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孩子最好的未来:兴趣探索与职业稳定

给孩子最好的未来:兴趣探索与职业稳定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迪的妈妈文科出身,目前在一家国企做文职工作。她也很头疼,因为和吴迪爸爸在日常沟通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尤其是度假时间安排,常常因为两个人兴趣不同而无法协调,有时候还会闹点儿小别扭。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度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很有可能是这些人的工作兴趣非常广泛,而并没有在某一个兴趣方面深入进行发展和工作,从而无法实现职业稳定发展。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

给孩子最好的未来:兴趣探索与职业稳定

生涯故事

吴迪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他认准的事情不眠不休也能把它做好,投入十二万分精力去追求卓越。如果他不感兴趣的事情,纵然你说破嘴皮他也是岿然不动,宁可把大把的时间拿来睡觉、打球、玩游戏,也不肯在这方面多花一分钟时间。

他偏科现象非常严重,老师甚至说,到了“病入膏肓”的状态了,看着一个好苗子,生生耽误在这方面,他也只有扼腕叹息的分儿。有什么办法呢?找家长找了,各科老师约谈轮番轰炸也试了,自己苦口婆心不知道找他谈了多少回。这个比自己还高出一个半头的阳光大男孩,总是彬彬有礼,可是他非要在自己认准的道上一头走到黑,你说说有什么办法。

吴迪的爸爸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电气工程师、某集团公司的技术总负责人。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偏科得厉害,最后是凭着大大小小的奖项进清华大学。不过那会儿比孩子现在的状况好点儿,一个是竞争现象没有那么激烈,再有就是自己虽然偏科,那些科目虽然不擅长,但是也不至于太差。

吴迪的妈妈文科出身,目前在一家国企做文职工作。她也很头疼,因为和吴迪爸爸在日常沟通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尤其是度假时间安排,常常因为两个人兴趣不同而无法协调,有时候还会闹点儿小别扭。作为妈妈她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均衡发展,擅长理科是好事,可是文科也不能掉以轻心,很多培养情商的方法中不是都提到了文科的重要作用吗。就算不考虑到一生的长远发展,就眼前这高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也只能去个很一般的大学了,怪可惜的。

吴迪自己倒是很淡然。他说我不是不努力,真的不感兴趣。拿起那几科的课本眼皮子就打架,上课都还恨不得拿火柴棍把眼皮撑起来才勉强不至于昏睡。有那个时间跟自己较劲,倒不如轻轻松松做点题、搞点小实验、写点小论文。不能去好大学有什么遗憾,我还研究了很多有特色的高职和大专呢,感觉有几个学校的特色专业跟我挺匹配的。考上好大学,肯定基础功课里还会有这部分我不喜欢的内容啊。

大家觉得吴迪说得也有道理,可还是生怕耽误了一个好苗子的光明前途。到底有什么办法呢?又该怎么解释发生在他身上的这种现象呢?

【生涯视角】

约翰·霍兰德有一句名言:“虽然我们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但预测个人职业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是询问这个人自己想做什么。”

吴迪的老师和家长都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不少的真知灼见,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然而,任何人无论多么关心、爱护孩子,都无法替孩子经历、体验当下和未来的一切。自己的人生道路必须自己走。这就像买鞋子一样,如果孩子说不合适,磨脚的是孩子,而不是送鞋子给孩子的人。

如何能够在关爱的基础上辅助孩子尽量找到最合脚的鞋子,能够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和安稳呢?我们知道,一个人他愿意做什么,喜欢在哪些方面付出心力,能够在哪个领域发挥出他的最佳水平。

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度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以成年人来举例,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付出颇多,也在相应的职位上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然而他们会说自己并不开心。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兴趣不符,不能够满足兴趣在心底发出的渴求。你一定还听说过许多这样的案例:他们不停地跳槽、转换岗位、纵跨行业,似乎无所不能,永远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很有可能是这些人的工作兴趣非常广泛,而并没有在某一个兴趣方面深入进行发展和工作,从而无法实现职业稳定发展。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利历经30多年的时间访谈了几百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他希望借此能够找到人们幸福感和满足感的真正来源。经过访谈和研究,他发现当人们全神贯注地从事某项活动或某件工作时,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最强烈的。通常而言,人们会认为睡觉、看电视、玩游戏……这种很放松、无须投入什么精力的活动才最舒服、最满意。

