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营养学:粮食与豆类食物的重要性

现代营养学:粮食与豆类食物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米60 g,加绿豆30 g,煮粥食。适用于婴儿吐奶。适用于水火烫伤。粟米不宜与杏仁同食,同食令人呕吐腹泻。适用于中气虚弱、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由于黍米性黏腻,较难消化,故脾胃功能弱者不宜多食。适用于咳嗽气喘、胃气疼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精神失常。小麦100 g,猪肉100 g,炖至小麦熟,加盐,每日2次分食,连食1~2周。适用于妇女乳痈不消。

现代营养学:粮食与豆类食物的重要性

1.大米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别名】 粳米稻米,硬米等。

【性味与功效】 甘,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壮筋骨。

【临床应用】 脾虚烦闷,消渴,小便不畅,尿频,消瘦,泄泻,下痢便血,婴儿吐乳。

(1)大米60 g,加绿豆30 g,煮粥食。可止烦渴,解热毒。

(2)大米50 g,炒焦水煎服。功能开胃止吐。适用于婴儿吐奶。

(3)大米50 g,去心莲子30 g,煮粥,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功能补脾和胃,养阴清肺。适用于肺炎肠炎胃炎恢复期。

(4)大米100g,放锅中用文火炒炭,研细末,每次饭前用姜水冲服5 g。功能温中和胃,消炎。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窦炎。

【成分与营养】 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与少量维生素B2。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胆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等。此外,还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甘醇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和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按语】 大米是历代医家作为食疗药膳的主要原料。大米加赤豆煮粥,可利尿消水肿;加牛奶煮粥,可润肺通肠,补虚养血;加干姜煮粥,可温中祛寒,温经止痛。

2.粟米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

【别名】 白粱粟,粟谷,小米,硬粟,籼粟,寒粟,黄粟等。

【性味与功效】 甘,咸,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滋阴退热,解毒止痢。

【临床应用】 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反胃呕吐,消渴口干,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腹痛泻痢,水火烫伤

(1)粟米250 g,制半夏10g,水煎服。功能和胃安神。适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

(2)粟米30 g,水煎取汁1 000 ml,调和姜汁10ml,温服,每日1次,连饮2~3日。功能降逆止呕。适用于胃虚呕吐。

(3)粟米50 g,炒焦黄,研细末,用蜜调外敷。功能敛伤止痛。适用于水火烫伤。

(4)陈粟米30 g,山药15 g,薏苡仁15 g,大枣15 g,煮粥,每日2次。功能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闷胀。

【成分与营养】 脱壳种子和带壳种子的干品分别含脂肪1.41%、1.68%,总氮2.48%、2.79%,蛋白氮2.41%、2.72%;还含有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等,蛋白质中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此外,新鲜植物含β-丙氨酸、V-丁氨酸、少量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按语】 粟米的幼芽、种子发酵而成的粟糖以及淘洗粟米的泔水可入药,然而应用最多的则是粟米。粟米不宜与杏仁同食,同食令人呕吐腹泻。

3.黍米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黍的种仁。

【别名】 秫米,红莲米。

【性味与功效】 甘,平。益气补中,除热止泄,止烦渴。

【临床应用】 泻痢,烦渴,吐逆,胃痛,咳嗽,小儿鹅口疮,烫伤,妇女带下。

(1)黍米50 g,半夏5 g,煎汤服。功能和胃降逆。适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胃痛。

(2)黍米60 g,羊肉60 g。羊肉熬汤,加黍米煮粥,加葱、盐,每日2次服。功能益气补阳,温中。适用于中气虚弱、神疲乏力、不思饮食

(3)黍米30 g,黄芪30 g,煮粥食。功能益气,健脾,止带。适用于妇女脾虚带下。

(4)黍米50 g,炒黄后浓煎取汁,温服。功能解热止泻,除烦渴。适用于伤暑发热、烦渴、夏季泄泻。

【成分与营养】 含粗纤维6.25%,粗蛋白15.86%,淀粉59.65%;含油5.07%,远高于大米、小麦,其中棕榈酸、二十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对生长发育甚为重要。蛋白质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黍米还含有黍素。

