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省银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

四川省银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地行即将截至同年七月三十一日止发行的1元、5元、10元等钞券共计563万元,连同六成现金准备及四成保证准备,一并移交该准备库接收。川省币制,始告统一。随后不久将代办处改为办事处,万县办事处改为分行,宣汉、五通桥办事处因故裁撤。因在省务会议通过,将原有的四川地方银行改组为“四川省银行”。于二十四年十月底将地行结束,同年十一月一日起,省行总分行处,即一律正式开业。这就是现在四川省银行的由来。

四川省银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

一、从地方银行到省银行

甲、地方银行成立经过

四川省银行,其前身是四川地方银行。民国二十二年川局稳定后,省政当局因鉴于当时农村经济濒于破产,社会金融异常枯竭,亟应设法救济,乃于同年九月十六日,由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氏任命唐华、郭文钦、康宝志、康宝恕、任望南、吴受彤、卢作孚、温少鹤、卢澜康等9人为地方银行理事,潘昌猷、甘绩镛、赵资生、周宜甫、李鑫五等5人为监事,组织理监事会议,筹组四川地方银行;并任命唐华为总经理,康宝志为协理,负实际筹备之责。当时额定资本为200万元,由政府先拨足120万元,于二十三年一月十二日正式开幕。总行设在重庆下陕西街。

乙、地方银行的组织

地行内部组织,在总协理之下,共设五课一部:(一)总务课,(二)营业课,(三)会计课,(四)出纳课,(五)发行课,(六)经济调查部。除办理银行一切业务外,另由经济调查部从二十三年一月起,按月发刊《四川经济月刊》,发表经济调查资料及讨论各种经济问题。此外,因发行兑换券事宜,于理监事会之外,另组织“兑换券准备金检查委员会”,由善后督办任命财政处处长,银钱业同业公会主席及常务委员,市商会主席,会计师以及绅商界中负有盛誉暨具有专门学识者共19人组成,负责监督发行兑换券事务。同年八月,并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下令组设“四川地方银行兑换券准备库”,委托重庆信用卓著的中国、聚兴诚、市民、四川商业、川康殖业、平民、美丰、川盐、地方等9家银行,共同管理,专司发行保管事宜。其权限与地行划分独立,不相统属。于是地行即将截至同年七月三十一日止发行的1元、5元、10元等钞券共计563万元,连同六成现金准备及四成保证准备,一并移交该准备库接收。后因准备库所发行的钞券,由二十一军提借应用,以致发行额增加。同时交因市外汇水高涨,每千元竟达一百七八十元之巨,于是引起地钞兑现风潮。幸财部整理得法,不久即告平息。随即将地行钞券完全收销。川省币制,始告统一。

丙、地方银行的业务

地行营业范围,原定为存款、放款、押汇、贴现、汇兑、保管、信托等七种,以调剂省内金融,促进币制统一,复兴农村经济,辅助各地工商业为营业目的。由于业务上的需要,除设总行于重庆外,并于成都开设分行,又先后于万县、内江、泸县、达县、宣汉、自流井、五通桥等地设立办事处,于上海合川乐山、宜宾、涪陵五地设立代办处。随后不久将代办处改为办事处,万县办事处改为分行,宣汉、五通桥办事处因故裁撤。又为吸收社会零星资金起见,并拨资本30万元,增设一储蓄部,其会计完全独立,经营定期、活期储蓄,特种分期储蓄,零存整付、整存零付储蓄,存本付息储蓄,定期复利储蓄及官佐士兵储蓄等业务。地行开业以后,发展颇速,例如二十三年上期资产总额仅为7000852.43元,同年下期即增至15118772.17元。业务进展,由此可以概见。

丁、地行形成省行的经过

地行时代,因川局百孔千疮,营业进展虽未能达理想地步,但于川省经济方面的扶助,可谓已收相当功效。直到川政统一之后,省府当局,认为欲谋全省庶政顺利推进,非加强本省整个金融机构不可。因在省务会议通过,将原有的四川地方银行改组为“四川省银行”。于二十四年十月底将地行结束,同年十一月一日起,省行总分行处,即一律正式开业。这就是现在四川省银行的由来。

