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幼关系在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

师幼关系在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互动所结成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质量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师幼关系和消极的师幼关系两个方面。大量的研究表明,师幼关系及其互动质量与幼儿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师幼关系在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

根据人际互动理论的观点,“关系”主要是指两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关系中的相互作用往往是连续的。具体来说,当前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受先前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将影响未来两者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者认为,幼儿在关键时期(0~6岁)的早期人际关系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今,幼儿教师已经是幼儿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角色之一,研究者将两者之间的这种人际模式称之为“师幼关系”。

所谓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互动所结成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广义的师幼关系和狭义的师幼关系。广义的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或保育机构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发生的互动所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而狭义的师幼关系则专门指幼儿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所发生的互动行为且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关系。这里谈的幼儿和幼儿教师的关系属于狭义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的质量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师幼关系和消极的师幼关系两个方面。积极的师幼关系被认为是亲密的,而消极的师幼关系则被认为是矛盾的或者依赖的。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状态好坏决定了幼儿的早期教育质量和对学校教育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幼儿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之前的行为取向和学校适应程度,强烈依赖于他们与教师关系的质量。因此,学龄前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22]而要了解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必须了解和评估教师与幼儿关系的性质,以及它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师幼关系及其互动质量与幼儿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23]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由家庭转移到学校,重要他人也从家长转换为幼儿教师。师幼关系不仅会对他们早期的社会认知、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能影响其一生的性格和发展。幼儿们会经常观察周围的世界,以求寻找所好奇的问题的答案,而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的好奇心、支持他们学习和提高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展理论和社会运动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认为,良好的师幼关系本身就是一个理想资源,幼儿教师肩负着创造良好且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环境的关键任务,他们在所有涉及幼儿技能、知识和性格等全方位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性作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往往依赖与教师之间的积极关系来满足他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需求,所以积极的师幼关系可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催化剂。具体来说,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师幼关系对幼儿之后的学习体验有着较大影响。[24]

与教师的关系是幼儿课堂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幼儿学习能力成长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幼儿园的课堂中,与那些在师幼关系上表现出疏远或冲突的幼儿相比,在师幼关系上表现出积极的幼儿会有更高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更好的学业成绩和小学入学基准水平。[25]并且在随后小学阶段的追踪调查中,在幼儿园阶段有着良好师幼关系的幼儿,不论是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频率,还是各科的考试成绩都要比幼儿园阶段师幼关系不太好的幼儿表现得更好。

第二,高质量的师幼关系可以有效抑制幼儿早期问题行为的出现。

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师幼关系可以改善那些表现出高度反社会情绪倾向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师幼关系相对处于消极状态的且有着高度反社会情绪倾向的幼儿相比,师幼关系处在积极状态的幼儿出现极端消极情绪的情况要少很多。[26]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师幼关系对那些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出非安全状态的幼儿来说也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学者道尔曼在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观察到,非安全依恋幼儿的问题行为和师幼关系的好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他们发现,非安全依恋幼儿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常常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而当他们和教师之间发展出积极的师幼关系后,这些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频率便明显下降。[27]与之相对应的是,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干预改善和不安全依恋幼儿之间的师幼关系,这些幼儿往往会更容易和教师形成直接的消极师幼关系。

有关上述结果,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研究者对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过一项追踪研究。他们分别对幼儿教师与师幼关系的作用,以及师幼关系与幼儿同伴关系、学校适应能力、在校表现和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当时研究者选取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作为研究样本,调查了这群孩子和幼儿园教师之间曾经的关系质量[28]。之后,受调查的436名幼儿从一年级入校或二年级起,就开始参加包括认知、语言、运动技能和行为适应等各方面的测试,直到这些孩子升入四年级或五年级截止。结果表明,这些孩子中,先前幼儿园时期在师幼关系上表现为冲突型和过分依赖型的幼儿,各项指标的测试成绩都显著低于在师幼关系上表现为亲密型和不过分依赖型的幼儿;同时,研究者还注意到,在这些样本中,与幼儿园时期师幼关系为冲突型或依赖型的孩子相比,师幼关系为亲密型的幼儿,在小学阶段被追踪的3年时间里保持着较低的获处分率和转校率。研究者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与那些和教师发生过冲突或过分依赖教师的幼儿相比,和幼儿教师处于相对积极关系的幼儿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更强的耐挫折能力,这些都能让他们在随后的成长中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各种新环境的挑战。

