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改善有限,经费支持待加大

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改善有限,经费支持待加大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硬件设施1.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所增长,硬件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室72间,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但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接受政府财政支持上仍然非常有限,民办高职在经费、政策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另外,校企合作中双方目的不一致,学校热、企业冷,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改善有限,经费支持待加大

(一)硬件设施

1.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所增长,硬件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厦门市为例,2011年厦门高职院校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其中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60万)、厦门华厦职业技术学院(140万)、厦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180万)和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200万)四所高校合计获得中央建设资金680万,地方和学校同比例配套,共1 360万。[13]表7-8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施设备2012年与2007年的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学仪器设备、馆藏纸制图书、教学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建筑面积的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前埔校区占地面积306.64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室72间,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6个。厦门软件学院中央财政150万,全国软件行业协会资助的软件人才培训经费50万,市财政动漫专业(2010—2012年)8.5万/年。

表7-8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施设备2012年与2007年的对比图

资料来源: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投入有所增长,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有所改善,有效地保障了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办学的持续发展。

但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接受政府财政支持上仍然非常有限,民办高职在经费、政策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例如在2009年对厦门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金配给上,厦门市政府对于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差距巨大。公办高职院校的资助金由教育行政部门负担80%,学校负担20%;而民办高职院校由学校出80%,教育行政部门出20%。[14]办学经费的紧缺是民办高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积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但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试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依托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优势,大力推行“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一方面,有效吸取合作企业的技术、资金、设备优势,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承担学生的实训实习或者生产性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协议、在企业挂牌等形式,在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在合作企业的协助下,陆续建成了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安防综合实训室、楼宇智能化实训室、交通智能化实训室、消防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实训室等。[15]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市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从2009年开始就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先后派出机电专业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路达进行顶岗实习。[16]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会展系酒店管理专业以天鹅国际(香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表7-9列举了厦门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表7-9 厦门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简况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厦门市教育局提供资料整理。

但是,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水平不高、程度参差不齐且缺乏深层合作;高职院校研发实力不足,不能较好满足企业对科研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中科研合作水平较低。校企合作的深化必须在合作培养、培训人才的基础上,寻求其他领域合作,而科研合作是重要内容。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在相对基础性的理论研究、科研开发、技术开发等方面,较之企业有一定优势,至少与企业自身研发能够形成互补。但从现实来看,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足够的研发能力,办学起点低、科研经费少、设备不足,教师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和机会,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常常处于弱势位置,缺乏话语权和主动权,使得双方的合作失去了平等对话、互补共赢的基础。目前,厦门市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研究合作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绝大部分院校尚未或较少地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加强校企研发合作上做出积极主动的规划和行动[17]

另外,校企合作中双方目的不一致,学校热、企业冷,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因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追求的是经济利益,不愿意多投入;而学校出于培养人才的目的,且本身办学经费有限。合作中的短期行为居多,缺乏长期合作的保障机制。

(二)软件环境

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教师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对高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起重要的指引性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逐渐得到优化。教师队伍的人数、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提升。

表7-10 2011年厦门市各高职院校师生人数统计表

资料来源:2011年厦门市统计年鉴数据。

高职教师队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双师素质”教师在学校教学等诸多方面的作用,采取一些措施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以提高“双师”教师的比例。但从整体上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仍有待提高。例如,福建省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6.39%,与国家要求规定的80%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通较低,如厦门南洋学院双师型教师占53.64%,厦门华夏职业学院33.57%,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23.23%。

第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依然薄弱。民办高职院校在整个高职体系中占比很大,但是,民办高职的师资力量依然薄弱,民办高职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且职称偏低。以厦门市为例,民办高职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65.6%(887人),超过一半;60岁以上的教师也占到了7.8%(105人);而36~50岁年龄段的骨干教师只有19%,还不到1.5%。据统计,厦门民办高职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1.2%(1 098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而硕士学历的教师只有2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5%),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35%的比例。在职称层次上,正高级、副高级教师只有258人,不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0%,初级职称及以下的教师达到了55.5%。[18]