二、省行组织的改进

四川地方银行改组为四川省银行后,即由省府加拨资本80万,凑足200万元原额。同时任命周焯、刘航琛、周宜甫、吴受彤、康宝志、唐华、张龄九等7人为省行理事,潘昌猷、甘绩镛、康宝恕等3人为监事;并任命周焯为理事长,刘航琛为总经理,康宝志为协理。内部组织,除总务、营业、会计、出纳四课及储蓄部照旧外,经济调查部改名经济调查室。取消发行课,增设稽核课。总分机构的组织系统,采总行制。总行仍设在重庆,于成都、万县设立分行,上海、自流井、内江、泸县、涪陵、遂宁、乐山、达县、宜宾等地设立办事处。分行设经副襄理各一人,办事处设主任一人。营业范围与地行时代没有多大区别,营业目标则更明确规定为扶助农村复兴,促进经济建设,调剂全川金融,发展社会经济四项。二十五年又增设信托部,拨给资本20万元开业,会计亦完全独立,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代顾客办理各种事项,其主要者如商事顾问、会计顾问、代客买卖、代办收交、代收学费、代办船车、代完捐税、代收房租、经租房屋等。此外,又添设仓库部经营货品储押。

二十六年对日抗战发生后,国府西迁,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四川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较战前大增;省府为发挥省行在金融方面应尽的职能,特加强省行组织,曾于二十七年改组省行二次。第一次改组为二十七年五月,由省府改任周焯、潘昌猷、刘航琛、张龄九、唐华、甘绩镛、郭松年、杨粲三等8人为董事,仍以周焯为董事长,改任康宝恕、周宜甫、李根固3人为监事,并任命潘昌猷为总经理,郭松年、洪戒虚为协理。第二次改组为二十七年十一月,省府又改任郭松年、潘昌猷、洪戒虚、熊觉梦、甘绩镛、唐华、王成章、杨粲三、李星枢等9人为董事,重任康宝恕、周宜甫、李根固3人为监察人。又于董事中任命郭松年为董事长,潘昌猷为总经理,洪戒虚、熊觉梦二人为协理。至于内部组织,并无大变更。直到二十八年四月,省府以省行分支机构日渐增多,业务日趋繁剧,原有组织不足以适应业务进展的需要,必须将内部组织加以扩大,于是经省务会议决议,颁发修正省行组织章程,由董事长代表董事会执行日常重要业务。随后又增派谭光、刘绍禹为常务董事,何说岩、王国源为监察人。不久,又扩大内部组织,于董事长总经理之下,设置总务处、稽核处、业务部、储蓄部、信托部、发行部及经济调查室。原有的仓库部则并入业务部而成为一课。二十八年十月,省府又增派杨俊卿、陈启□、萧寿眉、蔡军训等4人为董事。同年十月二十一日,行务会议又议决将经济调查室改名经济研究室。至于出版将满六年的《四川经济月刊》,则因经过“五四”大轰炸后,调查与印刷均感困难,遂决定暂停。该刊自二十三年一月创刊,至二十八年八月停刊,共出六十八期。

二十九年六月,省府又决定增资改组计划,除官股外,兼募商股,额定资本为1000万元;一面委派潘昌猷、郭松年、梁颖文、甘绩镛、嵇祖佑、邓华民、李心怡、戴经尘、康宝恕、胡光杰、向传义、石体元、刘光烈、张树猷、王锡祺等15人为董事,并指定潘昌猷为董事长,郭松年、梁颖文、甘绩镛、嵇祖佑、邓华民、李心怡等6人为常务董事。同时委派熊觉梦、黄季陆、李翰丞、杨培英、罗伟章、刁培然、傅常、丁少鹤等8人为监察,并指定熊觉梦为常驻监察。此外,另委杨晓波为总经理。各新任董监及总经理,于六月二十五日在成都开会,商讨改组事宜,并于七月一日就职,接管行务。不久,财部又加派王国源为监察,省府加派杨俊清为董事,陈法驾为监察。关于增资问题,除财政部于九月二十五日拨交丁种统一公债票面额200万元,凑成400万元外,其他官股商股600万元,仍因实际上的种种困难而得不到解决。在内部组织上,除将储蓄、信托两部加以扩充,各增加资本为50万元,并将仓库课由业务部划归信托部管辖外,无大变动。三十一年六月,因紧缩人事关系,特将储蓄、信托两部合并,改名为储信部,至其业务进行,与以前无异。