每个人会有自己喜欢的活动,从中可以享受到米哈利所研究的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有的人是在工作中获取,有的人是在阅读中享受,有的人是在当众发表演讲中体验到幸福,有的人是看笔尖流淌出色彩而感觉到心满意足……

米哈利将这种状态描述为flow(心流),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不妨闭上眼睛试着想象一下、感受一下。似乎你处在一条河流当中,什么都不必做,自有水流的作用力推着你向前,一切的现象都是那么顺其自然,颇有些老子所说的“无为”的感觉。在心流的状态下,你不必担忧自己的表现是不是足够好,也不必操心这样做会有谁给你颁奖或者发个小红花,更不必考虑这个事情的投资回报是什么,也不必害怕别人会怎么看待你这样做……而只是全然地投入其中,倾力享受,当你这样做着,你就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无论这项活动对我们的体力要求如何,对智力挑战如何,对耐心考验如何,你完全都不关心,但是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在调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去尽情享受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且沉醉其中。

生涯故事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叫她23号。

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有些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好,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说将来要做电视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上印着‘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但她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生涯视角】

台湾教育专家刘继荣写的这篇文章不仅入选多地中考语文的阅读考试中,也多次风靡朋友圈,掀起教育话题的论战。23号女生有许多兴趣,而且每个兴趣发展得都非常精彩,她可以左右逢源轻易化解大人都搞不定的冲突,她能够心灵手巧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一个精彩的世界,她还会打毛线,你看她深深沉醉在那个手工的世界美丽得仿若仙女纯真得又似天使……

兴趣和能力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从事的活动是我们感兴趣的、喜欢的、享受的,那我们必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当然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升。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会更有激情和热忱,也会更加享受和幸福。能力的提升也会让我们在做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就会大大地提升和激发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兴趣,由此形成了正向的循环,如此往复。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件能够带来开心、成就的事情,我们势必会愿意在上面投入更多,一件让我们感觉不那么舒服的事情,自然是离得越远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吴迪会偏科那么严重,因为理科学习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他自然愿意多在其中投入,而文科的内容一拿过来他就忍不住犯困,慢慢地就只想远离。这种情况是不是无法调和呢?当然不是,如果文科的内容也可以带给他少许激情和快乐,他自然就愿意在这上面投入精力了。(www.xing528.com)

有人问为什么要探讨兴趣呢?每个人都有兴趣。兴趣跟孩子的学习、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以及未来的生涯发展有啥关系?我已经人到中年,职业稳定,了解兴趣对我有什么用呢?

兴趣是我们内在动力的源泉和快乐的加油站。对我们感兴趣的影视剧,我们可以天天追,可以反复看几遍也不觉得烦,对不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你则会马上换台或者关掉电视去干点儿别的。就像案例中的吴迪,他可以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也不觉得烦,还得到时间老师给他轰出来他才走,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教科书他一翻开就开始打瞌睡。因为我们感兴趣的活动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精力在其中,而不感兴趣的活动则无法带来开心和快乐,往往只能让人感觉到无聊和倦怠。想想你参加过的一些会议,有多少是上面的人在激情洋溢地宣讲,而你在下面无聊地玩手机或者约会周公。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

生涯工具箱

恭喜你!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游的机会,有机会去下列六个岛屿中的一个。请不要考虑其他因素,仅凭兴趣挑出你最想前往的岛屿,将结果填入后面的表格(见表5-1)。

1号岛屿:自然原始的岛屿。岛上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有各种野生动物。居民以手工见长,自己种植花果蔬菜、修缮房屋、打造器物、制作工具,喜欢户外运动。

2号岛屿:深思冥想的岛屿。有多处天文馆、科技博览馆及图书馆。居民喜好观察、学习,崇尚和追求真知,常有机会和来自各地的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等交换心得。

3号岛屿:美丽浪漫的岛屿。充满了美术馆、音乐厅,街头雕塑和街边艺人,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居民保留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喜欢来这里找寻灵感。

4号岛屿:友善亲切的岛屿。居民个性温和、友善、乐于助人,社区均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务网络,人们重视互助合作,重视教育,关怀他人,充满人文气息。

5号岛屿:显赫富庶的岛屿。居民善于企业经营和贸易,能言善道。经济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来往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

