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疯狂的石头》改编:假作真亦假,别开生面的流年光华

《疯狂的石头》改编:假作真亦假,别开生面的流年光华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为止宁浩一共有6部电影,分别是《香火》《绿草地》《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黄金大劫案》《心花怒放》。时隔11年,与当初青涩的《香火》相比,《疯狂的石头》上映似乎是更值得鼓励的。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就如平地炸雷一般,瞬间这部“小成本”电影火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但是在很多人惊叹宁浩的导演天赋时,一些人也提出抄袭的质疑。

《疯狂的石头》改编:假作真亦假,别开生面的流年光华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格局。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三种模式,一是延续20世纪90年代充满世俗价值认同的,散发着浓重人间烟火的气息,将90年代现实主义的叙事特点推向高点。二是第五代导演开始活跃在影视圈,影像意识的成熟成为中国电影接近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的标识。三是中国电影在高概念电影的冲击下,有一部分年轻导演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小成本电影开始兴起。《疯狂的石头》《泰囧》《失恋三十三天》《捉妖记》等影片淡化了许多电影文化的强调,增加了不少游戏属性的介入。

迄今为止宁浩一共有6部电影,分别是《香火》《绿草地》《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黄金大劫案》《心花怒放》。很多人对宁浩的评价是没有一部烂片的导演。这其中包括了对其《香火》以及《心花怒放》的认同。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生力军,宁浩早就被贴上了小成本高票房的标签,他是在第六代导演整体风格上的继承与创新。作为宁浩的第一部作品《香火》,算不上是一部成熟的电影,这时的宁浩似乎还没有做导演的打算。时隔11年,与当初青涩的《香火》相比,《疯狂的石头》上映似乎是更值得鼓励的。

对于这部作品一开始遭到了人们的排斥,心理上的落差来自对宁浩一贯风格的期待。是宁浩抛弃了世界,还是我们不愿意接纳他的世界?宁浩最多的标签就是小成本。《疯狂的石头》中所有人物都用方言交流,这样朴素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似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刚起步的宁浩在拍摄《疯狂的石头》时资金短缺,有许多机构投上千万给他,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只投资300万的刘德华作为老板,因为刘德华的这300万对他电影的题材类型没有一丝一毫的限制。刘德华在他最需要扶持的时候帮了他一把,现在的他始终对新晋导演有一种本源上的爱护。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就如平地炸雷一般,瞬间这部“小成本”电影火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但是在很多人惊叹宁浩的导演天赋时,一些人也提出抄袭的质疑。

电影开头,所有人物同时进入观众视线,首先是一个假文艺青年(厂长儿子)用下三滥的套路跟美女搭讪,不想被美女踩了一脚,手中可乐罐掉落空中,砸中包世宏的车窗玻璃,包世宏下车查看,撞了正在喷漆的四眼的车。与此同时道哥三贼正在以搬家公司的名义盗取别人财物,恰好遇到交警查车牌信息,这时交警听到撞车的声音前去查看,正当交警调解包世宏和四眼的撞车事故时,间接放过道哥一行人。整部电影从一个意外掉落的可乐罐牵引出整个故事。

重庆一件工艺品厂面临倒闭,却在厕所挖出宝石,厂长为了给职工发工资准备举办展览。但是很快就有人盯上了这块宝石,有董总和四眼雇佣的香港杀手杰克,还有道哥三贼。最开始道哥三贼通过易拉罐中奖在车站骗人,但是拙劣的演技和老套的伎俩被人识破,无人相信。但是道哥对自己偷盗技能的自信令手下二人无比崇拜。一天夜里道哥向消防车打电话谎报罗汉寺有火,在包世宏一行人离开展馆前去询问状况时,听到报警铃声响起才知道大事不妙急忙赶回展馆。而此时的麦克正在寺外侦查电箱情况,被道哥发现后逃跑。因为触动警报包世宏一行人赶了回来,道哥手下通过下水道逃离现场。晚上包世宏跟道哥在澡堂相遇。第二天厂长儿子借着拍照的理由将宝石掉包,赠予在缆车上搭讪的女孩(道哥的女朋友)。道哥回家后将厂长之子暴打一顿,还将女友手中的宝石放到展柜中,将寺中的假宝石重新拿回来。包世宏因为发现道哥三贼的可疑,找到道哥,将道哥手中假的宝石又放进展柜,真宝石被包世宏当作纪念品收藏。夜里麦克武装好来偷宝石,还未动手却被困在展厅的天花板上,最终冯董拿1000万买下假宝石和地皮,自救成功的麦克一路追踪到冯董家,杀死冯董拿到假宝石,给雇主打电话发现雇主就是刚才被自己杀害的冯董。石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真真假假,兜兜转转的追逐战中看到的是人性的欲望和追求。

