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第一节历史发展及学校建设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第一节历史发展及学校建设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德专科学校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传统。第一批专科学校建立于18、19世纪工业化起步时期的资本主义德国。这时,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在德国一些工业和商业中心纷纷设立专科学校。还有一部分主要是50年代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的。此外,还有少数女子服装成衣业职业专科学校和女子技术制图员职业专科学校。这一措施,为德国国民教育中央管理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施加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第一节历史发展及学校建设

民德专科学校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传统。第一批专科学校建立于18、19世纪工业化起步时期的资本主义德国。这时,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在德国一些工业和商业中心纷纷设立专科学校。在东部城市中,即后来在民主德国区域内的一些城市中开办专科学校的,在建筑业方面有:马德堡1793年,柏林1799年,戈达1805年,莱比锡1838年,齐陶和普劳恩1840年,德累斯顿1843年;采矿业方面有:艾斯勒本1798年,18世纪后期在弗赖堡学院和柏林学院设矿业学校;在船舶航运方面有:乌斯特劳1770年,斯特拉尔松1828年。继之,于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机械制造业和纺织工业领域的专科学校。[1]专科学校大多是由职业学校(Berufsschulen)或其他职业教育机构,例如工艺技术学校等发展而来。专科学校的开办,在当时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无计划性。特别是在工程师学校的发展方面,企业主的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学校的教育水平没有严格的标准,个别差异甚远。

民主德国专科学校体系来源于几个方面:一部分专科学校由一部分传统的职业专科学校(亦称全时制职业学校)转变而来;另一部分是遭战争破坏的德国原有的专科学校,于1945年后在苏占区重建的。还有一部分主要是50年代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的。

1945年后,职业专科学校包括经济学校(Wirtschaftsschulen, 1945年前称商业学校,1949年后称商业职业专科学校)、幼儿园教师职业专科学校、家政学校(1949年后称家政职业专科学校)。此外,还有少数女子服装成衣业职业专科学校和女子技术制图员职业专科学校。这类职业专科学校大都设2年制课程,只有家政学校修业期为1年。职业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都负有完成职业学校义务教育的使命,但职业专科学校是一星期中天天上课的全时制学校,而职业学校是一星期中只有一天或两天上课的部分时间制学校,并且,职业专科学校的入学申请者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而职业学校不要求参加入学考试。

在这一时期,专科学校入学要以完成职业专科学校修业为先决条件,并实行入学考试。修业期为1至3年。专科学校包括如下几类:1. 工程师学校;2. 并入了以前的商业学校(Handelsschulen)和经济中学(W irtschaftsoberschulen)的经济与管理专科学校;3.在以前高级农垦学校(die Höhere Landbauschulen)基础上提高了程度的农业专科学校(Fachschuhen für Landwirtschaft)以及林业工作者专科学校(Fachschulen für Forstwirte)。农业学校(Landwirtschaftsschulen)和工艺技术学校就其要以完成学徒期训练为毕业的先决条件这一点来说,与专科学校相当,但其教育目标较低,修业期亦短,因而在某些情况下被作为专科学校的预备教育阶段来安排。

职业教育与专科学校教育在内容上直接衔接的情况只存在于商业和农业领域的专科学校,工程师学校对于完成职业训练的入学申请者还要求在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或民众高等学校(一种分布面很广的成人教育机构)受一年预备课程(Vorbereitungskursen)的、即所谓工程师预备学校(Ingenieuvorstudienschulen)的训练。1949年在苏占区(不包括东柏林在内)共有职业专科学校104所,学生约12500名;专科学校91所,学生13300名;工艺技术学校(Gewerbeschulen) 22所,学生约2800名[2]

自1946年开始,这类学校中的许多私立学校被转为公立。这一措施,为德国国民教育中央管理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施加影响提供了可能性。这时,为开辟一条由职业教育体系到达高等教育的升学途径,德国国民教育管理机构力图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一方面扩充职业学校,使学生具备进专科学校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扩充专科学校,使其能提供高校入学资格。然而这一目标在当时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因为1948年对于经济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些专科学校归属德国经济委员会管辖,然后于1949年归属工业和农业的专门部管辖。这些主管经济的领导机构和企业的兴趣在于企业工作位置对人员需要限度内的专业人员训练。这种兴趣,一方面导致广泛设立带有技术、自然科学和农业方向的专科学校,另一方面束缚了这些专科学校训练的普通教育方面的职能。为使专科学校教育更符合经济领导机构和企业的要求,1948年后新建了许多企业专科学校,这种学校的修业期只有2年,比国家设立的三年制工程师学校短1年。训练大多划分三个阶段:半年完成第一阶段训练,从而获得“师傅”资格。一年完成第二阶段训练,以获得“技术员”资格告终。然后在第二训练年里进行真正的工程师训练。许多由国家设立的专科学校也采用这种划分阶段的办法,以致1945年前曾被列为低级专科学校教育的一些专科学校,比如工艺技术学校、农业学校和商业职业学校(Kaufmannische Berufsschulen),从此可转为专科学校。于是低级和高级的两种专科学校教育的划分被取消。

