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毒战》分析报告: 视听语言、制作公司及导演风格

《毒战》分析报告: 视听语言、制作公司及导演风格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毒战》单片分析报告一、视听语言分析《毒战》的出品公司有三家,制作公司有五家,但是负责具体拍摄内容的则是银河映像制作公司,也就是说《毒战》的主体内容全部是由港人完成的,而银河映像里主要负责拍摄工作的是杜琪峰,所以导演的个人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影片。

《毒战》分析报告: 视听语言、制作公司及导演风格

《毒战》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毒战

英文片名:DrugWar

韩语片名:

制片地区:中国

类型:警匪/悬疑/动作

时长:108分钟

投资1.2亿元人民币(预估)

制作公司:

北京海润影业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银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

发行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海润影业发行有限公司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寰亚影视发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香港)(2013)(负责全球范围的发行)

WellGo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负责美国地区的发行)

LarkFilms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中国香港)(2013)(作为UAFilms电影发行公司一个的项目发行)

主创人员:

导演:杜琪峰

编剧:韦家辉、游乃海、陈伟斌、余曦

制作人:刘燕铭(出品人)、谷国庆(出品人)、阎晓明(出品人)、杜琪峰(监制)、韦家辉(监制)、朱淑仪(制作总监)、夏泽信(制片)

摄影:郑兆强、陶鸿武

剪辑:梁展纶、大卫·理查德森

原创音乐:泽维尔·杰马克斯(Xavier Jamaux)

艺术指导:马光荣

服装设计:王宝仪

主演:孙红雷(饰张雷)、古天乐(饰蔡添明)、黄奕(饰小贝)、高云翔(饰小祥)、钟汉良(饰郭伟军)、李光洁(饰陈志雄)、郭涛(饰大聋)、李菁(小聋)、王思雅(饰另一位女警)、郝平(饰哈哈哥)、甘婷婷(饰哈哈嫂)、林雪(饰肥成)、卢海鹏(饰雀叔)、林家栋(饰李阿东)、叶璇(饰萨婆)、张兆辉(饰口水苏)、姜皓文(饰黑仔)、吴廷烨(饰仇仔)、子义(饰小林)

上映时间:2013年4月2日—2013年5月5日(中国大陆)

票房:1.4517亿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432.5万

影片简介:

津海禁毒大队长张雷(孙红雷饰)刚完成卧底任务,胜利抓获一批体内藏毒的毒贩,却在医院碰见一名失控撞车受伤的毒枭蔡添明(古天乐饰)。为求减刑,蔡添明供出下线广海市大毒枭黎振标,并愿意协助警方抓捕黎振标,粤江两地警察遂乔装成买家诱捕黎振标团伙;与此同时,蔡添明的两个徒弟大聋和小聋觉察到师父出卖了自己,在与追捕过来的警察激烈地交火之后,两人逃之夭夭。在最终的目的地,蔡添明又重新倒戈,告诉梁振彪一伙他们已经被警察跟踪,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决定与警察火并争取逃脱的机会。双方在幼儿园边进行了激烈的枪战,几乎全军覆没,同样逃到此地的大聋和小聋也倒在师父的枪口之下,最终奄奄一息的张雷用手铐把自己和蔡添明铐在一起,蔡添明被随后跟上来的特警抓获,被法院判处死刑。

主要获奖情况:(www.xing528.com)

2014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2013年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提名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提名

2013年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最佳剪接提名

美国在线影评人奖最佳影片提名

注:综合资料整理自Mtime时光网(http://movie.mtime.com/157240/details.html,http://news.mtime.com/2013/12/10/1521565.html)、百度百科“毒战”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5995377.htm?fr=aladdin)等电影垂直网站或网页。

