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案例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案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一般都由自己进行管理,他们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资本家的这一愿望。1901年后,他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咨询、写作和演讲等工作,宣传他的一套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即通常所称的“泰勒制”,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泰勒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案例

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它曾经对当时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一般都由自己进行管理,他们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管理的复杂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仅靠经验进行管理是不够的,他们迫切地需要标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资本家可以控制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种,但是对于工人完成工作的方式和完成工作的时间却无法控制。因为,当时的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工人的手中,由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对立立场,工人往往利用在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性的“磨洋工”来对抗资本家。资本家为了能够控制生产方式,由他们来决定完成工作的方式和时间,他们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资本家的这一愿望。

(二)泰勒及其经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 ~1915),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一直干到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他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先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在米德瓦尔钢铁厂的实践中,他感到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改进管理,他在米德瓦尔钢铁厂进行了各种试验。

1898~1901年间,泰勒又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获得了一种高速工具钢的专利。1901年后,他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咨询、写作和演讲等工作,宣传他的一套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即通常所称的“泰勒制”,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泰勒的研究工作,是在他担任米德瓦尔钢铁厂的工长时开始的。他的特殊经历,使他有可能在工厂的第一线系统地研究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问题。在他亲身体验并发现生产效率不高是由于工人们“故意偷懒”的问题后,便决心着手解决它。从1881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金属切削试验”,由此研究出每个金属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适工作量。经过两年的初步试验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他自己认为,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

1898年,泰勒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由于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其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铁锹试验首先是系统地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少的问题;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问题;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此外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出色的,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泰勒在米德瓦尔钢铁厂开始进行的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之久,进行的各项试验达3万次以上,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切削成屑,总共耗费约15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效率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泰勒的试验集中于“动作”、“工时”的研究以及工具、机器、材料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并根据这些成果制定了每日比较科学的工作定额和为完成这些定额的标准化工具。

泰勒一生致力于“科学管理”,但他的做法和主张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接受,而是日益引起种种社会舆论。于是,美国国会于1912年举行了对“泰勒制”和其他工场管理制的听证会,泰勒在听证会上作了精彩的证词,向公众宣传“科学管理”的原理及其具体的方法、技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泰勒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泰勒认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确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工作定额原理。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些工作而不愿做的人”。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勒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的。这种速度不是以突击活动或持续紧张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泰勒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泰勒认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最好的方法。他把这叫做是管理当局的首要职责。

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泰勒提出了这种计件工资制度,它包含三点内容:

(1)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或标准。

(2)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即计件工资率按完成定额的程度而浮动。例如,如果工人只完成定额的80%,就按80%工资率付酬。如果超过完成定额的120%,则按120%工资率付酬。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泰勒认为,这样做既能克服消极怠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工人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在前面介绍的铁锹试验中,每个工人每天的平均搬运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工人每日的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而每吨的搬运费从7.5美分降到3.3美分。对雇主来说,关心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对工人来说,关心的则是工资的提高。所以泰勒认为这就是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从事协调与合作的基础。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所谓经验工作法,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的或师傅等人的经验来决定。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至于现场的工人,则从事执行的职能,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不得自行改变。

7.实行“职能工长制”。泰勒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即将管理的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他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代替原来的一个工长,其中4个在计划部门,4个在车间。每个职能工长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可以直接向工人发出命令。泰勒认为这种“职能工长制”有三个优点:

(1)对管理者的培训所花费的时间较少;

(2)管理者的职责明确,因而可以提高效率;

(3)由于作业计划已由计划部门拟定,工具与操作方法也已标准化,车间现场的职能工长只需进行指挥监督,因此非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后来的事实表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但泰勒的这种职能管理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勒等人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必须应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泰勒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国会上的证词,1912年)。泰勒通过这一系列的著作,总结了几十年试验研究的成果,归纳了自己长期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经过系统化整理,形成了“科学管理”的理论。泰勒在管理理论方面做了许多重要的开拓性工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这个称号被铭刻在他的墓碑上。

现代生产线上成品滚滚而出,其速度之快超出了泰勒的想像。这个生产“奇迹”是科学管理所带来的宝贵财富之一。此外,科学管理用来提高效率的方法被应用于从快餐服务到外科医生培训等多种非工业组织中。(www.xing528.com)

虽然泰勒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促进了生产力和工资的极大提高,但却遭到了工人和工会的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加大工作强度、提高工作速度会导致工作机会减少和裁员。另外,泰勒体系明确表示以时间为核心。批评者认为,“加速”的条件会给工人施加不必要的压力,迫使他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干活。注重生产力——进一步讲,注重利润率——致使一些管理者同时剥削工人和顾客。结果,更多的工人加入工会,对资方的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加深。这种不信任的阴影在以后的许多年一直笼罩着劳资关系

