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国两制在中欧关系中的世界公认成功

一国两制在中欧关系中的世界公认成功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实现了从英国管制到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跨越。“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取得了成功。纵观香港回归祖国五年以及此后的情况,“一国两制”方针实施的成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了现实。香港居民从回归后事实中看到“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看到中央政府的决心和诚意,对中央政府实施“一国两制”方针的信心不断增强。

一国两制在中欧关系中的世界公认成功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实现了从英国管制到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跨越。

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方针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只能逐步摸索前进。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并非完全一帆风顺,然而经过艰辛的探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回归前,香港和国际上有些人对“一国两制”方针能否成功实施存有种种疑虑。不少香港人担心回归后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是否能保留,纷纷举家移民到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西方传媒不断散布流言蜚语,唱衰香港。几年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人们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种种怀疑和顾虑已被强有力的事实渐渐吹得烟消云散。“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取得了成功。

在西方颇有影响的美国《财富》杂志,早在1995年6月就发表高论,预言香港回归中国后将会衰落,香港回归之日,就是它死亡之时。经过十多年的实际观察,该杂志于2007年6月即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前夕又发表文章,文章标题是“哎呀,香港没有死”,承认“我们错了”,“香港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繁荣”。

纵观香港回归祖国五年以及此后的情况,“一国两制”方针实施的成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了现实。香港回归后,人们亲眼看到,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居民享有基本法所规定的各种民主权利和自由。中央人民政府坚定不移地真心诚意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依法管理与香港特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和防务,不干预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全力支持特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中央政府派驻香港的三个机构严格执行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新华社香港分社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要负责各项联络事宜;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负责处理特区外交事务;中央派驻香港的部队负责特区防务,官兵纪律严明。香港回归前,驻港英军驻军费用部分由香港负担。回归后,驻港解放军费用全部由中央支出。香港居民从回归后事实中看到“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看到中央政府的决心和诚意,对中央政府实施“一国两制”方针的信心不断增强。香港回归前移居国外的人士纷纷返回香港,每年返回香港的移民大大超过移居海外的人数。

第二,香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英国管制香港期间,一直从伦敦总督来管制香港,还直接派大批官员在香港行政和司法等部门任职,掌握实权。在港英政府的华人公务员人数虽然逐渐有所增加,但他们实质上只是英国人所制定的政策的执行者。香港设有法院,但没有终审权,终审权在英国伦敦上议院。

回归后,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不从内地派官员去管理香港。香港的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全都由港人担任。香港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打官司上诉最终不必到北京,香港享有终审权。香港实行财政独立,财政收入不需向中央上缴一分钱。中央也不在香港征税。香港自行决定其税收、经贸和货币金融政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不仅远远超过祖国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而且比实行较大分权制的美国和德国联邦制国家的成员还要大得多。实行联邦制的美国和德国各州都没有像香港特别行政区那样享有自行发行货币、实行海关独立以及管理出入境等权力,更谈不上司法方面的终审权。

回归后,凡属香港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都由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自己拿主意,做决定。他们经历了由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他们的决策能力逐渐得到磨炼,水平不断提高。特区行政长官先由董建华后由曾荫权和梁振英担任,他们带领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第三,香港继续保持其既有的特色。香港回归祖国19年来,虽然接连遭受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疫情的打击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逐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恢复得比较快,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动荡。香港继续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和自由港的特色,保持了健全的法制和规范的市场秩序。(www.xing528.com)

香港继续实行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联系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经受了国际金融风波冲击的考验,保持了稳定。港币的发行大部分份额继续由英资商业银行汇丰和渣打两家负责,小部分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承担。

香港同祖国内地在经济上进一步融合,两地之间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增强。香港继续在内地与国际市场联系中发挥桥梁和中介作用,在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香港回归祖国这些年来,一直被投资者视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香港经济继续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香港同胞的国家观念有所增强。回归祖国后,广大香港同胞当家做主,在一系列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他们态度鲜明,表现出民族大义和国家观念。他们强烈抗议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坚决反对台湾分裂主义势力的“台独”图谋,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央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他们纷纷加大对内地的投资,积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每当内地发生地震洪灾自然灾害,广大港人就自发主动踊跃捐款捐物,数量可观,数额巨大;不少知名企业家和教育家设立各种基金,热心资助内地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有的已累计投入20多亿港元;在新中国建立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活动中,他们都热烈踊跃参与,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随着国家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香港同胞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内地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越来越多的港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第五,“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成功落实,对1999年澳门的顺利回归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可起到借鉴的作用。香港回归祖国十多年来,台湾同胞经香港赴内地或来香港的总数超过一千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通过耳闻目睹,增加了对“一国两制”方针的了解。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地区和地区经济实体,在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机构中发挥作用。港人陈冯富珍当上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相继在香港举行。经中央政府授权,截至2010年11月,香港特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签订了161个双边协定或协议,已有143个国家和地区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待遇,这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香港特区实行“一国两制”的认同。这使台湾看到,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可以在国际社会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对台湾不能不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在香港工作五年期间,正是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初始阶段。2002年我应约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继续推向前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谈了个人的体会,这就是五年的丰富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香港同胞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把香港治理好,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和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风险的坚强后盾。

2002年6月,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五周年前夕,我接受了中新社的采访,我谈了这五年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第一,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国家整体形势好,是“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第三,认真实施基本法,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法律保障;第四,坚决维护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的权威,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第五,充分发挥香港同胞的爱国爱港精神,加强香港社会各界在爱国爱港基础上的大团结,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深厚社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