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林斯顿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林斯顿大学作为“常春藤”名校的三巨头之一,多年在美国大学排行榜超过哈佛大学,稳居第一宝座。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于1746年,学生只有6 000多人,是所小型的常春藤学校。由此,普林斯顿大学赢得了“美国政治家摇篮”的称号。首先,普林斯顿录取严格。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难考的大学之一。普林斯顿大学始终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这是它吸引学生的力量所在。

普林斯顿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作为“常春藤”名校的三巨头之一,多年在美国大学排行榜超过哈佛大学,稳居第一宝座。这样一个追求少而精的学校,不走寻常路的学校,宽厚待人追求自由的学校,是很值得探究的。1998年,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将普林斯顿与哈佛的本科教育并列为美国之首。作为最早的12所研究型大学之一,普林斯顿大学又非常重视本科生教育,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2.5∶1,这在世界一流大学中也是比较独特的。

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于1746年,学生只有6 000多人,是所小型的常春藤学校。它没有开设社会上最热门的法学、商学和医学学科,整所学校只有4个学院——新泽西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建筑城市设计学院、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所以,当人们用规模庞大、学科齐全、研究高深历史悠久这四个标准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时,规模小、学科不全的普林斯顿大学却给了我们别出心裁的答案——“求精不求大,重质不重量”。普林斯顿大学出过不少星光灿烂的人物,从这所学校里走出过大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对美国的社会文明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都在这里从事过研究。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有20多位是这所学校的教授。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杨振宁等都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还为美国培养了两位总统,有1 000多名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先后担任过美国国会参议员、众议员、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州长和州政府的高级官员。由此,普林斯顿大学赢得了“美国政治家摇篮”的称号。[4]从威瑟斯庞到麦科什,从威尔逊到希本,到现如今的第一任女校长雪莉·蒂尔曼(Shirley Tilghman),阅读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如同在看各个杰出校长的创新管理史,可以说,创新是普林斯顿成功的关键。荣誉课程、四课程计划、坚持精细等措施和态度,都闪烁着普林斯顿大学勇于创新、科学治校的睿智之光。虽然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研究型大学,但是它的特色在于本科教育重于研究生教育。

(一)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1.先进的教育理念

普林斯顿的教育理念,首先体现在追求小而精的精英教育观。追求卓越已经成为世界各所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也是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观的直接体现。普林斯顿威尔逊校长推行的“精英教育”体制认为:“精心选择学生,精心选择教师。不对所有人施教,也不贪大求全,而是精心选择重点领域,力求精益求精。普林斯顿集中于文理两科,没有热门的法学、医学和商学院,重理论研究甚于实践或应用,其人力财力资源直接用于重点研究。”

其次,走自己的路——有所为有所不为。与门类繁多、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相比,普林斯顿有着自己的“脾气”,不走寻常路,坚持己见。它规模很小,没有设置时下热门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正如前任校长雪莉·蒂尔曼所言:“小就是美!正因为我们不需要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情: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做到了极致。”看来,一所学校能否办出特色,不在于规模之大,也不在于学科之全,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是否能够坚持自身的优良传统,并制定相应的大学制度予以贯彻、执行。质量远比数量值得关注。

世人很喜欢拿普林斯顿和哈佛进行比较。全美排行榜的第一位也是这两所学校经常轮番光顾。早在1885年,普大的麦科什校长就同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进行过一场影响很大的公开辩论。但比较不是模仿,坚持自己的特色才更有魅力。正如1907年威尔逊在哈佛校园发表的讲话一样,“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我们相信民主的活力在于多样化,在于各种思想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

坚持自身信念,坚定自我发展,不与人言为惧,不哗众取宠,这对于学校,对于个人,都是创新理念的重要前提。

2.明确的目标定位

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中就包含了详细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具有清晰的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辩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5]该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本书之前创新人才所需素质一节的总结目标一致,都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二)培养过程及课程与教学体系

1.重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正如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的格古斯(Joan Girgus)教授所说,学校本科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期望学生在四年学习之后,具有融会贯通的分析能力、准确简练的表达能力,能够欣赏科学和辩论的优美,有勇气支持正确的观点,理解人认识的局限性,懂得没有行动则将一事无成。普林斯顿大学一直坚信现代教育不仅在于它的内容,更在于它是一种方法,一个过程。

