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海县工运1949-197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成果

宁海县工运1949-197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8月,在当店召开部分店员工人和教师积极分子会议,成立店员工会。宁海总工会积极发动全县职工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款,职工认捐十分踊跃。1951年1月10日,宁海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53年2月17日,在城区北蔡家巷4号三层楼上,召开了宁海县首届工会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工会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有57人,另有2位列席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宁海县总工会。

宁海县工运1949-197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等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变化、发展、创新。宁海县职工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转変为国家的主人,改变了过去“工人做到老,不如路边一根草”“年年过三关,吃着三餐眼泪饭”的悲惨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得到大翻身。而此时期的宁海与全国一样,面临着安抚民众和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由于当时对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精神的片面理解,导致生产极不正常,劳资纠纷增多,资方缺乏经营信心,而工人由于过去工资的不合理,尤其是学徒,在此时提出的要求过高,有单纯的福利观点,引起严重的劳动纪律松懈、消极怠工的状况,农民纷纷进城争工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情况会越来越混乱。县委针对这个精神以及根据当时面临的繁重任务,把组织职工建立各级各业工会组织放到重要位置。1949年8月,在当店召开部分店员工人和教师积极分子会议,成立店员工会。其他行业纷纷自发成立工会组织。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责,1950年,工会协助政府对私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第一个高潮。借此东风,宁海县筹备工会部门组织职工加强《工会法》学习,让广大职工体会到当家做主人的道理和职责。

而刚开始组织工会的时候,由于坏分子的造谣破坏,有的职工人会动机不纯,认为人会就能保住饭碗;有的职工不敢接近工会,怀疑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怕国民党回来反攻倒算,要“坐牢监”';有的职工采取观望态度,如有个店员在参加工会时,将自己的名字都换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当时宁海产业少,以店员为多,本身带有分散的特点,普遍思想觉悟较低;另一方面是有相当数量的店员与店主都有些沾亲带故,而一些工商业者由于自私的特性和受反动宣传,对共产党方针政策不理解,他们的“恐共”心理作用,对店员加入工会从中作梗,如有的用人股分红来收买,有的用叙亲交友来拉拢,有的以讽刺挖苦来离间,有的采用停业、打骂等手段来威吓,更多的是以增加营业时间来限制店员参加集会、学习等活动。为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与认识水平,工会专门开办政治学习班,以工会积极分子为核心,进行形势教育和谁养活谁、新旧社会与两大阵营对比教育。逐步扭转群众惧怕变天的思想,不断提高阶级觉悟,分清是非,划清敌我界限。在此基础上,各基层工会进行改选,整顿组织,撤去国民党员、一贯道首要分子等人的职务,基本纯洁和健全了工会组织,保持了工会的阶级性。

1950年,国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全国人民掀起增产节约和捐献运动。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款。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宁海总工会积极发动全县职工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款,职工认捐十分踊跃。全县共捐献人民币28亿(旧币),其中全县工矿、文教等10个系统共计586各位职工认捐飞机大炮款475.4万元(旧币),实捐5422.1万元,其中有208位职工超捐。

1951年工人阶级通过土改政策的学习,认清地主、土豪劣绅在农村中的罪行,城关工人组织反队,下乡支持农民进行土改。同时还组成以店员工人为主的工人纠察队,人数达60余人,他们积极参加反霸斗争,管制不法地主及反革命分子,站岗放哨,保护工厂企业,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武装剿匪,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等等。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社会动乱和生活贫困,职工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据民国36年(1947)《宁海人口调査统计》记载:“全县文言占75.6%。”剩下基本上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1951年县成立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全面开展扫盲运动。对职工业余文化教育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收效很快。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街道,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人到学习文化的热潮中。单1954年至1955年两年,参加业余职工学校学习的职工共计597人,扫除文盲119人,高小毕业290人,参加初中学习的78人,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扫盲运动不但使广大职工在文化上摆脱愚味,实现自身的解放,而且也为广大职工通过技术革命改变落后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1951年1月10日,宁海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备会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支持和监督资方恢复生产;进行失业工人登记,介绍就业;动员职工投入土改、镇反运动;在企业开展爱国增产节约劳动竞赛,组织生产自救和困难救济成立工人俱乐部,开办工人夜校,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知识,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1952年2月,组织职工中积极分子(工会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学习五反的目的及意义,全面发动职工特别是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揭发检举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财产和国家经济情报)行为。宁海的政治、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工人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基层工会的建设也得以发展。宁海县职工真正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得到了大翻身。据1962年的不完全统计,历年被选上人民代表的工人有16名,镇人民代表有6名;县常务委员有4名,镇常务委员有4名;县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有3名;由工人提拔为国家干部的有66名,其中厂级领导干部17名,区级干部5名。各级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抗美援朝、镇反、“三反”、“五反”以及党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的改造和整风、反右等重大政治运动的锻炼,得到了健全的发展。

