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私家藏书世家:修订版

中国私家藏书世家:修订版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藏书世家是随着中国私家藏书的出现而后形成,又随着中国私家藏书事业的兴盛发展而日益增多。从最早说起,曲阜孔氏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早又传世最长的藏书世家。至清代其六十九世孙孔继涵又有红榈书屋藏书,他与于慎行、李开先并称山东三大藏书家。唐代有两个可称的藏书世家,一是江夏李氏书楼,一是眉山书楼孙氏。安阳韩氏历数百年、更十数世,藏书衰而复兴,堪称宋元第一藏书世家。这是北宋许多藏书家的共同悲剧。

中国私家藏书世家:修订版

史记》列世家以叙卿相诸侯,世俗言世家以称豪富大族。此所谓藏书世家,特指历代收藏图书富埒中秘,合家为业为宝,累世相聚相传的著名藏书氏族。这是文化事业中的豪富大族,这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它们对中国的文化学术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藏书世家是随着中国私家藏书的出现而后形成,又随着中国私家藏书事业的兴盛发展而日益增多。大体而言,唐代以前书籍是全靠手抄传写,费工费时,积聚不易,私家藏书数量终是有限,明显的藏书世家,自然不多。宋代以后,由于雕版印刷的使用和盛行,造纸工艺的发达和普及,对图书的积累提供了极大方便,嗜学之士,爱书之家,小聚可至万卷,大聚则达数万卷或数十万卷。迨至清代以后,藏书世家,多到指不胜屈。

从最早说起,曲阜孔氏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早又传世最长的藏书世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学者、大教育家。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安国尚书序》、郑玄《尚书纬》、《孔丛子·独治篇》、《汉书·艺文志》等古文献记载,孔子广收先世遗典,进行整理研究,修编《诗》、《书》、《礼》、《乐》和《春秋》,用为教材,施教于数千弟子,拥书已是不少,称作藏书家,当之无愧。这些藏书传至八世孙孔鲋、孔腾时,隐之屋壁,逃脱了秦始皇焚书之厄,至汉武帝时,鲁恭王毁宅出书,还交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至此相传已五百余年。孔子的后裔迁至江西新淦之四十六代孙孔延之、孔文仲父子均好藏书,积数千卷。至元代时,迁溧阳之五十四世孙孔文昇及其子孔齐有静斋藏书。至清代其六十九世孙孔继涵又有红榈书屋藏书,他与于慎行、李开先并称山东三大藏书家。还刻有《微波榭丛书》七种,《算经十种》,皆称精本。另一迁居广东南海的六十九世孙孔继勋别建岳雪楼藏书,其子孔广陶更扩建为三十三万卷楼,广陶子孔昭鋆别有烟浒楼藏书。另外,曲阜孔氏宗族府第又累世积聚大量图书、资料、档案,并建有奎文阁。这是研究中国封建大族发展的有用文献。

东晋时期,吴郡钱塘曾出过一个藏书世家。据《晋书·儒林传》卷九十一记:“范平字子安,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平之孙)为办衣食。”看来其藏书至少相传三代,并热情对外开放,最早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

唐代有两个可称的藏书世家,一是江夏李氏书楼,一是眉山书楼孙氏。

江夏李鄘系注《昭明文选》的李善之子,北海太守,名书法家李邕的后代。家传薄有藏书,自李鄘起,又经李栻、李磎祖孙三代的搜求,史称“磎好学,家有书至万卷”。到第四代李沈时,有家资十万金,更广求天下秘籍,并建“万卷书楼”。李沈得书并不居奇秘藏,而是尽付梓人刻版,流布于天下,曾获“天下秘书俱出李氏之门”的声誉。李氏书楼,历经唐、宋、元三代,直到明代才毁坏。明初人曾泰为作《万卷书楼记》。

眉山孙氏,自唐开成年间(836—840)孙长孺即喜藏书,建书楼。唐僖宗为榜“书楼”二字,因号“书楼孙氏”。伪蜀时毁于火。五世孙孙降衷又“市监书万卷”。七世孙孙闢又“入都传东壁西雝之副与官本,市书捆载而归,即所居复建重楼藏之”。而后书楼又毁于灾。到孙闢六世孙,又复“病所储之未广,走行阙下,传抄贸易以补阙遗,竭其余力,复兴山学”。(魏了翁《眉山孙氏书楼记》)孙氏书楼,毁而再继,三百年间屡绝屡兴,不愧诗书传家。

