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改培养21世纪人才

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改培养21世纪人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显著特征。努力实践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的更新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学校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改培养21世纪人才

李大卫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191)

摘要 本文从借鉴德国高职教育先进经验,更新教育观念入手,对专业设置、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校企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 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是一所天津市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2001年3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由天津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并入天津职工工业技术学院转制的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工工业技术学院与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原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是中德两国政府间在职业教育方面最大的合作项目,迄今已有13年的合作历史。学院自1988年建成办学以来,本着“前期重仿、长期重创”充分发挥中德合作办学的优势,始终坚持“学习国外经验与我国国情、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三个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奋力改革创新,狠抓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国情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崭新办学模式,促进了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199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成人高校,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评为A级办学水平优秀培训中心。1999年、2000年相继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13年来共培养学生8000多人,毕、结业生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的办学成果及中外教育培训领域国际合作的经验多次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肯定,在国内外赢得赞誉。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显著特征。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作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备软件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把专业教学改革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努力实践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习借鉴德国高职教育先进经验,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德国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和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思路,而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主线,按企业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模拟企业生产环境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融合职业道德规范和个人品行素质的提高于一体,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这种模式的实施有两个主要支承点:一是具有一支良好职业道德、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生产型),二是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的是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们利用中德合作项目的优势,努力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办学经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次邀请德国职教专家来校讲学。另外每年都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进修培训和专题考察。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德国、新加坡等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不断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经验的同时,认真分析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对传统的大专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并把坚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技能培养;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培训作用的“三个坚持与结合”作为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把封闭式办学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办学,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校内的组织机构设置、教学方案设计、专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都围绕着三个坚持和开放式办学而进行相应改革。通过多年实践,全校教职员工树立了崭新的高职教育的国际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观念的更新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学校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以办学质量和特色赢得市场

高等职业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必须扩充办学专业,专业设置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现有或经过努力可提供的办学条件实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注重高新技术含量,通过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来增强学校声誉、对学生的吸引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所开设的8个机、电、信息机类专业全部坚持依据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及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支柱产业需求,没有赶“时髦”、追“浪潮”。这些看似并不完全受家长、学生欢迎的专业,但学校以其高质量、高就业率来回报家长与学生,使国家、学校及家长、学生的利益得到统一和发展,从而学校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生源,给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创造了前提条件。200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4%,这种良性循环,使学校建设和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呈现出水到渠成之势。

三、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组织教学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对办学起着“定向”和“定位”的重要作用。在制定教学计划及设计、组织教学时,强调实现“两个转变”,即从过去片面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学科为本位转变为以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企业的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要素分析确定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并行、融合交叉,把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落实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四、坚持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构建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中必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的束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专业课程体系,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发展为依据,更新教学内容。(www.xing528.com)

坚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培训融为一体的崭新教学形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学校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搬进实验室和实习车间,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从学生开始步入职业生涯起,就懂得什么是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的结合,如何结合,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也有益于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在教学中,把课程按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要素组成若干教学模块,按模块组织教学。运用“行为引导法”、“小组工作方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坚持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需要。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配置有相应的实验和实习场地,对实训设施的配置要充分模拟企业职业环境和实际,并要求具有实用性和超前性。不仅实习车间所配置的设备都是企业生产型的,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元器件也都是企业生产型。对实践基地还有一个规模的要求,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验、实习工位,提高实践教学课时实效,有效地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据毕业生追踪调查反馈,96%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重要,63%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可以直接用于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从缩小学校毕业生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角度看,实训基地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在充分利用已有的中外合作得天独厚的教学设备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新的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国外资金继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基地建设一是扩大规模,以保证扩大招生规模后提供足够的工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注重保持设备的先进性,使学生的技能培训适应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三是强调设备及实训场所建设贴近企业实际,这不仅使学生的实训教育与企业的需要缩小差距,并且使学生在学校就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素质。坚持模拟职业环境,改革创新学生考核评价体系。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因此高职学校毕业生考核评价也应从根本上改革创新。在当前没有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我校在毕业生考核中突出了“严格”“能力”“实用”“环境”八个字。“严格”即:理论考试严格使用“A”“B”卷。考试单人单座,每个考场有两名以上非任课教师监考,院系两级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企业代表巡考,教师集体流水阅卷。实践考试实行学生单独现场抽题。 “能力”即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考试不及格,一票否决不能毕业。在数控机床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践考试中,实行学生单独进行考试抽题(图纸)后,独立完成制定工艺、上机(计算机)编程、机上模拟、完成加工、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凡是加工产品不合格的不能毕业(允许补考一次),此项考试每个学生历时4~8小时。 “实用”即专业技能的毕业试题大都来自企业,有较强的实用性。 “环境”即考试现场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学生手中只有图纸,所需工具、刀具、量具、夹具、仪表的选用及设备调整使用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考试全部在生产型设备和工位上进行,教师按图纸公差要求,电路功能及工时要求,按评分细则集体评分。毕业设计项目有50%都能体现专业技能的最终结果,如模具专业的最后成绩不仅看模具本身的质量,还要看用模具注、压、冲出的成品是否合格。高职毕业生的出口是职业岗位,尽量在企业职业环境中来完成毕业生的考试评价。这样,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又能为生产一线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坚持要求和培养教师具有理论与实践两种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改革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把教师配置在实验室或车间,几个课程内容相近的实验室或车间组成一个教研室,每个实验室或车间配置的教师应能承担该实验室或车间开设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并负责教学设备的管理及一般性维修工作,这从制度上就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备两种教学能力。为达到这种要求,学校一是狠抓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理论、技能的更新。13年来利用中德两国政府合作的优势,选送出境培训教师达百余人次,对新录用的教师凡没有实践经验的必须首先安排到相关企业实习半年,凡要求学生要做的实验、实践练习,教师必须会做。1996年学校试办成人高职数控机床技术应用专业,在该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进修的基础上,又将全部教师分别派送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学校进行专业理论进修和专业技能提高。二是鼓励和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近5年共有84人次为61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这不仅为企业解难,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提高了教师自身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极大丰富了专业教学的实际内容,使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实际、贴近新技术的发展。