《毒战》单片分析报告

一、视听语言分析

《毒战》的出品公司有三家,制作公司有五家(详见上文),但是负责具体拍摄内容的则是银河映像制作公司,也就是说《毒战》的主体内容全部是由港人完成的,而银河映像里主要负责拍摄工作的是杜琪峰,所以导演的个人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影片。而作为银河映像第一部进军内地之作,杜琪峰选择了自己较为熟悉的警匪题,在视听风格上也基本延续了自己一贯的风格。

杜琪峰在《毒战》采用的总体风格是一种纪录性的镜头语言,他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担心这部电影对内地观众来讲比较抽离,怎么样让他们不抽离,所以我们尽量用一个比较真的方法去拍摄。”[208]影片整体上表现了中国都市边缘地区的真实面貌,这与贩毒的场所也是比较吻合的。除去纪实之外,影片的整体色调也是偏暗偏蓝,夜晚片中暗景,白天偏重蓝色景观,这样做也是为了与影片的主题相吻合,整体效果上呈现出一种粗砺荒芜宽旷的景色。当然,影片的整个特征也与摄影组对内地的水土不服相关,杜琪峰说:“回到内地我们想拍宽一点的,因为内地区域很大。当时我们希望天津天气是下雪的,也没有遇到下雪的天气,所以很多过往的拍摄经验我们在内地都用不上……在天津拍的时间很长,也超出了预算,就没有按原计划去拍其他许多地方。”[209]所以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色彩与光线都比较粗糙的镜头,当然这种事同样不失为后来者的借鉴。但是在影片中也不乏一些杜琪峰以往得心应手的元素,尤其是在张雷假扮李振昌与黎振标在地下室会面的场景,反面人物配合高反差照明方式产生了浓重的阴影与白光的对比,这种低饱和度的冷调色彩表现方式是对色彩的一种简化处理,比较容易控制画面的影调结构,使得画面整体化、情绪统一化。[210]

影片较多地采用了广角与平视的镜头,这也是杜琪峰在之前的警匪片喜欢采用的模式,而且杜琪峰在拍摄枪战场面的时候大多数镜头中也都采用平视镜头,很少使用夸大人物形象的仰拍角度,“虽然没有带动观众的情感,但强烈的现场感使枪战场面显得更加真实和残酷。”[211]与平视相对应的是镜头视点,也就是旁观者视点,观众始终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来目睹事件的整个进程,特别是在影片最后一场枪战中,所有参战的角色都置身于观众的目视之下,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几乎没有单个角色情感表达的镜头,人物的命运也在一个个镜头中被最终判定。整个影片这种间接的间离效果更容易表达出命运的无常与残酷。

杜琪峰常见的舞台化的动作设计在这部影片中不多见,但也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在蔡添明的徒弟小聋与大聋与包围过来的警察对峙时,这一场枪战通过小聋与大聋二人的动作展示了以静制动的场面,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双方之间的互动,而单单是反面人物。虽然很少有以往的以静制动的站立式射击,但是相同原则下的场面调度却是非常常见。影片开始张雷追踪逃跑的蔡添明就是一段很好的例证,尤其是在张雷追入太平间的一场戏中,平行小幅度的移动镜头以及突然静止的画面都展现了这种效果。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两个徒弟的射击与结尾处的众人枪战的场景。“在杜琪峰的黑帮与警匪电影中,运动设计往往比较精巧,大量使用移动轨配合小摇臂的拍法,与电影中的静态摄影融为一体……随着剧情的深化,营造一种氛围”[212]

