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总体评价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总体评价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虽然已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但不论是高职教师绩效理论的研究还是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都亟待深入。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自身特点方面的研究。多视角、跨学科针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总体评价

文献检索和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绩效评价(包括各类各级教师)的研究在我国始于2000年,比较系统的研究文献始于2005年以后,因而本研究阅读与分析的文献时间范围选择近10年的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文献是合适的。

上述文献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作用、高职教师绩效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等四个方面分类整理,总体呈现出关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较高等职业院校的要丰富许多,也更加成熟。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虽然已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但不论是高职教师绩效理论的研究还是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都亟待深入。

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自身特点方面的研究。高职绩效的一些研究者已经关注到了现行的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办法缺乏高职特色,属于“拿来主义”,多借用普通研究类高等院校的方案,针对高职院校自身问题的研究不够。高职院校的价值理念、育人观如何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观相融合,作为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究竟应该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高职教师的工作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的使命、高职教师的特点进行系统地研究。

(一)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

1.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研究方面

据CNKI精确检索“高职教师绩效”关键词,查阅自1979年到2015年的文献,包括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共检索到43篇文献,同期其他教师绩效评价的文章大都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包括指标体系确定和评价方法选择等方面,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文献。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实践层面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整合研究。仅有黎荷芳(2015)在其文章《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有效性研究》中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分析。多视角、跨学科针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意义重大。

2.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内容方面的研究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尽管一些研究者指出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目前存在盲目照搬普通高校、科研绩效评价过度、高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但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师的胜任力,究竟应该有哪些突出高职教师发展需要的评价内容研究较少,缺少权威解决方案,多数方案没有呈现实证检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要迁移到对教师的要求,这些具体要求如何通过教师绩效评价内容来体现,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是现实急需的研究题目。

3.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

相较于普通高校从绩效评价目的(奖惩性、发展性)、绩效评价实施流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形式、评价制度建设、基于评价结果有效性元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方法多集中在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等挂钩的直接作用方面,缺少评价结果的拓展应用和使用风险控制等深层次的研究和理论支持。

4.关于评价主体的多元结构与各主体参与形式问题

高职教师绩效评价需要平衡政府、高校、企业和教师等关键利益相关者,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基于高职跨界特点的多元绩效评价主体框架。目前360°反馈评价方法被广泛认同,主体构成由本人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比如用人单位、家长等人员构成,研究者多以此为维度,对构成的主体进行研究。关于评价主体构成的权重设置,以及作为评价主体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有效形式研究较少。(www.xing528.com)

5.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研究方面

研究内容以描述性研究居多,解释性研究不够。表现在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评价本身的问题研究居多,但影响到这些评价问题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解释性研究不够。经检索国内相关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百度学术及搜索相关网站,参照“高职教师”“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民主参与”“组织承诺”等关键词,依据“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高职教师+ 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高校教师+ 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组织承诺*绩效评价”“民主参与*组织承诺”布尔逻辑检索式,16年的研究文献总计100余篇,其中较为相关的20余篇,直接针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散见几篇。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文献未检索到。就现有研究成果看,存在以下缺陷:影响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因素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谈不上系统性研究,研究成果也星星点点;现有研究成果中,有的既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又没有经过实证研究,仅仅是研究者的“感觉”,应用中需要去伪存真;教师个体特征、民主参与对于绩效评价的影响是显见的,但系统的研究尚属空白,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

(二)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丰富

国内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始于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和进行高职教师绩效的定性评价,早期关于研究方法的文章,大多是理论思考性和建议性文章,散见于为数不多的几种管理类期刊,近10年来关于高职教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由最初的规范性研究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但混合研究方法仍然运用不足。

在查询的高职教师绩效研究的文献中,虽然有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进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特别是有研究者在对高职教师的指标体系研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等数学模型评估工具,对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此类实证研究为提高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的合理性做了积极探索。但是,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对象是教师个体,教师个体对评价效果的感知、对评价合理性的认同是对教师绩效评价工作更有价值的研究,而目前将教师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定性研究还非常少,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来丰富和支撑相关研究。

与单纯的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相比,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规范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被了解并使用较少。实践证明混合式研究方法能有效地消除任何单一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形成有效互补,一定程度上弥补各自局限性。其中顺序法(Sequential)、并行法(Concurrent)、转换法(Transformative)是三种普遍使用的方法。

顺序法中,“研究者尽量用某种方法来详细阐述和说明用另一种方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这可能涉及为探查目的而首先使用了定性法,接着为从结果中演绎出总体的情况而使用了大量样本的定量法。另一种可能是研究者一开始用定量法来论证理论或概念,接着使用了对一些案例和个体的详细探究的定性法”(克雷斯威尔,2007)。

并行法中,“研究者为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把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综合起来使用。在这种设计中,调研者在研究中同时收集两种形式的资料,然后把这些整合到对整个研究结果的理解中。同样,在这种研究设计中,研究者往往把用一种方法得来的资料嵌套在另一种方法获得的资料中,这样增加资料收集的过程是为了分析某一组织结构中不同方面的问题或单元层次”(克雷斯威尔,2007)。

转换法中,“研究者把一种理论视角视为‘最佳视角’。这种视角为研究中的一些有趣的主体提供了框架,为资料收集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预期的结果及其变化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这种理论视角中也可能包括了顺序法和并行法的资料收集方法”(克雷斯威尔,2007)。

实践证明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可以使研究更加科学与合理,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上述这些混合研究方法在目前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法中都极少被使用。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丰富其研究方法,是对该研究有意义的探索。

总之,虽然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线转向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和高职教师发展的关注,有学者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但是从查询研究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文献数量及引用情况看出,学术界对高职教师绩效评价领域的关注度仍然远远不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