电影中有几处细节将道哥自信、愚钝的特征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道哥的女友打来电话,问他为什么最近都不回家,道哥用普通话告诉女友说男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按道哥的话来说,偷盗也是一份职业,且必须具备很高专业素质。当黑皮冲动的拿着工具想要打碎玻璃取走宝石时,道哥一定会及时拦下鲁莽的黑皮,让他保持理智,讲究方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就是道哥狐假虎威的处世之道。甚至道哥的手下小军和自己女友也保持情人关系。道哥的工作不够体面,业务开展也不够顺利,就连管理下属也力不从心,但这也不妨碍道哥对待工作的认真和对兄弟情义的保护,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处事之方,这样一个失败的大哥让我们在嘲笑的同时也存有一丝同情。电影作为喜剧片,乐而不淫才是导演所追求的。通俗的画风,让人陷入幻想,这样的故事总是在我们身边上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只是一个冷漠的看客。而从一开始就被儿子敲诈的厂长,是他从一开始告诉包世宏通过展宝来获取收入最终可以为厂里的职工发放工资,如果不是厂长对包世宏和厂子的背叛,对于这个人物就成了为他人着想的时代模范,可是在金钱面前厂长还是选择后者,什么仁义廉耻在金钱面前都一文不值。而相较于道哥,一个本来追求金钱至上的盗贼却因为情义放下一切,这样的人物对比让人感叹。

道哥虽然不是电影主角,却是串联整部电影的核心链,道哥想要得到宝石就必须跟包世宏对抗,战胜包世宏他就可以如愿;董总和四眼派职业杀手麦克盗取宝石和道哥团队形成竞争;道哥的女友是厂长儿子喜欢的对象,道哥一行人的低智商却有着崇高的职业素质,麦克的专业却出人意料的遭到滑铁卢。这样戏剧化的连接为整部电影紧凑、巧合的结构形成铺垫。

电影主要的画面总是在晚上的罗汉寺,单一的场景带给观众却是故事的层次。故事本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成本电影的好坏,《疯狂的石头》中无论是结局歪打正着的善意引导,还是剧中小毛贼的武侠情节,抑或是社会秩序维护者的麻木,都是导演对平头百姓的深刻描述,这些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个体。(www.xing528.com)

不得不说宁浩是一个从文艺片导演转战商业片,且反响不错的导演。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宁浩选择可以赚钱的艺术电影,就像他给新晋导演的建议中所说的:“刚开始拍电影,不要太天马行空,抱着一副不要亏太多的心态去试。”侯孝贤正好与他相反,宁浩的作品有高票房最起码说明受大家欢迎,但是侯孝贤的纯艺术电影,会让人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拼凑感。大部分受众还是更愿意接受叙事感很强的电影。试想一个镜头,第一个镜头:婆娑树影中两头驴在吃草(近景停留在两头驴上持续5秒)。第二个镜头(镜头移到聂隐娘和师傅上,全景,师傅交代任务,拿出匕首交给聂隐娘,聂隐娘全程没有对白持续48秒)。类似的镜头在《疯狂的石头》里是这样呈现的,第一个镜头:从厂长进门远景移到长在拔火罐的包世宏,厂长和包世宏开始交流,第二个是包世宏的特写,同样一分钟的交流,强烈的叙事结构为宁浩的电影迎来了更多的市场和瞩目。同样是两个人短暂的交流,侯孝贤的电影营造的是一种意境,而宁浩的则是带有戏剧性的跌宕起伏。有人说宁浩的作品反映了当下最现实的中国,但也有人说侯孝贤的作品也是反映中国现实题材的教科书,到底哪个中国才是最现实的中国。侯孝贤眼里的中国很有诗意,只有有高度的人才能理解它的深度,但是宁浩眼里的中国非常粗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小人物需要不断的抗争。

