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漓江画派的创建

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漓江画派的创建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时期,自治区人民政府民生工作重点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列为宏观调控指标,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坚持“严打”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打造漓江画派。

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漓江画派的创建

1998—200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开发式扶贫工作,经过组织开展大会战,实施大规模异地安置,借助广东省对口帮扶广西、中央直属单位及其他省市帮扶等各方面力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于1999年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比计划要求提前一年。2001年,重新组织确定新阶段扶贫对象,共800万人,其中未到温饱线的人口150万,低收入人口650万;确定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2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2002年,确定自治区贫困村4060个。

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进行各级各类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有较大提高。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校招生规模由1997年的4.67万人扩大到2002年的13.88万人。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落实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计划,新产品率和新品种覆盖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产业发展加快。启动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2001年进行高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至2002年,桂林、南宁柳州高新区创业者服务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心”。

该时期,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推进文化事业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府对文化管理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施人才战略、精品战略和利用文化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三大战略,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开展“五个一工程”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广西青年文学奖评选等一系列繁荣文艺、鼓励精品的举措。年轻作家迅速成长,一批优秀作品在全国获奖,艺术表演引入市场机制,全自治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提高,2002年分别达86.7%和91.5%。文化产业得到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医疗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全自治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推行“病人选医生”“病人选医院”,带动医院之间和院内各环节、各岗位公平有序竞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行“住院费用日出清单”制度,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等。开展民族医药学的继承、发掘、整理和提高工作,加强壮医、瑶医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婴幼儿、孕产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三边工程”(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搞身边的活动)。实施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深化广西“灵、小、短、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加强运动队伍建设和体育人才培养。

该时期,自治区人民政府民生工作重点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列为宏观调控指标,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开展再就业培训,实行再就业限时援助制度。推进以养老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残疾人事业。坚持“严打”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点流域、海域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不良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环保产品的质量监督,规范环保产品市场。还针对酸雨现象频发的问题,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作为治理工业废气的重中之重。

2003—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进以解决和巩固贫困群众温饱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2005年,启动“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方式,至2007年,第二批116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基本实现。5年建成五保村6521个,解决10.5万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问题。42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300多万。5年累计投入18亿元,解决42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同期,全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事业支出631.5亿元,促进各类教育加快发展,“两基”攻坚任务提前一年完成,63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131.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职业教育发展加快,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推进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实施优秀专科生选拔制度,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建立起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等层次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框架。2005年起,在全自治区实施“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至2007年,教育部确认广西41个攻坚县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授权广西制定的标准要求;普及程度和教师学历合格率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教育部正式认定广西全面实现“两基”目标。5年间,全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经费43亿元,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二、第三轮创新计划全面完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进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和“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启动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www.xing528.com)

该时期,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深化文化事业改革,2003年推出“一体多制”的渐进式改革方案,文化体制改革从管理体制到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再到产权制度延伸发展。2004年,设立自治区直属文艺院团演出效益奖励基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打造漓江画派。2005年,文博系统中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被列为国家重点博物馆。国务院于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的布洛陀、刘三姐歌谣(壮族)、侗族大歌、那坡黑衣壮民歌、瑶族服饰等19项入列。同时,广播电视部门继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该时期,全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120亿元,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设施建设,抗击非典禽流感疫情取得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9.8亿元,农民参合率达到77.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内。竞赛体育训练管理机构进行重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体育快速发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人体育等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成绩突出。成功举办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自治区运动会。广西运动员参加国内外比赛取得较好成绩。

该时期,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促进就业列入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政府工作考核目标。继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使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5%以内,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次。部署相关部门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城乡特困群众、水库移民、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设全自治区统一、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对下岗职工实行免费培训。

5年间,全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节能减排等方面资金53.4亿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7%。农村沼气入户率39.2%,居全国第1位。地表水环境和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