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法典编纂第三阶段:完全民法典化成果

知识产权法典编纂第三阶段:完全民法典化成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事件所发生的速度可以发现,第三阶段的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编纂极为迅速。综上所述,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的特点在于:一是实现了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全法典化。二是实现了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全民法典化。二是完全的民法典模式,即将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全部集中在民法典中。

知识产权法典编纂第三阶段:完全民法典化成果

这一阶段的起草工作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下以极快的速度完成的。早在2006年2月之前,当民法典草案第四部分已经发往各部委进行协商时,任何一个专家都没有猜到会快速地进行新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草案的起草工作。现在,只能根据在2006年所发生的关于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的重大事件来了解这部分起草工作的进展。

2006年2月22日,草案被首次公布在俄罗斯联邦贸工署所属的知识产权委员会网站上;3月7日,举行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圆桌会议;3月9日,反对知识产权领域中侵权行为政府委员会对草案进行审议:3月14日,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举行圆桌会议:3月17日,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法部门干事特别会议;3月22日,国家杜马举行“娱乐行业:知识产权”圆桌会议;3月23日,《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第二稿准备完毕;3月24日,举行第二次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圆桌会议;3月30日,俄罗斯联邦贸工署所属的知识产权委员会举行例会;4月3日,共和国知识产权科学院在《消息报》上举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圆桌会议;4月17日,举行国家杜马教育与科学委员会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例会;7月18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法律草案提交俄罗斯联邦杜马和联邦委员会;9月15日,在俄罗斯联邦审计院下属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讨论;10月5日,国家杜马民事立法、刑事立法、仲裁立法和诉讼立法委员会进行国会听证;11月3日,在俄罗斯联邦社会署进行讨论;11月8日,进行法律草案二读;11月24日,进行法律草案三读;11月28日,法律提交俄罗斯联邦委员会;12月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举行例会,通过该法律;12月18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第230号联邦法律;12月22日,《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在《俄罗斯报》上公布。

从以上事件所发生的速度可以发现,第三阶段的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编纂极为迅速。可以说,如果没有来自总统和政府的极力推动,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法律起草、研讨修改与审议通过等一系列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立法程序。

综上所述,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的特点在于:一是实现了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全法典化。所谓完全法典化是指通过知识产权立法完全法典化从而取代并废除基本的知识产权单行法,从此之后知识产权法律的适用须全部依据民法典。二是实现了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全民法典化。所谓完全的民法典化是指该知识产权立法的法典化是指该知识产权立法的法典化不是制定单独的知识产权法典,而是将之完全纳入民法典,成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三是对传统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激进、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如目前世界各国对动物育种成就并没有建立像植物新品种那样的保护制度,而俄罗斯的知识产权立法则在民法典中对动物和植物育种成就实行一体化保护制度。

通过对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在民法典框架范围内完全法典化的历史进程考察,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过程中,政治决策层的支持和关注及其重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民法典编纂历时十多年最终得以完成,离不开政治决策层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借鉴俄罗斯民法典编纂的经验,建立类似私法研究中心和民事立法法典化与完善委员会的官方私法智库,制定更为长远的私法发展规划,对于我国的民法典编纂研究而言,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

第二,知识产权立法在民法典内独立成编,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法的完全民法典化,维护了民法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强化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自然理性、形式理性等传统民法观念的延续,也是对传统民法体系回应知识经济挑战的创新。在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对民法规范与知识产权法规范的协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对知识产权法一般规定及知识产权的权利类型进行了总结与抽象,尽管存在各种缺点,但这种尝试无疑是俄罗斯民法体系化的重要创新。这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借鉴。

第三,知识产权立法的创新应当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俄罗斯提出了从原料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变的发展战略。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作者权利保护水平,激励智力成果研发,培育知识产权市场,促进知识权利流转,将国家的创新潜力和创新能力最大化,提升国家在世界强国之林的地位。

对中国选择立法模式的启示(代结论)

从世界各国立法实践上看,知识产权立法模式不外乎三种:一是单独的知识产权法典模式,即将知识产权法在民法典之外单独法典化的模式,如1992年的《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和1996年的《菲律宾知识产权法典》。二是完全的民法典模式,即将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全部集中在民法典中。这种立法模式目前除了作为建议性的不具有立法意义的《独联体成员国示范示范民法典(第三部分)》之外,就只有俄罗斯实现了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全民法典化。三是折中模式,即知识产权立法的二元结构,一方面将关于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则在民法典中予以规定,如1964年、1991年苏联《民事立法纲要》;另一方面在民法典之外还保留大量的知识产权单行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如前所述,在《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编纂过程中,俄罗斯学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在法典化的知识产权立法模式上,俄罗斯学者提出了拓展式方案或称全体系方案(полносисемнаясхема)、简略式方案或称截取式方案(усеченнаясхема)、并入式方案或称融合式方案(слияняясхема)、极限式方案或称全面彻底式方案(исчерпывающаясхема)四种方案,但最终立法者采取了激进的、创新的、一步到位式的极限式方案——完全法典化的方案。