《毒战》有着充满张力构图风格。“近年来,杜琪峰的黑帮电影制作大都采用2.40∶1的宽银幕电影格式……与以往的1.85∶1、1.66∶1格式相比,在视觉效果上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提高电影艺术的感染力……2.40∶1的宽银幕电影格式在构图上,加大了横向的视野,在水平方向的调度上给导演更多的空间。”[213]这突出地表现在孙雷的几次面部表情特写中——他喝药之后的痛苦与怀疑、被蔡添明欺骗时的愤怒:这对于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很好的作用。同样的,导演在《毒战》中又一次运用到他以往喜欢的掩体设计,这发生在影片结尾处的枪战中。而这次的掩体没有那么明显的美学与风格色彩,变成了实际的人物一直在使用的汽车,警察与毒贩相互利用汽车作为道具进行互相射击。热武器之间的对射一直是杜琪峰警匪片的一个特色,“导演对枪械的热爱体现在两个视觉区位点上,一是开枪时产生的弹幕黑烟……二是枪打在人身上喷溅出的血雾。”[214]这样的视觉奇观在《毒战》中叶表现得分外明显,之前也有导演做过血雾的尝试,但像杜琪峰做出这么大血量的例子很少见,这也给影片增添了不少刺激性的元素。《毒战》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听觉元素就是对白的使用,事实上,杜琪峰的影片中对白一直很少,但是简洁有力,而且力求与场景、情节和人物的特征高度吻合。蔡添明在最开始被抓捕接受审问时的对白,将一个毒贩的冷静、狡猾、强烈的求生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火爆的交战场面,更多的是人性展露。”[215]

获得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的影片在剪辑的功力上同样不可小觑。这表现在孙雷要求蔡添明带自己去与哈哈哥交涉时的一段平行剪辑。他先是假扮李振昌与哈哈哥谈生意,然后就利用哈哈哥离去的这个间隙假扮他去与李振昌交涉,这中间还夹着警员故意掉落纸张,紧急换衣服的镜头,尤其是在电梯险之又险地与哈哈哥擦肩而过,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十分强烈。

本片的原创音乐作者是泽维尔·杰马克斯(Xavier Jamaux),他出生于巴黎凡尔赛地区,早期是一名杰出的电子音乐作者。[216]他近期与很多电影与音乐家合作,没有特别的偏好但是风格独特。[217]泽维尔·杰马克斯与银河映像合作过多部作品,包括《单身男女》(2011)、《意外》(2009)、《再生号》(2009)、《文雀》(2008)、《神探》(2007)等[218]。他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尤其对适配电影节奏有很好的掌控。影片的剪辑师梁展纶与银河映像合作过《盲探》(2013)、《高海拔之恋》(2012)、《夺命金》(2011)、《单身单女》(2011)等作品,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亚洲电影大奖等提名。影片的艺术指导马光荣还担任过《盲探》的美术设计,在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过奖项与提名。

二、影片投资宣发分析

《毒战》是银河映像的北上之作,有评价说“《毒战》不是港影北漂,而是杜琪峰‘北伐’!”[219]《毒战》具备这样的评价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对警匪题材的内容与形式作出了重大的突破,比方说影片出现了警察死亡、体内藏毒、执行死刑的场面以及激烈血腥的枪战场面,尺度通过审查成了《毒战》的奇迹,这无疑对警匪类这一题材的影片如何拍摄提供了很多思考。《毒战》的成片首先源于海润原总裁刘燕铭的支持,韦家辉与杜琪峰最开始也对影片能否过审疑虑重重,但是刘燕铭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他说“这不是你想的问题,你想怎么写你就怎么写,然后我再考虑怎么收。特别是韦家辉,要是一开始给他条条框框都限制死了,他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杜氏风格的东西,杜琪峰吸引我的就是他这些血腥的残酷的东西。”[220]刘燕铭对银河映像的支持来源于他自身在内地从事影视行业的经验。海润影视是一家民营公司,制作过《警察本色》《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重案六组》系列、《玉观音》等涉及警匪内容的电视剧,而且“这些剧集的确创造出了一批不那么‘高大全’的警察和不那么‘穷凶极恶’的匪徒,无形中突破了不少审查限制的框框”[221]。同时,刘燕铭还带着韦家辉与杜琪峰与许多内地的公安领导见过面进行过疏通,因为“无论电影局还是公安部,他都有良好的沟通渠道”[222]。事实上,在两三年之前,双方之间已经有过一次协商,合作的内容是“重庆打黑”的题材,虽然计划最终流产了,但是杜琪峰对刘燕铭的评价很高,他说:“让我觉得他的能力不错,人又很好接近……我觉得这个人做人做事都可信,也非常尊重我们在创作上的自由,尽量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基于这样的信任,我最终选择了海润。之后的拍摄中证明我的选择没错。有时候我们担心,这场戏能拍吗?他总是说:‘先拍,拍完再说。’鼓励我们大胆创作。从剧本立项到送审,全部他去搞定。”[223]通过杜琪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还在于对彼此的信任与理解,所以有了刘燕铭所说:“我们是一个结盟的关系。基本上以后杜琪峰的电影都有我们参与。”[224]

