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制度构建: 完善创新途径

知识产权制度构建: 完善创新途径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构建较为完善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适应新经济浪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以企业自主投入为核心,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知识支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转移媒介,政策法规体系为保障的涵盖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全过程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知识产权制度构建: 完善创新途径

美国新经济的成就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印度,甚至肯尼亚等非洲国家,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推动本国经济不断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我国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来看我国产业技术含量偏低,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已势在必行。我们认为,适应新经济浪潮,为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我国由工业经济不断向知识经济转轨,其根本途径是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构建较为完善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适应新经济浪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以企业自主投入为核心,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知识支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转移媒介,政策法规体系为保障的涵盖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全过程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1.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观念,不断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

我们应当认识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目的是整合全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的涌现。我国应当尽快形成各区域有机联系的、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才的作用,形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知识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份额。

2.逐步建立以企业自主投入为核心的多元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目前,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特别要引导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为高科技产业化创造条件。要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政策引导,金融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多层次投入保障体系,鼓励更多的社会游资投入到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去。

3.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知识支撑,实现科技链和产业链的联动

目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企业采用新科技成果的数量都不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源头与需求终端出现脱节,科技链与产业链缺乏有机结合,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贯通科技链和产业链,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的优势,积极为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应当以政策、信息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制定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使科研人员转变思想观念,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在科研开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办研究开发机构、共建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等;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展项目合作,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职等。

4.以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转移媒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活跃科技创新体系,需要科技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转移媒介参与,政府应当通过鼓励科技经纪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的发展,努力办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器,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服务功能,推动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5.以政策法规为手段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断涌现

应当减少行政措施,增强以政策法规为主的法律保障,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从而调动科技人员从事知识生产、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技术股、管理股、创业股、风险股等制度的实施,起到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

6.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建立涵盖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全过程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不仅是科技管理部门的责任,而且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也不仅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传递交接关系,而是国家的宏观整体行为,因此,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应当着眼全局,考虑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的总体布局和优化安排。

(二)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在新经济的发展中,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主导力量,对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应当以沿海发达地区、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正在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区为重点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高新技术拳头产品,特别注重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不断加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1.完善高新区软硬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生长

首先,应当依托现有行政区划,在城市规划工商税务、项目审批、劳动人事、进出口业务等方面赋予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必要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鼓励高新区利用自身相对封闭的局部环境。在企业管理体制、社会体制、分配体制、劳动人事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形成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其次,应着力建立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机构精简、工作高效、注重服务,协调组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衔接社区职能。第三,按照创出特色、形成优势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现有基础和国际科技发展方向,选择重点领域着力培育,使园区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整体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园区的主导产业,聚集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显著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建成区域创新中心,带动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在高新区内建立能出让产权或股权的资本市场,促进高科技小企业迅速成长。

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21世纪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是知识传输的重要渠道,通过政府上网工程,促进企业上网,加速我国高速宽带网建设,以金融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信息化,全面启动农业、工业、交通、金融、财税、教育和科技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建立一批实用数据库和行业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系统的上网服务,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的科技信息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公众信息网络体系。

3.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

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大容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产品为龙头,实施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和引进消化吸收等一系列链式发展的科技经济计划,培育技术高度关联、市场共同和功能大体相近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形成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www.xing528.com)

4.重点支持优秀企业集团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立健全一批国家级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提高企业的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创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抓好环境、体系、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重点支持一批基础好、发展势头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转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运行机制灵活的高科技中小企业。

5.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应当鼓励那些属于新兴发展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不断优化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税收、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快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从法律上明确保护民营科技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6.通过政府采购等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市场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不是现成的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市场更加需要开拓和引导,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重点应放在创造市场和培育市场上,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政府应当在政府采购和技术支持方面提供具体帮助。

(三)激励创新人才迅速成长

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是能否吸引和聚集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近年来,我国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方面,政策和制度的空白点较多,目前还难以形成支撑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对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和相应政策体系,使知识价值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1.从人才培养方面入手,提高人才的创新技能

提高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科研质量和管理水平,使高等院校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基础性科技问题和从事科技前沿探索的基地;加强职业培训,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具备熟练技能的专业人才;健全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各类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培养全民终身学习观念,大力进行科普教育,切实提高大多数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打好人力资源的基础。

2.从明晰知识产权入手,形成合法的保障机制

制订并完善科研成果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效益分配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实行职务成果完成人按比例获得报酬的规定,允许和鼓励知识分子业余兼职,实行知识分子弹性工作制,探索通过契约明确所在单位和兼职双方权益义务的协议管理机制。

3.从利益分配入手,完善激励机制

研究制定科技人员知识产权形成的评价政策、工资报酬政策、绩效挂钩政策、知识产权入股的股利分配政策、研发人员送配股政策等,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入股,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员利益分配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催化剂,是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严格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健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当前可以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政府科技风险投资和银行科技贷款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业,使民间资本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应当优先考虑高技术企业的股票上市,充分吸纳社会资金支持优秀高技术企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高科技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通过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高技术产业。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需要研究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投资的产权流动变迁机制。针对风险投资资本追求的是资本利得而非财务收益和我国的创业投资体系不够理想、产权流动机制还未形成的现状,必须加快建立知识产权和风险资本投资的资产评估、协议转让、售后服务等流动机制和二板市场,保证知识产权和风险资本投资的利益,从而更好地引导风险资本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

(五)全面推进产业升级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的经济,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不但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需要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壮大机械、电子、轻纺等支柱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结构调整的突出任务,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集中力量,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重点企业集团为骨干,加快发展壮大各具特色、达到合理经济规模、与国际接轨的支柱产业。机械工业要重点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水平,加快普及数控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电子工业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分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努力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在现代通信、计算机多媒体及中文平台软件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大力开发消费类电子产品,提高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加快我国轻纺行业的技术进步,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另外,要顺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潮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建立适应21世纪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

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是在第三产业中形成新兴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不是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调整,也不是简单地“退二进三”,而是培育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新兴服务业。具有知识含量的新兴服务业,其基本特征是服务企业以知识的创造和应用为主,其职工30%以上具有从事知识服务活动的能力。当前我国应当重点发展管理咨询业、法律咨询业、会计咨询业、工程咨询业、建筑咨询业等咨询业;计算机软件业、信息传输、网络应用等信息服务业;非银行金融业保险业、房产地业等;风险投资、证券经纪、保险经纪、房地产经纪等经纪业以及教育培训业、研究开发产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