六、坚持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校初期就引进了德国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成立了由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企业领导共同组成的学校协调委员会(系德文译名,类似于董事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研究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各专业成立了由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保证企业实质性地直接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还设有专门与企业进行联系、组织学生企业实习的特派员。目前我们和我国及17个国家、地区在华的7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教育和培训,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良好的校企合作不仅使学校得到足够的生源,解决毕业生就业,得到企业在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可以使学校建立更为广阔的校外实训基地和获得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有着学校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实际生产环境及企业文化熏陶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素质弥补了学校职业教育的缺陷。如我校的磨削车间的设备全部由美国AMP公司无偿提供,并接受我校专业教师的进修。德国西门子公司、瑞士雀巢公司也将最新的工业用产品和控制技术设备赠送我校用于教学。几年来,我校开办的数控机床应用技术专业与摩托罗拉公司、航天8358所、天津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弗斯特(Fester)公司、韩国三星等众多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实训及毕业设计课题的70%来自这些企业。部分毕业学生到企业完成生产实践课题,如2000届毕业生中有4名在天津开发区富裕模具厂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后,全部被厂方录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已把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高低作为衡量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和我校联系,把我校作为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为企业进行各种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与培训。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与创新,我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考生录取率年年名列前矛,毕业生除了得到国家承认的高职(大专)学历证书外,按不同专业考试合格后,还可分别取得国家和省市承认的“计算机等级证书”、 “低压电工安全操作证”、“低压电工等级证(初级)”、 “普通焊工安全操作证”、“焊工等级证(初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证书。由于毕业生已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又明显高于其它同类院校,所以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2000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4%,优秀的毕业生经常被3-5家企业同时录用。有的毕业生录用一年后就被派往国外进修工作,有的毕业生工作3年后就被聘为企业的技术经理,有的毕业生被航空部科研院所聘用。天津德联机床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一次录用我校5名毕业生,目前全部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分别独立承担德国数家企业在华的售后服务任务。台湾绿点集团一次录用我校2000届毕业生11名,并要求予订明年毕业生。我们的深刻体会是: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成果,“特色”和“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探求的永恒主题。

我校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和天津市2000年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数控机床应用技术》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两个专业已被确定为天津市高职院校示范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并申报国家级示范专业试点。尽管我们作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探索出一些经验,但对高职教育必竟还处于起步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之中,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需要去研究、去解决。

我们要借此次津沪两地高校教学工作研讨会的机会,虚心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办出特色为标志,以建设示范性、骨干性高职学校为目标,努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坚持改革,求真务实,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ttern in the Training of 21stCentury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Da-wei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191)

Abstract:By learn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Germony and by innov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s,this thesis gives a general statement on the specialty arrangement,the ability training,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professional”facul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ith enterprises.

K eywords:graduates training pattemn construc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