三十二年一月,省行董监事略有更动,除潘昌猷、梁颖文、李心怡、胡光杰、石体元、康宝恕、邓华民、向传义、刘光烈、甘绩镛10人蝉联董事,熊觉梦、黄季陆、刁培然、傅常4人蝉联监察外,新任董事有谭光、傅友周、李肇甫、胡子昂、邵从恩5人,新任监察有张澜、胡性诚、王国源3人,仍以潘昌猷为董事长,杨晓波为总经理。同时并决定将资本总额增为4000万元,随后不久即见诸事实。同年十月,储信部资本亦增加到1000万元。又同年六月,将原有的经济研究室,扩充成为经济研究处,下设编译、调查、图书三课及驻蓉调查室,积极从事经济调查、研究工作,以期对于省行业务及四川经济建设有所贡献。十二月十五日,该处所编辑的《四川经济季刊》创刊号出版,今后将陆续以调查研究所得,公诸社会。

省行除经营银行业务外,在三十年底以前,还有代理省库的任务。省府为健全财务,增加税收起见,早嘱省行筹办代理省金库,不过初办时困难甚多,只能局部推行,以徐图增进,所以省行最初只设一省库课,代收营业税一种,以作推行金库制度的第一步。二十六年十一月,成立代收营业税第一办事处于重庆。随后,在省行分行及重要办事处所在地,分设代收营业税办事处10处,代收各地营业税。经办结果,成绩尚好。于是省府乃于二十七年制定四川省金库组织章程,正式成立四川省金库,令饬省行代理,并委派何兆青为金库长。同年十一月一日金库成立,总库即设于省行总行所在地,并同时成立重庆、成都、万县、内江四分库,在省行各办事处所在地设立支库。截至二十八年十一月底止,省行总分行共计四行,省库总分库共有五库(重庆一地,除总库外,另设有重庆分库);省行办事处共68处,省库支库亦有64库(省外四办事处无支库)。省行与省库完全相辅而行。随后政府又明令实行公库法,各省金库一律改为公库,四川省内亦定于二十九年七月起开始实施公库法。省行亦即于同年七月将省金库改组为省库部,一年后省内分支库共达86处。自从三十一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为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以后,省级财政即隶属于国家财政,省银行代理省库的工作亦即告结束,继之而起的是代理川省一部分国库及若干县库工作。因为代理公库的范围缩小,乃于三十二年三月正式将省库部改组为公库课,并入业务部,办理国库及县库事务。

基于上述,可知省行成立以来,内部组织,屡有变革。而每次变革,目的总在期能切合需要,求取进步。但目前省行情况,自亦不能谓已达尽善尽美地步,尚有待于不断地改进。

三、分支机构的增设

甲、历年分支行处的扩充

四川省银行在二十四年仅有分支机构9处(2个分行,7个办事处);二十五年增设办事处4处,共有分支机构13处;二十六年增设办事处4处,共有分支机构17处;二十七年除将内江办事处改为分行外,又增设办事处12处,共有分支机构29处。二十八二十九年,政府一方面欲省行完成全川金融网,俾遂行调剂全川金融的任务,另一方面欲省行完成全川金库网,俾担当代理省库的任务,所以省行当局对于分支机构的增设,采取积极推进政策,以至这两年省行分支机构成立较多,而尤以二十八年为最。在二十八年中,省行新成立的办事处有42处,裁撤旧有办事处1处(上海),共有分支机构70处,二十九年新增办事处19处,裁撤香港办事处1处,共计有分支机构88处。三十年新设办事处4处,裁撤昆明办事处1处,并将合川及遂宁办事处改为支行,故有分支机构91处。三十一年将自流井、泸县、南充、达县4办事处改为支行,将安县、西昌雅安剑阁武胜5办事处撤销,并新设磁器口、弹子石、两路口3办事处。共计有分支机构89处。三十二年十二月在成都东门外水津街,南门外华西街,北门外簸箕街各设一办事处,现共有分支机构92处。省行自从成立以来,一贯地逐年增设分支机构,只有三十一年度因省级财政取消,已不需省行代理省库。同时各县县银行纷纷成立,也无形减少省行普遍设立分支机构的必要,所以该年度省行不但未积极增设分支机构,反而裁撤了5个业务一时难望发展的办事处(改支行者不计)。

