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现状的研究成果

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现状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郫县在农村社区教育供给重构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重构供给责任机制。在全国首创了以乡镇为主要单位的社区教育组织,即“乡镇社区教育共同体”,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自我管理程度。其四,完善绩效制度,制定了旨在提高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效率的规章制度。

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现状的研究成果

1.总结介绍我国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教育的做法和现状

如:

四川省双流县公兴乡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乡社区教育委员会,由乡党委书记任主任,乡人大主席、副乡长、教育组长、中学负责人任副主任,成员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居委会主任,以及乡各部门负责人组成。[3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做法:在培训机制上,确定各镇(乡)街道成校和区属职校为定点培训基地,并在各镇(乡)街道村或社区设立培训点,建立了区、镇两级纵向联动的培训网络,同时,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办法,共同研制培训计划和选编培训教材;在培训内容上,坚持适应性培训与战略性培训相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与农业经营技能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形式有“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创业式”“中介式”。[32]

浙江良渚社区学校的做法:一是开展各类短期培训,即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以镇党委文件下发,分工落实各部门培训任务。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部,并安排专职人员组织管理和实施。要求年培训率达到全镇总劳动力35%以上,重点是抓好农民素质教育、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失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安全上岗证培训。二是开展成人业余学历教育,包括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教育、在职人员的文化水平提高、“双证制”教育培训、办好自考联络站。三是社区教育活动,包括卫生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和讲座、宣传“良渚文化”、市民素质大讲堂、创建学习型组织、社区广场调查与咨询、各类知识技能比赛、青少年假日活动。四是教育咨询和服务。[33]

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的社区教育情况:形成了在县社区教育领导部门的指导下,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分别建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和活动制度、中小学及有关部门面向社会开放相关资源的管理制度;镇社区学校与镇成人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教学点实现了全镇全覆盖,大多数村民学校都有两个专用教室;全镇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操场全部向居民开放;每个村都有一个远程教学点。[34]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终身学习理念已经被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学习”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一选择;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多元化、高层次化,开始从侧重关注技术型层面的知识转向社会型层面的知识;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总体上比较满意,积极参加各项社区教育(学习)活动。[35]

四川省郫县农村社区教育情况:(1)郫县农村社区教育的供给现状:其一,农村社区教育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但效率不高。其二,市场供给份额占农村社区教育25%,效率相对较高,但供给不均衡。其三,自愿供给即非营利性的机构、志愿者、部分企业向农村居民免费提供的社区教育总量仅占到10%,其参与度与满意度远远高于市场供给,但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形成合力。(2)郫县在农村社区教育供给重构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重构供给责任机制。即根据需要,采取政府优先提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社区教育、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培训班、由市场机制提供具有私人产品属性的培训等不同教育形式;根据社区教育的功能,由政府优先供给法制道德教育外部性较强的农村社区教育、政府和社会办学力量合作举办外部性居中的职业培训教育、主要由市场供给外部性较弱的闲暇社区教育活动;政府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承担较大比例的供给责任。其二,组织建设创新。在全国首创了以乡镇为主要单位的社区教育组织,即“乡镇社区教育共同体”,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自我管理程度。其三,建立了社区教育信息网站。其四,完善绩效制度,制定了旨在提高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效率的规章制度。[36]

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成绩:政府统筹有力,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师资单独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农村成人教育三级网络健全,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地方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比较重视;农业培训项目和内容比较丰富。[37]

2.总结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或类型

我国地域广大,各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情况差异极大,因此,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多种类型和模式。人们对此进行了总结,如:(www.xing528.com)

魏超雄认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有三种类型和三种层次。三种类型是:以普教为基础的延伸型,其特点是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状态,开展成人教育;以科教兴农为着眼点的农科教结合型,其特点是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达到科教兴农的目的;社会与教育双向参与的全民教育型,其特点是社会全面参与,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教育系统协调发展,初步形成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社区大教育网络体系。三种层次是:乡镇社区教育,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别采用乡办初中、综合初中、综合高中、乡镇成职教中心等办学;村级社区教育,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别采用小学、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村级综合学校、村教育中心校等办学;县(市)职教中心,这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多体制、多形式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教育实体。[38]