《毒战》通过审查的这一过程未尝不可为以后同类型的(或者其他类型的)影片提供某种借鉴,释放出某种积极的信号。同样值得借鉴的是,银河映像的团队在真正开始筹划执行这部电影时,也充分考虑了内地市场的适应性。导演们访问过很多缉毒干警的工作,编剧游乃海发现了内地警察与香港警察的不同,“在香港,警察的分工非常明确,层级非常森严,每个人都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内地的公安他们好像每个人都要具备很多种能力,常常是监听自己来,跟踪自己来,有时候一个内地那么大的城市,几百万上千万人,就由几十个人的缉毒队来管”[225]。影片中粤州的两位缉毒警察千里迢迢孤身二人跑到津海就是他们对这个发现的应用。还有另外一个细节,毒贩们在用真钞票当纸钱烧祭奠时,监视他们的警察则只凑齐了几十块钱。导演的目的是“我们做创作的人,希望借着这部片讲警察的使命”,[226]这也是同大陆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贴合的一种安排。

但是坚持自身最大的优势却是影片保持成功的最基本要素,银河映像团队同样没有放弃自身的这一点,杜琪峰在这部影片中虽然做了很多改变,但是基本上保持了自己一贯的“类型中的作者”[227]的风格。韦家辉在评价古天乐饰演的蔡添明这个角色时就说道:“他一直想走,但是走不了,他被吓疯了,变成可以出卖所有人的疯子……因为生存的确是人类很必然的天性,但是人始终是人,不是动物。你生存可以,但是不可以剥夺其他人的生存,这个是很重要的人的价值。”他的这一番话显示了银河映像一贯对人性进行冷静思考的特质。

《毒战》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海润影业发行有限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负责在大陆地区的发行工作。官网微博显示早在2011年11月份就开始运作,最近一次活跃的时间是2013年4月30日下午 17点12分,迄今为止有6万粉丝,发表微博数2678条[228]。发布了先导预告片、杜琪峰25年枪战片回顾、首款双雄预告片、银河映像15年作品精选、《毒战》群星贺岁视频、主创新春贺词广东话版、《新电影传奇——杜琪峰专辑》、“注射死刑”预告片、杜琪峰25年特辑、《毒战》双雄对决制作特辑、大小聋枪战花絮、终极预告片、相关的明星制作特辑等官方制作宣传视频,同时还贴出了许多热心粉丝制作的相关视频[229]。为了配合影片的宣传需要,《毒战》还推广了两条真实的毒贩与缉毒特警战斗的视频。与《毒战》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制作的预告片相比,中国大陆地区的视频发布有些散漫,没有统一的发布者[230],官方微博甚至没有全部收录所有相关的花絮与预告片。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毒战》鲜有后续的跟进与互动,微博上显示它的活跃时间停留在2013年4月30日,差不多是影片下线的时间。这之后,他与影片的相关明星、公司后续的拍摄计划、观众或影迷的反馈等事项都没有进行后续的跟进。