省行分支机构不断增加,工作人员当然不能不跟着增加,以资补充。在某一范围内,工作人员的增加是与组织的扩大成正比例的。二十四年省行全体员生只有144人,二十五年即增至187人,二十六年增至263人,二十七年增至339人,二十八年增至836人,二十九年增至1275人,为省行人数最多的一年。其后为谋人事方面的积极整顿,不惜一再紧缩,省行人数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三十年底全行员生已减至1216人,三十一年底更减至1017人,三十二年底又减至991人,比之二十九年,已减少284人了。

乙、各行处分布概况

现在省行除重庆总行外,有分行3处(成都、万县、内江),支行8处(自流井、泸县、南充、达县、合川、遂宁),办事处83处,共计有93个行处。各行处分布情形如下:

子、川东区——有30行处,即重庆总行,万县分行,合川支行,涪陵、江津綦江、南川、永川、荣昌、大竹、璧山、大足、铜梁丰都邻水、广安、梁山、长寿、渠县、开县、奉节、酉阳、云阳、垫江、新桥、黄桷垭、磁器口、弹子石、两路口等办事处,最后5个办事处,均在重庆。

丑、川南区——有12行处,即自流井及泸县支行,宜宾、南溪、隆昌、富顺、叙永、合江、犍为、乐山、江安、峨眉等办事处。

寅、川西区——有34行处,即成都及内江分行,灌县、茂县、新津、新都、崇庆、彭县、彭山资中资阳、荣县、仁寿、石桥(简阳)、洪雅、眉山邛崃绵阳绵竹、德阳、什邡广汉、赵家渡(金堂)、威远、大邑蒲江温江、郫县、松潘,成都茶店子、华西坝、水津街、簸箕街等办事处。

卯、川北区——有17行处,即南充、达县、遂宁三个支行,三台、巴中、太和镇(射洪)、广元、西充岳池、中坝(江油)、南部、中江、阆中安岳、宣汉、潼南、乐至等办事处。

行处虽以川西区为最多,但地位却以川东区为最重要。

四、业务进展概况

四川省银行,自二十三年一月开业以来,到现在已有十年的历史。在这十年中,组织不断扩大,业务不断进展。单以资产负债总额来说,二十三年底仅15118772.07元,二十四年底略有减少,为13875403.98元,其后每年都有巨额增加,二十五年底增至39116093.36元,二十六年底增至64944309.09元,二十七年底增至73933001.75元,二十八年底增至97460567.05元,二十九年底增至164656061.98元,三十年底增至350707506.22元,三十一年底增至474255767.06元,三十二年底增至1699201908.31元。九年之间,资产负债总额各增至112倍强。兹为更进一步明了省行业务的进展起见,特分项说明如下:

甲、存款

存款为银行一切业务的基础。银行的信用如何,多半可从存款额的多寡来推断。年来省行存款数额增加颇快,二十八年底全行存款余额共有49833353.75元,二十九年底增至78179024.18元,比二十八年增加57%弱;三十年底一跃增至172630004.52元,比前一年增加1.2倍强。但最近两年,增加速度已大为减缓。三十一年底增至206242192.60元,比前一年只增加19%强;三十二年底增至268743134.74元,比前一年只增加30%强。简单说,三十二年底存款余额,比二十八年底增加4.4倍弱。在各种存款之中,二十八年、三十年及三十一年均以机关存款为最多;二十九年则以商业存款为最多,三十二年以同业存款为最多,但均以机关存款居第二位。这是因为省行为公营的银行,与政府机关关系较为密切,且兼代理公库的缘故。再就最近五年的各项存款来看,机关存款、商业存款、同业存款、个人存款四者均为省行存款的主要来源,其他各项存款,均不甚重要。从其趋势上看,机关存款和商业存款,近年来增加速度均很缓慢甚至有停顿、减少的趋势,只有二十九年商业存款及三十年的机关存款是例外;增加速度较快的,是三十年及三十二年的同业存款和工业存款,但也有停顿或减少的时候(如三十一年);团体存款在三十年增加很快,但其后便逐年减少;农业存款除三十一年外,均陷于停顿或减少的状态中,个人存款尚平稳地逐年增加。至于各种存款在总存款中的比重,则机关存款和团体存款均有渐减的趋势,同业存款有渐增的趋势,个人存款有先减而后增,商业存款最为动荡不定。兹将最近五年省行存款来源分类比较表(年终余额)及指数比较表揭载于后,以供读者参考:

最近五年四川省银行存款来源分类比较表

注①内有公库存款26075563元。
注②内有公库存款5690057元。

最近五年四川省银行存款分类指数(一)

最近五年四川省银行存款分类指数(二)

续表

乙、放款(www.xing528.com)

存款增加,放款自然也就跟着增加。银行固应注意吸收存款,但在抗战时期,尤应注意放款。放款偶一不慎,便会助长囤积居奇,害及社会国家。省行为公营的银行,自应积极拥护政府战时金融政策,竭力将资金运用到有利社会国家的途径。不过由于资力有限,存款多属流动性质,以致未能做到最满意的地步。但以省行现有的资力来说,实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从三十年度起,省行更确定业务方针,积极扶助生产事业及本省特产品的生产运销。三十二年度更确定放款五大原则,即(一)提倡本省特产品的生产运销放款,(二)扶助生产事业的放款,(三)尽量限制普通商业放款,(四)限制同业放款,(五)继续办理小工业放款。进行结果,虽未能尽满人意,然大体还有进步。关于生产事业及本省特产放款,在重庆总行方面,有丝业放款、水电公司事业放款、水泥及炼油事业放款、面粉业及盐业放款、公共汽车及轮渡业放款等;在各分支机构,则有达县、长宁的矿业放款,南川、綦江、永川、云阳、威远、犍为的煤铁业放款,合江、灌县的木材业放款,自流井、太和镇、乐山、犍为、乐至的盐业放款,江津、荣昌、隆昌的夏布业放款,乐山、夹江、邻水、梁山、大竹、铜梁、广安、永川的纸业放款,内江、资中、资阳、石桥、富顺、德阳、巴中的糖业放款,什邡、绵竹、赵家渡、中江、郫县、新津的烟业放款,灌县、中坝、广元、乐山、峨眉的药材放款,三台、南充、乐山、阆中的丝绸业放款,宜宾、万县、南充、永川的猪鬃放款,遂宁、南充的棉花放款,万县、云阳、奉节的桐油放款等。总之,只要省行能力所及,对于生产事业及本省特产品的生产运销,无不尽力扶助。对于正当商业及各地同业尤其是重庆同业,省行亦采取量力相助的态度。

最近数年省行放款数额,增加甚速。二十八年底全行放款余额只有25892745.66元,二十九年底即增至46734397.17元,比二十八年增加80%强;三十年底却增至95170374.38元,比前一年增加一倍多;三十一年底增至139396756.39元,比前一年增加46%强;三十二年底增至367525403.47元,比前一年增加1.6倍强。简单说,四年之间放款数额增加了13倍多。这种放款数额的增加,与存款数额的增加虽然成正比例,但其速度要快得多。各项放款之中,尤以生产事业放款的增加速度为最快,三十二年底的生产事业放款余额比二十八年底增加了190倍,尤以三十年度增加得最快,竟比二十九年增加了127倍半。三十一年比前一年只增加17%强,三十二年又比三十一年增加了2.4倍。其次是团体放款,四年之间,也增加了123倍半。复次是同业放款,近两年增加甚快,三十二年比三十一年增加了2.5倍强。至于商业放款,增加较慢,甚至三十一年还少于三十年,只有三十年的57%;三十二年亦只比二十八年增加4.4倍弱。机关放款余额,在二十九年底虽比二十八年底增加了1倍以上,但在三十年底却与二十八年底相差无几,这是因为省府前欠省行本息1000万余元,已于三十年度由省府通案整理拨还的缘故。三十一年机关放款比前一年增加2.4倍强,三十二年却只比前一年增加18%。农业放款,以二十九年数额最大,增加最快,三十及三十一年均逐年减少,三十二年才又增加,但为数有限,共计不过百余万元。小工商业放款,过去亦曾举办,从三十年度起更积极推行,但为数仍然不大。这是省行近年各项放款消长的大概情形。