6号岛屿:现代、秩序井然的岛屿。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管理、金融管理见长。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细心高效。

表5-1 兴趣岛测试表

表5-2 兴趣岛类型表

注:假如孩子最想去的排在前三位的岛屿是1、2、3,对照表5-2,可知他的霍兰德兴趣代码为RIA。

明确了职业兴趣类型,就可以结合以下图表(见表5-3、表5-4),指导中学生为专业选择、职业选择进行科学的准备工作。注意,这里的测试结果只能供参考,不能完全作为报考依据,因为高考志愿填报还受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如录取人数、录取分数、考生分数、决策权……)

表5-3 霍兰德职业兴趣对照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5-4 中国大学生专业类别职业兴趣代码

作者:彭勃,2012

【生涯视角】吴迪的兴趣类型分析。

实用型R:吴迪喜欢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每一个实验设备和器材他都爱不释手,经常央求老师再让他多待一会儿。他甚至把大部分的压岁钱都花在购买大大小小的实验设备上了,为此母亲不得不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供他鼓捣这些实验。同学们也戏称他是小小爱迪生。

研究型I:吴迪喜欢独立学习及完成任务。他可以闷在实验室一个下午不出来,也可以为了写一篇小论文两天不吃饭,害得母亲担忧得不得了,差点把他拉到医院里,生怕饿出病来。他从初三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大学物理和微积分,为此父亲专门给他从国外邮购了英文专著,还托朋友买了几套不同版本的大学教材。爸爸书架上的一些专业书也是吴迪喜欢翻阅的。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专门记在笔记上,等爸爸回来的时候向他请教,有时候他的问题连爸爸也回答不出来,只能跟他一起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请教专业领域里的相关人士。

传统型C:吴迪不喜欢玩乐,他认为那些都是浪费时间的无聊活动而已。他最喜欢将自己的笔记分门别类,并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检索系统。他热衷于分门别类,书房和卧室永远都是整洁、清爽的。

在操作实验仪器时,吴迪常常太过于专注而完全忘记时间。最后实验室管理老师不得不把他拉出去。

吴迪在班里的人缘一般,倒不是同学们不喜欢他,相反同学们提到他的时候,都非常敬佩他在理科学习方面的专注与投入精神。只是他比较害羞,不太会表达自己。但是如果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他会热心回应并提供帮助。如果是团队协作完成一个任务,他会快速、高效地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以等待其他同学的进度。

吴迪得分最高的3个代码分别是IRC,他的AES得分都比较低。对于这个测评结果,吴迪表示自己预料到了,父母看到这个结果,并对照每一项的分析过程,也对他的学业表现更能理解了。

我跟吴迪做了一次长达30分钟的沟通,他对自己的定位还是非常清楚的。他希望能够到国外进行深造,但是也对自己在文科方面的表现表示头痛,毕竟国外的学校申请不只是看成绩,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很看重的。在阅读父亲送给他的原版专著的过程中,他深深被那些大家严谨又优美的文法所吸引。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用这样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或者说,可以将美好的科学世界,用一种通俗易懂、轻松优美的方式表达出来。他曾经有幸去北京大学听一位教授讲进化论,60分钟的演讲,老人就像即兴讲了一个关于人类的成长故事,很像妈妈小时候陪他读故事的那种感觉,优美而流畅。

我说,兴趣并不完全是天生的,也可以通过熏陶慢慢培养。这位教授给你的感受和启发,可以作为你培养在文科学习方面的动力。你在理科学习方面的知识积累与特长同文科学习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帮助你在某些方面跳跃式地成长。文科的学习也会为你理科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强有力的基础。

吴迪说:“我知道了。事实上,我是因为以前的那位语文老师总是打压我,他说我是科学怪人,因为那个时候常常逃课去实验室,没有提前跟他请假,因为不善沟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只好逃避。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老师。”

【生涯问答】

1.兴趣明确,这对家长和孩子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对于中学生来说,明确当下的兴趣非常重要,因为他现在的兴趣很可能是未来的事业。有的孩子功课不好或者偏科,通过对兴趣澄清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对他更有利的发展方向,有的人因为得到了家人的称赞,而开始深入研究烘焙成为美食圈里的小红人,有的孩子为了得到父母许可的奖金而开始全力冲刺即将到来的考试。明确兴趣所在,可以在这些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熟能生巧,将兴趣转化为爱好,甚至转化为终生从事的职业或者兼职或者退休后自娱自乐的项目。

2.如何培养兴趣?