宋代藏书世家为数已多,最著者有新喻刘氏、安阳韩氏、宋城王氏、钜野晁氏、筠州刘氏、会稽陆氏、汝阴王氏、临海陈氏、吴县叶氏等。

新喻刘氏藏书,始于刘式,式字叔度,宋初曾官秘书丞。“既殁,家无余财,而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语诸子曰:‘此乃父所谓墨庄也’。”(朱熹《刘氏墨庄记》)其子立德官秘书监,孙辈中刘敞、刘攽,文章器业皆闻于时。传至六世孙刘清之编出其藏书目录曰《墨庄总录》。

安阳韩氏藏书,北宋韩琦首建万籍堂,聚书万余卷,第二代韩忠彦续增之,到第三代申国公又扩建丛书堂六库。传到第四代时,金人入侵,安阳里第藏书散佚殆尽,南渡的韩肖胄、韩膺胄兄弟在会稽又“刻意搜求,思复其旧”。另一支的韩侂胄在杭州又建阅古堂藏书。再传至第八代韩忼、韩性兄弟又建经畬堂藏书,第九代韩耘之别建种学堂藏书,第十代韩谔又建经训堂藏书。安阳韩氏历数百年、更十数世,藏书衰而复兴,堪称宋元第一藏书世家。

宋城王氏藏书始自王洙,至其子王钦臣积达四万三千卷,成为北宋著名的大藏书家。其书留传给第三代王彦朝、第四代王问。“建炎初,问渡江,书尽留睢阳第中,存亡不可知。”(徐度《却扫篇》)北宋灭亡,士族南迁,藏书散佚。这是北宋许多藏书家的共同悲剧。

钜野晁氏,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自序》言:“公武家自文元公来,以翰墨为业者七世,故家多书。”文元公即晁迥,仁宗朝官至礼部尚书,其后晁补之、晁说之皆有文才,都有积聚。至晁公武因得南阳井度赠书,猛增至二万四千多卷,因有《郡斋读书志》之撰,成为中国目录学中深有影响的著作。晁氏后裔到明代又出一个晁瑮,其宝文堂藏书亦属可称,所撰《宝文堂书目》亦为明代重要私家藏书目录之一。

筠州刘氏,自刘涣开始收藏,继有其子刘恕、其孙刘羲仲三代积聚,被称为“刘氏之书与七泽俱富。”(晁说之《刘氏藏书记》)刘恕最显名于世,曾佐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羲仲殁,无后,书亦散佚。

会稽陆氏,为当地望族,以诗书传家,自陆轸、陆佃、陆宰至陆游已有四世藏书,游子子遹亦喜蓄书。这样有史可证者陆氏藏书至少相继五代。据《(嘉泰)会稽志》记:南宋政府初建秘阁,其家献书一万三千卷,藏书之富可想而知。

汝阴王氏,据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自述“先祖早岁登科,游宦四方留心典籍,所藏书逮四万卷。”其先祖即王莘,字乐道。又记其父王铚(字性之)“南渡后,所至穷力抄录,亦有书数万卷”。陆游亦称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王性之记问该洽,非独博记可询,其藏书数百箧,无所不备。而铚子濂清、明清两兄弟也俱苦学有守。然其家所藏终为邑令陈规秦桧之子秦熹强权豪夺而遭散佚。

临海陈氏藏书,始于北宋陈贻范,并编有《台州陈氏庆善楼书目》。相继相传,直到明代。其裔孙陈瑛又建万卷楼。据王祎《陈氏万卷楼记》称:“陈氏世儒家,衣冠相继,至宋少卿府君始即所居作楼藏书,逮其后大著府君新之,入国朝大德间,大著之季,刚中待制又新之,而聚书益多。”瑛乃刚中之孙。

吴县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于南北宋之际在吴兴弁山建有书楼,自称余家旧藏书三万余卷。而王明清则说他平生好收书,逾十万卷。看来他是宋代最大的藏书家。他的后裔明清两季又出了几个著名的藏书家。明末叶树廉有朴学斋藏书,叶奕有宝稼轩藏书,奕子叶裕又有获野堂藏书。至清末,移居湖南湘潭的叶德辉与其父祖三代的收藏,使观古堂藏书达二十多万卷,德辉侄辈叶启勋更有拾经楼藏书。都编有书目。

明代藏书世家,早期有昆山菉竹堂叶氏,中期有长洲文氏,鄞县天一阁范氏,晚期有山阴澹生堂祁氏,长洲梅花墅许氏,常熟汲古阁毛氏等。

昆山叶盛,字与中,正统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藏书室曰菉竹堂,藏书数万卷,富甲当时,多为奇秘,编有《菉竹堂书目》六卷。孙辈叶恭焕、叶奕苞虽有增益,然二百年中子姓繁衍,瓜分豆剖,难以保聚。

