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育课程实践:发现、感受、欣赏与创造

美育课程实践:发现、感受、欣赏与创造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重艺术素养的培育,使其具有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有情趣的生活态度。2017年,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得到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的支持,在年初开始动员,并在5月5日联合向全国全社会再次发出倡议,并向表示要积极响应活动的部分单位授旗。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家单位报名参加,统计参演人员超过2万人,报名还在继续,预计最终参与的城市将超过60个,参加单位超过250个,惠及民众达到60余万人。

美育课程实践:发现、感受、欣赏与创造

芙蓉学校音乐美术这两门基础课程上,由这种艺术类基础课程开发出的DIY课程、管乐演奏和书法创作等课程。注重艺术素养的培育,使其具有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情趣生活态度。

(一)布艺课程——爱“布”释手

爱“布”释手课程通过手工制作布艺玩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双手间的创意,打开生活中的惊喜。

课程设计依托学校的“融通”理念,集美术、数学、劳动技术、传统文化等多元融合,通过手工制作中国传统布艺玩偶和布制工艺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布艺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合作的乐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使学生的个体创造的成功感与集体合作的成就感均能得到直接的体验和感受。

表5-3 通州区芙蓉小学“爱‘布’释手——DIY布艺课程”实施纲要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管乐课程

学校蓉帆乐团在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的支持下,几年间成长迅速,在享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希望有机会回馈社会。值此国际乐器演奏日之际,芙蓉小学与北京新城基业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社团学生参与这项国际性文化节日,旨在锻炼学生的演奏水平,激发学生参与公益的热情,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为宣传乐器演奏文化,帮助市民进一步了解管乐艺术从而提升通识修养,为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贡献力量。

芙蓉小学“6·21世界乐器演奏日——与音乐同行创文明新城”

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国际乐器演奏日自1982年开始,由法国文化部部长朗·杰克及其团队创建,在每年的夏至日(6月21日)举办。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音乐节日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无论你是年轻或年长、专业或业余,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参加活动,在街角、公园、广场,甚至山顶,和朋友、邻居、路人分享音乐的快乐,享受充满音乐的生活。活动开展30多年来,已经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

在中国,由中国乐器协会在2016年5月26日向乐器行业首次发起,11家单位填报注册表,6月21日当天举办活动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福州、长沙石家庄青岛河源、长春、厦门、乌鲁木齐武强、江阴、南京、杭州、大连、沈阳、天津、济南、西安等20多个,参与演出的人员有300多人,活动内容包括乐器演奏、歌唱、舞蹈、乐器展示、大师班、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

2017年,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得到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的支持,在年初开始动员,并在5月5日联合向全国全社会再次发出倡议,并向表示要积极响应活动的部分单位授旗。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家单位报名参加,统计参演人员超过2万人,报名还在继续,预计最终参与的城市将超过60个,参加单位超过250个,惠及民众达到60余万人。

2017年的6月21日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在6月10日已经开始,主要在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中心广场举办的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3500多人参加丁笛演奏。

我校的蓉帆乐团是于2014年9月成立的,通过北京市高参小项目,在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的帮助下筹建起来的,短短的3年时间里,乐团的成长和进步让我们欣慰与欣喜。在市区大赛上均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今年应邀参加上海举办的中华杯全国优秀管乐团展演活动荣获了全国示范乐团这一最高荣誉。其实,我校所追求的不在于孩子参加多少比赛取得多少奖项,而在于通过社团的活动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那份美好。有研究表明学习乐器的孩子他们的逆商要比同龄孩子要高,枯燥的训练中能坚持下来的孩子,面对挫折困难,不会轻言放弃。同时一个乐团训练非常注重成员的配合,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更能懂得包容理解、相互关心、合作互助。因此,围绕我校清新融通的办学理念,我们将学校社团建设工作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以通过定期组织展示、总结、表彰,以及宣传等形式,使得社团精神、社团文化辐射全校师生。此外懂音乐是每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作为“具有民族底蕴国际视野”的芙蓉学子,更应加强艺术修养,为未来走向国际社会而蓄势待发!

我校蓉帆乐团在享受关爱的同时也希望有机会回馈社会,为此今天值此国际乐器演奏日之际,我校乐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一些小节目,与大家互动交流学习乐器的美妙感觉,以此来分享演奏的幸福。同时,本月也是我区创文明城区的决胜阶段,我们希望以此活动影响更多的人喜欢音乐、喜欢演奏,通过艺术的熏陶,提升市民的修养,为创文明城区、建城市副中心,贡献力量!

