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沅:《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清儒学案及其治国贡献

毕沅:《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清儒学案及其治国贡献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儒学案》卷八十一《兰泉学案·兰泉交游·毕先生沅》:毕沅,字湘蘅,号秋帆,又号弇山,镇洋人。《清史稿》列传一一九:毕沅,字蘅,江南镇洋人。上命大学士阿桂视师,沅治军需及驿传供亿,屡得旨奖励。伊阳盗秦国栋戕官,上责沅捕治未得,命仍回巡抚。五十九年,陕西安康、四川大宁邪教并起,称传自湖北,沅赴襄阳、郧阳按治,降授山东巡抚。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帑项,夺世职,籍其家。

毕沅:《经解入门》整理与研究,清儒学案及其治国贡献

《清儒学案》卷八十一《兰泉学案·兰泉交游·毕先生沅》:毕沅,字湘蘅,号秋帆,又号弇山,镇洋人。初由举人官内合中书,入直军机处。乾隆庚辰,成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至湖广总督。……嘉庆二年,卒于军中,年六十有八。……少嗜著述,至老不辍。谓经义必有师承,因叙述源流,为《传经表》一卷、《通经表》一卷。谓读书必识文字,因考校同异,为《说文解字旧音》一卷[1]、《经典文字辨正书》五卷、《音同义异辨》一卷。谓编年之史,莫善于涑水,续之者有薛、王、徐三家,皆未详备,因始宋讫元,为《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谓史学必通地理,故于《山海经》、《晋地理志》皆有校订,为《山海经校本》十八卷、《篇目考》一卷、《晋书地理志新补正》五卷。

清史稿列传一一九:毕沅,字蘅,江南镇洋人。乾隆十八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再迁庶子。三十一年,授甘肃巩秦阶道。从总督明山出关勘屯田,调安肃道。擢陕西按察使。上东巡,觐行在,备言甘肃旱。谕治赈,并免逋赋四百万。擢布政使……授巡抚。……嘉峪关外镇西、迪化士子赴乡会试者,奏请给驿马。置姬氏五经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陵墓。修华岳庙暨汉、唐以来名迹,收碑碣储学宫。屡署总督。四十一年,赐孔雀翎。四十四年,丁母忧,去官。……四十六年,甘肃撒拉尔回苏四十三为乱,沅会西安军伍弥泰、提督马彪发兵讨之。事平论功,赐一品顶带。甘肃冒赈事发,御史钱沣[2]劾沅瞻徇,降三品顶戴。四十八年,复还原品,寻实授巡抚。四十九年,甘肃盐茶厅回田五复乱,沅遣兵分道搜剿。上命大学士阿桂视师,沅治军需及驿传供亿,屡得旨奖励。沅先后抚陕西十年……五十年,调河南巡抚。……五十一年,赐黄马褂。授湖广总督。伊阳盗秦国栋戕官,上责沅捕治未得,命仍回巡抚。五十三年,复授湖广总督。江决荆州,发帑百万治工。沅奏:“江自松滋下至荆州万城堤,折而东北流,南逼窖金,荆水至无所宣泄。请筑对岸杨林洲土坝、鸡嘴石坝,逼溜南趋,刷洲沙无致雍遏。”又请修襄阳老龙堤、常德石柜堤、潜江仙人堤,凿四川、湖北大江险滩,便云南铜运。五十九年,陕西安康、四川大宁邪教并起,称传自湖北,沅赴襄阳、郧阳按治,降授山东巡抚。上以明年归政,令督抚察民欠钱粮豁免……六十年,仍授湖广总督。……嘉庆元年,枝江民聂人杰等挟邪教为乱,破保康、夹凤、竹山,围襄阳,沅自辰州至枝江捕治。当阳又陷,复移驻荆州,上命解沅总督。旋克当阳,获乱渠张正谟等,复命沅为总督如故,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年,请以提督移辰州,增设总兵驻花园汛。寻报疾作,手足不仁,赐活络丸。旋卒,赠太子太保。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帑项,夺世职,籍其家。沅以文学起,爱才下士,职事修举;然不长于治军,又易为属吏所蔽,功名遂不终。

王昶《春融堂集》卷五十二《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毕公神道碑》:……笃于朋旧,爱才下士。老友如中书吴泰来、侍读严长明、编修程晋芳诸人,招致幕府,流连文酒,名流翕集,望若登仙。侍读邵晋涵、编修洪亮吉、山东兖沂道孙星衍,咸以博学工文,前后受知门下,情谊周挚。其余藉奖借以成名者甚众。少嗜著述,至老不辍。所撰《续资治通鉴》、《史籍考》并《灵岩山人诗文集》,又《关中》、《中州》、《山东金石记》、《河间书画录》共若干卷。每遇古书善本,校而录之。若《山海经》、《夏小正》、《说文解字旧音》、《释名疏证》、《三辅黄图》、《太康地志》、《王隐地道志》、《晋书地理志新补正》、《道德经考异》又若干卷,时贤皆奉为秘宝。公仕宦日久,太仓旧宅倾圮,丁忧时移居苏州,又于灵岩山建御书阁,以奉赐书,故自号灵岩山人。晚年得山后陆氏水木明瑟废园,将葺为退老计,未果。今兰庆等卜宅兆于此,亦公之志也。(下略)

