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成果: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研究成果: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郝东生摘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根本宗旨是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任务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遴选,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专业。高职培养的人才正处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研究成果: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郝东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056001)

摘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根本宗旨是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任务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根据系统目标原理,其目标必然是培养一大批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使总体最优。

关键词 特色专业 定位 教学管理 “双师型”队伍 “双师化”教育

一、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1.面向职业岗位(群)进行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的原则:需求第一、适时调向、主干辐射。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根据技术领域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根据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原有的专业;以某一专业作为主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与其相关的专业。在“需求第一”上,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增设的新专业“名画复制专业”,就是适应人们在居室环境、办公环境美化装饰中,对名画的需求量剧增而设置的,它按照“以假仿真,以假逼真”的要求来满足需要。在“专业调整”上,1999年将原有的“机电工程”专业调向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为了适应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中懂得自动控制技术的人才短缺而进行的。近三年来学院加大力度,先后调整老专业并新增了部分专业(下表),保证了整体发展规划。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调整专业、新增专业一览表

续表

在“主干辐射”上,学院以主干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应用美术专业等为依托,设置了与此相关的多个专业,见下表: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目录一览表

续表

(2)专业建设的原则:以点带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即:建立示范专业,保证资金,优先扶持,并以此带动全院的专业建设;相关专业师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本着社会大系统之资源(人才、信息、资金、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为我所用的大系统教育观,实现共享。学院制定了重点专业建设标准,确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美术装璜专业、现代文秘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学院示范专业,并给予一定启动资金重点扶持。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遴选,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专业。学院的环境监测专业依托环保局,实现了校企联办;燃气与供热专业依托天津城建学院(位于技术成熟、燃气发达的天津),实现了校际联办,解决了新专业师资、设备不足的问题。

2.明确高职方向,定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大量的社会调研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生产技术日趋高科技化,社会急需大量的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培养的人才正处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我院依据邯郸市和河北省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强化、三个突出、四个统一、五种能力。模式图如下: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图

“一条主线”即培养学生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两个强化”是指强化外语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三年不断线),使学生取得计算机的等级证书,部分学生取得英语四、六级证书,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三个突出”是按人才培养规格分类,找准高职人才培养的岗位群,突出岗位的针对性,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拓宽展业口径,突出行业的适应性,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立足邯郸,面向河北,辐射晋冀鲁豫经济区域,突出办学的地方性;“四个统一”即注重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在连续大规模扩招、在校生人数剧增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规范管理、引进人才、专兼聘结合、行业参与等,保证教学质量);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的统一,使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受到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学历证书与技能培训并举,缩短其就业适应期;注重行业培养与学院培养的统一,依托行业,聘请专家学者参与教学运行全过程,使学生受到双师化的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使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理论相互渗透,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先进性;加强对学生五种能力即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延展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强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注重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理论的交叉,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整合性、先进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针对专业与学科特点,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同学时比例,(有的接近1∶1,有的大于1∶1,)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

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体现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采取逆向思维方式设课。目前,课程设置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随实践教学加强,理论教学时间大大缩短,课程总量必需相应压缩;二是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更新越来越快,造成课程门数不断增加,学时不断膨胀,因此必需合理改革课程设置及内容。首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又注意学生延展能力的培养,合理选择内容,压缩授课学时;专业理论采取逆向思维方式,由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入手,构建课程体系,并将相关课程整合,开发课程模块。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类专业传统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整合为“机械制造技术”,工民建专业传统课程“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砌体结构”整合为“建筑结构”,通过大力组织“综合”课程,开发课程模块,不仅解决了教学计划不断膨胀、课程学时一加再加的问题,还增加了与现代新技术结合紧密的课程,如计算机绘图、CAD/CAM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实用性、应用性。由于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大致为1∶1,因此,必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及考核方法,以保证能力培养。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传统三段式实习体系,强调按职业技能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各门课程中都贯穿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各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课、专业课的实践课及综合训练课,其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到。其中,综合训练课是核心,而实验课、毕业课的实践课是为综合训练服务的。针对实践教学特点将其分为以获得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以获得实际知识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和以验证、运用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形成一定能力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三大类型。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岗位实训、诊所式教学等方法,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模式图如图1。