《毒战》的海报主要有双雄对决、正派、反派七人组海报,还有各个角色的定妆海报。《毒战》原定于4月12日上映,后来突然提档到4月2日[231],并推出终极预告片,这种突然的上映也是影片争取票房的一种通行策略。而另一方面,早在2012年8月7日至9日,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就在北京的集中推介宣传活动中推广过《毒战》[232],《毒战》在上映之前还邀请过国内的公安特警进行了观片活动[233],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毒战》海报的宣传语也是走的一贯沉重严肃的路线——人心比毒更毒。杜琪峰的电影宣传,往往“玩的都是:题材。然后传媒会一厢情愿地为他加一个卖点:搭配”[234]。这和他之后的影片《盲探》中的宣传语“心盲是会杀人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直指人性的。《毒战》的明星效应则是充分发挥了杜琪峰的铁三角特色,从双方媒体通稿、影评中可以看出,《毒战》的铁三角,主要是用来探索古天乐、孙红雷、杜琪峰继2007年合作过后的二度联手,以及银河铁三角,剖析游达志游乃海、韦家辉、杜琪峰的坚实组合[235]

《毒战》影片本身内容为警匪题材,这部影片的特色之一就是追踪,警察追击毒贩。在影片推广初期,营销方推出“眼力大比拼”游戏,将业已曝光的剧照及主创亮相罗马电影节的人物照片制作成黑色剪影,在微博发起猜主创、找原图、秀眼力的任务,引发网友热情参与,致使大比拼活动一度成为热门,输入“毒战#眼力大比拼#”关键词自动出现并在相关搜索中体现。不仅如此,在本阶段,毒战官微还借用新浪微博的拼图工坊插件,号召网友展开剧照等图片的拼图游戏,以提高参与热度[236]

《毒战》还利用了社会热点来进行互动式营销。北京的雾霾天气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失衡或事件。围绕这一点,《毒战》营造出“每一天我们都在与毒作战”等一系列与生活紧密结合、易传播、引起大规模讨论的社会性话题。配合特制3M毒战防雾霾口罩在全国的影院及雾霾严重地区派发,以及改编制作“你好毒”一歌作为病毒视频制作投放。2013年4月8日,恰逢上海被H7N9禽流感病毒侵袭,《毒战》上海新闻发布上,主创更是戴上《毒战》口罩,誓与毒作战到底[237]。就在《毒战》密集推广期间,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了13名中国船员的大毒枭糯康被央视预告将实施注射死刑,一时成为公众讨论和关心的问题,甚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最后行刑时由于某些原因央视没有播放行刑的场面。这一事件迅速被宣传方捕捉到,将“《毒战》电影全程直播古天乐被注射死刑”等相关话题摘出翻炒,引爆网民热议。[238]

在平行媒体的利用上,《毒战》选择图片语音社交应用工具啪啪。配合《毒战》每一次的营销节点,啪啪在其平台上开设了毒战公众账号,发布了众多有故事的照片,或明星、或物料、或活动、或病毒。据统计,啪啪官方共发布21条内容,被热门推荐18次,总播放量达到6万次。[239]在与粉丝的互动中,《毒战》为网友提供了趣味式互动服务,将片中场景发生地的地名津海提出,在网上发布和电影内容相关的《津海时报》,与此同时还丢出官方素材,让网友自行创作《毒战》体海报大赛[240]。另外一方面,影片还与中国互联网移动领域的安全品牌网秦进行合作,官网独家上线网秦安全“毒战版”[241],网秦对此的宣传是“移动安全厂商首度进军娱乐营销”[242],网秦的CEO还出席了《毒战》的关机仪式[243]。总结《毒战》宣传与营销方式,始终把对观众与粉丝的考虑放在第一位,这是十分尊重市场的表现。