【按语】 黍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多种大米、小麦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对调补机体代谢具有重要意义。黍米的根和茎也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故在临床上也常入药。由于黍米性黏腻,较难消化,故脾胃功能弱者不宜多食。

4.高粱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别名】 芦粟,木稷,蜀秫,荻粱,番黍,稷米。

【性味与功效】 甘,涩,温。益气温中,健脾和胃,渗湿止痢,涩肠。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腹痛腹泻,湿热吐泻,小便不利,小儿消化不良,鹅口疮,霍乱吐泻。

(1)高粱30 g,羊肉50 g,煮粥食。功能温中止汗。适用于阳虚自汗、四肢不温。

(2)陈年高粱100 g,炒黄研细末,用鸡蛋清麻油调匀,涂患处。功能收敛生肌。适用于鹅口疮、湿疮。

(3)高粱子60 g,水煎服。功能消食散积。适用于伤食积滞。

(4)高粱根100g,水煎服。功能平喘,利尿,止血,定惊。适用于咳嗽气喘、胃气疼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精神失常。

【成分与营养】 高粱幼芽、果实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苷,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和葡萄糖。高粱米中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因此服食100g高粱米可供给人体约1059 kJ(253 kcal)热能,如与米、麦等交叉服食,可使不同氨基酸和各种营养素互相调补,提高对人体的营养作用。

【按语】 高粱营养价值高于大米。有红黑色和黄色两种,以粒大、饱满、有黏性者为佳。

5.小麦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别名】 浮小麦,淮小麦。

【性味与功效】 甘,凉。养心安神,滋阴清热,益肾补虚,除渴止汗。

【临床应用】 胃痛,腹泻,妇女脏躁,痈肿,乳痈,外伤出血,烫伤,失眠,盗汗,水肿,小儿口腔炎。

(1)小麦6 g,蝉蜕2 g,钩藤3 g,大枣3个,水煎,加白糖服,每日1剂。功能平肝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2)小麦100 g,猪肉100 g,炖至小麦熟,加盐,每日2次分食,连食1~2周。功能滋阴敛汗。适用于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

(3)白面粉250 g,炒黄,醋煮为糊。功能清热消痈。适用于妇女乳痈不消。

(4)小麦60 g,黑豆30 g,夜交藤15 g,水煎,每日1剂。功能滋养心肾,安神。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心烦失眠。

(5)小麦50 g,龙眼肉15 g,大枣15 g,水煎,连渣服。功能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头晕。

(6)白面粉500 g,炒焦黄,每日空腹温水调服一汤匙。功能健脾固肠止泻。适用于肠胃不固、泄泻肠炎。

【成分与营养】 种子中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2%~7%,脂肪约1.6%,粗纤维2%及脂肪油(主要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还含有少量谷甾醇、卵磷脂精氨酸淀粉酶、蛋白酶、麦芽糖酶、微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E等。

【按语】 小麦主要用于制作面粉,做成各种面食。给人以热量和多种营养,还含有可以增进记忆力、提高儿童智力的胆碱等有益物质,可谓“须臾不可离”的生命之物。

北方小麦性温,食之不燥;南方小麦性热。新麦性热,陈麦性平。本品入药的有茎叶(小麦苗)、干瘪轻浮的种子(浮小麦)、种皮(小麦麸)、淮小麦。小麦多食能壅气作渴,故气滞、口渴、病湿热者宜少食。小麦麸功能调中、清热、止虚汗。适用于口疮、虚汗、痹症关节红肿热痛、糖尿病。小麦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痈肿、汤火伤、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6.大麦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别名】 倮麦,牟麦,饭麦,赤膊麦,糯麦。

【性味与功效】 甘,咸,凉。益气健脾,和胃调中,消渴除热,宽肠利水,消食回乳。

【临床应用】 积食,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脘腹闷胀,乳胀,顽固性溃疡,慢性骨髓炎,小儿疳积,急性咽喉炎,肝火上炎的目糊。