李继星把我国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类型总结为12种:(1)党政统筹型。(2)学校辐射型。(3)多教统筹型。在党政统筹协调前提下,把各级各类学校统筹起来,形成全程教育的纵向网络。(4)老年人教育扩大型。(5)学校与社区双向参与型。(6)家教扩大型。社区教育由家庭教育向社区教育的其他方面扩展,各级中小学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家长学校是主要办学形式。(7)厂区型。由当地大中型工矿企业牵头,组织附近的镇村、学校等,共同开展社区教育。(8)军民共建型。军地双方共同开展,多数情况下,部队一方发挥着主要作用。(9)农科教结合型。把各个部门和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文化基础知识及实用技术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等相结合。(10)农业高科技园区型。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向附近乡(镇)、村适度辐射。(11)萌芽状态的局域网络型。在社区内的主要学校或地方,建立局域网,通过网络传输有关信息。(12)上述各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的立体交叉型。在以上类型中,前四种为目前的主流类型。[39]

景民把甘肃省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归纳为以下5种:(1)多层次、互补型办学模式:改革职成教中心,多规格办学;依托专业办产业;实现学生就业的多向化;与劳动局联合,将招生培训、考核鉴定、实习发证、就业安置融为一体。(2)“三教统筹”新模式: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初级中学和各村小学为依托,形成三级信息传播网络,提升基础教育、激活成人教育、充实职业教育。(3)“两次分流”教育模式:学生第一年集中学习普通高中文化课,第二年一部分进入职业高中中专学习,第三年一部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另一部分取得职中或职高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业。(4)师生合作社:按照“自愿结合,自筹资金民主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取酬,按股分红”的基本原则建立生产性经济组织。(5)乡镇农科教中心培训模式:集农民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科研示范为一体。并分析了上述各种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40]

周俊总结了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类型:(1)街道办事处为中心进行的互动型社区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2)中小学校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型社区教育模式,是学校-社会双向服务的社区协调管理模式。(3)社区学校(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是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的社区教育模式。[41]

莫占祥总结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几种模式:(1)“学校—服务站—农科办”三方联动模式。即在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内,由农科教办公室人员、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涉农服务站三者结合,进行资源重组、优势互补,组织、实施、吸纳农民参加社区教育活动。(2)“用人单位—职校—成校”订单模式。社区或用人单位列出教育项目,驻区内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校依据这一菜单开展社区教育培训。(3)“基地—项目—农户”效益共长模式。这是全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寻找重点项目、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形式来组织与开展社区教育。[42]

胡忠英以温州为个案,提炼了“政府主导型”推进机制、“初级温饱型”保障机制、“金字塔型”阵地布局、“规范集约型”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型”特色活动、“自发自觉型”科学研究的“六型”城乡社区教育模式。[43]

苏海燕把福建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教育模式归纳为5个:“莆田汀塘”模式:通过教育资源的归位,引导农村和农民走生态城市(镇)化之路;“龙岩培田”模式:以乡村生态文化挖掘和传播为先导,促进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的合作;“泉州福田”模式:以生态学知识培训为导向,引导生态茶园创建,促进食品安全和茶农增收;“福州关中”模式:以社区支持农业为导引,通过城市居民支持乡村农业生产,促进城乡互信互动互助;“厦门安兜”模式:以文化、技能和心理课程教学为媒介,让进城农村劳动力尽快成为合格的市民。[44]

卢筱媚总结了新型城镇化中宁波四地社区教育发展类型:象山县的中心学校辐射型;慈溪市的片区协作集团型;江北区的高标准化引领型;海曙区的区内统筹一体型。并分析了宁波社区教育各地层次化发展的原因。[45]

对一些具体地方农村社区教育做法的总结和现状的介绍以及对于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总结都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落后地区借鉴好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地区发展的模式。研究者们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使研究成果资料丰富,具体实在,尤以李继星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总结最为全面。此外,人们不但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与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总结,而且还介绍了西部地区一些地方的农村社区教育的做法与模式。这些研究对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但总体来看,这些调查与总结介绍主要还是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于西部农村社区教育的关注还不够,而且对西部地区的已有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大城市或周边县市,对于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现状的关注和研究极少。此外,研究中缺乏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在整体发展情况、管理、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现状的全国性的数据分析资料,也没有对各大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