《毒战》在国内主流的影评网站Mitime时光网、豆瓣电影上的评价分别为7.5分[244]与7.1分[245](满分十分),这也反映了观众对它的认可度。

《毒战》艺术评析

《毒战》的故事情节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经典短篇小说式的风格,那就是“事件的进程如温吞水但又巧妙设伏,事件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个特征最终出现于结尾将近20分钟的枪战处。在这之前,从蔡添明发现己方来接头的人数与警方的人数对等,嘴角情不自禁露出阴险的笑容开始,一场无法避免的火并就已经被暗示出来了,这样的暗示在蔡添明重新倒戈之后迎来了爆发。当然影片为了观赏性与情节起伏的需要,在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上设置了大聋小聋与鄂州警方的枪战,这一次小高潮也为之后的打枪战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所以有人认为:“《毒战》属于那种‘导火索电影’(fuse movie)。这种电影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沿着线性顺序不断出现扣人心弦、命悬一线的情节,用一场紧接一场的冲突让观众马不停蹄地陷入一个个险象环生的情境。整部电影就像导火线,一旦点燃便无法停止,直到影片结束。”[246]电影为此埋下了许多伏线:首先一开始在抓捕到蔡添明之后,影片就指明了最终要交易的目标黎振标;蔡添明本人就是一条线索,是他带着张雷这些人去完成追捕的过程;影片还设置了不少第三方力量,如粤州的两位警员、哈哈哥等,都把矛头指向最终的黎振标;当然还有上文提到的古天乐的表情变化。“如果按照一般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来说,影片最后的火并已经被编排定了,那么又如何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呢?导演的做法是给人物的命运安排了所谓的‘第三结局’……死亡……脱离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判断,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事件。”[247]这也是杜琪峰以往在银河映像中的一贯风格,但是在《毒战》中他运用得更加突然,更加激烈。

对于《毒战》的主题可以从人性的方面来读解,而这部电影中的人性又可以从三组不同的人马中得到不同的认识。张雷的这一条线的人性在他跳下客运汽车抓住贩毒头目时就得到表现,之后他体内藏毒、酒店吸毒等事例再一次表明了他为了破案忍辱负重、不顾一切的坚韧本性,可是他在与蔡添明的交锋中所表现出的残酷的一面又表明他也有阴狠的性质。相反,张雷的组员们和粤州来的两位干警则是干练、团结、互助的,这在他们掏出随身携带的不多的零钱来互相资助的时候就可见一斑了,张雷反而是警察中性格最复杂的一个人。总的来看,这一条线可以看做是善的一方面。与杜琪峰之前的影片不同,他在《毒战》划分了绝对的善与恶,没有对善恶的二元辩证关系做更多的表现。

蔡添明与他的大聋小聋两位徒弟可以看做第二条表现人性的线路。对于蔡添明的这个角色,韦家辉和杜琪峰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给他定下了基调:“……很多外国毒贩出卖自己人,他们绝对可以为了自己减刑脱身而去出卖别人。古天乐就是这样的。在香港,假如你贩毒被抓最高刑期是20年,内地是贩毒50克以上就可以判死刑。一个坐20年牢还能活着出来的人和一个知道肯定死的人心态当然不同。一个知道自己一定死的人,在你抓到他之前,为了求生他一定想打死你,一定出卖所有人。我要讲的是为什么古天乐演的这个毒贩会害死那么多人?因为他一直想走但是走不了。他被吓疯了,变成可以出卖所有人的疯子。”[248]蔡添明在这部电影中是困兽犹斗,为了活命他可以不择手段。在他见到两个徒弟表明对自己妻子死亡的痛苦时,可以看出他是有着真实情感的流露的,甚至用真钱给妻子祭奠。但是他旋即会为了活命给出卖忠心于自己的徒弟,当他在影片最后冷静而又残忍地屠杀的时候,也是求生这一本能在驱使着他疯狂地行动,正切合影片的宣传语“人心比毒更毒”。