(1)大麦芽15 g,神曲25 g,水煎服。功能健脾和胃。适用于胃弱不思饮食、消化不良。

(2)大麦50 g,陈皮15 g,茵陈50 g,水煎服。功能清热疏肝理气。适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

(3)焦大麦30 g,泡水代茶饮。功能清暑解热。适用于夏季发热、疰夏。

(4)焦大麦30 g,焦决明30 g,水煎服。功能清肝明目,通便。适用于血压所致的目糊、大便不通。

(5)大麦60 g,水煎服,6日为1个疗程。功能回乳消胀。适用于妇女回乳、乳房胀痛。

【成分与营养】 大麦不仅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等,还含有淀粉酶、蛋白酶等,因此麦芽煎剂对人体胃液分泌有轻微的增加作用,对蛋白酶分泌也有轻度的促进作用。

【按语】 大麦的茎杆(大麦秸)、发芽的颖果(麦芽)、幼苗(大麦苗)均可作药用。大麦苗性甘、凉。功能利尿退黄。适用于小便不利,黄疸。大麦秸性甘,温。功能消肿,利湿,理气。适用于小便不通、高脂血症、心绞痛,但应用最多的是麦芽。因大麦性凉,故身体虚寒、大便经常溏薄者应少食或不食。

7.燕麦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雀麦的茎叶。

【别名】 雀麦,杜姥草,牡姓草,斗星草,野麦,野小麦,野大麦。

【性味与功效】 甘,平。补益脾胃,滑肠催产,敛汗止血。

【临床应用】 病后体虚,纳差,便秘,盗汗,自汗,难产,出血。

(1)燕麦30 g,米糠15 g,水煎服。功能补虚止汗。适用于汗出不止、盗汗。

(2)燕麦30 g,鸡鲜血60 g,黄酒30 g,炖服。功能调经止血。适用于妇女月经量多色鲜红、崩漏。

(3)燕麦子60 g,瘦猪肉30 g,炖汤,分2次连汤顿服。功能补虚强壮。适用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便秘腹胀肺结核

【成分与营养】 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特别是其脂肪、蛋白质超过大米2倍。

【按语】 燕麦的茎叶、子可入药,但应用较多的是子实。因其汤滑肠、催产,故孕妇禁食。燕麦子性甘,温。功能温补止汗。适用于自汗、盗汗、虚汗不止。

8.荞麦

【科属与学名】 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

【别名】 莜麦,花荞,油麦,甜荞,玉麦,三角麦。

【性味与功效】 甘,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清热解毒,除湿祛风,解酒杀虫。

【临床应用】 肠胃积滞,腹痛泄泻,绞肠痧,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汤火灼伤,瘰疬,鸡眼,高血压,自汗,偏头痛,紫癜,白浊白带

(1)荞麦150 g,炒黄,研细末,每次30 g,每日2次,沸水冲服。功能祛带止痢。适用于腹痛泻痢、妇女白带。

(2)荞麦50 g,白糖30 g,水浸,煮熟食荞麦饮汤,每日空腹服,连服5~7日。功能通淋解毒。适用于淋病。

(3)荞麦60 g,硫黄60 g,研细末,用醋拌匀,敷患处。功能清热解毒,疗疮。适用于疮、疔、痈、疖、无名肿毒。

(4)荞麦粉500g(炒至金黄色),鸡蛋清12个,甘草60 g(煎汤),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粒,每日3次,用淡盐水送服。功能清浊止带。适用于男子白浊、遗精、妇女赤白带下。

(5)荞麦粉100 g,炒黄,用井水调匀,敷患处。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水火烫伤。

【成分与营养】 荞麦含有的蛋白质与大米相等,而其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和白面。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全草中含芸香苷有维生素P样活性。荞麦还含有脂肪2%~3%,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很高,这两种脂肪酸起着降低人体血脂的作用,也是前列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主要的是荞麦中含有大量的芦丁,故常服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