长洲文璧,字徵明,以书画名世,但亦有玉馨山房藏书。二子文彭、文嘉及孙文元发、文孟震、曾孙文从简连续四代皆喜收藏,精鉴赏,又分别建世美堂、石经堂、心远阁等藏书,叶昌炽称:文氏自明中叶迄于清初,文采风流照映江左。

鄞县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为范钦于嘉靖时所建,钦字尧卿,官至兵部右侍郎。他酷嗜书籍,一生搜聚达七万余卷。因其有遗训族规:“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后人护藏有方,直至新中国成立,传世四百余年,历经沧桑,书楼岿然独存,遗书仍有一万余卷。范氏天一阁在中国藏书史上的突出地位有三:一、它是传世最久而今独存的惟一的一座明代私家藏书楼;二、它的原藏皆为明以前刊本和抄本,全可列为古籍善本;三、它影响之大,不仅推动了浙东藏书风气的开展,连清王朝建造四库全书七阁都派员到天一阁绘图依仿,这是中国藏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

山阴澹生堂藏书,为祁承㸁所创建,承㸁字尔光,官至江西右参政。其子祁彪佳别建有八求楼,其孙祁理孙(字奕喜,彪佳二子)又建奕庆藏书楼,祖孙三代累计藏书达十一万卷之多,并编有《澹生堂藏书目》和《奕庆楼藏书目》,明清易代之际藏书星散。祁承㸁所撰《澹生堂藏书约》,又是遗给后世的一份研究中国早期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文献。(www.xing528.com)

长洲许氏,不仅好藏书,兼亦刻书不少。许自昌早有梅花墅万卷藏书,其子许元溥亦好收藏,自号千卷生。其孙许虬别有万山楼藏书,曾孙许心扆又有葵园藏书。四世收藏,传世更久,经清一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许家藏书还有一批流入书市。

常熟在明清两季,这里书香不绝,在中国私人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单在明末一下子就涌现出何氏娱野园、赵氏脉望馆、冯氏空居阁、毛氏汲古阁、钱氏绛云楼等多个藏书大家,现只着重介绍一下毛氏汲古阁。

毛氏汲古阁不徒以藏书著称,更以刻书、影抄名世。汲古阁从毛清源起,毛晋大发展,又经毛扆、毛绥万经营,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还有毛琛延绵一线。最盛时藏书积至八万四千余册,数十万卷,刻书六百多种,雕版十万余片,这需要多大的精力,这是何等贡献!如要评功,毛氏家族当被评为中国藏书史上的特等功臣。

明代可称的藏书世家尚有鄞县万卷堂丰氏、闽县红雨楼徐氏、晋江千顷堂黄氏等。

至于清代的藏书世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达,印刷技术日趋进步,实有举不胜举之感,只能择其要者,略而述之。

清初最大的藏书世家,当属常熟钱氏,从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数起,其有绛云楼藏书,汇集刘子威、钱功甫、杨五川、赵汝师四家所藏,可惜庚寅(1650)一火,化为灰烬,叹为江南文化之一劫。其族弟钱谦贞有怀古堂藏书,族孙钱兴祖有在兹阁藏书,族曾孙钱曾有述古堂、也是园藏书,钱陆灿还有东圃书堂藏书,真是诗书传家,香火不绝。钱谦益遗有《绛云楼书目》与题跋,而钱曾则撰有《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还有很有学术价值的中国早期善本提要书目《读书敏求记》之作。

清初藏书世家,还有嘉兴曝书亭朱氏、慈溪二老阁郑氏、桐乡裘抒楼汪氏、钱塘瓶花斋吴氏等。

至清代乾嘉中季藏书世家则以钱塘振绮堂汪氏、海宁拜经楼吴氏、常熟照旷阁、爱日精庐张氏为代表。

钱塘振绮堂从汪宪开始收藏,其后汪汝瑮、汪璐、汪諴、汪远孙绵历四世皆好藏书,累积多至六万五千余卷,甲于浙右。汪璐撰《振绮堂藏书题识》四卷。其子汪諴编成《振绮堂书目》,其藏书直到辛酉(1861)乱后始散出。

海宁拜经楼吴骞、吴寿旸、吴之淳、吴春煦也是数代博综好古,校读不倦。吴骞所作题识其子寿阳手录成帙,家藏不下五万卷。吴骞闻黄丕烈题书室曰“百宋一廛”,即自题“千元十驾”,意谓千部元版足敌百部之宋版,可知其收藏善本之多。

常熟张氏,世传家学,代有藏书。张仁济建照旷阁已有万卷藏书,其二子光基、海鹏皆好藏书,以剞劂古书为己任,梓《学津讨原》二十集,《墨海金壶》七百余卷。至其孙张金吾更闢爱日精庐,大小汇收,古今并蓄,合之先人旧藏有八万余卷,撰书二百余卷,刻书千数百卷。其曾孙张承露、张大鉴濡染家学,亦有收藏。