黎振标这一行人是全港班人马,也是银河映像一直以来的几位招牌演员。这一群人虽然扮演着最终火并的角色,但是却被蔡添明利用。虽然电影一直在渲染警匪双方之间的对立,但是导演也渲染了这组成员之间的真实感情。比方黎叔说“我已经70多岁了”,还有其中两位毒贩在汽车后奄奄毙命时简短而又深情的对白。总之,《毒战》中的人性突出表现在蔡添明与张雷的对立上,它与之前导演所习惯的善恶辩证的观点比较,也可以看做是对内地市场的一次妥协。

《毒战》是属于CEPA协议生效后的北上港片,有人甚至在其中发掘了文化隐喻。比方说之前都是内地人去香港贩毒,现在则变成了香港人进内地贩毒,作为香港人的蔡添明抱着张雷的腿哀求“放我一马”,而且7个贩毒的香港人全都死了。“7个香港人是化名‘梁振标’的贩毒商,他们要开拓内地和海外市场,所以要找老乡蔡添明牵线,和内地货运商人哈哈哥合作。但蔡添明为了求生,主动与警方合作出卖了他们,甚至陷害、杀害了同乡……香港贩毒商的形象是传统模式,卢海鹏、林雪、林家栋、张兆辉等杜琪峰御用演员沿袭一贯的风格。这7个香港商人谨慎狡猾,甚至操控一个‘梁振标’进行交易,但仍旧落入已有内地生存经验的蔡添明彀中。看似精明的香港商人,自以为是却最终全部横死街头……这部合拍片除了这8个香港人的身份之外,没有任何香港的街和巷,也没有其他任何可见的香港元素,而且这 8个香港人,全部都是狡诈、懦弱、自私的坏蛋。”[249]把《毒战》中的港人形象与整个香港人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说辞只有在放到杜琪峰这样港味浓厚的导演身上才具备意义。但是一个不能绕开的现实是,CEPA协议是港人争取的结果,结果也对香港比较有利[250]。双方需要以更加宽容,更加深入的合作来消除这种尴尬的稍显格格不入的特征。

性别的缺席再次成为《毒战》受人诟病的一面。杜琪峰在这部影片中和往常一样,以男性视点来建构叙事。而女性角色如小贝等虽有出色的演出,却更多地体现着商业运作的考量,为“合拍”进一步站住脚,对内地市场表现出尽可能地亲近[251]

《毒战》在纪实性方面的特点之前已经讨论过,这里主要总结一下一些细节技术上的问题。首先,有研究者从武器与战术上对影片进行了分析。电影“实际投入枪战使用的是54式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片中警察虽然携带了部分79式轻型冲锋枪,但却未见使用),前者是片中警方和毒贩都普遍使用的武器,警匪枪战过程中双方均使用了这种手枪,后者则是毒贩蔡添明手下鄂州制毒工厂的毒贩大聋(郭涛饰)和小聋(李菁饰)的专配武器。”[252]作者认为正是双方火力配置的不均导致了警方伤亡惨重。警方在战略布置上也出现问题,比如“鄂州警方采取的突击战术是:首先将大门口的门卫制服住,然后将各个房间内的工人逐步分别抓捕,最后抓捕大聋和小聋。这个战术……实际上有个重大缺陷,就是使用层层推进战术,某次行动都成为下一次行动的前提,如果某次行动失败下一次行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方式耗时长、见效慢,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253]实际上鄂州警方正是因为战术中的一环出现疏漏,导致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毒战》在很多法律问题上也与内地不符。比方说队长不可能当卧底,毒贩与警方公共场合的枪战在实际抓捕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出现,闹市出现枪击警察在三分钟内就会出现,大队长无权私自带队甚至制定抓捕策略,缉毒警察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伤亡自建国以后就没有出现过等[254]。虽然有很多地方是为了观赏性与故事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改动,但是有些已成为惯例的东西还是需要纳入剧情考量中。

撰稿:杨守志 2012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王宜文 教授

附录

《毒战》境外上映时间一览表[2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