做好信息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将传统纸质图书和电子化图书资料紧密、有机地结合,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捷的方式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这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科馆员制度及相关考核标准缺失

学科馆员制度具有保证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作用,正常、文明、有序的良性运转的控制手段,制约各个环节中人的行为,是图书馆重要的管理方法。图书馆与社会各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加上我们国内图书馆的发展较滞后,大多数图书馆均没有形成此良性制度。而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化图书馆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恰恰与传统相违背。

4.缺乏对数字化服务管理的清晰认识及界定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现代读者对知识的渴求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广袤无垠的互联网。互联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读者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信息需求,使得读者越来越依赖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而摒弃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由此可知,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提升与改革迫在眉睫,而如何处理这些海量的科学知识,往往就成了当今图书馆发展数字化的瓶颈。

①在传统馆藏与虚拟馆藏间未能形成一定的互补作用。

②虚拟馆藏一般需要购买使用权与所有权,而图书馆往往在更新后没有继续合法的权利。

③虚拟馆藏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5.工作时间与行业要求不相匹配

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部门,其服务对象的大部分是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只能在下班、放学或双休日、节假日才能到图书馆来学习,而目前不少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相同,晚上、双休日、节假日开门时间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较短,图书馆因此未能充分为这部分读者服务。

6.资源设备不一

由于图书馆在联盟前资源设备都不太相同,整合以后虽然学校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局面有所改观,但馆藏资源建设需要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建设,这样,图书馆就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的是馆藏资源建设不够合理;有的是自建数据库很少,并且数据库建设缓慢也不规范,缺乏高质量、数据完备的大型数据库;有的是没有特色馆藏;有的是图书馆网站比较空洞,信息更新不及时,馆藏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都缺少优化整合,很难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有的是图书馆的阅览室空间太小,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现代化服务设施不配套,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7.服务形式、项目单一

目前大多数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局限于只为到馆读者服务,只提供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在读者心目中,图书馆只是“借书馆”。而可以开展的送书服务、资料复印、电子阅览室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开展或虽然开展但进展缓慢,影响不大。

(二)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1.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是等着读者来,其服务的方式也是围绕着图书馆,而不是围绕着读者,图书管理员所提供的服务也仅仅限于图书馆的范围内,这使得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难以适应读者的需要。另外,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素质不高,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高校图书馆馆员流动性较大,其根源在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地位不高,其收入和付出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很难平衡员工的心理,很多事情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二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为低下。主要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多数是教师的家属和子女,尚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缺乏一定的专业化的工作能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2.落后的服务理念与读者的需求相矛盾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仅限于借阅,读者需要书过来借,管理员负责登记并催促其还书,逾期办理罚款事项,这样的服务显得比较刻板,从而往往忽视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当今社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潮流中,图书馆本身作为服务业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而相比于酒店一类的成熟的服务行业来说,图书馆显然还处于萌芽阶段。

读者是社会人,社会在进步,人们自然有更高的追求,“我付钱了,我理所应当享受好的服务”,这是消费者的普遍消费观念。而图书馆的服务却一直被传统所禁锢,一直没有质的提升。其原因在于,管理员没有与时俱进的服务意识。而图书馆要想谋求更高的发展,不致被先进的服务潮流所淹没,那就得打破传统,跟上时代潮流,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宗旨,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服务质量如何,读者最有发言权。“以人为本”,即以读者为本位,以读者为主体,意指以读者为中心组织和开展资源匹配、读者服务等一切活动。

人文精神”体现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读者第一”根本上是指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服务理念,意在表明图书馆和图书馆管理员的社会职责就是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资源的需求,维护读者获取知识的自由权利和其他各种正当的权利。因此,“读者第一”不仅体现在各种完善的制度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上,更体现在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读者要“热心、精心、细心、耐心、专心”,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温馨和爱意的文化环境,为不同的读者带来帮助和关爱。这样,图书馆才能赢得读者好评,才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我国,除了国家图书馆以外,任何图书馆都存在着地域化、行业化、部门化的局限性,因而文献资源的封闭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腾飞。进入21世纪后,这种狭隘的服务思想必须根除,图书馆服务应面向大众、社会、世界。另外,服务观念的变化还应包括突破社会公益性服务的观念,增强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并举的观念。图书馆馆员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正确解读服务,用心体验服务,才能继续拥有更广泛的读者。

