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著名汉赋作家故乡:成都城市史

著名汉赋作家故乡:成都城市史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盛于西汉的汉赋,主要奠基人和代表作家就是成都人司马相如、王褒和扬雄,班固称赞他们“文章冠天下”。也曾受业于著名经学家胡安,善属文。后作梁孝王宾客,与当时著名辞赋家邹阳、枚乘、严常和其他文人交游,写下了不少辞赋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他写了29篇赋,现存完整的仅有六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子虚赋》。卓王孙为表示对女婿的敬意,又分赠给女儿一笔巨额财富。

著名汉赋作家故乡:成都城市史

四川山灵水秀,自古以来就有优美的诗文传世。《蜀谣》云:“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兴盛于西汉的汉赋,主要奠基人和代表作家就是成都人司马相如、王褒和扬雄班固称赞他们“文章冠天下”。

(一)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前117年。他少年时代好读书,还学过击剑;因曾任汉文帝陵园的园令,又被后人称为司马文园。稍长,作过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陪同皇帝狩猎。也曾受业于著名经学家胡安,善属文。后作梁孝王宾客,与当时著名辞赋家邹阳、枚乘、严常和其他文人交游,写下了不少辞赋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他写了29篇赋,现存完整的仅有六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子虚赋》。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因家道中落,贫困潦倒,寄住友人临邛令王吉家,王吉敬重他的才华,想方设法帮助他,让他在临邛豪富中崭露头角。一次,临邛首富卓王孙大宴宾客,酒酣,王吉请司马相如演奏古琴,司马相如拨动琴弦,弹唱出悠扬婉转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里,游遨四海兮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凤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当时,司马相如知道卓王孙之女才貌双全,新寡居家;卓文君亦仰慕司马相如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听了司马相如的情歌,更加深了对他的情爱。一天深夜,卓文君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私奔司马相如住处,结伴往成都。由于他们家贫如洗,不久又回到临邛,开一小酒店,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身着犊鼻裈(有裆的短裤)打杂洗酒具。卓王孙认为女儿有辱门庭,便杜门不出。不少亲友同情卓文君的处境,劝说卓王孙与女儿女婿和好。后来卓王孙终于承认了女儿的婚事,赠送童仆百人,钱百万做嫁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回到成都,购置田地房屋,过着富裕的生活

武帝即位后,大为欣赏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又名《天子游猎赋》),召见司马相如,封他为郎。元朔元年(前128),司马相如奉命出使巴蜀,调查唐蒙开辟西南夷道的情况,为此他写了《谕巴蜀檄》安抚受到征发之苦的巴蜀人民,同时,又希望巴蜀人民,“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支持开发西南边陲要务。他回长安后,向武帝报告了开发西南夷的重要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中郎将,负责开发西南夷。

元朔二年(前127),司马相如高车驷马进入成都,蜀郡太守和临邛富豪均到郊外相迎。卓王孙为表示对女婿的敬意,又分赠给女儿一笔巨额财富。司马相如对西南夷中的西夷邛、笮、冉等部实行招抚政策,拆除边关,开辟道路和桥梁。为说服蜀地父老支持开发西南夷的工作,他写了著名的《难蜀父老》,说明“博恩广施,远抚长驾”的重要性。

司马相如完成使命回京后,受人诬告被罢官,不久复召为郎。当时,汉武帝迷恋游猎,常到长杨狩猎。司马相如献上《谏猎疏》,委婉地进行规劝。一次,司马相如随武帝行猎,途经秦二世陵墓,回京后,作《哀二世赋》,以前代败亡的史事,讽谏当今皇上吸取教训。晚年,司马相如担任孝文园令,常在茂陵家中赋闲,他针对武帝修仙成佛,长生不老的幻想,写了《大人赋》(又名《大人之颂》)。司马相如病逝前,还写了《封禅文》。

综观司马相如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一共完成辞赋二十九篇,流传至今可以确认的有:《天子游猎赋》《哀二世赋》和《大人赋》三篇。有人认为《长门赋》《美人赋》也是他的作品。《天子游猎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人将它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此赋通过假托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之口,用对比、夸张手法,描绘上林苑园的宏大景象和天子游猎的壮观场面,气势磅礴,内容丰富,文辞典雅秀丽,是汉赋中的杰作。

