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智慧教学

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智慧教学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的重要本质受苏联过程论教学观影响,我国以前的教学论著作通常用教学过程代替教学活动,用对教学过程的描述代替对教学活动的分析,这实际上是以偏概全。我国学者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十分积极,而且受苏联学者教学本质观的影响极其深远,先后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认识说、发展说、本质说、教师传递说、学习说、师生双边活动说、实践说、交往说等。

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智慧教学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体现社会价值的各种具体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是职业院校最主要的组织活动。职业院校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展开、为教学服务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是一个目标差异大、参与要素多、各种影响复杂的教育实践体系。这个教育实践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经过多种形式组合、为实现各个目标而发挥作用,不同要素组合在不同环境下运行又使职业院校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1)教学的基本范畴

认识和了解教学,需要从了解教学的基本范畴开始。按照内在规律的体会与感悟认识和了解学校教学范畴,有利于全面把握学校教学本质特征。

一是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作用与功能就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与任务,它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教师的需求目标、学生的需求目标和社会的需求目标。过去,受社会本位思想影响,一些国家特别是实施集权式管理的国家,其学校教学活动的作用与功能被国家化甚至政党化,教师就是国家对学生实施教育驯化的工具,学生则是被教育驯化的对象。但在教育发展、受教育人群日益扩大的形势下,社会本位的教学功能不断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所以,教学活动的目标必须同时考虑教学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个人需求。教师通过教学传播知识,促进自我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学生通过对社会愿望、个人兴趣以及基本能力的综合考虑,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学活动,达到身心和智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对教学活动的需求可能是具体而分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需求可能是抽象而含糊的。认识和化解这种矛盾冲突,有利于教学方法创新。

二是教学的主体与环境。学校教学的主体与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什么是教学主体?教学主体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和体现主体地位的现实的人。这里的人包括三层含义:现实的人、动态发展的人、个体与群体相统一的人。因此,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学环境是相对于教学主体而言的,包括教学活动中除主体之外的一切物质的、时空的、媒介的、关系等方面,尽管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是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学校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往往表现得最为具体、生动,既反映内容与形式的对应关系,也反映形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还反映教学活动直接主体(教师与学生)与间接主体(教学管理者)协商一致管理的特征。单从教学活动形式来看,表现为内容、环境、主体的统一,如课堂教学、课外练习、社会实践就是三者关系的不同组合的结果。如果从教学活动主体的作为来看,教学形式则有讲授活动、听课活动、师生研讨活动等,每一种活动,各自主体地位的表现是不同的。目前,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注意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有所放开,但与教师自主裁量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完全学分制下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还有相当的距离,至少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学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在短时间内难以跟上。

四是教学的特点与过程。教学的特点与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与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瞬时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活动的特点十分明显。第一,专业性教学与综合性认知相结合。职业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按照不同职业领域需求进行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也分专业进行。同时,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认知也十分明显:在专业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培育,即使是一门十分专业的课程,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综合性的,在课程设置、活动设计中,安排有一定分量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内容和项目,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位的。第二,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作用趋于多样化,传统课堂的直接影响、作业与练习的直观影响等属于显性活动部分,还有许多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比如一次学术报告会、一次参观学习、一次社会调查、教师对学生的一次得体的表扬或批评等,这些看似不像规范的教学活动属于隐性教学活动,它的教育意义和对学生的影响绝不只是现场表现出来的结果,要比现场深远得多,广泛得多。教育中的所谓启发、养成,其实就是对这种隐性教学活动功能的表述。第三,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一种接近于人类认识世界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方式,本意就在于表明教学活动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活动,也不纯粹是师生交往与情景感悟活动,而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和探究世界的方法、训练基本的认知能力的活动。科研活动是人类有意识地探究世界的实践活动。

(2)教学的重要本质

苏联过程论教学观影响,我国以前的教学论著作通常用教学过程代替教学活动,用对教学过程的描述代替对教学活动的分析,这实际上是以偏概全。教学过程只是教学活动的显性表现。教学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组织活动,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一样,也是有目的的。教学是什么?教学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目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对教学本质的回答。(www.xing528.com)

我国学者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十分积极,而且受苏联学者教学本质观的影响极其深远,先后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认识说、发展说、本质说、教师传递说、学习说、师生双边活动说、实践说、交往说等。这些观点都从不同的视角或哲学思想对教学本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认识教学本质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潘懋元先生比较早地从教学对象出发,提出教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社会化的手段,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手段,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田建国在世纪年初提出教学是通过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周川、陈列等提出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形式,是一种在人的作用下的知识和人才的全面运动,这个运动的动态发展就是教学过程。从这些界定看,关于职业院校教学本质的研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等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是掌握了专门知识的教师和接受了基础教育的成年学生。教学内容是作为培养手段的素材,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价值,以此与科研活动所形成的知识相区别。教学媒介主要指职业院校本身这种教学活动载体,包括其中可以不断改进的环境因素、媒介因素、组织方式等。

二是教学组织的严密性。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与组织衔接,任何随意性的教与学不能被视为学校教学活动。高度的组织化、多种组织途径与实现方式以及这种组织活动的高效率能够保证具体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是教学的目的。学校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性智力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无论是短暂的一节课,还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专门人才培养周期,目标都必须是明确而全面的。当然,不同的出发点,其目的的规定性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以时间为目的衡量标准,把学年、学时的完成当作目标与计划的表现;有的则以知识和技能为衡量标准,学年、学时被放到次要位置。

四是教学的归属。教学不是凭空出现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活动,在类别的从属关系上,要给予描述。具体表述方法因人而异、因需要而异,这种方法具体有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等方式,通过捋清内涵,确定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内涵与外延。

因此,教学可以被认为是教师和学生借助于适当的环境与条件,按照社会和人自身的需求,围绕知识增长与能力改进等中心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接近于人类认识世界实践的有效的特殊活动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