千万别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我们须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尊重”是建立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关系,那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打水漂。幸福学院的咨询师们在实际咨询中看到过许多这样的案例。

一个女孩非常遵从父母的意见,从小到大什么都是听父母的,开始还做些反抗,见反抗无效也就默默忍受了。本科的专业和学校都是父母定的,她非常优秀,然后听从父母安排读硕士,一路冲到博士。博士毕业那天,她请父母到现场。然后,她推掉了所有的Offer,去了大西北一个小村子支教。她说:“我已经尽我所能实现了父母的兴趣和理想,接下来,是时候该为我自己而活了。”

大开眼界、增长见闻,是培养兴趣的好方法。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手段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假期旅游,参观各种艺术馆、博物馆,是培养A类型兴趣的好方法,各地兴建的科技馆、主题馆,是了解R/I类型的好渠道;许多大学有校园开放日或者招生宣讲会,也可以提前几年就带孩子去听,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办学重点……家庭书架,要丰富多彩,既有畅销书、历史小说,也有一些严肃的学术类书籍,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全家一起去办图书馆会员证,在不同的类目下翻翻看看浏览一下多做了解,也是极好的。许多家庭喜欢看肥皂剧、生活剧,那同时也要多看一些经典的、具有启发作用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

亲身体验往往是最佳的培养手段。因为在体验的过程中,是充分调动六感学习的好过程,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直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充分应用和开发,也就更能够激发兴趣。假期的时候找一份兼职工作或实习,会极大地增加孩子的直接兴趣,各个大学、研究所开放招生的冬夏令营也会从不同角度补充原有教学体系内缺乏而对孩子成长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父母的工作如果允许,也请给孩子一个和你共同工作、近距离增加职场体验的机会。这不仅对他的兴趣培养、生涯启蒙有很大的好处,也会极大地增进和改善亲子关系。

正如企业须给员工一定的激励政策一样,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也可以采用积极正向的精神、物质双重激励的及时强化措施。当孩子在弱势学科上有提升,积极予以肯定和赞美,这会让他们更有行动力和意愿力。当孩子攻克了一项很难的学习任务,你可以把原本就打算赠与的耐克鞋或者冲锋衣作为兴趣培养的物质激励。这样可以让他们看到兴趣后面的可视化回报,不断地帮助他们强化目的、明确意义。

3.孩子一开始就有的兴趣和经过培养(比如物质奖励)产生的兴趣有什么不同呢?

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方面的表现,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使人优先注意某种职业,并产生憧憬、向往,想要为它做点儿什么。

职业兴趣还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如果在过程当中感受到幸福和满足,这就是直接职业兴趣;如果在终点、目的上感受到幸福和满足,这就是间接职业兴趣。有的孩子每天学习,不论学什么,都很踏实,都很开心,这是直接兴趣;有的孩子期末考试一放假书包一扔就开始疯玩儿,这就是间接兴趣,是外界环境要求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能够直接从事跟直接兴趣相关的活动,是非常幸福满意的人生。但就像我们说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尤其是对于学生时代的孩子们来说,不可能你从事的每个学习活动都有直接兴趣。这就须通过之前所说的兴趣培养方法,慢慢把孩子不感兴趣的部分培养成间接兴趣,用耐心和爱心缓慢培养。为什么强调要给孩子及时正向的积极反馈和强化呢?比如,一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写作文,吭哧瘪肚闷在房间里摊开一大堆作文参考书,终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完了一篇800字的作文,家长和老师都表扬这篇作文写得精彩时,他写作文过程中的痛苦瞬间就释放了,对写作文的恐惧、厌烦等情绪将极大地减少,甚至很有可能对写作文产生兴趣。

间接兴趣的培养和向直接兴趣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保持目标明确和外界积极正向反馈与及时强化,如果没有了这些,是会慢慢消退的,它对环境的依赖力非常大,同时也是一个被动提高的过程。笔者的高中时代,物理、化学、数学都曾经考过全校第一,平均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完全是间接兴趣,因为非常喜欢实现目标和得到表扬的感觉。学习文科后慢慢发现这些动力和兴趣都消失了。

在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和应该完成的学习、工作任务上,就别再用“我不感兴趣”之类的话为自己开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