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邵阳发展新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指引

邵阳发展新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指引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邵阳作为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再上新台阶。正是通过不断创新,使得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7年,经济发展年均增长9.6%,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邵阳发展新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指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主题、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的集中体现,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基本遵循。邵阳作为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再上新台阶。

第一,创新发展是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突出开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靠什么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答案就是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证明,什么时候创新改革,什么时候就会快速发展;什么时候墨守成规,什么时候就会停滞不前。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三次公认的著名盛世,即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次盛世,几乎都是由创新推动和形成的。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的40年间,国家实施“轻徭薄赋”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大力改革田赋和刑法等制度,使生产得到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安定富裕景象。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历经22年。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采取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合并州县、整顿吏治和完善科举等创新措施,取得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武功兴盛的治世效果。这期间唐朝国威远播四方,唐太宗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后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康乾盛世出现在我国清朝统治前期,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完善机构,经济上重视农业、减轻赋税,军事上抗击外侵、统一疆土,形成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进而成就了当时社会安定、农业繁荣、人口激增和疆域扩大的辉煌。到晚清时期,中国由经济规模最大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阶级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多次与体制革命和科技创新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从“向科技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发展理念”等,“创新”始终是发展的关键词。正是通过不断创新,使得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7年,经济发展年均增长9.6%,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创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是神奇动力,在国外经济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同样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大家熟悉的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上推行废藩置县政策,在经济上引进西方工业技术,在教育上实施强制义务教育,在社会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使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英国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机遇进行创新,进而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进行创新,成功地赶超英国。美国是人所共知的创新国度,它既是电力革命的赶超者,又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是创新使其维系着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百余年。当前,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口号”,日本强调“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英国强调“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立足国内,“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新战略,“创新湖南”正在成为我省的新品牌。

面对世界变革的时势,面对国内创新的激情,我们邵阳要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要克服思想上的“恐惧症”——我们一些同志在创新问题上缩手缩脚:在管理体制上创新怕“触犯禁区”,在产业结构上创新怕“得不偿失”,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怕“劳神费力”,等等。这些同志怕这怕那,怕东怕西,就是不怕自己失职渎职,耽误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医治精神上的“慢性病”——我们一些同志虽然也想创新,但是不愿付诸实践。在创新问题上,热衷于等上级的“红头文件”指导,等外面的“成功经验”模仿,等后来的“时代能人”开拓。面对风生水起的创新大潮,他们奉行的仍然是“一站二看三等四通过”的“横路”习惯。要破除方法上的“神秘论”——有些县区的同志尤其是部分乡镇的同志认为,自己地处偏远,一无拔尖人才,二无高新产业,三无优惠政策,工作“依样画葫芦”都“很难应付”,感到在创新问题上“无可奈何”,难有作为。其实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对某些乡镇以至个别县区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可能一时难见成效,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方式创新和改革创新也是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是完全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的。其次,要狠抓科技成果转化。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的创新成果仅16.5%进入了产业化生产阶段,其中产生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下的成果占82%,离集群效益和规模效益差距甚大。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306件,但平均转化率只有22%。这里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也有能人短缺的因素;既有体制障碍的困惑,也有氛围不浓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推动创新发展,就要抓投入、抓人才、抓改革和抓环境。总之,我们要摒弃思维定式,坚持问题导向,用产业创新推进新的经济结构,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用体制创新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第二,协调发展是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突出均衡性。近年来,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和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础建设显著加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法治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亮点纷呈。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并且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在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中获得了全省“经济发展奖”。但是,我市在全省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定位没有根本改变,我市第一产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齐而不壮和第三产业强而不旺的经济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首先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从全省来看,邵阳经济发展的地位与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和面积第二大市的身份不相称。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达到了1387亿元,增长9.6%,但总量只占全省的4.8%。财政收入虽然达到了131亿元,增长12%,但总量只占全省的3.3%。尤其人平均量更少,2015年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44.6%,人均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30.5%。从市内来看,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如包括市本级在内的东部的邵东、新邵、邵阳和大祥、双清、北塔六县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836.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0.3%;财政收入达到了88.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7.3%。而西部的隆回武冈、洞口、绥宁城步、新宁六县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却只有550.6亿元,只占全市总量的39.7%;财政收入却只有42.9亿元,只占全市总量的32.7%。

其次是产业发展不协调。去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1.6∶36.6∶41.8,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9∶40.5∶50.5,湖南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11.5∶44.6∶46.9。大家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在我市去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二次产业的比重比全国低3.9个百分点、比全省低8个百分点,第三次产业的比重比全国低8.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全国全省已分别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和后期,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工业主导逐步转向由第三产业主导的阶段,而我们邵阳却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之初。