3.需求和反馈信息的不对称

从现在图书馆的用户来看,读者没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读者缺乏一定的信息利用的能力;读者对一些信息、环境等服务了解得比较少,也就是读者对图书馆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建设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做到及时地反馈信息到图书馆。从图书馆方面来看,图书馆内的一些馆员素质尚缺乏,服务用户的观念比较淡薄,对用户总的层次、信息的需求都不了解,图书馆信息反馈的机制不完善,不注重考虑读者的意见,双方产生了无法协调的矛盾。这导致读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同时也没有收到真实的反馈信息,有的读者甚至拒绝为图书馆提出馆内的不足之处。

4.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在图书馆馆员中,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图书馆馆员的结构存在着三种类型:第一类,受过图书馆专业知识教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这部分人对图书馆专业理论有较系统的了解,对图书馆各工作环节有较全面的掌握,但在紧密配合教学科研工作时,缺乏相关学科知识,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第二类,其他学科专业毕业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他们有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但缺乏图书馆专业的知识和管理方法;第三类,文化层次偏低,包括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这部分人一般未经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

(三)提高图书馆服务管理的策略

1.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才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服务。人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主体,所以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罗森帕斯旅行管理公司总裁罗森·帕斯创造了“顾客第二”新企业管理法。把“人本管理”理论应用到图书馆,提出图书馆要确立“职工第一,读者第二”的新观念。对于这一提法,是否要否定图书馆学的“读者第一”法则,可以讨论。从人性化角度看,我国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主动性较差;服务态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方面,强调“读者第一”仍然有现实意义;从职工管理的角度,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视职工的意识,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要根本解决职工管理问题,要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入手。要树立投入产出效益观念、竞争观念、资源共享观念、开放服务观念等。通过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树立图书馆的新形象。

“读者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经常说:“读者第一”“读者是我们的上帝”,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又是怎么做的呢?读者进出图书馆的大门,甚至“二门”“三门”,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防盗检测仪器的检测,有钱的图书馆还专门聘请了职业保安或公安干警来看守大门,或在馆内“游弋”。进了图书馆以后,有的图书馆还设有电视监控设备,24小时不断地“监控”我们的读者。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那么多的“不准”“严禁”之类的条条框框,那么多分等级的借阅限制和烦琐复杂的罚款条例。既然“读者第一”“读者是我们的上帝”,那么你为什么要如此这般地去防着“上帝”,还想方设法地去“修理上帝”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现在的图书馆要从各个方面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设,例如:在环境设计中体现人文色彩。图书馆绝大部分经费都用到了改进技术、引进设备上来,而忽视了对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设。实际上,图书馆美好的人文环境和极具亲和力的氛围不仅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还能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在功能布局上表现人的主体性。在功能布局中充分运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充分为读者的需要考虑,注重多样化的服务,注重读者隐私的保护和个性空间,同时开辟休闲空间,增添柔性化情调等。在规章制度中注入人文关怀。改变传统图书馆的那种刚性管理手段,追求一种柔性化的管理风格。使我们的读者在我们的服务中感受到人格的尊重与人性的关怀。(www.xing528.com)

营造人文气氛。图书馆馆员得从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如在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广大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读者固然最看重的还是图书馆的资源和先进的手段,但同样期望拥有一个浓郁人情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发展的永恒主题都应围绕人文关怀。

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馆员对读者的尊重不能仅限于微笑,这是最基础的服务。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全方位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这才是对读者的最大尊重。满足读者的每一个合理的需求,让读者在图书馆这里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