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实质上看,完全法典化的(确切地说是完全民法典化的)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特殊性在于将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全部集中在民法典中,同时废除现行的六部知识产权特别法。[50]这种立法模式的选择,不是立法者心血来潮般的偶然选择,既有俄罗斯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关系的传统见解的历史惯性作用,也有俄罗斯当代立法者在立法抉择上的偶然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偶然性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采取完全民法典化的模式,一方面是俄罗斯近200年来近现代进程中处理知识产权立法与民法典关系上传统见解(知识产权立法的民法典化模式)的历史性延续,另一方面也是现代俄罗斯立法者在知识产权立法民法典化模式道路上的极端性发展,是俄罗斯社会转型以来在民法典编纂上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有益探索。无论是完全法典化还是部分法典化的思路,都体现了俄罗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立法的本意,即推动国家从原料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51]正如梅德韦杰夫在担任第一副总理时曾说过的:“我们不寻求通过生产商品和服务来超越其他国家,而是致力于创造新的技术成果。相信俄罗斯公司的研究成果将在全世界获得广泛需求。(俄罗斯的)科技中心地位将得到恢复,我们的金融市场将变为世界最高效和最繁荣的市场之一。”[52]国家杜马经济政策与企业活动委员会主席里哈切夫(А.Е.Лихачев)在2006年10月5日民事立法、刑事立法、仲裁立法和诉讼立法委员会举行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草案”国会听证中提出:“实际上所有参加全体会议的代表都投了赞成票。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提交该法律的总统、作主题报告的第一副总理,以及整个国家杜马以投票的方式向社会发出以下信号:在俄罗斯联邦,保护知识产权是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是最现实的任务。”[53]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制定再一次显示出了法典法的优点:①它是一种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变革的法律形态,通过民法体系的建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全新的民事法律框架,以实现民事法律调整秩序的功能,是巩固和推进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的一部法律巨著;②消除民事法律立法中的冲突与混乱,将一国法律整合为有机的整体,实现法律的统一;③俄罗斯民法典也充分显示了法典法是一种适宜于法律移植的法律形态,可以说它积累了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民事法律文化及制度,包括大陆法系的,也包括了英美法系,甚至国际公约的某些内容。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制定是私法理念的价值回归,是私法精神的复兴,是俄罗斯民族对70年来公法形态的民法观念的否定和革命。可以看出《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力图使自己成为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市民社会的法、平等自由的法、理性主义的法。[54]

在我国,关于知识产权制度与未来民法典之关系,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主要也有三种思路,具体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思路主张在民法典的框架内整合一个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财产权体系,其理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主要是民事性质的,应将这一权利与其他财产权等同对待,并纳入民法典进行规范。

第二种思路主张采取将知识产权法在民法典之外单独法典化的模式。对此,多数学者认为,当代知识产权法是一个综合式、开放式且最具创新活力的法律规范体系,不宜将其全部植入民法典。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宜在民法典中作原则规定,但同时保留民事特别法的体例。

第三种思路主张在民法典之外形成体系自足的知识产权特别法。如梁慧星先生认为,知识产权为重要的民事权利,《民法通则》第5章第3节作了规定(2017年3月1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民法总则》第123条,也从权利及其客体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笔者注),但考虑到现行《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已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因此建议民法典不设知识产权编,而以《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作为民法典以外的特别法。[55]

总括这些思路,曹新明归纳分离式、纳入式、链接式和糅合式这四种模式。[56]吴汉东又进一步细化,将链接式细分为分散链接模式与集中链接模式、“点”的链接模式与“面”的链接模式。[57]

(1)分离式。即将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相分离,在民法典中不对知识产权进行规定和制度安排。这一思路,其立论基础着眼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认为知识产权的个性特征显著且已自成体系,难以与其他传统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人身权等)相融合。分离式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其不会破坏传统的民法结构和体系;另一方面,其可保持知识产权制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使知识产权独立于民法典亦将大大降低民法典编纂的难度。但分离式不利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彰显,这也是该模式饱受争议之处。