【按语】 荞麦的茎、叶可入药,但应用最多的是荞麦的种子。因荞麦性偏凉,食之易动寒气,发痼疾,故皮肤过敏、脾胃虚寒者及肿瘤者不宜食。

9.番薯

【科属与学名】 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

【别名】 朱薯,山芋,甘薯,香薯蓣,红薯,金薯,地瓜,白薯。

【性味与功效】 甘,平。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解毒利尿,健胃通乳,消痈肿。

【临床应用】 便秘,大便出血,黄疸,夜盲,消渴,乳痈,疮疖,肝硬化,腹水,带状疱疹,阴囊湿疹,糖尿病,动脉硬化,疯犬咬伤,小儿疳积。

(1)鲜番薯叶60 g,冬瓜60 g,水煮,每日2次分服。功能利水降糖。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番薯嫩叶90 g,羊肝120 g,水煮,每日2次,食羊肝喝汤。功能补肝明目。适用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

(3)番薯鲜叶90 g,冰片10g,研细末捣烂,敷患处。功能解毒止痛。适用于带状疱疹、阴囊湿疹、乳痈、疮疖。

(4)番薯250 g,洗净,连皮切小块,加水、粳米150 g,煮稀饭,每日2次。功能降压祛脂,减肥。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高脂血症。

【成分与营养】 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千克番薯中含糖类256 g,蛋白质15 g,钙156 mg,磷174 mg以及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超过胡萝卜和某些水果

番薯还含有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黏蛋白,它不但能维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硬化发生,使皮下脂肪减少,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预防胶原病发生,而且对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和浆膜腔也有很好的润滑作用。

番薯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纤维素,食后能在肠内大量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不仅能预防便秘,减少肠癌的发生,还有助于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形成,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按语】 番薯有红、白两种,既可作主食充饥,也可作药用。

由于番薯含有氧化酶,含糖量高,在肠胃内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多食易引起胃酸过多、腹胀、胃嘈等症,因此宜熟食不生食。凡时疫疟痢肿胀等症者不宜食。

10.玉米

【科属与学名】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

【别名】 御麦、玉麦、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

【性味与功效】 甘,平,无毒。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

【临床应用】 尿路感染,慢性肾炎,尿路结石,胆囊炎,肝炎,黄疸,自汗盗汗,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鼻炎,肠炎。

(1)玉米30 g,水200 ml,煎煮,代茶早晚饮。功能利尿退肿。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

(2)玉米150 g,黄柏10 g,烧存性研细末,每次5 g,每日2次,温开水吞服。功能化湿止痢。适用于肠炎、泄泻。

(3)玉米心连梗60 g,煅牡蛎30 g,水煎,每日2次分服。功能敛汗止遗。适用于自汗、盗汗、遗尿。

(4)玉米200 g,山楂100g,研细末,每次6 g,每日2次,温开水吞服。功能调中和胃,祛脂降压。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

【成分与营养】 含淀粉61.2%,脂肪油4.2%~4.75%,生物碱类约0.21%。并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烟酸、泛酸、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及玉蜀黍黄素、胡萝卜素、果胶玉米油的脂肪酸、谷胱甘肽、谷氨酸等。

玉米中所含大量赖氨酸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效果。实验证明,赖氨酸不仅可抑制和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玉米中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对化学致癌物质也有抑制作用;谷胱甘肽能使某些致癌物质失去毒性,从而有效地防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可在肠中吸收水分,使自身体积膨胀,增加大便量;同时还能刺激肠壁蠕动,加速大便的排泄,使致癌物和其他毒物及时排泄,以减少大肠癌发生的可能性。玉米面中含有的谷氨酸还具有健脑作用。

【按语】 玉米作为理想的保健膨化食品已为国内外所公认。用30%的膨化玉米粉与面粉混合,做出的面包其弹性、韧性及营养均优于纯面粉面包。同时,玉米中的亚油酸、硬脂酸及维生素E对治疗心血管硬化神经衰弱肥胖症都有良好效果,故特别适于中老年人服食。

