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碳:布隆伯格、健康、适应力

红碳:布隆伯格、健康、适应力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隆伯格的话很有道理,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我们不要给人们一种一切还很遥远的感觉。除了布隆伯格的建议之外,我还想再提出我的两条建议。全球健康与污染联盟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15%的成年人的死亡与各类污染有关。从人口占比来看,最严重的国家是乍得、中非与朝鲜,在这些国家中,因污染死亡的人口比例分别为0.287%、0.251%和0.202%。红十字会这个庞大的非政府组织就深知气候对于健康的影响。

红碳:布隆伯格、健康、适应力

离消极的人远一些,他们对任何解决方法都抱有疑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是否普及了《巴黎协定》的相关内容?有些人认清了要走的道路和要规避的风险,前纽约市市长兼财政专家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正是其中之一,他在气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我在筹备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时曾见过他,他和我说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内容大体如下:“要注意两个潜在的危险!首先,不要总是只强调气候问题将在遥远的未来造成的影响,这让人感觉气候变化仿佛是50年之后的问题。到那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很难展开行动。当然,气候问题导致的长期影响令人生畏,但当务之急是我们此时此刻需要有所作为,因为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措施,这些损害将是不可逆的。这些被排放至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不会奇迹般消失,它们会在大气层中停留数十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再进一步,气候变暖现象将会失去控制。”布隆伯格的话很有道理,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我们不要给人们一种一切还很遥远的感觉。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牵涉其中;此时此刻,我们应该采取行动。

布隆伯格提到的另一个潜在危险也很中肯,他指出:“为了动员大家,我们不能总去强调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与灾难,而是要突出我们的努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要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构建更有保障的公共卫生体系、创造更多的安全与经济利益,以及采取更尊重自然的态度,等等,去建立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这条建议很有道理。虽然现状已经如此严重,且未来情况只会更糟,但不论是从地方层面,还是从国家与国际层面,我们都不能指望通过强调这一现实来动员一个群体。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进展。作家爱德华·格里森(Édouard Glissant)的一句格言描绘了未来的大前景:“从野蛮的全球化过渡到和平的全球性。”我们不应只着眼于需要避免的消极因素,而是要发现那些积极因素,然后广而告之。然而,我们现在更依赖于恐惧而非希望,但其实这两个情绪都需要被调动起来。

除了布隆伯格的建议之外,我还想再提出我的两条建议。但在此之前我想先谈谈对于环境问题的整体看法。

首先,我的整体看法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将气候现象及其后果与人类在其他领域的活动分开来看。环境是一个整体。举个例子,不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不能将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并且两者相互作用。气候失调不仅会导致气温的普遍上升和极端自然现象(干旱、洪水飓风暴风雨,等等)的强度增加,它还会影响海平面、海水酸度、农业动物迁徙。同时,气候失调还会加重不平等现象。它也是各类冲突的导火索,决定冲突的强度,也就是直接决定我们将迎来战争还是和平。世界上的干旱地区其实正是冲突频发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前美国副总统艾伯特·戈尔(Albert Gore)获得的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更不是经济学奖或化学奖,而是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另一个相似组织IPBES[1]在2019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证实了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份报告中提及了两个不容争辩的事实:首先,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继6500万年前发生的上一次物种大灭绝后,我们正在经历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其次,大部分环境问题都是相互作用的。最近几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标志着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些进展还需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一届大会将会由意大利和英国进行筹备。由此可见,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成为与会国联合行动的目标。此外,我们不能采取“孤岛式”的思考或行动方式,而是要在不同领域采取交叉行动。