从1951年起,专科学校的主管权归属负责高等教育并设专科学校部的国务秘书处,其目标是使专科学校保持提供高校入学资格的能力,防止专门化的倾向,因而企业专科学校便把训练期延长到5至6学期,以向老的工程师学校靠拢,并与老的工程师学校一样,对那些仅受过8年基础学校教育和完成了职业训练的申请者要求参加预备课程的学习,并需要经过入学考试。然而,国务秘书处防止专门化倾向的努力在1958年前并未取得多大成效,因为决定训练的专业内容的权力掌握在专门部的手里,而这些部又给予维持专科学校的或专科学校从属的企业以很大的决定权。直到1958年,当它改称“高等教育和专科学校教育国务秘书处(Staatssekretariat für das Hochund Fachschulwesen)之后,才获得为大多数专科学校确定训练原则和批准教学计划的权力。这时,训练的三阶段划分被取消,并恢复了工程师训练的独立的训练课程。

50年代,专科学校的训练在大多数专业方向里划分为基础科学和专业科学两部分。前者是普通教育学校的延续,主要是数学、自然科学、德语俄语。专科学校继续设这些学科是因为其学生只受过8年普通教育。国务秘书处试图在训练工程师的专科学校里采用技术基础教育(technische Grundlagenbildung),以防止专业训练中狭隘的专门化,加强技术科学内容的训练,然而这一意图在60年代未能得到贯彻,因为负责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方向委员会和学科委员会在很多情况下被局限在一所专科学校及其从属的经济机构里,国务秘书处对其工作施加影响的可能性很小。

60年代专科学校教育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有两项革新对专科学校在跨专业方向意义上拓宽训练面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项改革是1963年在中央各部领导下的许多专科学校教育研究中心(Zentralstellen für Fachschulbildung)结合起来,在卡尔·马克思城成立了专科学校教育研究所(das Institut für Fachschulwesen)。研究所在领导上归属高等学校与专科学校国务秘书处,因而,国务秘书处便有了一个在专科学校教育的内容方面负责计划工作的研究所。第二项革新是,专科学校的行政管理上直接从属于专门部,从而摆脱了对个别企业依赖的状况。专门部履行直接的领导职能,使得有可能在一个部的行政管理领域内把若干专门化的专业方向结合为一些训练面宽广的专业方向。1963至1966年间,专科学校教育研究所曾经提出过一个工程师教育的新的纲要性方案,方案规定了技术基础教育作为新的训练要素加以实施。在技术基础教育中,有亲缘关系的专业方向的技术内容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一方案,各专门部的工作小组和选出的一部分专科学校里的学科委员会一起为其所属生产领域的专科学校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革新过程中,师傅训练从专科学校中分离出来了,技术员训练和工程师训练结合为一体。专科学校曾经按其教育水平而定的低级和高级两类专科学校的划分,经50年代的发展而取消了。但由于一部分职业专科学校和另一些专业性学校转变为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又有了另一种性质的两组划分。划分的标准是:第一组是工程、技术和经济专科学校,以完成一门职业训练为入学条件,并提供限定专业的高校入学资格;第二组专科学校不以完成职业训练为入学条件,也不提供高校入学资格。它包括幼儿园教师师范学校(die pädagogischen Schulen für Kindergärtnerinnen)和自1951年起设立的训练低年级教师的师范学校(die Institute für Lehrerbildung )。前者由幼儿园教师职业专科学校(die Berufsfachschulen für Kindergärtnerinnen)发展而来,于1951年获得专科学校的地位。该两种专科学校属国民教育部领导,除面授课程外,也设远距离教学课程。远距离教学课程只适用于训练教养员。第二组专科学校也包括表演艺术领域的专科学校(属文化部领导)和应用艺术领域的专科学校。前者的大多专业方向只设面授课程。后者通常以完成职业训练为入学的先决条件,并且也设远距离教学课程。1951年获得专科学校地位的训练医务人员的学校也属第二组专科学校。然而,除莱比锡的一所药剂专科学校和波茨坦的一所保健社会福利事业的经济专科学校外,这些学校于1961年被宣布为职业学校(Berufsschulen),直到1974年才重新获得专科学校的地位。1961年至1974年期间只享有职业学校地位的那些医务学校(medizinische Schulen)的毕业生,于1974年后,其具有专科学校学历水平的干部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医务专科学校属卫生部领导,少数几个专业方向设远距离教学课程。

由于第一组专科学校主要招收在业人员,所以自50年代起大力扩充远距离教学课程和夜课程,而第二组只有一小部分专科学校设远距离课程,而且只为那些经过简单的训练即在有关工作领域工作的人员开设。