11.马铃薯

【科属与学名】 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别名】 洋芋,阳芋,山洋芋,土豆,山药蛋,洋番薯,地蛋。(www.xing528.com)

【性味与功效】 甘,平。和胃调中,消炎解毒,健脾益气,强身补肾,祛湿止痛。

【临床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腮腺炎,水火烫伤,皮肤湿疹,寻常疣,疮疖红肿,习惯性便秘。

(1)马铃薯1个,用醋磨汁,搽患处,干了再搽,不间断。功能消炎退肿。适用于腮腺炎。

(2)鲜马铃薯,洗净切碎,加开水捣烂,纱布包绞汁,加蜂糖,放罐中,每日早晨空腹服1~2匙,连服15~20日。功能和胃止痛。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习惯性便秘。

(3)生马铃薯切片,敷局部,每日3~4次。功能消肿止痛。适用于肌内注射后局部硬结。

【成分与营养】 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铁、磷、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按语】 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被列为世界上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据报道,食用250 g马铃薯所产生的热量,可维持正常人24小时的消耗。同时,马铃薯中蛋白质含量低,含钾、镁盐高,对需低蛋白质饮食的肾病患者,以马铃薯代替粮食,不仅可以帮助血管舒张、降低血压,也可利尿,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废物并使其排出体外。发芽的马铃薯因含有大量龙葵碱,故不宜食。

12.魔芋

【科属与学名】 天南星科植物香芋的块茎。

【别名】 芋头,花杆莲,麻芋子,蛇六谷,花伞把,花杆南星,鬼芋。

【性味与功效】 辛,温,有毒。补气益肾,破血散结,行瘀消肿,祛风止痛,化痰舒筋。

【临床应用】 荨麻疹,脱肛,久痢,瘰疬肿毒,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关节炎,胃痛,痧证,丹毒,蛇咬伤,鼻咽癌肝癌甲状腺癌,肺结核。

(1)魔芋60 g,猪排骨60 g。魔芋先煮2小时,再与猪排骨炖,食肉喝汤,每日2次。功能祛风透疹,止痒。适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2)魔芋120 g,与葱白、黄酒捣烂,敷患处。功能活血化瘀、消炎散肿。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3)魔芋30 g,枸杞根30 g,辛荑花12 g,七叶一枝花15 g。魔芋先煎2小时,再与其他药物煎汤,取清汁服,每日1次,60日为1个疗程。功能通窍抗癌。适用于鼻咽癌。

【成分与营养】 含葡萄糖甘露聚糖达50%,蛋白质30%,还含有纤维素、维生素、铁、钙及17种氨基酸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魔芋中所含甘露聚糖和多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病原体有明显的抑制、毒杀和忌避作用;魔芋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润肠通便,将肠内废物及有毒物质迅速排出体外,对结肠癌、痔疮、静脉瘤有辅助治疗作用;所含的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扩张末梢血管的功能,对防治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按语】 魔芋有毒性,食时须经加工,内服必须先煎2小时,取汁服,勿食芋渣以防中毒。魔芋中毒主要表现为舌、咽喉部灼热、痒痛、肿大,可用白醋或黑醋50ml,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口含、漱口。魔芋外用,应以醋磨涂或煮熟捣敷,如误用可致皮肤中毒,用水或稀醋、鞣醋洗涤患处。

13.黄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黄色的种子。

【别名】 黄大豆,胡豆,菽。

【性味与功效】 甘,平。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消炎解毒,排脓止痛,解湿利尿,利肠催乳

【临床应用】 疳积泻痢,腹胀消瘦,妊娠中毒,疮痛肿毒,外伤出血,下肢溃疡,寻常疣,单纯性消化不良,高脂血症,贫血萎黄,大便下血,骨质疏松,高血压。

(1)黄豆100g,猪肝80 g。黄豆先煮八成熟,加猪肝煮熟,每日2次分服,连服3周。功能补肝生血。适用于缺铁性贫血、肝血虚萎黄。

(2)黄豆30粒,花椒60粒,水煎服。功能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胃脘虚寒,经常疼痛,或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虚寒者。