再则是城乡发展不协调。2015年我市城镇化率约为41%,比全国的56.1%低15.1个百分点,比全省的50.5%低9.5个百分点。全市有将近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特别是我市的贫困状况还相当深重,在全省占了三个“六分之一”和“两个之最”,即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贫困人口465万,其中我市80万,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绝对数在全省14个市州中第一;全省共有8000个贫困村,其中我市1273个,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绝对数在全省14个市州中第一;全省共有51个贫困县,其中我市8个,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这三个“六分之一”和“两个之最”,是邵阳当前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迫切需要通过协调发展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始终高举加快发展旗帜不动摇,更加重视突出发展的均衡性,在发展速度上,既要高于湖南全省发展水平,又要高于湘西地区发展水平,底线是高于湖南全省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上,既要注重发展二三产业,又要注重发展第一产业,重点是发展二三产业;在区域布局上,既要重视城市建设,又要重视农村发展,关键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第三,绿色发展是加快发展的方向选择,必须突出永续性。绿色,标志着健康、生态、自然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我们邵阳坚持绿色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条件。首先是生态优势。我市草山面积全省第一,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全省第二,旅游资源全省第三。2015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39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特别是绥宁、城步和新宁西南三县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了74%,被人们称为天然氧吧、植物王国和人间天堂。目前,全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一处、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家湿地公园七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发展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产业。其次是产业优势。我市是湖南省主要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出口基地,邵东县的黄花、新邵县的龙牙百合、邵阳县的油茶、隆回县的金银花、武冈市的卤菜、洞口县的蜜橘、绥宁县的楠竹、城步县的奶牛和新宁县的脐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以崀山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来势喜人。再则是政策优势。全市整体纳入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与脱贫攻坚政策范围。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上述优势和条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绿色发展中加快赶超,在加快赶超中永葆绿色,实现既得“金山银山”,又留“绿水青山”。(www.xing528.com)

第四,开放发展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突出包容性。兴盛总与开放并存,衰落常同封闭相伴;大开放带来大发展,大合作推动大跨越。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在外国,17世纪的荷兰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当时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的国家,有1.6万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荷兰依靠海外贸易暴富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大西洋上的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后,在全球推行自由贸易主张,先后废弃《谷物法》和《航海条例》,使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期。1860年贸易额达到全欧洲的20%,制造品出口量占到世界制造品贸易的三分之二,让只占全球人口2.5%的英国成为主宰世界的帝国。在我国,从汉朝到明朝,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西汉时期,张骞西域之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隋唐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家贸易往来频繁;宋元时期,对外交往东达朝鲜和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各个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明朝前期,明成祖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古代经济实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全方面和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邵阳作为湖湘文明的重要发祥之地,诞生在这块热土上的邵阳人民,素以开放包容和敢打敢拼著称于世。作为邵阳人民的娇子和精英——邵商群体更是走在开放前列。从2500年前白公筑城资水之滨起,邵商就沿江而下,漂洋过海,闯荡世界。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魏源,用“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胆识,表现了邵阳人民敢为人先和知耻后勇的开放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邵商队伍迅速发展,足迹遍布海角天涯。从竹篾加工出身到年产值100亿元的中国铝业巨头曾小山,从销售软盘起家到创造中国本地数码帝国的唐未德,从“亚洲鞋王”蒋至刚到“箱包大亨”刘纯鹰,无不彰显出邵阳人民的勤奋睿智和开放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各地创业发展、拥有规模以上实业的邵商达到100多万人,有近10万邵商在东盟十国创办企业1300多家,投资规模达到110多亿元,其中老挝四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是由邵商创造的。我们邵阳近几年来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理念的引领和开放举措的实施。

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邵阳要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加快发展,就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一带一部”部署,不断加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出境出海通道,加快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步伐,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

第五,共享发展是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突出导向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彰显了我们党一贯的执政为民宗旨。毛泽东同志早在新中国成立时就提出:“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从民生需要出发;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后,更是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忧乐记在心中,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百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近几年来,我市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水电路城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会事业欠账较多,被征地农民的保障、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拆迁安置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民生事业,着力维护公平正义,努力使820万邵阳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同志们,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实践证明,不创新,发展就缺乏动力;不协调,发展就不会平衡;不绿色,发展就不可持续;不开放,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共享,发展就失去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道路,是我们邵阳发展的健康之路、富强之路和光明之路。

正是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我们确定的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引进内资增长20%,引进外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节能减排等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省定要求。社会事业同步跟进,协调发展。我们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八个建成”的宏伟目标,继续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