逮至道咸以后,则又有吴县潘氏、汉阳叶氏、江宁甘氏,常熟瞿氏、聊城杨氏、杭州丁氏继起为藏书世家。

吴县潘氏,早在潘奕隽建三松堂已初有规模,子孙中潘遵祁再建香雪草堂,洪杨之役,损失殆尽。到四世潘祖荫再建滂喜斋,潘祖同再建竹山堂,潘介祉亦有桐西书屋、渊古楼,又复兴聚,身后复有散佚。至六世潘承厚、潘承弼兄弟继业再起,创宝山楼、著砚楼,坐拥书城,聚至三十万卷,虽一毁于兵火,再罹于胠箧,所余仍夥,新中国成立后捐箧归公。景郑先生现任职上海图书馆,著有《著砚楼题跋》,其先世分别编撰有《三松堂书目》、《香雪草堂书目》、《滂喜斋书目》、《滂喜斋宋元本书目》等。潘氏藏书散而复聚,衰而复起,书林一奇。

汉阳叶氏,叶继雯有却林馆藏书,其子叶志诜有平安馆藏书,孙辈中叶名琛、叶名沣又有敦夙好斋藏书,累积至十万卷。叶氏藏书部分毁于咸丰战火,同治间又一次售出一百箱,其余则陆续散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还偶有发现,现代藏书家黄裳先生就得到好几种。

江宁甘氏,甘国栋、甘福、甘熙三代嗜学慕古,累藏至十余万卷。于道光十二年(1832)建津逮楼储之,并编有《津逮楼书目》,可惜书楼于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火,仅剩别室所存,但仍有规模,传世一百多年,到1951年甘氏宅卖给军事学院时,古籍仍有两屋,除卖出一部分外,余下全捐赠南京图书馆。著名的宋本《金石录》即是此时传出。(《金石录》在北图)

常熟瞿氏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瞿绍基于道光年间初建恬裕斋,已藏书十万卷。其子瞿镛,除嗜藏书,兼爱金石,因收得铁琴、铜剑各一,故颜新建藏书楼曰铁琴铜剑楼。镛子秉渊、秉清,孙瞿良士,曾孙瞿凤起等均能继业承志,护旧溢新,连绵五世,延至新中国成立,全部捐献国家。瞿氏编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和《铁琴铜剑楼书影》,亦为版本目录学中有影响之作。

聊城海源阁杨氏,亦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从杨以增河督起家建海源阁,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子孙杨绍和、杨保彝、杨敬夫单传三世,大多数毁散于民初军阀战乱。总藏三千多部二十余万卷,其中宋元善本三百余种,集南北诸藏书家之精华于山左。海源阁的兴起,打破了历来藏书楼偏聚于江南的局面,对北方私人藏书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杨氏还编有《海源阁书目》、《楹书隅录》、《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等三种藏书目录。

另一个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杭州丁氏,慕其先世宋代丁顗藏书八千卷,因名其藏书楼为八千卷楼,所谓祖绳武而志旧德也。后又扩建为嘉惠堂。丁氏藏书建楼,再兴始于丁国典,到三世丁申、丁丙兄弟,嗜学爱典,成于天性。“弃车服之荣,乐瑯嬛之业”。(孙峻《八千卷楼藏书志序》)一生勤苦,朝夕访求,总聚达四十万卷,并编有《八千卷楼书目》、《善本书室藏书志》等,至第四代丁立诚诸兄弟于光绪丁未(1907)因经商失败,售藏书于江南图书馆以充公债,成为现南京图书馆的建馆基础。丁申、丁丙两兄弟对保存整理文献,重建杭州四库全书文澜阁又有特殊的贡献。

此外,金山守山阁钱氏、常熟宝瓠斋翁氏、归安传书堂、密韵楼蒋氏、海宁别下斋、衍芬草堂蒋氏、瑞安玉海楼孙氏、山阴鸣野山房、粹芬阁沈氏、古越藏书楼,铸学斋、述史楼徐氏、德化木犀轩李氏、江安双鉴楼傅氏等都是晚清近代著名的数代相传相聚的藏书世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海盐涉园张氏,自清初张惟赤螺浮公建藏以来,子孙中张皓,张芳湄,张载华,张宗松,张柯,张鹤徵,贯穿全清一代,至九世孙张元济,几乎代有藏家,连绵三百年一线不断,实属难得。元济先生掌商务印书馆,建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手编《涵芬楼秘笈》、《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对中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卓有功勋,腾誉宇内。

中国历代藏书世家概况,大略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