1953年2月17日,在城区北蔡家巷4号三层楼上,召开了宁海县首届工会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工会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有57人,另有2位列席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宁海县总工会。大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总结宁海县三年来工工作的经验教训,继续抗美援朝工作,争取时间,迅速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即在国营企业、地方国营企业中,必须继续展开爱国主义劳动竟赛,并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协助行政彻底完成生产改革,为切实实现经济核算制而努力,为完成与超过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斗争。切实执行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的指导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会,为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56年,在对私营工商业改造高潮的前タ,县工会联合会选派工会积极分子赴省工会干校,进行对私营工商业改造政策界限的学习,以便掌握政策,改变资本家与职工的对立形势。努力贯彻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从维护店员职工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对工商业者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年底全县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84%的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社,私营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县城98.5%、在农村81%的私营商业完成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所有制的改变,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私营企业的职工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企业的主人,因而大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如全县合营工业1956年产值557390元,比1955年的399100元提高了40%;全县合营商业1956年营业总款1114179元,比1955年营业总额778200元增长了43.2%。

1957年,集中对各厂矿与公私合营商业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老工人报告团,召开回忆对比会议和展览会等方式进行教育。通过报告、组织讨论,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并大量举出实例,树立典型,来进行教育。由于各级工会组织在一段时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只顾抓政治运动和生产,放弃群众生活工作,也相应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1955年5月8日至12日,在城关召开宁海县第二届工会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全县各基层工会更紧密地闭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贯彻国家建设时期工会的方针任务;继续深人开展劳动竞赛,努力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学习与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提高生产率,提高质量,厉行节约,降低成本;积极协助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健全工会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工人阶级的团结,进一步现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为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解放台湾,保证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www.xing528.com)

1958年,县总工会动员职工千部大办钢铁,号召职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2月11日,中共中央同意并转发全国总工会党组《关于县级工会处理的意见》。《意见》提出,人民公社已在我国农村普遍建立县和县属工会工作将逐渐被公社工作所代替。从总的趋势来看,县工会将先随着人民公社的更加健全、更加完善而自然消亡。从而导致了某些工会干部的思想混乱,情绪不安。

1959年8月,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提出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深入展开轰轰烈烈的厉行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年的生产和建设计划而斗争。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县工业、交通、财贸、文卫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广泛地开展以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与先进生产者运动,涌现出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有出席全国群英会的,有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有出席省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与英模大会的,他们都表现出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热爱劳动,模范地遵守劳动纪律和国家政策,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平凡的劳动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1960年至1962年是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县总工会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在生产方面,动员职工开荒,种菜种粮,饲养家禽家畜,为解决城镇职工粮食副食品供应紧张状况作出贡献。在生活方面,各基层工会特别注意抓好以食堂为中心的职工生活福利工作,降低职工的伙食费。

1950年起,各级工会组织协助政府发放棉布、棉花、困难补助款等救济款物,每年冬季发给困难职工冬令补助,对收入低于生活水平线的困难职工每月定期补助;并组织以工代赈、生产自救;通过“互助储金会”等互助互济的形式,基层工会普遍建立职工互助储金会,解决职工临时遇到的生活困难;组织职工养猪、种菜,搞好副食品生产,大力开办职工食堂、托儿所集体福利,改善职工生活。