前期宁浩的叙事风格画风硬朗,着重体现在《无人区》《疯狂的石头》,完全是以一副男人的模样来诠释自己的思想,在导演这条路上,宁浩驾驭的游刃有余,很多人称他为“鬼才导演”,他自己对这个称谓也没有太多的感觉,在我看来他的鬼才更多的体现在天赋,命中注定这个中国新生代导演将会走一条看似前途光明又暗藏杀机的路子,这里说的暗藏杀机也是基于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整个环境而言。赶超世界是有差距的,但表达中国思想给中国人看、表达中国态度才是宁浩的想法。他也直言不讳的承认快速剪辑以及“石头”的隐喻上他有借鉴盖里奇的做法,相比其他导演尽可能掩饰这样的痕迹,让大家去猜度,他的承认倒显得更加大方。在《疯狂的石头》中石头是全剧的核心,这部剧也给他带来了好的机遇和市场,可以说是宁浩的一鸣惊人之作。而在《心花怒放》中,黄渤花大价钱买来的石头,最终被抛弃在路上,也映射出宁浩放下《疯狂的石头》带给他的荣耀和成绩。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电影市场也变得紧张起来,好莱坞电影在如今的商业市场上炙手可热,国产片被国人诟病。但是纵观宁浩的几部片子,也算是对有所期待的观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宁浩说,我们可以吃西餐,但不一定要做西餐。不仅仅只剩下向好莱坞学习这一条路。地大物博、民族多、地域复杂,这每一条线都可以讲出很多故事。希区柯克的悬疑是冷静理智烧脑的严肃,而宁浩的悬疑因为本土化元素的加入,增添了一些幽默。如果说希区柯克是认真的悬疑,那么宁浩的悬疑则是意味深长的人生体会。方言在幽默元素中占的比例很重,地域文化差异造就了独有的语言风格。

宁浩对于本土化的把握从几个重要元素进行切入——城市、方言、背景音乐、人物设计。首先是城市,《疯狂的石头》的拍摄地是重庆、《无人区》的拍摄地是新疆。这些地方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方言。在宁浩的电影里“拆”字随处可见,这种草根性让许多观众都觉出了小成本电影的亲切感,尤其是拍摄地的观众更是领略到自身文化和方言的优越感。其次是电影的背景音乐,这与宁浩自身搞音乐有很大关系,他曾经是同志乐队的成员。在我看来宁浩是导演中音乐搞得最好的,搞音乐的电影拍得最好的。这样说好像既贬低了他的电影,也承认他音乐的业余性。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背景音乐独树一帜,电影自然舒畅。最后是他的人物设计,角色对于叙事性很强的故事片来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为最佳CP的老搭档徐峥和黄渤,已经成为中国喜剧电影的扛鼎人物。随着宁浩的不断前进,二人的人气也是水涨船高。这些小人物都是既有叛逆又对生活充满反思,最终幸福的生活下去。这些思想的输出无非是宁浩对于边缘人物的人文关怀。

昆汀·塔伦蒂诺、希区柯克、王晶吴宇森这些导演都在电影里客串角色,我觉得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亲自体验角色及电影的基调,第二则是提醒观者这只是一部电影。总结宁浩的客串角色,《疯狂的石头》中的泌尿科医生、《疯狂的赛车》中缺德的哥、《无人区》的神秘路人。如果不是有心留意,也许你根本注意不到他的角色,因为他所塑造的角色本身就是可以被忽略的普通人。

以他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来观察宁浩的人文情怀,《疯狂的石头》的道哥、《香火》里的封建顽固、重男轻女的爸爸,再到《黄金大劫案》中出卖革命党的小东北最终靠自已一人之力挽救局势,或者是《心花怒放》里耿浩再次来到梧桐苑重新面对自己的感情,每个故事的落脚点都是众望所归的的好的愿景。他提倡的人文关怀是边缘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不同的环境造就了边缘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不是一昧的高大全,性格的缺失才能反映故事的真实性。最终战胜自己的缺失面对现实人生才是故事最终的落脚点,给自己心灵一个可以安歇的地方,在挣扎之后放松自己,给心灵一块净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