总之,实验课由单门实验、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选择应用性较强的实验题目及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践课尤其是实训课,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实际工作情况,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内容及手段符合实际需求;综合训练要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轮岗实习,采用“真题真做”、“假题真做”、“真题假做”等方式,选择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设计题目与内容,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 坚持以能力为本,构建实际、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图1

二、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执教”的八字方针,建立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即: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采取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并逐步向目标管理过渡的方式,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管理的学术管理职能,做好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推进了教学管理水平的现代化。

1.规范化管理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系统总结办学经验,修订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了教学全过程有法可依、依法治校。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来先后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考试制度改革办法、科研奖惩试行办法、重点专业建设标准、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的安排意见、校内外教师聘任办法、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优秀教师评选标准、引进人才的原则与程序等一系列规定,并汇编成册,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2.实行目标管理

对各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项教学工作,尽可能制定量化考核标准,由定性考核向量化考核转变,由以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如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给出量化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督导评价分值,进行量化考核。又如制定评价各系部教学工作的等级标准,及年终考核目标,评价系部的教学工作状况。

3.强化教学管理的学术管理职能

教务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注重学术管理,即认真抓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设置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项工作。学院尤其重视教学计划的适时修订,采取一年微调、二年小调、三年一调整的方式,保证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先进性,并且各专业都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 2号文出台后,根据文件精神,学院提出了修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及要求,各系、专业均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基础上,做出了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新模式的教学计划。

4.做好教学行政管理工作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学院实行全过程监控,严把各环节质量关。(www.xing528.com)

(1)提前安排,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计划,允许实施计划根据需要微调。

(2)建立健全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大纲,使课程教学有章可依,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按程序聘请任课教师,建立专兼聘教师业务档案,实行学期考核聘任制

(4)把好备课关,课前提交教学进度表,并写出三分之一课程内容的教案,无教案不准上讲台。

(5)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技术,鼓励教师使用课件教学。

(6)实行考试多元制,采取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等级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着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

(7)选择适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逐步建立学院自编教材体系。

(8)及时进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检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聘相结合、充满活力、有高职学科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1. “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1)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且具有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者。

(2)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在本专业对口岗位锻炼一年以上者,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有一年以上任教经历者,能够胜任一至两门专业课的工程技术人员。

(4)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并在有关专业研究所承担主研项目者。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通过“送、下、带、引、聘”,建立一支专兼聘相结合,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实践应用能力强,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

“下”是让部分教师下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新毕业的专业教师,首先到实验、实训室进行1~2年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相关技能操作训练。

“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一门专业、一门学科有了带头人,有了骨干,就可以带动这个专业、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以获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每年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指导方法培训。逐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督导。督导组深入教学、实训、实习第一线,进行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改进,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引”是指从生产一线调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加大师资建设的投入,通过引进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设立教师奖励基金等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聘”是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3.关于“双师化”教育

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双师化教育,即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对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要求每个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当毫不放松地去努力实现,但在短期内尚不现实。为此我们提出“双师化”教育的思想。以所设专业为单位,对某些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可以由校外实训基地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实际管理人员来承担,在校内根据教师各自的优势,有些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有些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这样即使不是每位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但同样能够保证学生接受的是双师化教育。当然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和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协调,避免相互脱节。应以市场需求的岗位(岗位群)对人才的培养规格为出发点来决定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应用能力,以应用能力为中介来决定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平台,最终决定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4.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社会对人的工作素质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仅是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和发展。对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职教育来说,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它的培养目标不再单纯是针对某个职业岗位,而是扩展到综合素质。未来社会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教师的健全人格、思想道德、人文知识、专业水平、综合技术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教师素质教育,对全体教师定期举办身心健康、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社科、高职思想教育、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学等各类短期、长期讲座、培训班,举办在职硕士学位进修班,增强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注:本文是河北省“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计划项目”节选,承担单位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主研人为郝东生,参研人为:王志勇,刘兰明,郭少英,孙爱民等。

A Research on the Graduate Training Patter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New Century

Hao Dong-sheng

( Hand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bei 056001)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connectsclosely with society and economy.Its essential aim is to meet the need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basic task is to train specialized graduates with high qualities for local society. Based on systematic principles,the training objective must be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higher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graduates that can meet the need of society to achieve a whole optimization.

Keywords: unique specialties objective teaching management “double abilities” faculty “double abilities” educa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