各项放款在全体放款数额中的比重,在三十年以前,以商业放款为第一,三十一年以同业放款为第一,三十二年却以生产事业放款为第一。商业放款,虽有渐减的趋势,但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同业放款近年来增加得很快,这是因为省行立场,不得不尽着调剂地方金融的责任,并非省行的业务方针如此。机关放款,在二十九年前其比重仅次于商业放款,但至三十年度,其比重便突然降低,三十一年度尚占21%,三十二年度却还不到10%。其余各项放款,在比重上都不甚重要。兹将最近五年省行放款(年终余额)按照对象性质,制成三表如左:

最近五年四川省银行放款途径分类比较表

最近五年来四川省银行放款分类指数(表一)

最近五年来四川省银行放款分类指数(表二)

丙、汇兑

汇兑是调盈济虚的工作,在省行的业务中占极重要的地位。抗战以后,省外各重要银行,多在四川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将总行移至重庆;省内各行亦多在各县市增设分支机构,最近各县且陆续有县银行的设立,四川现已成为后方经济活动的根据地,尤其重庆已成为全国金融活动的中心。但在川各行分支机构的普遍,仍以四川省银行为第一。所以省行汇兑业务,非常发达。二十八年度汇出汇款共计19623万余元,三十一年度增至1262432970.87元,三十二年度增至2679545264.31元。四年之间,省行汇出汇款增加了12倍半强。此项汇款的大量增加,对于省行授信业务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省行放款总额之所以能够超出存款总额,三十二年度全年买入汇款之所以能达198867万余元(三十一年度全年买入汇款47422万余元),主要是靠着这项资金的运用。至对于抗战有关机关的汇款,尤能尽量供应,且多系免费承汇,或只收运送费半数。兹将三十一及三十二年度各区汇出汇款总数及其增加百分率列表比较如左:

续表

看了上面的表,可以知道省行三十二年度的汇出汇款,比三十一年度增加了112%;以川东区增加得最多,川西区次之,川南区增加得最少。

丁、发行

省行自二十五年六月十五日起,开始发行五角辅币券,年底发足100万元。随后又请准发行额增至1000万元。到了二十六年十月,实际发行额已达9983000元,遂奉省府命令停止发行。此项五角辅币券,分蓝色改制重庆银行五角券及红色省行自制券二种。前者30万元,后者计9682000元。其后陆续用红色券将蓝色改制券掉回,并有1078178.50元依法销毁。截至三十二年底止,流通券为7301518元,留存券为1620313.50元,按照流通券额配足现金准备四成,保证准备六成,如数缴存中央银行发行局保管。

戊、储蓄

四川省银行为吸收社会零星资金,养成人民储蓄习惯起见,于二十三年起即设立储蓄部(三十一年六月与信托部合并为储信部),办理各项储蓄。只因为川省人民对于储蓄功用尚少认识,近年又受法币贬值及市面利率高涨的影响,以致储蓄业务未能有长足进展。二十八年度决算,资产负债总额为1499592.14元,存款余额为1116795.21元,放款余额为1320480.57元。二十九年度决算,资产负债总额增至1962294.83元,存款余额增至1306704.48元,放款余额增至1815580元。三十年度决算,资产负债总额增至2061152.57元,存款余额减至1079497.40元,放款余额减至1405800元。三十一年度决算,资产负债总额增至3676267.25元,存款余额增至1414747.49元,放款余额增至1571600元。三十二年度决算,资产负债总额增至6794824.89元,存款余额减至857403.02元,放款余额减至167573.62元。