基于现有经验,我可以就气候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一条中肯建议。长久以来,许多报告与证据已经向人类警示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营养不良与遭受极端气候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证实。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空气污染会导致400万人过早死亡。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认为,如果不行动起来,这个数据将在2050年攀升至600万。但如果从现在开始主要使用清洁能源,那么这一数据将大幅下降至100万。如果太阳能与风能成为发电的主要能源,那么相较于现在,发电引起的健康问题将会减少80%。然而,从整体来看,各种环境问题对于健康的巨大影响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全球健康与污染联盟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15%的成年人的死亡与各类污染有关。从绝对值来看,这项数据在印度与中国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与巴基斯坦。从人口占比来看,最严重的国家是乍得、中非与朝鲜,在这些国家中,因污染死亡的人口比例分别为0.287%、0.251%和0.202%。生活中,不清洁的用水、厨房和供暖用火以及车辆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死亡的三大杀手;工作中,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烟雾、工业废气、微粒与铅接触。

科学家们目前对于气候现象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仍有争论,这些现象甚至与新冠疫情也存在相互影响。其实气候失调对于健康产生的影响是多样的且具有毁灭性,例如极端气候现象会引发传染病,甚至造成死亡;导致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道疾病;极端气候现象会造成创伤后心理压力,等等。气候与健康之间联系紧密,且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气候失调对健康方面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实际的问题。红十字会这个庞大的非政府组织就深知气候对于健康的影响。在2020年以前,我便多次听红十字会法国分部负责人强调,我们不但需要减少气候变化的成因,并且要在减弱气候变化的影响方面有所作为。他说:“应对措施应当是完整且协调的:我们要更好地培训专业人士,改进公共卫生系统,重新审查救援组织,更好地规划城市布局,普及急救措施的相关信息,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人民的应急能力。”我十分赞同他的看法,因为这场新冠肺炎灾难以沉痛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气候变暖、森林砍伐与大流行病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我们要着重强调全球变暖与健康之间的联系。

另一个在应对气候失调的行动中需要明确的大方向是“提升适应力”。同样,《巴黎协定》明确要求我们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排放,或者称为“减轻排放”,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个要素。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我们做出了多少努力,自然灾害还是在不断发生,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它们带来的危害。这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就是尤为关键的第二个要素,它与第一个要素同样重要。适应不意味着面对气候失调时选择放弃或屈服,而是采取恰当的措施,并采取更加强有力且有效的保护手段。为了提高适应力,我们需要设计及修建必需的基础设施,例如道路、供水系统、医院,等等,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同时,必须提高信息系统与预警系统的效率,以便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提前疏散群众。现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中,80%都位于沿海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因为人口密度大和基建应急能力弱,面对自然灾害时格外脆弱。气候失调对非洲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构成了巨大威胁,但那里却只有20%的医院和保健中心拥有在遭遇极端气候现象时继续保持运转的方案。所以“减轻排放”和“提升适应力”永远不能分开来谈。(www.xing528.com)

采取行动保护海洋也尤为必要。气候学家让·朱泽尔(Jean Jouzel)认为海洋是“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的真正考验”。2019年下半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给出了有关海洋和地球冰冻地区的全面分析,报告指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严重性,因此我们应该对此有所准备。气候变化对海洋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海洋变暖。海洋碳汇巨大[2],它不仅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也吸收了90%由气候变暖所产生的热量。现在的海洋处于温度最高、酸度最高、咸度最低的状态。早自20世纪50年代起,鱼类和浮游生物就开始迁徙,它们已经迁徙了数百千米,所以预计到21世纪末,人们捕到鱼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小。全球变暖加上海洋地区氧浓度下降,这对珊瑚也造成了严重损害,而全球有5亿人依赖珊瑚礁生活,珊瑚礁同时还保护着滨海环境。海洋变暖与污染的加重也增加了“死亡地带”的数量。在这些死亡地带里,海洋生物因为缺少氧气开始渐渐消失。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要采取行动来缓解这些现象,更要通过多项举措来适应这些现象。