(3)黄豆50 g,水中浸软,加明矾15 g,捣烂如泥,外敷患处。功能消炎解毒,生肌消肿。适用于疮痈疔疖、小腿溃疡。

(4)黄豆50 g,干香菜5 g(或葱白3根),白萝卜3片,水煎服。功能调和营卫,疏风解表。对预防感冒有一定功效。

(5)黄豆皮30 g,水煎服,每日3次。功能润肠通便。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成分与营养】 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基本上是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可占55%。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钙、铁、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烟酸、生物素、大豆黄酮苷等,可促进骨骼的发育,纠正骨质脱钙,并对大脑神经系统有营养作用。黄豆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尤多,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按语】 黄豆有“豆中之王”的美称。它所含的油酸及亚油酸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保护心脏的作用。据报道,黄豆中还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如过多食黄豆,易产生壅气、生痰、身体沉重、发生面黄疮疥等症状。

豆腐为黄豆类加工制成品,性甘,凉。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止咳消痰,宽肠降浊等功效。对动脉硬化和心脏病患者有益,是一种理想的食物。由于豆腐含嘌呤较多,因嘌呤代谢失常导致的痛风病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病人应慎食。

豆腐衣为豆腐浆煮沸后,浆面所凝结之薄膜。性甘,平。有清热利肺,止咳消痰,养胃滑胎,解毒止汗等功效。

豆腐浆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制成的浆汁。性甘,平。有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等功效。因含有烟酸和易吸收的钙,可增强微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破裂,减少老年骨质脆弱,故对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者十分有益。饮服豆腐浆必须煮透饮,防止发生恶心、呕吐反应。

豆芽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性甘,寒。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积等功效。黄豆芽不仅保存黄豆原有的营养,并且还增添了多量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对防止心血管病有好处。由于豆芽中不含胆固醇,黄豆芽中的叶绿素还能防治直肠癌和其他一些癌变,故可经常食用。

14.赤小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别名】 红小豆,赤豆,朱小豆,饭赤豆,茅柴赤。

【性味与功效】 甘,酸,平。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宽肠理气,调经通乳。

【临床应用】 水肿,脚气,疮肿恶血不尽,产后恶露不净,妇女经闭或经水淋漓不净,痔疮出血,肠痈腹痛,泻痢,湿热黄疸,热毒痈肿,乳汁不畅,丹毒,腮颊肿痛,风疹块,畜肉中毒,跌打损伤。

(1)赤小豆80 g,冬瓜120 g,煮汤服。功能利尿退肿。适用于肾炎水肿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2)赤小豆70粒,研细粉,用温水、鸡蛋清调稀糊状,摊布上,敷患处。功能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痈、疮、疖和婴儿湿疹。

(3)赤小豆500g,活鲤鱼1条(500g以上),放锅内,加2000~3000 ml清水,炖至赤小豆烂透,将豆、鱼、汤分数次服食,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食,以愈为止。功能利水除湿、消胀。适用于肝硬化腹水。

(4)赤小豆250 g,煎浓汁,去豆饮汤,连饮3~5日。功能通乳祛肿。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少乳,产后水肿尿少。

【成分与营养】 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

【按语】 药材以赤小豆为佳,因其货源紧缺,多以赤豆代之。赤小豆的叶、芽、花可入药。如用于治疗水肿,因其药性平缓,须多服连服方可奏效。赤小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故津血枯燥、消瘦、尿多者宜少食。

15.绿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

【别名】 青小豆,交豆。

【性味与功效】 甘,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止渴除烦,明目降压,利咽润肤,祛脂保肝。

【临床应用】 暑热烦渴,肾炎水肿,丹毒,疮疡肿毒,高热感冒,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肠胃炎,痢疾,咽喉炎,视力减退,痱子,腮腺炎,金石砒霜草木诸毒侵体。

(1)绿豆100 g,海带50 g,加水煮烂,放冰糖服。功能降压祛脂。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

(2)绿豆30 g,车前草15 g,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3日。功能清热止泻。适用于肠胃炎腹痛腹泻。