(2)纳入式。即将知识产权全部纳入民法典之中并单独成编,使之与物权、债权、人身权等平行,而在民法典之外不再保留单行法,亦不再编纂知识产权法典。与分离式不同,尽管注意到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但纳入式强调其与其他种类民事权利的共性,尤其关注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纳入式立法的典型代表是1995年《越南民法典》和2006年《俄罗斯联邦民法典》。易继明先生持纳入式的主张,提出了“民法九章”的编制体例,其中知识产权法独立成编,位于物权法编之后、合同法编之前。[58]

(3)链接式。即在民法典中对知识产权进行原则性规定,而后单独编纂知识产权法典或者保留知识产权单行法,使知识产权制度与民法典成链接状。某种意义上讲,链接式是对分离式和纳入式的折中。

按照是否设置单独的知识产权编为标准,又可将链接式进一步细分为分散链接模式和集中链接模式。分散链接模式下,民法典中不设置单独的知识产权编。以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为例,该法典将知识产权制度分散规定在劳动编的各章之中。[59]集中链接模式下,民法典中设置单独的知识产权编,以对知识产权制度作出一般性规定。以2005年新的《越南社会主义民法典》为例,该法典第六编“智慧所有权与技术转让”对知识产权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4)糅合式。即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无形物权,与一般物权进行整合。糅合式与纳入式相同,均将知识产权法整体放入民法典中。二者的区别在于,糅合式下,知识产权法并非单独成编,而是被传统财产权制度所吸收,导致“只见知识产权之神韵,不见知识产权之身影”[60]的局面。糅合式的典型代表为《蒙古国民法典》。乍看起来,该民法典似未囊括知识产权法,但其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实际上散见于总则编和所有权编。

易继明先生认为,分离式并非知识产权法典化的思路,糅合式事实上是另一种纳入式。他认为,就民事典编纂中知识产权立法的选择来看,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应该建立“某种连接或者联系”,已经达成了共识。[61]笔者认为,在处理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编纂的关系上,无论是俄罗斯学者提出的四种方案,还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三种思路,四种具体模式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极限式方案”与“纳入式模式”的内涵几乎完全相同,反映出新世纪以来在知识产权法“入典”的问题上,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同法系间在民法典编纂上亦呈现出融合性、趋同性的特征。正因如此,易继明先生认为,“法典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立法模式的选择,纳入式、糅合式或链接式,无外乎就是‘入典’与‘成典’的两种选择。两者择其一,没有第三条道路”[62]

俄罗斯与我国历史上都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两国共同的特征,而且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对我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在当今社会,俄罗斯与我国同属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都经历着结构性困难。中、俄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相似的国情,面临同样的任务、问题与国际压力。因此,俄罗斯模式对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63]。嗣后,全国人大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确立民法典编纂工作分两步走的立法规划,即: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拟于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拟于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权利及其客体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概括性的规定。这种规定,既坚持了知识产权的法定主义,又设置了“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第123条第2款第8项)这一开放性条款,从而给知识产权立法留下了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这一空间,我们既可以认为是留给未来的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典的,也可以认为是留给民法典及其知识产权法编之外关于知识产权单行法的立法空间。客观上,从全国人大法工委制定的立法规划来看,并未出现知识产权法不纳入民法典独立成编的明确的意见。[64]究竟未来我国知识产权法采取何种立法模式,我们将拭目以待。

On the Historica lChoice of the Codification of Russ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Shi Ga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ypes of law,modem Russian law belongs to the German law branch of the Romano and Germanic legal family in civil law system.A code of written law with rigorous structures,strict logic and inclusiveness is the ultimate goal for the lawmakers to pursue.And there is no excep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It is a tradition for Russian civil legislation to in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to civil code with an view to unifying provisions.By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and legislation background of the codification of Russ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 and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Russian“Four Solutions”and Chinese“Four Patterns”,the article aims to figure out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 and civil code compilation as well as the external reasons for the codification of Russ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hoping to provide China with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ho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 mode and civil code compilation.

Keywords:Russian;Civil Code Compil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Civil Code Codification in the Full Sense.

【注释】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前言》,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2]王志华:《论俄罗斯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历史继承性》,《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

[3]鄢一美:《俄罗斯社会转型与民法法典化》,《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3期。

[4]张冰:《俄罗斯文化解读——费人猜详的斯芬克斯之谜》,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5]王志华:《论俄罗斯知识产权法的民法典化》,《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

[6]Свод Закон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СводЗ аконнов Гражданских.Т.Х.ЧΙ..СПб.: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т ипография-,1990.C.61,291-297.