第三,教师来源情况不乐观。从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聘任的标准来看,其要求专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上驾轻就熟,更能在现场教学中游刃有余。[19]但是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一般由师范学校或普通高校培养,其养成过程也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强,这些教师如何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本身就值得商榷。同时,这些教师如何转型成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更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症结。从调查情况看,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来源主要有5个渠道:高校毕业直接任教、企业调入、科研机构调入、其他高校调入、政府部门调入。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比例最高,占85.6%,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6.7%。这些从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缺乏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第四,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当前高职院校不少专业教师来自于应届毕业生,这些“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并没有行业或企业的实践经验,再加上这些教师在校接受的训练多是学术型导向的,以理论性知识为主,特别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毕业的硕士,他们在校接受的技能培训相当有限,直接影响了其实际动手能力。而对于已入职的教师,由于学校提供的条件所限,不少教师未能深入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图7-12显示,16.7%的受调查教师没有在企业/行业从事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25%只有1年以下的经历,1~2年的占22.2%,2年以上的仅占36.1%。

图7-12 高职院校教师实际工作经历情况

如图7-13所示,41.7%的受调查教师表示从未深入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参加挂职锻炼,33.3%很少深入企业、科研单位等实际部门参加挂职锻炼,13.9%有时,而总是和经常的比例最低,分别仅有8.3%和2.8%。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相应的企业、行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www.xing528.com)

图7-13 高职院校教师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情况

如图7-14所示,30.6%的受调查教师从未参与企业、行业的技术研发工作;44.4%的受调查教师很少参与企业、行业的技术研发工作;19.4%有时参与;总是、经常参与的都仅仅占2.8%。这表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很少参与企业/行业的技术研发工作,他们的技术研发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其创新能力的确值得怀疑。

图7-14 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企业/行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情况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校园文化更是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呈现出积极的有益于人才培养的特征,但也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

首先,高职校园文化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些育人特征,这直接反映在校训上。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教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20]从调查的厦门市高职院校的校训内容上来看,选词意义都很好,其表达重点大多倾向于对能力、道德、技术、知识、职业、行为等表述,取材大多来自《周易》、《礼记》、《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古籍,部分高职院校校训颇能体现出高职的特色。

表7-11 厦门市高职院校校训

资料来源:各学校网站搜集整理。

其次,高职校园民主自由的氛围也得到了部分教师的认可。2%的教师非常同意学校的氛围民主自由;33.3%的教师较同意;9.8%较不同意;5.9%非常不同意。见图7-15。

图7-15 高职院校的氛围民主自由赞同度

但是校园创新氛围较差,从教师群体来看,52.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群体的创新氛围一般,16.7%认为较差,5.6%认为非常差,认为较好的占25%。访谈中,有教师对进行创新、科研的问题做出客观的反映:

学校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考核并没有特别强调创新、科研之类的,只要我们把该上的课上好就可以了。也没多少教师想去搞创新、搞研发,一方面是学校没硬性要求,另一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条件和资金。再者,我们似乎也搞不出什么创新性成果,所以没人想去折腾。

这很好地反映出当前高职教师创新意识的薄弱以及创新氛围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教师开展创新活动创设条件较有限,支持和鼓励力度不够。这在问卷中也得到了体现。

图7-16 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创新氛围

例如,36.1%的受调查高职教师表示自己的教学改革新想法很少能得到鼓励并获得相应帮助,36.1%表示有时能得到鼓励并获得相应帮助,2.8%表示从未得到鼓励和帮助,而经常和总是的分别占22.2%和2.8%。见图7-17。

图7-17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新想法得到鼓励并获帮助情况

又如,35.5%的教师认为学校较支持自己进行科学研究;54.7%的教师认为学校对自己进行科研的态度一般;5.9%的教师认为学校不支持;3.9%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不支持。

图7-18 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科研的态度

从学生群体来看,学生参加的活动多为社会活动、实习、见习这类训练职业技能的项目,而对于原创性、创造性的项目(科技竞赛、自主创业、科研等)参加较少。如表7-12所示,56.3%的被调查高职学生参加过社会活动,32.3%参加过单位见习,29.6%参加过实习,28.9%调查研究,而学术报告仅有10.5%,科研项目、科技竞赛、毕业设计、自主创业的比例都很低,分别只有4.3%、9.4%、9.4%、8.7%。

表7-1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参见情况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