《哀二世赋》开咏史作品先河,以秦至二世而亡,讽谏当今皇上,“持身不谨兮,亡国失执;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意思是侈靡无度,听信谗言,执迷不悟就要走向衰亡。

《大人赋》则以超然物外的笔触,揭示了生死交替的哲理。其中说:“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汉武帝未能领会司马相如的真意,反而感到“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www.xing528.com)

(二)王褒

王褒,字子渊,蜀郡资中(今资阳)人。宣帝时征辟入京,为谏议大夫。擅长诗赋,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等颂。曾上《甘泉》《洞箫》二赋,受到皇帝赞赏,令宫人朗诵。《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所作赋十六篇,《隋书·经籍志》著录《王褒集》五卷,已散佚。代表作是他的《洞箫赋》。此赋用长篇文字铺叙寻常小事,描写细微、音调和美、形象鲜明,别具一格。对后代咏物诗词很有影响。《文心雕龙·铨赋》评论他的这篇赋“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他还著有《僮约》《圣主得贤臣颂》等文赋。后奉命前往益州祭祀金马碧鸡之宝,死于途中。

(三)扬雄

扬雄,字子云,生于新莽天凤元年(前56),卒于新莽天凤五年(18)。他出身成都郫邑农家(郫县友爱乡相传是他的故里,至今尚有扬雄墓等纪念地),生活在西汉末年。青少年时代的扬雄喜欢读书,口吃不善谈吐,沉静多思,爱好辞赋,对司马相如十分崇拜。写作辞赋时从内容到形式都尽量模仿。他也爱读屈原的作品,每读《离骚》,常常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次,他写了一篇《反离骚》赋,投入岷江,以祭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青年时期,他完成了《广骚》《畔牢愁》《县邸铭》《玉佴颂》《阶闼颂》《蜀都赋》《十二州箴》《成都城四隅铭》等辞赋铭颂,显示出不寻常的文学才华。扬雄四十岁以后离开成都游历京城长安,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和蜀籍郎官杨庄极为推崇扬雄的风度和才能,向汉成帝推荐。汉成帝读了扬雄的作品,也赞赏他的才华,征召为黄门侍郎

元延二年(前11),汉成帝去甘泉、汾阳进行祭祀、狩猎活动;次年又在长杨观看胡人驯兽表演,扬雄作为侍从多次随行。他目睹最高统治者的奢靡生活,深为感慨,先后写了《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和《长杨赋》,对汉成帝委婉劝谏,希望他效法上古贤君唐虞的节俭作风,实行裕民政策。这四大赋文采华丽,气势宏大,是扬雄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辞赋领域的重要地位。

除四大赋外,扬雄还有七篇赋和其他文学语言作品。小赋大多笔锋犀利,语言恢谐,寓意讽谏。

扬雄作赋意在规劝,然而实效甚微。他对皇帝的进谏,没有得到理解,只被当作文学作品受到夸奖。他写《逐贫赋》,而贫穷始终伴随他。他亦安贫乐道,不慕富贵利禄,蔑视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的《酒箴》精粹隽永,借酒器隐喻高洁朴素之士,谴责攀龙附凤之辈。但是,他的《酒箴》却被酒鬼作为嗜酒放纵的依据,令人啼笑皆非。扬雄从现实中认识到,辞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从此不再作赋。

扬雄不仅是一位文学、语言家,而且是一位玄学家,著有哲学著作《法言》与《太玄》,他写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全世界第一部研究方言的著作,他在《法言》中阐述了若干文学理论问题,论述精辟,语言浅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论者都将他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正如韩愈所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早在晋代,他在成都的住宅就是后人凭吊的文化遗址,如左思在著名的《咏史》诗中就已经有“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的诗句。在过去的岁月中,很多地方都有他的纪念地,单是在四川各地的子云亭就有多处,目前最宏伟的子云亭在绵阳西山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