首先,普林斯顿录取严格。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难考的大学之一。与美国其他名牌大学相比,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比例较小,客观上能够将资源更多地用在本科生身上。普林斯顿大学始终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这是它吸引学生的力量所在。如2010年录取了2 148名学生(中国约50人),是通过SAT考试和对个人各方面专长的审查、从2万余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录取率为8.18%。[6]学校录取学生并不仅仅依据成绩,学生的能力与潜能,各种学术与非学术的兴趣,特殊技能与天资、经验、抱负和背景等因素都会纳入它的考察范围。所以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与背景调查。学校评价优秀学生的指标有4项:头脑质量,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品格质量,包括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为学校做出贡献的能力;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起领导作用的潜力。

其次,师生比很高。在哈佛和耶鲁,师生比例是1∶8,这个数字已经是我国高校望尘莫及的了。而普林斯顿大学师生比例是1∶6,可见学校尽管在各方面坚持少而精,在师资培养方面完全不吝啬。同时,该校要求所有老师都要承担教学任务,所以大一的本科生也有机会与知名大师切磋学术,这对于本科生的快速发展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次,坚持本科生科研。普林斯顿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对本科学生写高质量论文提出严格要求的大学。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是校方培养的重点,很多本科生论文涉及的论题在其他院校是要到研究生阶段才可实现的。普林斯顿目前在校本科生约5 0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2 500名。与美国其他名牌大学相比,研究生比例较小,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资源更多地用在本科生身上。

如此重视本科生教育的普林斯顿大学,其本科生教育质量更不容小觑。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学生介绍说:“普林斯顿本科生的课程一是新,紧跟国际发展的前沿;二是深,因为教授们一般教授的都是其专业的东西,可以把自己的实际研究带进课堂,不拘泥于书本。”[7]

2.课程特色沿革:荣誉课程与“四课程”计划

美国大学本科课程通常可以分为主修课程、通识课程和自由选修三大类,这三类课程要素构成了目前美国研究型大学基本的课程结构。[8]其中,它们非常重视通识教育课程。

图3-1 美国大学的本科课程结构

在普林斯顿大学,1904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校长进行了两项重大教育改革,荣誉课程与导师制。这两项改革影响深远,诠释了普林斯顿大学关于教育的独特见解:普林斯顿大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取得成功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个人品质的培养,如好奇心、敏锐的感觉、勤奋、领导能力与责任感等。(www.xing528.com)

作为对威尔逊校长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与继续,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约翰·希本(John Hibben)通过“四课程”计划的实施,开始了对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在艾森哈特教授最初提出这项改革计划时,受到了大多数教授和学生的反对,仅仅是在希本校长的强烈支持下才得以实施。然而在七八年之后,这一计划被公认为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并极大地增强了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气氛与科研能力。

3.教学方式的特色:导修制(Preceptorial System)

威尔逊校长另一个伟大的创新实践,就是实行了导修制,意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研究课”。本科生第一、二年的学习是进行不分科的通识教育,三、四年级开始进行专业教育。导修制是通过找到一些有学问、善于沟通且富于个性的年轻学者,去做学生的“领读者”。将高年级学生按照生活态度、训练背景、学习兴趣和成绩分成小组,每组由4~6人组成,每一小组同一名导师建立密切的学习关系,用导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来补充课堂教学方面的不足。每个礼拜,会在导修老师家进行讨论会,也就是导修课(preceptorial)。老师与学生会针对学生阅读的、被精心选择过的书籍进行热烈讨论,学生还要对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或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做口头和书面报告。这无需导修教师的评分或考试,只是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变得更富乐趣,以及培养学生讨论知识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意识。

导师的选择也特别严格和认真,正如当时耶鲁大学的校长风趣地抱怨说,没有任何一个大学可以立刻照搬普林斯顿大学导修制的做法,因为“普林斯顿已经把全国所有合格的导修教师都搜罗过去了”。

这听起来很像国内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着实,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气氛非常浓厚,很多学生做的丝毫不比研究生差。很多本科生论文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美国其他高校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开展。有些本科生甚至在《科学》、《自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一切,都离不开导修制的作用。借用威尔逊校长的格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哲学导师、向导和朋友。”

4.重视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和中国许多大学教师面临的一样,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这对于教师个人的选择定位和学校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相较实践更偏于理论的学府来说,普林斯顿是非常重视教学的。为了不脱离与教学第一线的直接接触,原则上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这包括校长和一些杰出的学者,都亲自给该校的本科学生上课,例如,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就给大学一年级新生上课。与大师接触,会使学生受益良多。另外,该校的教师也有意识地吸收本科生参与正式科研计划,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其他高校通常仅限研究生使用的尖端设备。该校对本科教育的高度重视造就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后劲足”的优势。在本科毕业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