1957年,右派斗争后期扩大了打击面。1958年根据全国总工会第三次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宁海的一些工会干部遭到错误的批判,或被打成“右派”“反党分子”。各级工会组织在一段时期里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只顾抓政治运动和生产,放松了群众的生活工作。1959年,全县的工会工资工作委员会撤销;职工教育管理权交给行政,工会协办;尽管“工会消亡论”受到县委的抵制,但仍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使宁海工会工作在某些方面出现偏差、挫折,工作受到干扰。在1961年至1963年期间,国民经济开始调整,全县压缩吃商品粮人口9732人,其中精简职工3480人,这些被精简的职工,大部分是“大跃进”时期招收的农民工,多数被动员回农村务农,少数退职或转入社队企业。自1965年6月起,由民政部门发给195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救济费。

1963年3月26日至4月1日,和1962年度县工交、财贸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合并,在城关召开宁海县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全县广大职工鼓足更大于劲,树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更高地举起三面红旗,努力开展如增产节约、改善经营管理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适时有效地支援农业生产,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使全县工人运动沿着党的正确的工运方针前进,和全县人民一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1965年,宁海工会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之后,工会工作有所好转。但仍然不时地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如片面强调党对工会的绝对领导,忽视发挥工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片面强调维护全体人民的总体利益,忽视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片面强调大搞群众运动,忽视工会组织的参与、监督作用;片面强调抓阶级斗争、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忽视职工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等等。

1966年5月26日,县委召开首次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讲用会”,号召向解放军学习,大学毛泽东主席著作。6月,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各中学率先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街上开始出现大字报。12月,全县各行各业相继成立“战斗队”,“造反兵团”,踢开党委同革命揪斗所谓“走资派”,各级党组织陷入瘫痪。1967年4月5日,“宁海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简称“县联总”)成立。7月1日,“宁海县红色革命造反联合总司令部”(简称“红联总”)成立。两派斗争日益激烈,宁海工会组织瓦解,被迫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当时把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会攻击为“生产工会”,这些工会是以取消阶级斗争,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关心职工生活的工攻击为“福利工会”,这些工会是腐蚀工人阶级的“糖衣炮弹”,是反对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把团结广大职工、办成真正的群众组织的工会,攻击为“全民工会”“资产阶级工会”。1968年1月12日,县支左办公室批准召开宁海县革命工人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来取代总工会的组织活动。“工代会”成立后,一些“造反派”组织的负责人当选委员,使之成为少数人挑动派性斗争的工具,竭力批判所谓修正主义路线,积极开展大批判。12月,成立了“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分别进驻一些单位,领导“斗、批、改”。但是,“斗、批、改”本身就是“左倾”方针的产物,在实践中,不仅未能达到“把各个单位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反而引起更多的社会矛盾和更深刻的社会负面影响。“工宣队”首先进驻宁海中学。各校随之成立由工人或贫下中农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管理委员会”(简称“校管会”);派遣工宣队进驻学校的做法,不仅遍及各教育单位,而且扩大到党政机关、文艺团体、医疗卫生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1969年4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公布浙革[(69975号文件,宣布“停止旧工会的活动”,“接管旧工会的财产”。此时县工会已元气大伤,损失惨重。1970年6月,县革委会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进行整风活动,北判资产阶级派性。7月开始整党建党,其中不乏帮派骨千分子被“双突”发展入党、提干,造成党组织的严重不纯,也不能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

1971年5月9日,召开了中共宁海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县委会,县委开始恢复。对各方面的工作开始进行整顿,工农业生产出现可喜的变化。1973年7月31日,具委建立整顿健全工会工作领导小组,筹建恢复工会工作。同年10月17日至20日,召开县工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重建县总工会,各级工会组织得以逐步恢复,结束“工代会”的历史。大会动员全县职工进行拨乱反正,在新的长征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以安全、优质、高产、低消耗为中心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由于一些工人群众组织的头头仍旧以派别为中心,相互勾心斗角,因而导致工会组织活动无法开展。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展后,有人想利用工会这个阵地,企图批判所谓“二否一倒”(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复辟倒退),将3名“反潮流”战士委任为县委委员列席常委,突击发展党员356名。1975年9月,为贯彻中央精神,将突击提拔的干部退还原单位,对突击发展的党员进行清理。1976年12月,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始设人大常委会;县革命委员会复名为县人民政府。为了清除“文革”给工会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根据县委部署,揭批“四人帮”的罪行,联系工会实际,彻底清查与“四人帮”阴谋活动有关的人和事。同时抓紧做好工会组织的恢复和整顿健全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