己、信托

四川省银行为便利人民,服务社会起见,于民国二十五年设立信托部。年来经种种努力,经营虽有相当成绩,但终以限于战时环境,营业范围不易扩展。二十八年度决算,资产负债总额为610420.42元,二十九年度增至1602149.22元,三十年度增至3128006.41元,三十一年度增至7313862.10元,三十二年度增至28941165.26元。信托存款,三十年度最高时曾达到130余万元,三十一年底增至2832814.01元,三十二年底增至4608668.98元。信托放款,三十年底达到200余万元,三十一年底增至400余万元,三十二年底增至2400余万元。现有仓库44所,其分布情形如下:即川东重庆等11行处,共设仓库13所;川南内江等7行处,共设仓库9所;川西新津等8行处,共设仓库11所;川北南充等8行处,共设仓库11所。此等仓库,除供客商寄存货物外,尚有一部分租给粮政机关作储存粮食之用。此外,还有卡车数辆,行驶省内各公路,载运自用公物、现钞及便利调遣职员,过去亦曾代运军政公物及商家货品。庚、实业投资

省行除努力从事生产事业放款外,还对于若干已具成效的企业,实行直接投资。此项投资对象,均为直接间接与民生国防有关的生产事业或公用事业。三十一年底已达600余万元,三十二年底则增至970万元。其中以投资于公用事业者为多。末了,根据最近四年年终决算,制成一综合资产负债表如左(此表所列存放款数字,因统计技术关系,与前述数字稍有不同):

四川省银行最近四年年终决算资产负债表

续表

五、代理公库概况

甲、代理省库

省银行本有代理省库的责任。二十九年七月,四川省银行与财政厅订约代理四川省库,即以总行为省库总库,以成都、内江、万县分行为分库,以各办事处为支库。截至三十年底为止,共有分库3处,支库83处。依照省府原定计划,尚须添设支库20余处,后因财政收支系统改变,省级收支并入中央,故未续设。

省行代理省库,二十九年度代收税款共计达6500余万元;支拨各款,除财厅主管周转金超支330余万元外,共计达7120余万元,连同二十八年底结存款1145万余元,截至二十九年底为止,收支相抵后结存库款约达500余万元。此外,各库业已收入而尚未由征收机关将省县税划分,或迄未办理省款解缴手续,以致浮存于各该行处“暂收税款”科目内的总数,亦达六七百万元。三十年度省库收支,比较二十九年度,均有增加。收纳部分虽因三十年下期田赋改征实物,以致这一部分货币收入大减,但其他如营业税、契税、中央补助及协助收入等,均有大量增加,所以全年度共计达14577万余元。支拨部分,除财厅主管周转金超支1037000余元,其余如保安支出、教育及文化支出、经济及建设支出等,亦有巨额增拨,所以全年度共计达12948万余元。

三十年度省库收支相抵后尚余1628万余元,连同二十九年度所存结余,合计约存2000余万元(此项统计数字,因种种技术的原因,未能做到完全正确。实际收支,尚不止此)。此外,尚有浮存各行处“暂收税款”科目内者一千数百万元未计。三十一年度省级收支虽并入中央,但尚有三十一年度以前省库应收应支各款,照旧办理,以待结束。截至三十一年底止,省库各分支库收入共计8509万余元,支出共计8875万余元。省行自从代理省库以来的收支情形,大略如此。近年省行资金运销较为活泼,业务进展较为迅速,得力于省库款项者甚大。而同时省行代理省库,有助于省府改善财务行政者亦大。不过这种对省行省府均有裨益的事,自从三十一年度起,已因中央期明令划分财政收支系统而暂告停止了。从此省行便办理结束省库事宜,同时又接办代理国库工作。

