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华清池:九州胜景中的一处珍宝

陕西华清池:九州胜景中的一处珍宝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清池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一处胜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的西北麓,离西安市25公里。华清池,因为有个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43度左右,富含矿物质。故而唐玄宗改名“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边,又称“华清池”。每年旧历十月,唐玄宗偕同杨贵妃姐妹和文武百官及家眷到华清宫过冬,次年二月或四月始回长安。

陕西华清池:九州胜景中的一处珍宝

这里,景色秀美、温泉驰名。从周朝起,就是历代帝王的离宫园林。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天下名胜古迹,成千上万。然而,被人们吟诵、仰慕数千年而不衰的,大概为数不多。华清池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一处胜地。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的西北麓,离西安市25公里。骊山是秦岭的一个支脉,海拔1256米。古人称青色的骏马为“骊”,而此山的形状很象一匹青色的骏马,故名叫“骊山”。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辉给远近的山峦涂上一片金色,十分艳丽,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指的就是这里。

华清池,因为有个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43度左右,富含矿物质。所以,早在2700年以前的周朝,统治者就在这里修筑楼台亭阁,列为禁地。秦始皇时,在这里以石筑室砌池,名叫“骊山汤”。武帝时代,在秦汤的基础上,扩建为离宫。唐代张籍的《华清宫》诗:“温泉流入汉离宫,宫树行行浴殿空。武帝归时人欲尽,青山空闲御墙中。”就是证明。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91),又加建筑,广植松柏,点缀风景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诏阎立德营建宫殿楼阁,名叫“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又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宫周筑罗城。因北周王褒的《温汤铭》十分岀色地宣扬了温泉的功能,说它是“华清驻老,飞流莹心,谷神不死,川德愈深”。故而唐玄宗改名“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边,又称“华清池”。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现在,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的华清宫,与其说它是一组宫殿,不如说是一个城堡,一个宫城,一个“陪都”。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以温泉为中心,“即山建宫,百司庶府皆具,各有寓止”,“大抵宫殿包括一山,而缭墙周编其外”。一共修建了八殿、二阁、二汤(后又僻十六处长汤)。此外,还有钟鼓楼、灵官台、星坛云室、菜圃水轮等一整套设施。每年旧历十月,唐玄宗偕同杨贵妃姐妹和文武百官及家眷到华清宫过冬,次年二月或四月始回长安。朝廷商议“国事”,接见朝臣,都在这里进行。所以,人称“七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

在华清宫里,唐玄宗和杨氏姐妹游宴作乐,过着极度豪华奢侈的腐朽生活。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在骊山西绣岭建造了一座荔枝园(遗址在今三元洞西)。当时的荔枝以四川涪州产的最好,唐玄宗就命令驿马飞递,限期三日到达长安。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所写:“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正是这件事的生动写照。此外,他们还让太监们用温泉水种春瓜,以供享用。唐王建的《华清宫》诗对此事作了描写:“酒幔歌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泉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冬天,诗人杜甫由长安赴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探亲,路过华清宫。他看见沿途百姓因冻饿而遗尸载道,而华清宫内却是一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景象。宫墙内外,仅咫尺之隔,显然是两个世界。于是,他愤怒地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自述。”的诗文,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冬,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唐玄宗仓惶逃命四川,途中诸将不满,逼唐玄宗赐缢杨贵妃于马嵬驿前。盛极一时的华清宫,也被安禄山一把大火化为灰烬。

到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慈禧太后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到了西安以后,慈禧还启念念不忘享乐,下令在华清池重新修建园林。今天我们看到的华清池里的建筑,虽然都在建国以后整修过,但它的基础,便是那时候的。而且在建筑式样上,也尽量保持了唐代的风格,就连许多建筑物的名称,也保留了唐代时的称呼。(www.xing528.com)

从华清池的西门进去,最先看见的就是红柱画檐、气势雄伟的飞霜殿和东西陪殿。飞霜殿曾是唐玄宗的寝殿。此殿是1959年按唐代的式样修建的。殿前是垂柳拂岸、碧波荡漾、面积约53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的西岸是一条回廊。回廊右侧排列着“九龙汤”、“莲花汤”、“海棠汤”三座小浴室,小巧玲珑,设备齐全,里面的多数陈设都具有令人神往的历史掌故。往东便是双龙昂首的石舫。紧挨着石舫的是一条东西走向、分隔着上下湖的石筑龙堤。堤上排列着九条石龙,“九龙汤”之名由此而来(据记载,唐玄宗当年洗浴的御汤,名叫“九龙汤”)。这九条石龙口吐清泉,飞泻湖面。东边的“旭日亭”和两边的“晚霞亭”相互辉映成趣,自成一景。游人们在这里游览、休息,更觉得心情舒畅,别有一番风味。

出九龙汤南小门,有一些旧式楼房,这就是著名的阿房宫遗址。在阿房宫遗址的南面有飞虹桥、石舫、碑亭、望河亭等建筑。往北就是有名的“贵妃池”,相传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地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逼真地描写了杨玉环沐浴时的娇态:“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明代大画家仇英,有一幅《贵妃出浴图》,笔调细腻,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地将杨贵妃沐浴后的情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出自大手笔的一诗一画,不仅将历史上这位褒贬不一、使人生怜的杨贵妃活脱脱地生气盎然起来,而且使华清池更加名扬天下。其实,经近几年翻修工程中的考古调查,证实这里并非真是贵妃沐浴的地方。不过,游人们看到这流了不知多少年的温泉,看着这浴池上的“梳妆楼”,能够联想到1300多年前曾在这里发生过的许多历史事件,还是可以获得很大的乐趣的。

贵妃池南面的高台上,有一排房子,叫五间厅。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住在这里。当年枪击的弹洞,至今还保留在门窗玻璃上。

岀华清池东门后,继续沿着曲折的山路攀登,就到了当年蒋介石仓惶逃跑,而终于被捉住的地方。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此修了“民族复兴亭”,又叫“正气亭”。解放后改名“捉蒋亭”。最近又改名为“兵谏亭”。

在兵谏亭的上面,是一片平地。据说,这儿就是唐代长生殿的遗址。长生殿建于天宝元年。天宝十年七月初七夜,即牛郎织女相会之时,唐玄宗携杨贵妃在长生殿双双对天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五年时间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在岀逃的路上,也只好将他的“比翼鸟”和“连理枝”处死了。

从长生殿遗址向西南顺着山势而上,越过老君殿、老母殿就到了骊山的最高点——烽火台。烽火台是周王朝当年为防御敌人进犯而在这里修筑的军事设施,用狼粪烧烟,或举火告急。当年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为了取欢宠妃褒姒,“烽火戏诸侯”的荒唐闹剧就发生在这里。西周的烽火台早已荡然无存。前不久,在原址上仿修了一座烽火台,更加吸引中外游人攀山游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