钱大昕《潜研堂集》文集卷四十二《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湖广总督世袭二等轻车都尉毕公墓志铭》:嘉庆二年秋七月庚午,兵部尚书、湖广总督、世袭轻车都尉镇洋毕公以疾终于辰阳行馆。公久在行间,勋劳懋著,及移驻楚南,筹划善后之策,苗境敉宁。……公讳沅,字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先世居徽之休宁,明季避地苏之昆山,又徙太仓州,后析置镇洋县,遂占籍焉。……生平笃于故旧,尤好汲引后进,一时名儒才士多招致幕府,公务之暇,诗酒唱酬,登其门者以为荣。性好著书,虽官至极品,铅椠未尝去手。谓经义当宗汉儒,故有《传经表》之作。谓文字当宗许氏,故有《经典文字辨正书》及《音同义异辨》之作。谓编年之史,莫善于涑水,续之者有薛、王、徐三家,徐虽优于薛、王,而所见书籍犹未备,且不无详南略北之病,乃博稽群书,考证正史,手自裁定,始宋讫元,为《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别为考异附于本条之下,凡四易稿而成。谓史学当究流别,故有《史籍考》之作。谓史学必通地理,故于《山海经》、《晋书地理志》皆有校注,又有《关中胜迹图记》、《西安府志》之作。谓金石可证经史,宦迹所至,搜罗尤博,有《关中》、《中州》、《山左金石记》。诗文下笔立成,不拘一格,要自运性灵,不违大雅之旨,有《灵岩山人诗集》四十卷、《文集》八卷。公生于雍正八年八月十八日,春秋六十有八。(下略)

钱泳《履园丛话》卷六《秋帆尚书》:镇洋毕秋帆先生负海内重望,文章政绩自具国史。乾隆五十二年,先生为河南巡抚。六月廿四日夜,湖北荆州府江水暴涨,堤溃城决,淹没田庐,人民死者以数十万计。七月朔日得襄阳飞信,先生即于是日先发藩库银四十万两,星夜解楚赈济,一面奏闻高宗皇帝,大加奖赏,以为有督抚才,不数日,即擢授两湖总督,兼理巡抚事务。泳时在幕中,亲见其事。先生为人,仁而厚,博而雅,见人有一善,必咨嗟称道之不置。好施与,重然诺,笃于朋友。如蒋莘畬、程鱼门、曹习庵诸公身后事皆为料理得宜,虽千金不顾也。家蓄梨园一部,公余之暇,便令演唱。余少负赣直,一日同坐观剧,谓先生曰:“公得毋奢乎?”先生笑曰:“吾尝题文文山遗像有云:‘自有文章留正气,何曾声妓累忠忱。’所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余始服其言。时和公相声威赫奕,欲今天下督抚皆欲奔走其门以为快,而先生澹然置之。五十四年夏,和相年四十,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贺之,惟先生独赋诗十首,并检书画铜甆数物为公相寿。余又曰:“公将以此诗入《冰山录》中耶?”先生默然,乃大悟,终其身不交和相。六十年二月,贵州苗民石柳邓、湖南苗民石三保等聚众劫掠,人民震恐。先生闻之,即驰赴常德筹办灭贼之计。事既平,尚驻辰州,以积劳成疾,卒于当阳旅馆,年六十七。后二年,和相果伏法。先生著作甚多,一时不能尽记。尤好法书名画,尝命余集刻《经训堂帖》十二卷,海内风行,至今子孙尚食其利云。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二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九皆有传,存目。(www.xing528.com)

毕沅《传经表序》:“六经”权舆于孔子,“六经”之师亦权舆于孔子。《易》孔子十五传至刘轶,《尚书》家学二十一传至孔昱,《诗》鲁十五传至许晏,毛十六传至贾逵,《春秋》经左氏十九传至马严,公羊十三传至孙宝,穀梁十一传至侯霸。佗若《今文尚书》,伏胜十七传至王肃,《齐诗》辕固七传至伏恭,《韩诗》韩婴六传至张就,《礼》高堂生六传至庆咸。上自春秋,迄于三国,六百年中,父以传子,师以授弟,其耆门高义开门授徒者,编牒不下万人,多者至著录万六千人,少者亦数百人,盛矣!降自典午,则无间焉,岂非孔氏之学,专门授受,逮孙炎、王肃以后始散绝乎?暇日采缀群书,第其本末,较正讹漏,作《传经表》一卷。其师承无可考者,复以《通经表》一卷缀之。而通二经以上至十数经者咸附录焉。较明朱睦《授经图》、国朝朱彝尊《经义考·师承》所录详实倍之,盖周、秦、汉、魏经学授受之原至此乃备也。[3]

【注释】

[1]《说文解字旧音》:清毕沅辑。一卷。成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是书辑录唐以前传注家所称的“《说文解字》音”(毕氏怀疑《隋书·经籍志》的《说文音隐》即是此书)。所辑按《说文》部次而列,注其所据书名。此书根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贞《史记索隐》、李善《文选注》、徐坚《初学记》、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九经字样》、杨齐宣《晋书音义》、欧阳询《艺文类聚》、虞世南《北堂书钞》等书辑成。毕氏以书音跟闽语比较,得知舌头、舌上古以舌头为正音;唇音不分轻重,皆与钱大昕之说相合。毕氏推定“《说文解字》音”为沈重以前的南方人所作。(许嘉璐主编《传统语言学辞典》第347页)

[2]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著有《南园集》。

[3]见《湖海文传》卷二十三。今按:《传经表》、《通经表》实出洪亮吉之手,辨见前。洪亮吉《更生斋集》文续集卷一亦载《传经表序》,大同小异。又按:臧庸《拜经日记》卷七:“近有作《通经表》者,以董生所授公羊学尽属之胡毋生,遂依班书作《公羊表》以正之。后检范蔚宗《后汉书》,已误为有所承袭然也。不料六朝人亦粗疏至此。若太史公书、郑氏《六艺论》皆与班书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