(3)绿豆30 g,绿茶叶9 g(装布袋中)。绿豆捣碎,放一大碗水煎至半碗,去茶叶包,加红糖30 g,趁热服。功能解表散寒。适用于感冒头痛、鼻塞、流涕,对小儿尤其有效。

(4)绿豆粉100 g,加适量甘油合匀,每日临睡前洗净患处涂抹之。功能润肤消疮。适用于痤疮、皮肤皲裂。

【成分与营养】 含丰富的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也有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磷脂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等,以上物质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器官营养所必需。此外,绿豆中还有少量钙、磷、铁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按语】 绿豆以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而有“济世良谷”之称。其突出的用途是作为夏季解暑饮料和解百毒。临床报道,绿豆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治疗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16.黑大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别名】 乌豆,黑豆,冬豆子。

【性味与功效】 甘,平。活血解毒,祛风利水,补肾滋阴,调中下气,解表清热,健脾止汗,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 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水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遗尿,盗汗,消渴腰痛,耳聋耳鸣,两目昏暗,男女阴肿,婴儿湿疹,神经性皮炎,产后诸疾。

(1)黑大豆30 g,浮小麦30 g,大枣15 g,水煎服。功能养阴止汗。适用于体虚或病后虚弱所致自汗、盗汗。

(2)黑大豆60 g,狗肉500 g,煮烂熟,加盐,分3~4次服。功能补肾壮阳。适用于肾虚不孕、阳痿不育、腰酸耳聋。

(3)黑大豆1500 g,炒熟至有烟出时,装入盛有1000ml白酒的瓶中,浸泡1个月以上,每日2次,每次10ml。功能调经养血。适用于产后百病。

(4)黑大豆150 g,薏苡仁30 g,放沙锅内加清水煎,水沸60分钟,饮汤食豆。功能利尿消肿。适用于肾虚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成分与营养】 含丰富的蛋白质,虽然氨基酸不及动物所含的蛋白丰富,但不会造成高脂血症的危害。同时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钠、氯、钾、钙、磷、铁、铜、叶酸、泛酸、生物素、唾液素、烟酸、大豆黄酮苷、维生素A、维生素B1等,是人类理想的食品之一。

【按语】 实验证实,黑大豆所含大豆黄酮有雌激素样功效,对小肠有解痉作用。黑大豆的叶、花、皮可供药用。

17.扁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种子。

【别名】 南扁豆,藊豆,茶豆,羊眼豆,凉衍豆,沿篱豆。

【性味与功效】 甘,平。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胃下气,补虚止泻。

【临床应用】 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胎动不安,酒醉呕吐。

(1)扁豆100g(淘米水浸泡,去皮),红糖30 g,山药50 g,煮熟服,每日2次。功能健脾化湿止带。适用于脾虚有湿、赤白带下。

(2)扁豆100 g,水煎服,喝汤食豆。功能固胎止带。适用于妇女带下,胎动不安,呕逆。

(3)扁豆15 g,大枣12 g,水煎服,连服3~5日。功能润肺止咳。适用于百日咳。

【成分与营养】 含蛋白质、脂肪、磷、铁、钙与镁、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还含有蔗糖、棉子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按语】 扁豆有白色、黑色、红褐色3种,以白色为佳。扁豆如吃法不当,可引起中毒,因其含有对人体有毒的凝集素和溶血素,所以要加热煮熟,焖扁豆是最保险的吃法。凡患疟疾、寒热病者忌服。

18.刀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

【别名】 刀豆子,关刀豆,大刀豆,刀培豆,马刀豆,刀巴豆。

【性味与功效】 甘,温。温中下气,益肾补元,健脾利肠,降气止呃,散寒定呕。

【临床应用】 虚寒呕吐,虚寒呃逆,百日咳,肾虚腰痛,痰喘,腹胀,腹泻,鼻炎,消化性溃疡,头风痛,小儿疝气。

(1)老刀豆30g,生姜3片,水煎去渣,加红糖,每日分2~3次温服。功能降逆止呃。适用于虚寒呃逆,胃寒呕吐。

(2)刀豆子25 g,水煎去渣,加冰糖或蜂蜜,每日3次分服。功能散寒止咳定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老年痰多喘咳。