科研对于学者来说也非常重要,但普林斯顿的教师们还是坚持留下来,选择了这种可能比其他大学教授更为忙碌的生活。一些教授表示,同这些非凡优秀、好奇、有朝气的年轻人接触,是学校教学中吸引人的地方。正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教授所说:“我喜爱教学,我特别热心于通过有效的组织教学内容,使其包括最新的科研成果,来预测今后的科研动向。”完备的人才培养制度很好地保障了教学的中心地位,继而很好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而这些制度本身也已经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育传统而享誉世界。

(三)校园文化特色

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倡导平等,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思想解放。这种文化提倡新颖,鼓励独特,个人创造力和潜能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而普林斯顿大学将这样的校园文化弘扬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人说:“像普林斯顿这样关心学生的大学,这样讲究个人独立性的大学在北美是很少有的。”

一流的学术加上一流的学术环境,从内到外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创新能力既依赖于丰富的知识,更离不开感性思维的活跃和理性思维的严密,而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主要是在宽松、丰富而陶冶性情的环境中熏陶出来的。

1.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学术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自由;二是学习自由。普林斯顿大学建校初期影响最大的校长威瑟斯庞(John Witherspoon)曾提出主张: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政治或学术观点并相互交流学习,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宗教或政治观点,供所有同学参考以及相互交流。教职工积极地参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在有关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问题上,从来都是同教工们经反复讨论协商后决策的,全体教工,包括校长等各级管理人员,在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享有充分平等的权力。普林斯顿大学董事会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学毕业校友和在校学生,校长是董事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是属于教师的。

2.荣誉制(Honor System)和学术诚信

荣誉制是指所有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在入学前都要做出书面承诺,保证从入校起恪守自己的学术诚信的制度。自1893年实施以来,一直是普林斯顿大学极为珍视的传统。最初是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而产生的,然而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超越了考试管理机制的范畴,它所展现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种文化和价值观。

“普林斯顿大学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共同体,它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资源,可供全体师生一起追求学术的至高境界。在这里,我们所有人都将在成为研究者、思想家、学者的过程中受教于彼此,因合作学习而共同提高,在这个学术共同体里,诚信是核心道德,我们承诺,你所表达的观点绝不会遭到他人的窃取,同时你也必须承诺,你所发表的文字、数据、理论观点完全是来自你自己的原创。”[9]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常青藤盟校中唯一一个建立起完全由学生自治和管理经营荣誉制的高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所有考试都没有监考,但每个人却要写一份《诚实声明》,一旦被发现作弊将被严惩。它不仅培养了普林斯顿大学学生诚实守信的学习作风、自治能力和道德责任感,更体现了学校全体对学术诚信和荣誉精神的坚守,使校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一种彼此尊重与信任的环境里。至今,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制所传承的“荣誉精神”对美国其他高校乃至美国整个高等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人性化的包容

纳什(John Nash),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数学天才,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没有普林斯顿这一广纳英才的环境的爱心呵护,加上他前妻和朋友的照顾,被严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折磨了30多年的纳什,且不说能否获得如此大的学术成就,是否活到获诺贝尔奖之时都是疑问。纳什30岁患病,一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幽灵”,他行为古怪,语无伦次,妄想被迫害。然而普林斯顿以宽厚和热心接纳了纳什,容许纳什在校园随意游荡,把古怪的观点画在墙上,如果有好奇的新生看到表示奇怪,立即会有人提醒他,“那是个杰出的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校方每年给纳什一笔资金,用于他的生活和研究,尽管纳什在普林斯顿一直没有正式的教职。在这样一个鼓励思考和异想天开被认为是天才的象征的环境中,纳什得到了多方的关爱和人性化的宽容。纳什的妹妹曾说,在别的地方如果你行为古怪,会被当作疯子,可在普林斯顿,人们会想,他可能是个天才。对于普林斯顿给予他的,纳什自己在1992年说:“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成无家可归。”[10]

4.丰富多元的校园生活

普林斯顿全校共有学生团体150多个,活动内容极为广泛,包括政治辩论、文学艺术、体育等。这些团体都极富学生热情,如Whig俱乐部,已有2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活跃进行,不时邀请著名政界人物到会讲演。在学校的扶持下,群众性的表演活动在普林斯顿蔚然成风,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的即兴演唱,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唯一必须出席的课程是每天下午三点钟的下午茶。在那里,教授和学生们讨论数学,说着有关数学的笑话,谈论各种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高水平的文化课程、完备的教学计划与管理、多年来多任管理者的呕心沥血、高水平的教授和学术指导、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亲密的师生关系等,加上宁静典雅的小镇风情,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普林斯顿人才培养方式,使普林斯顿在全美高校中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