另外一个重要的气候现象是海平面上升。针对这点,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也提供了确切的数据。与1980—2000年这20年间海平面上升的幅度相比,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从现在起到210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43厘米;若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或4摄氏度,那么海平面将会上升84厘米。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预测,在下个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将会每年增加100倍!专家认为,必须要建立许多大规模的防护机制,这同时也是“适应力”的体现。若这些防护机制“每年能得到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的投资,那么它们便能把洪涝的风险降低100—1000倍。但在现在的情况下,贫困地区很难靠自己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许多小型岛国可能会变得无法居住,当地居民也不得不迁移去别处。另外,湿润地区对于人类活动来说非常重要,但到21世纪末,20%—90%的湿润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目前,世界上有1亿人居住在海拔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区。到2050年,将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受洪灾侵害的沿海地区,或是极端天气频发的地区。在过去的一百年间,许多特大城市和小岛屿,每年都会经历至少一次极端天气事件。像曼谷孟买达卡、拉各斯、迈阿密、纽约、上海和东京等许多沿海大城市都非常容易受到侵袭。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截至21世纪中叶,将会有3亿人受到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亚洲地区首当其冲,尤其是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为了应对那些一定会出现的严重气候现象,我们需要采取适应性行动,以出台人民合理要求的强有力措施。

说到海洋,我们也经常会强调气候变暖在北极地区造成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北极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问题相当严峻,这也对世界上其他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地中海地区人口众多(超过5亿居民),且受到气候变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却很少提及全球变暖对该地区的影响。2019年秋季发布的第一份关于气候变暖对于地中海盆地影响的总体报告曾强调,自工业革命以来,地中海地区的升温速率已高出平均水平20%,若不加以强力干预,局部地区温度增幅将在21世纪末达到3.8摄氏度。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干旱、强降雨、农耕地与森林的消失、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新生物入侵者的出现也将会成为频发现象。专家指出,地中海海平面将在21世纪末上升1米,但可使用的淡水量反而在降低。在此后20年间,将有超过2.5亿人处于“缺水”状态,也就是说这些人每年可使用的淡水量将不足1000立方米。气候失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可能是毁灭性的,尤其会影响小麦产量。小麦作为大部分人口的主食,它的产量会在气候失调的影响下大幅降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卡迈尔(Pr Cramer)概括道:“在整个地中海地区,今后最凉爽的夏天将比现在的三伏天还要炎热。”

除了采取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教育与培训的系统方案来提高人们对于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关注度。虽然现在我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了,媒体也给予了气候问题许多关注,但和媒体关于应对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面报道相比较,气候问题所占的版面要少得多。然而,信息传播对于加强人民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在中小学课程大学课程中设置相关课程,进行环境问题的宣传[3]。我们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少有国家身体力行。在亚洲,新加坡正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试点工作。[4]另外,新西兰也表现得十分积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曾在多所大学内进行环境相关问题的宣传。在欧洲,意大利政府决定从2020—2021学年开始在所有公立学校内开展全球变暖学习活动,这意味着意大利的高中生们每年将有33个课时去学习气候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受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启发,为了使这些必修课更具全民性与实用性,这一系列课程也将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例如地理、物理、自然科学等)。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建立一种新的公民身份,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全民宣传与全民教育。此举将从为相关教师提供专门培训开始。因为根据一项在70个国家展开的研究显示,90%的国家并未将此类主题作为教师的培训内容。所以意大利政府希望成为将此类创新性教育融入学校必修课程的先行国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众多途径来切实落实《巴黎协定》中所做出的承诺,如急迫性、积极性、公共卫生方面的影响、适应力、教育、培训。

【注释】

[1]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2]数据显示,2009—2018年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44%被大气层吸收,29%被植被吸收,23%被海洋吸收。

[3]在法国,现在约有85%的人民群众无法解释清楚全球变暖现象。

[4]2020年8月《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征求意见稿)开始公示,这意味着广东酝酿多年的生态环境教育立法进入实质阶段。按照此条例规定,政府机关应将生态环境教育列为公务员录用、任职、培训、考核、晋升必要条件;中小学校应当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公共基础课程。这一环保教育试点政策未来将逐步向全国普及。——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