乙、代理国库

依照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的决议,省行本有代理国库支库的义务。所以财政部与中央银行,均嘱四川省银行定期代理国库。省行乃于三十年底,与中央银行国库局签订合约,代理川省一部分国库支库,并商定分期成立。省行现有代理国库支库共计47库:在三十一年一月成立者,有彭县、中江、蒲江、犍为、绵竹、西充、阆中、郫县、新都、夹江、达县等11库;在三月份开办者,有广安、邻水、温江、云阳、丰都、璧山、峨眉、洪雅、邛崃、安岳、巴中、彭山、赵家渡(金堂)等13库;在五月份开办者,有南川、大竹、茂县、酉阳(已于三十二年三月移至龚滩)、崇庆、岳池、荣县、潼南、大邑、垫江、大足、南溪等12库;在八月份成立者,有铜梁、江安、綦江、遂宁、富顺、仁寿、开县、忠县8库;在三十二年一月份成立者,有广汉、眉山2库;在同年二月份成立者,有中坝一库。此外,什邡、新津、武胜、安县、乐至、资阳等处均曾代理国库支库,后因故撤销。各支库国库事务,派有国库员一人专责办理。此项事务,总行初由省库部办理,现归业务部公库课办理。从三十一年度起,省属各机关经费,改由中央银行成都国库分库支拨,交由省行成都分行汇转省行代理国库支库,核发省属各机关,一切均照公库法规定办理;并采用省级经费类总账户制,由各该支库将代理支拨省款报表直寄中央银行成都国库分库,且分别另立账簿登记存查,俾免与支拨中央机构经费混淆。各支库三十一年度收入总数81839246.40元,支出总数9568986.05元。三十二年度各支库收入总数计449681850.27元,支出总数55987469.72元,其收入数超过支出数计39369万余元,已陆续由重庆总行拨缴中央银行国库局。丙、代理县库

省行除代理国库外,从三十一年八月份起,在未成立县银行的县份,还接受县政府的委托,依据公库法代理县库。三十一年成立县库的地方共有5处,即温江、蒲江、酉阳(均于三十一年八月份成立)、松潘(同年十月份成立)、资阳(同年十二月成立)5库,三十二年,温江、蒲江两县库,因县银行成立而解约。

六、代办购粮财务

三十年下期,政府实行田赋改征实物,并决定随赋购粮。四川除应征收600万市石稻谷外,同时并须购粮600万市石。此种购粮办法,系由中央发给七成粮食库券,同时搭发三成法币。粮食部委托四川省银行与中国农民银行共同办理三十年度四川购粮财务,代付购粮券款。双方用合约规定:于四川征购粮食各县,设立240个购粮财务机构,由四川省银行与中国农民银行各半分担,限开征起购后三个月内办理完成。省行以事关协助粮政大计,特于总行组织代办购米财务总管理处,设正副处长各一人,下设文书、人事、会计、出纳、运购、稽核、视导等七股;分责承办。又因事属创举,办理购粮人员的技术不熟,会计、出纳等手续易生错误,特编定“代办购粮财务须知”一书,将各种办理手续,一一列举,分发各承办人员遵照办理。省行代办购粮财务区域,计67县,购粮总数约380余万市石,照法定价格每市石以100元计,应付七成库券,约合260余万市石,实付2386481.25市石,应付三成法币,约合11000万元,实付105791873.30元。

此外,省行为便利粮民领取券款起见,并于各县适中乡镇添设分理处30处;共计150个单位(合约上规定仅120个单位)。又命各县分理处,于所属各乡镇流动付款一次至二三次,以便利远地粮民领款。各县办事处分理处兑付券款,均于九月前后开始,兑付初期,粮民大批涌至,承办人员常有工作至晚尚不能休息者。后因有一部县份配发的小额库券不敷应用,或赶运不及,故复先后展限两个月。代办购粮财务,在省行的历史上可说是一件重大的工作,由于全行工作人员的努力,成绩还好。兹将省行各代办购粮财务办事处分理处地名及实付券款,列表如左,以供参考。

续表

续表

三十一年及三十二年,四川代办购粮财务,改由省府指挥办理,但关于购粮券款的运送,仍委托省行办理。省行对于此项工作,异常认真,故每年均能完成任务。

七、今后的地位和任务

〈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