2.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着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馆员的积极性,同时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第一,管理者在管理中要注重馆员在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创造可靠的保障;第二,要针对不同馆员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合理合法的工作目标和人生价值;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勤、考核制度,按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情况,建立一套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少数领导说了算的不公正做法;第四,要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第五,制定出本馆的奖惩措施,满足馆员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六,实行民主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第七,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措施的实行;第八,管理者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馆员当中和工作实际,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做馆员利益的忠实代表。

3.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

在制定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时候,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利益,立足于方便读者,减少一些烦琐且不必要的规定和限制,开放式的管理与自助式的服务往往令读者备受推崇。同时,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重点已由满足书刊借阅文献需求为主,转变成满足知识信息和知识开发为主。而图书馆需要做的是,通过局域网和地方网提供图书馆服务,不断丰富和更新本馆的网页内容,建立有特色的馆藏文献数据库和信息导航系统,完善网上咨询业务,对文献信息资料开展深层次信息加工和参考咨询服务。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设立专门的版块并加以引导,让读者能够快速熟悉整个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的功能。

4.体现人性化的借阅环境

俗话说“环境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图书馆的环境往往也决定了其人文意蕴和时代精神。恬静温馨的读书环境,体现了对到馆的每一位读者的尊重和爱护。创造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容易获取读者对图书馆的好感。如何与“足不出户”的网络信息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无论是美好的环境还是令人暖心窝的问候,都是重要的因素。对于工作繁忙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借阅期内将所借阅的书籍看完的,读者可登录图书馆网站进行自助完成续借手续,将网络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借阅环境更能得到读者的追捧。

现代化图书馆一方面要有数字化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保留藏书的气息。现实的图书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以馆藏的外在形式存在下去。从外部环境来说,图书馆应该建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枢纽位置。既要方便全地域居民直接来馆利用,又便于作为本地区的中心馆建立最佳的计算机网络中心。如上海图书馆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滩海路上,这里公交车集中,交通极为便利。日本大阪府立中央图书馆建在即将成为大阪府三大都心之一的东大阪荒本地区,这里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铁路、公路的交汇点。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应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以高雅、新颖、亲切的格调成为当地文化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如目前见:可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业务,提供定题、定向、定人跟踪服务,尽量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发展变化的时代里,关心读者、尊重读者、研究读者、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图书馆要改变等读者上门的思想,对读者热情周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要主动与读者沟通和互动。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馨的微笑,都能缩短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熟悉读者、了解读者,广泛听取读者的建议,成立读者联谊会,设立意见箱和网上留言板,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提供高品质的咨询参考服务,做好导读工作,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馆藏文献介绍、新书通报、推荐书目、文献评价等。还可以根据读者群体的阅览兴趣,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文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征文活动。从而拓宽读者的视野,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服务来进行咨询,解答读者各种问题,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形式将最新的信息通知读者。

5.改善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应充分认识读者服务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图书的借还工作,还是社会文献信息交流的窗口和桥梁,是一种提供信息、知识和情报的高层次的智力和知识服务。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丰富的文化,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知识和相关设备的操作使用技能,这样才能把有用的文献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给读者,也能帮助读者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馆员适当地实行轮岗制,这样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熟悉馆藏,了解网络资源。馆员还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这是提高自我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图书馆领导层应给馆员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通过岗位培训、听讲座、脱产进修等方式,不断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挖掘馆员的知识潜力,从而提高馆员职业素养。因此,馆员必须一直投入到学习中,只有成为知识型馆员,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加强相关性知识的教育,改变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也是非常必要的。它也是图书馆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传统职能的拓展,图书馆从对文献资源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转变,势必在信息活动中涉及人、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及其相关的问题,必然要求图书馆馆员对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信息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如通过学习“读者心理学”“信息管理学”“信息加工”“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信息检索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方面相关知识来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加速信息传递,以便能使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收到最好的效果,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四)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1.观念的改变创新

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服务理念决定图书馆的真正用途,是重馆藏还是重阅览。旧的服务理念导致图书馆的用途仅限于收集、储存书籍及文献,轻视了图书的使用率。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变革,在网络下的图书馆应更新服务理念,以用定藏,共建共享,呈现出开放性、主动性、针对性、多样性等服务特色。图书馆读者服务从过去的以满足书刊借阅为主,变成了现代的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籍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读者为主体”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既要树立网络化的服务观念,又要树立特色服务的观念,形成特色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2.服务内容的创新