(四)其他一些管理学家对“泰勒制”的贡献

“泰勒制”创建之后,有许多泰勒理论的追随者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扩充和发展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卡尔·巴思

卡尔·巴思(Carl Barth,1860~1939),出生于挪威,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他是泰勒在米德瓦尔钢铁厂的数学顾问之一。他主要是配合泰勒从事金属切削实验,发明了一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这样,工人们只要知道了机器的马力和所用的切削工具,便可用这种计算尺和公式表迅速计算出某种操作的进刀和定额参数。他还从事过一些早期的疲劳研究,以及确定合适的疲劳宽度时间。他曾经帮助泰勒在许多家工厂进行科学管理的实验。1911 1916年和1919 ~1922年,他在哈佛大学讲授科学管理课程。卡尔·巴思是执行泰勒制的正统的忠实信徒。

亨利·甘特

亨利·甘特(Henry Gantt,1861~1919),出身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188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曾担任过中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学教师,之后又到一家工程公司担任制图员。1884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1887年进入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在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26岁时遇到了泰勒,成为泰勒在米德瓦尔和伯利恒钢铁公司的长期合作者。1901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并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甘特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劳动工资和利润》(1910年)、《工业领导》(1916年)、《工作的组织》(1919年)。他还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宣读过多篇论文,并于1914年成为该协会副会长。甘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他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甘特图”。甘特图是一种生产计划进度控制表,它通过对生产时间和产量的表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的进度。这种图表可以按机器分,也可以按人分,还可以按工序分,有的图表还可以用于比较费用预算和实际支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计划评审法(PERT)就是在甘特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他发展了泰勒的刺激性付酬制度。1910年,甘特在他的专著《劳动工资和利润》中提出了一个“计件奖励工资制”,从而全面发展了泰勒的刺激性工资制度。泰勒的刺激性工资制度是建立在计件基础上的,不按日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因此工人的收入没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而按甘特提出的新的付酬制度,工人无论完成任务与否都可按日得到基本工资,如果工人超标准定额完成任务可得到奖金,因此这种工资制度促进了管理部门同工人之间的合作。他还认为金钱不是激励工人“士气”的惟一因素,工作安全感、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互相合作关系,也是激励工人“士气”的重要因素。甘特较早地注意到了工业中人际关系问题。

(3)甘特还注意到职工的培训工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认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技术、良好的习惯、熟悉工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吉尔布雷思夫妇

弗兰克·吉尔布雷思(Frank Gilbreth,1868~1924),出身于美国缅因州费尔菲尔德城的一个五金商人家庭。17岁时通过了麻省理工学院入学考试,但因家境拮据而未能入院深造,只得做了一名砌砖学徒工,后来升为惠登公司总监工。1895年独自开办了承包商业务。1914年独自开办咨询公司。吉尔布雷思毕生致力于动作研究和科学管理运动,他是最早享有盛名的效率专家,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

吉尔布雷思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他从事的时间和动作研究以及他创造的计时轨迹摄影技术。他的砌砖实验在管理学上也广为流传。他在当砌砖工时,就开始研究用什么姿势砌砖最舒适、最省力、动作最少;用什么样的工具,怎样安排原材料和工作点的位置,可以避免过多地弯腰、过多地来回走动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砌砖工人每次弯着腰从相对的、固定的脚手架上拿起一块砖,然后放在手里四面翻着,选择最好的一面向外,再涂上浓度很差的灰浆将砖砌上,这样既费力又浪费时间。吉尔布雷思却不操旧规,他设计了一套砌砖的方法:先是将砖块分类,让辅助工按操作的需要排在架上,并调剂好合用的灰浆,而后采用可以调节高度的脚手架,并使砖块和灰浆的位置恰当,再把操作方法加以改进,结果使原来18个动作简化为5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原来每小时120块增加到350块,砌砖工人也不像以前那么疲劳了。

吉尔布雷思从事的时间和动作研究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贡献。他从事时间和动作研究主要采用了两种技术,一种技术是将全部手工劳动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即“基本分解动作”研究,人们把这种方法用他的名字倒拼加以命名:“思雷布尔吉”。这17个分解动作是:接近、移动、抓住、放到位置、解开、放手、检验、操作、放到身前、寻找、选择、计划、平衡性耽搁、休息等。在研究工人操作时,就要分析哪些动作是必要的;哪些动作是浪费的;哪些耽搁是可以避免的;哪些动作是可以改变的或用设备来代替的。经过这样的严格检查、分析和改进之后,剩下的动作就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工作方法。通过新的工作方法,可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取得最大的工作成果。另一种技术,是用影片记录和分析工人操作的动作,即“计时轨迹摄影”技术。吉尔布雷思让工人在一个带长秒针的大面盘钟的背景前操作,摄影机把工人的动作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确定基本动作,还可确定这些动作所需的时间,以便进行分析研究。他对工人操作中手的动作也做了典型研究。他用小电灯泡缀在劳动者的手上,并使灯泡每隔一定时间开闭一次,这样不仅得到了双手动作的连贯记录,而且也有了时间记录。这种“计时轨迹摄影”技术后来被广泛应用。