[7]М.Чернитовский.Россия открывает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й фронт.Газета Комемрсaнть.22 июнь 2006.

[8]耿匡补译:《俄国民法》,中华民国司法部参事厅,1921年,第66—67页。

[9]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

[10]В.Ф.Яковлев,А.Л.Маковский:О четвёртой части Гражданского России,Журнал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права,№2.2007.

[11]В.И.Синайский:Гражданское право.М.2002.С.276-290.

[12]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页。

[13]С.А.Беляцкии.Новое авторское право в его основных принципах.СПб.:право,1912.С.142-143.

[14]Т.Е.Новицкая.ГРАЖДАНСКИЙ КОДЕКС РСФСР 1922 года.

[15]Новицкая Т.Е.Гражданский кондекс РСФСР 1922 года.М.:ИКД“Зерцало-М”,2002.С.108.

[16]《民事法律汇编》,1924年,第9号,第97条。(www.xing528.com)

[17]《民事法律汇编》,1925年,第7号,第67条。

[18]凃文:《试论1964年苏俄民法典》,《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9]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与民法典关系的立法史考察》,《河北法学》2009年第12期。

[20]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与民法典关系的立法史考察》,《河北法学》2009年第12期。

[21]余先予:《俄罗斯民商法与冲突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24页。

[22]刘向妹、袁立志:《俄罗斯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和现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期。

[23]参见鄢一美:《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与民法典的编纂》,《世界知识产权》2006年第3期。

[24]В.А.Дзорцев:《Система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об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хправах》(《关于知识产权法的立法体系》),《知识产权概念体系法典编纂的任务》,论文汇集,莫斯科,Статут,2005年版,第365—366页。

[25]В.ИЁ.руменко:《Гражданскийкодекс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и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аясобстнност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和知识产权》),《国家与法》杂志(俄文)2003年第1期。

[26]И.АЗ.ениня在《知识产权:法律调整、问题和前景》圆桌会议上的发言,《3 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о》杂志(俄文)2001年第4期。

[27]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68—69页。

[28]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7.

[29]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0.

[30]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28.

[31]〔俄〕尼古拉·斯瓦尼热:《大国思维——梅德韦杰夫总统访谈录》,外交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4页。

[32]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77-178.

[33]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20.

[34]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4.

[35]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27.

[36]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5-16.

[37]Е.А.Суханов.Система частного права.Весты.Моск.Ун—Та.Сер.11.Право.1994.No.4.c.29.

[38]Гражданское право:В 2 т.Том Ι:Учебник/Отв.Ред.проф.Е.А.Суханов.-2-е изд.,перераб.И доп.-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БЕК,2002.С.625-626.

[39]Г.Ф.Учебник русского гражданского права(по изданию 1907 г.).С.254-264.

[40]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41]易继明:《中国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知识产权立法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42]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79.

[43]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77.

[44]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178.

[45]В.Н.Лопатин.Особенност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241.

[46]В.Н.Лопатин.Особенност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С.234-241.

[47]参见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39—44页。

[48]Доворцев В.А.Новая эра в охране исключительных прав.Система права и система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Пра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1995.No15-16.С.35.

[49]Проблемы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 в Гражданском кодексе России//Труды по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Т.l.М.,1999.С.115-123.

[50]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

[51]张建文:《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52]参见赵嘉麟:《梅德韦杰夫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0页。

[53]Белая книга:история и проблумы кодификации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Сброник документ,материалов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доктора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Лопатина В.Н.М.,Издани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2007.C.47.

[54]参见傅荣:《私法复兴——俄罗斯新民法典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55]参见梁慧星:《关于制定中国民法典的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2月12日,第3版。

[56]参见曹新明:《知识产权与民法典连接模式之选择——以〈知识产权法典〉的编纂为视角》,《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57]参见吴汉东:《民法法典化运动中的知识产权法》,《中国法学》2016年第4期。

[58]参见易继明:《历史视域中的私法统一与民法典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59]关于《意大利民法典》文本的中译本,这里参酌两个译本:费安玲等译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陈国柱译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0]曹新明:《知识产权与民法典连接模式之选择——以〈知识产权法典〉的编纂为视角》,《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61]易继明:《中国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知识产权立法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62]易继明:《中国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知识产权立法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6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12页。

[64]参见易继明:《中国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知识产权立法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