两组专科学校在50年代要求八年制基础学校毕业作为最低限度入学条件,并通过专科学校本身或民众高等学校的预备课程加以补充,以达到入学考试所要求的知识水平。到了60年代,八年制基础学校已发展为十年制中学,专科学校也随之以十年级毕业为入学的先决条件。1965年后,两组专科学校都取消了入学考试。

1967年,高等学校与专科学校教育国务秘书处升格为高等学校与专科学校教育部,从而加强了它对专科学校教育的领导职能。这一变化,有利于国家在专科学校教育领域的政策的贯彻。高等学校与专科学校教育部针对经济领导机构和企业在专科学校训练内容上片面强调适应现实的生产需要和过于专业化的倾向,力求使工程技术专科学校和经济专科学校训练内容上由接近职业教育的途径转到更面向高等教育的途径。为此,专科学校的课程组织采用与高等学校相似的结构,即把修业划分为基本修业方向和专业方向两个层次。(www.xing528.com)

基本修业方向的实行,加宽了基础训练的训练面。由于许多性质上相近的专业方向被集中归并以及有些相邻专业方向被结合为基本修业方向,1969年实行的工程师和经济学家训练的教学计划显示的专业方向的数目,比1963/64学年实行的教学计划所显示的明显减少了。例如,在“技术”这个科学领域中174个专业方向被集中为54个专业方向。[3]

这种面向高等教育、面向科学的训练,遭到了企业和经济领导机构乃至专科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抵制与批评。认为这样训练出来的毕业生在实践和生产过程中缺乏实用知识,而训练中采用的像控制论逻辑学、方法论和技术系统思想等一些新的理论要素在工程师的工作实践中的迁移可能性极为有限。因而,新设的中央学科委员会便于1972年开始修订教学计划,新教学计划于1973年开始实施。经过这次教学计划修订,专科学校与高等学校训练任务的界线分明了。专科学校学生应首先为生产准备阶段和生产进行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活动作好准备,并要求学生通过担任生产队队长(Brigadier)或担任当班领导(Schichtsleiter)接受实际锻炼,而高等学校学生应为承担科研和开发方面的任务作好准备。1978年,工程师学校的教学计划又朝着相同的目标作了进一步修订。

80年代,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国家在高等学校与专科学校教育领域里的政策,再次与60年代后半期关于工程师与经济学家的训练向高等学校水平接近的目标联系起来。根据当时有关方面的判断,80年代出现的工艺技术革新将影响到技能结构(Qualifikationsstruktur)的变化,其发展方向是,一方面,技术与经济干部的技能训练的程度将要提高,另一方向,工程技术和经济领域的领导干部的总人数可以减少。根据这样的判断,原有训练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专科学校只需将一部分升格为高等学校或结合到高等学校,另一部分应保留原有的专科学校地位,并担负低于工程师和经济学家水平的人才的训练,即技术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训练。训练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专科学校的前一部分在转变为高等学校后,唯独受高等学校与专科学校教育部领导,以致经济领导机构只保留对另一部分专科学校的领导。

在两组专科学校中,第一组自50年代起承担的任务是,把若干在生产中表现优秀的年轻的专业工人训练为承担领导任务的干部。但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对派遣优秀的专业工人进专科学校深造缺乏兴趣,而对于专业工人来说,进专科学校深造的途径并不是无条件地会给他们带来好处的,因而他们在很多情况下缺乏受专科学校训练的意愿。这种情况,导致第一组专科学校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直接招收完成职业训练或完成兵役义务的年轻专业工人。这种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训练直接与青少年职业训练衔接的倾向,随着80年代一部分工程技术和技术经济专科学校转到高等教育领域而继续得到加强。

民德专科学校体系于50年代确立,经发展变化,至80年代初期的状况是:

第一组专科学校包括:57所工业、建筑、交通、邮政和电信工程师学校,39所农业、林业和粮食业工程师学校,7所经济专科学校,5所训练职业实践教学教师(即训练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和经济教育工作者)及训练学徒宿舍教养员的专科学校,3所应用艺术专科学校。

以下不要求预先完成有关职业训练而以中学毕业证书为入学条件的几种专科学校也算作第一组专科学校:4所图书馆事业或档案事业专科学校,1所书商专科学校,1所社会科学专科学校,1所俱乐部领导人专科学校,1所博物馆学专科学校。

第二组专科学校包括:63所医务专科学校;47所师范专科学校,即训练幼儿园教师的师范学校和训练低年级教师的师范学校;6所表演艺术专科学校。

在这一组专科学校中,医务专科学校除了面授课程外,还设远距离教学课程,因此学校规模较大,而这一组的其他专科学校只设面授课程。

某些专科学校以高等学校的专科学校部(Fachschula-bteilungen)的形式设在高等学校,比如波茨坦·巴贝尔斯贝格民主德国电影电视高等学校、德累斯顿造型艺术高等学校、柏林洪堡大学自然博物馆都设有专科学校部。此外,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设有类似的专科学校训练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