吉尔布雷思的妻子莉莲·莫勒·吉尔布雷思(Lillian Moiler Gilbreth,1878 ~1972),出身于一个德国糖厂主家庭,早年接受了有关家务及照管幼儿的教育,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系,获英语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又获得布朗大学博士学位。她是德国第一位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女性。除了协助丈夫吉尔布雷思进行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外,她在其著作《管理心理学》中对人的工作行为做出了意义重大的探索,在管理学文献中,该书是了解工业中人的因素的最早著述。吉尔布雷思在工作中能注意到人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妻子的影响。吉尔布雷思夫妇合写的著作有《疲劳研究》(1919年)、《时间研究》(1920年)。

哈林顿·埃默森

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出身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是美国圣太菲铁路的工程师。他从1903年起就同泰勒有密切联系。他独立发展了许多科学管理原理,在工作测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消除浪费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910年,美国州际商业委员会因裁决东部铁路公司运费率案件,举行了听证会,埃默森以专家身份出庭作证。他在证词中指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铁路方面每年在材料和劳动力方面的浪费达3亿美元,铁路公司如果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每天可节省一百万美元。据此推论,东部铁路公司要提高运费率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合理的。他认为,铁路公司要想增加赢利,就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埃默森还将这种由于管理不科学而造成的浪费推而广之,认为在制造业、农业和教育部门都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因此,他强调必须实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效率。埃默森的证词震动了全美工商界,引起了企业主对科学管理的兴趣,大大推广了科学管理。

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不同的是,埃默森将他研究的重点放在公司的组织和目标的管理问题上,这要比泰勒站得更高。他极力主张管理的思想和原则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他在1912年发表的专著《十二项效率原则》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的管理的十二条原则。这十二条原则是:①组织成员要有理想,要明确组织目标,并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矛盾;②管理人员要不断吸收新知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③要通过充分的协商进行决策,这需要选择优秀的参谋和顾问;④组织要纪律严明;⑤公平原则,即处理问题要公平,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同情心、思考力和公正廉明的精神;⑥要有可靠、及时、精确、经常的记录;⑦实行调度,对生产进行统一安排和控制,使部门工作服从整体的要求;⑧要规定标准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⑨工作环境标准化,以减少人力与金钱的浪费;⑩作业标准化,以提高工作效率;⑪用书面进行正确指导,以迅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⑫对提高效率进行奖励。正是由于埃默森极力宣传效率观念,他被人们称为“效率的大祭司”。

莫里斯·库克

莫里斯·库克(Morris Cooke,1872~1960),是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工作者,早在认识泰勒之前,就进行了工业中浪费的分析研究,他在与泰勒合作之后,更致力于科学管理的研究和推广。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表明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工业领域,而且可以应用于非工业领域,他主要将科学管理原理推广到了大学和市政管理上。1910年他发表了《学院的效率和工业效率》一书,集中阐述了如何将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大学的管理中。在他担任美国费城公共工程局长期间(1912~1916),他又努力在市政管理上实施科学管理,提出了一整套效率较高的管理方法,如申诉处理、财务计划、装备更新、人事选择、存货记录、工程转包、公共关系以及标准化等方面,为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其他非工业领域的应用探索了一条道路。

(五)评价

泰勒研究科学管理的意图是对付工人“磨洋工”,即工人反对资本家的一种斗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人的工作日,以保证企业主的最大利润,所以它的阶级性是很明显的。但是,如何全面、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它,不仅对于正确理解管理发展史,而且对于改进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都是很有意义的。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二重性

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他要求“在俄国研究与传授泰勒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它适应下来。”他还认为“社会主义实现地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

列宁这段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的性质,至今仍对我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综上所述,以泰勒为核心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其形成和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非难和指责,最终得到世人公认。这一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反面说明,该理论具有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性质,它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开辟了管理从经验转向科学的局面,这在管理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践证明,科学管理理论对提高美国劳动生产率,以至于使之超过西欧国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理论本身也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也不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它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说基础之上的,认为人们工作的惟一动机就是经济利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能注意到社会因素对管理的影响,只将人当做机器一样对待,这显然违背了人性。正由于泰勒视野较为狭窄,再加上他特殊的经历,使他只能局限于工厂车间一级来研究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问题,属于作业管理的范围,而不可能涉及组织全面发展和组织目标的管理问题。尽管泰勒的追随者们在后来的研究中,在某种程度上注意到了人的因素(库克)和组织原则问题(埃默森),但由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自己视野的局限性,使这些研究只是零星散布,难成系统。但不可否认,科学管理原理为后来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人才方面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