当然,对于上述研究者给出的有关获处分率和转校率较低的原因背后,专注于儿童发展研究的英国学者波奇就曾经在2009年专门针对幼儿在后续学校中的适应能力对206名幼儿进行了调查研究。[29]研究结果发现,亲密型师幼关系往往会与幼儿在后续学习中的积极态度、良好的学业表现和独立能力等显著相关;而冲突型、依赖型的师幼关系则正好相反。之后,大量的研究者也都得到了类似结果,并且在这些研究中还有更有趣的发现:一些研究者观察到具有亲密型师幼关系的幼儿往往在校园日常的同辈人际交往中较少表现出敌对性和攻击性,他们更乐于与同伴共同进行考验耐心且复杂的合作类游戏;而冲突型师幼关系的幼儿则截然相反,他们不但没有耐心,还容易和游戏伙伴产生矛盾冲突。

第三,师幼关系的质量会影响幼儿校外社交活动的表现。(www.xing528.com)

有研究者在一项对306名中国学龄前幼儿的研究中发现,师幼关系和社交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相关,并且这一相关性在校外的人际社交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高亲密且低冲突型师幼关系的幼儿在校外社交中会有更多的朋友,而低亲密且高冲突型师幼关系的幼儿则只有很少的朋友。[30]除此之外,英国儿童教育领域的学者米尔斯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虽然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积极关系有助于大部分幼儿和同伴之间建立情感联结,但这种积极关系往往可能对身处低收入家庭环境中的幼儿显得更为重要,他们经常会因经济问题导致的生活条件艰苦等状况而不能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31]但是,美国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学者贝克2010年“关于幼儿校外社交活动频率”的一项调查却显示了另一种结果,即身处低收入家庭环境且有着良好师幼关系的幼儿要比师幼关系处在冲突或消极状态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朋友,也表现出更乐观开朗的性格。[32]

也正是由于后续众多的研究发现,让一些研究者关注到原来早期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的状态,还可以减少贫困因素对幼儿身心发展情况的影响。例如,美国幼儿发展心理学研究者艾斯纳在2001年时对一群4~6岁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情绪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33]他们发现,相对于来自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群体的幼儿,师幼关系的好坏对来自弱势家庭群体的幼儿影响更大。早期生活在经济和生活环境都比较糟糕状态下的幼儿,只要他们能够在幼儿园拥有良好的幼儿教育或者师幼关系,都能够有效地抑制他们在之后的发展中走入歧途。[34]

第四,教师所形成的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法和行为,从而影响着师幼关系。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体现出来。不论教师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教育实践行为都是教师内化在大脑中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来体现;第二,通过内隐于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师幼之间的人际关系来体现。与显性的可观察的教育教学活动相比,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具有更为隐秘以及不易观察等特征,这种特征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影响往往会更加深远和隐秘化。

第五,师幼关系隐含着教师对幼儿的期望。

师幼关系会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最终影响幼儿的发展。有关这方面的实例数不胜数,最具代表性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最终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情境的效应或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启发我们认识赞美、信任和期待是给予他人的一种正能量,是能够改变他人行为的一种无形力量。当一个人收获信任或赞美时,他就能够感受到社会支持,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就会借此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达到对方的期待。所以,当教师与幼儿初次相遇时,教师会对幼儿先形成总体印象,而在之后的时间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会逐渐发生变化,从而让教师在不同时期对幼儿产生不同期望。当教师和幼儿相互熟悉之后,这种基于师幼关系形成的期望常常就会具有稳定性,最终直接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待幼儿的基本态度和教育方式。简单来说,如果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民主、融洽的,那么,教师对幼儿的期待就会较为积极,就会对幼儿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如果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较为专制、消极的,那么,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就会较为消极,对待幼儿也就会釆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第六,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社会性功能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这种全面体现在知识发展、技能发展、情感发展、态度发展、价值观发展等方面。其中,知识发展、技能发展是智力功能的发展,而情感发展、态度发展、价值观发展是社会性功能的发展。每个个体自出生起就被所处的社会环境包围着,受到社会环境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对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来说,幼儿园基本会成为幼儿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教师则会是幼儿离开父母进入社会接触的第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一点来讲,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幼儿社会性功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中拥有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儿教师才能在幼儿的社会性功能发展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从以上六个方面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的教育发展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从幼儿的课堂学习到幼儿问题行为的改善,再到幼儿未来社会情绪发展和人际关系交往等等,师幼关系的质量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