(3)刀豆根50 g,红茶5 g,水煎服。功能祛风止痛。适用于头风痛。

(4)刀豆子150g,研粉,每次4.5g,每日2次,温开水吞服。功能温中止痛。适用于小儿疝气。

刀豆子10粒,包猪腰子内,外用荷叶包裹,烧熟服。功能补肾强腰。适用于肾虚腰痛、活动不利、筋骨酸痛。

【成分与营养】 含尿素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嫩豆中尚可分离出刀豆赤霉素Ⅰ和Ⅱ。此外,尚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按语】 刀豆具有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促进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增强,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其所含的刀豆赤霉素和刀豆血球凝集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使部分肿瘤细胞重新恢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胃热盛者忌服。

19.蚕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别名】 胡豆,南豆,佛豆,仙豆,竖豆,湾豆,夏豆。

【性味与功效】 甘,平。健脾化湿,补中益气,止血降压,涩精实肠,利尿退肿,解毒止带。

【临床应用】 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小儿脓疱疮,水火烫伤,水肿,胃炎,高胆固醇,动脉硬化,腹泻。

(1)陈蚕豆125 g,红糖90 g,水煎,每日分3次服。功能利尿退肿。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脾虚水肿。

(2)蚕豆60 g,炒黄,加百草霜30g再炒,以冒烟为度,加米汤煎服。功能清热止痢。适用于痢疾、腹泻。

(3)鲜蚕豆(或干豆)适量捣烂如泥,水泡胖,涂患处,干即换之。功能清热敛疮。适用于小儿脓疱疮、秃疮。

(4)鲜蚕豆花(或干花15 g)60 g,水煎服。功能清热降压,止血。适用于高血压、鼻衄、咯血、尿血。

【成分与营养】 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磷脂、胆碱、葫芦巴碱、烟酸、哌定酸-2、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等,还含巢菜碱苷。

【按语】 少数人对巢菜碱苷过敏,食蚕豆即可引起蚕豆黄病。为防止本病发生,最好不食鲜嫩蚕豆,干蚕豆也要先浸泡一下,把黑水到掉后还要换几次水,再煮食为宜。由于蚕豆性壅滞,过食易损伤脾胃,使人腹胀,故服食应适量。

20.豌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

【别名】 雪豆,毕豆,寒豆。

【性味与功效】 甘,平。调营卫,益中气,利小便,止泄痢,消肿痈。

【临床应用】 霍乱转筋,脚气,痈肿,乳汁不通,高血压,糖尿病,痘疮,呃逆呕吐。

(1)豌豆250 g,猪蹄2只,水炖服,连服5日。功能通乳消结。适用于乳汁不通或乳痈初起。

(2)青豌豆250 g,煮熟,不加盐淡食,每日半小碗。功能止渴降糖。适用于糖尿病。

(3)豌豆苗1把,洗净捣烂,纱布包榨汁,每次半杯,温服,每日2次。功能养心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

(4)豌豆60 g,糯米30 g,大枣15 g,加水煮粥。功能补脾健胃,助暖温中。适用于胃脘虚寒、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成分与营养】 含植物凝集素、止杈素、赤霉素A20和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2、烟酸等。

21.豇豆

【科属与学名】 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

【别名】 饭豆,豆角,腰豆,长豆,羊角,角豆。

【性味与功效】 甘,平。健脾和胃,补肾益精,理中益气,调营卫,止消渴,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食积腹胀,蛇咬伤。

(1)带壳豇豆150 g,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降糖滋阴。适用于糖尿病。

(2)豇豆30 g,水煮服。功能固涩止带。适用于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成分与营养】 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钙、铁、钾、钠、镁、氯和丰富的磷。

【按语】 豇豆叶、壳、根可入药。凡气滞便秘者禁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