随着网络信息的日趋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作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必须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以用户为目标的变革与创新。

在服务内容上将逐渐从提供传统印刷型馆藏向电子化、信息化以及广领域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发展。可以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将广泛、无序、分散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料,以方便用户查阅和利用。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向开放式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来扩大馆藏信息。要在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发挥各馆的优势。集中力量建立有本校特色数据库,为图书馆参与竞争、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保障。

在服务方式上要创新,即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包括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检索服务、情报调研服务、重点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主动指导用户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编制网上导读、索引,指导用户熟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增强图书馆的主动性。

首先要进行阅读辅导。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阅读辅导,辅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中的检索工具、书刊目录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都是阅读辅导的内容。尤其是对儿童的导读,导读能够使他们具有浓厚健康的读书兴趣,让他们读很有价值的书;还能有利于吸收健康的知识信息以及登录健康的网站等等。在阅览过程中,图书馆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此外,读者还可能由于缺乏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来查找借阅有用的图书资料,所以图书管理员对他们的需求要有所了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及参考工具,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文献检索的技能和知识,以便能够充分地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

其次是要将传统服务转为网络服务。开展网上服务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图书馆能够更加贴近读者。其服务功能主要有:①联机目录查询的功能,能够更加方便地查询本馆书目记录;还有利于查询国内外别的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记录。这种制度同时还有利于实现馆际互借的服务;②建立布告栏的功能,可将最新的电子出版物、图书等的馆藏情况通过网络来发布,还能让读者最快知道自己所借图书的相关过期信息等;③网上咨询的功能。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读者能够提出各种咨询要求和问题,以便尽快知道自己关心的信息;④建立意见公告栏,对读者的建议和意见要实时了解并给出答复,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与图书馆进行交流,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改善。

3.服务模式的创新

服务模式的创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流通模式

流通模式从实体阅读到信息传递,即流通方式不再局限于文献实体的借借还还,而是更多地通过网络来传输读者和用户所需的文献信息,这样文献信息流通就变得快捷。

(2)阅览模式

阅览模式从馆内阅览发展为图书馆、办公室、家庭等相结合,打破了服务对象范围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在办公室和家里进行检索,使阅览不再受某个图书馆藏书的限制,广泛利用众多图书馆的收藏资源。

(3)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日益网络化、数字化,也使越来越多的读者依靠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庞杂无序,缺乏完整性和组织性,同时随时都有可能被更新取代,使读者难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准确、合理的利用。所以,将那些无序的网络信息整理成有序的、可利用的资源,并有效地提供给读者成为图书馆馆员面临的重要任务。比如,针对学校某些科研课题建立检索指南,介绍各研究课题的检索要点,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再通过链接建立导航站,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料等。

4.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要坚持以“读者为本”的原则

当前图书管理观念中,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主要侧重于对文献的管理、对馆员的管理、对读者的管理等“管理”的角度,馆员承担的是“图书管理者”的角色,体现的是“以书籍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改变为“以读者为本”的管理方式,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读者进行,馆员要认真研究读者、了解读者,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需求倾向,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购读者之所需,解读者之所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图书管理制度的制定坚持“尽可能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的原则,图书馆馆员承担“读者服务者”的角色。

(2)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为读者服务,服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到馆的读者为根本,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人性化管理给图书馆各项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拉近了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了一个亲切、便利的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在图书馆管理中,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快速、持久地发展。图书馆管理创新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图书馆管理基础和管理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管理方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管理的改变和创新就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不断持续发展的动力。

图书馆自身要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读者创新服务工作的落实。建立严格公正的奖罚制度,积极引进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和推进聘用制,调动馆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对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进行量化指标考核。以广大读者的评议为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馆员工作业绩的客观依据。建立定期培训交流制度,提供一定的渠道,让有需求的员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提高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其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使馆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始终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保持同步,通过制度建设,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不断推进和强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职能和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