活动目的:

在今年的6月21日世界乐器演奏日之时,我校组织蓉帆乐团在运河文化公园开展“6·21世界乐器演奏日——与音乐同行 创文明新城”主题互动活动,旨在:

锻炼学生的演奏水平,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参与公益的热情与能力,激发学生对管乐演奏的热爱。

宣传乐器演奏文化,帮助市民了解管乐艺术、提升市民艺术修养,倡导市民为通州区创全国文明城区贡献力量。

活动地点:通州区奥体公园

活动时间:2017年6月21日

参加人员:蓉帆乐团AB团全体成员

活动过程:

一、暖场演奏《芙蓉花开》,合唱校歌

主持人宣布:芙蓉小学6·21世界乐器演奏日——与音乐同行 创文明新城主题活动,现在开始。首先有请校领导介绍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

接下来欣赏蓉帆A团带来的两首乐曲《蓝色山脉》《成功之路》。

二、A团演奏《蓝色山脉》《成功之路》。

三、主持人:交响乐的魅力在于各种乐器的完美融合,但是,每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下面就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

四、主持人:几位同学的演奏是否让您对这各种乐器也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与我们台下各个声部的孩子们交流,我们非常愿意把自己所学与您分享,下面我们就进入轻松互动环节。(放音乐:音乐没定,请帮我选选)

(教师还可以指挥演奏其余几首曲子。)

五、主持人:各位游客、各位家长,今天的活动旨在“国际乐器演奏日”之际,锻炼学生的演奏水平,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参与公益的热情与能力,激发学生对管乐演奏的热爱。同时也为宣传乐器演奏文化,帮助市民了解管乐艺术、提升市民艺术修养,为通州区创全国文明城区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最后我们一起合唱我们的校歌《芙蓉花开》结束此次活动。

校长讲话:

各位游客、各位市民、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高涨,业余生活极为丰富:读书、看报、观看、演出、旅游、健身等等,还有很多人喜欢音乐,学习乐器演奏,丰富生活,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兴趣爱好。

乐器演奏可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指生活当中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愉悦感,虽然现在提升了物质生活的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但是幸福指数并没有跟着提升很快。科学家和理论家们发现,音乐可以不分场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贵贱,它可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其中玩乐器更是没有任何要求。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和乐器结缘。

乐器演奏能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学习乐器演奏能丰富市民的生活形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展现市民的艺术才华、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有利于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向繁荣健康的方向发展。

正因如此,自1982年开始,由法国文化部部长朗·杰克及其团队创建,国际乐器演奏日在每年的夏至日(6月21日)举办。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音乐节日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无论你是年青或年长、专业或业余,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参加活动。活动期间乐器爱好者们在街角、公园、广场甚至山顶,和朋友、邻居、路人分享音乐的快乐,享受充满音乐的美好生活。目前,此项活动已经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

在中国,由中国乐器协会在2016年5月26日向乐器行业首次发起,20多个城市响应,参与演出的人员有300多人。活动内容包括乐器演奏、歌唱、舞蹈、乐器展示、大师班、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

今年,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得到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的支持,在年初开始动员,截至目前,预计最终参与的城市将超过60个,参加单位超过250个,惠及民众达到60余万人。

我校蓉帆乐团在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的支持下,几年间成长迅速,在享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希望有机会回馈社会。值此国际乐器演奏日之际,乐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一些小节目,与大家互动交流学习乐器的美妙感觉,以此来分享演奏的幸福。同时,本月也是我区创文明城区的决胜阶段,我们希望以此活动影响更多的人喜欢音乐、喜欢演奏,通过艺术的熏陶,提升市民的修养,为创文明城区、建城市副中心,贡献力量!

(三)连环画课程

本次连环画课程案例是于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连环画课堂教学案例征集中的一等奖获奖作品,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故事乐园》和《学画连环画》教材内容为触发点,结合学生平时的绘画学习情况,及当下学生对绘本和连环画的普及阅读的氛围,再结合本校多元融通的教学理念,综合开发的一门新式多学科绘画类课程。学生在连环画课程中不但可以学习到构图、造型和上色等绘画基础知识,也涵盖了自己在课下学习的语文、科技等多学科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连环画故事改编——通州连环画课堂教学案例

代晓宇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为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了解连环画的相关历史和文化,结合课内外对中外历史文化的学习,运用连环画相关知识和规律进行自主美术创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通过本课,学生能对连环画创作的相关知识和规律,从三年级的简单学习,过渡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连环画尝试运用,从而将三年级学过的连环画课程,逐渐向后面的中高年级提升,最终达到自主运用学以致用的阶段。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选择的学生是四、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绘画基础,对于连环画的创作,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过简单地如何进行连环画创作,并尝试绘制了自己的小样书,而本课从四年级开展,学生更是在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连环画合作创作。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对连环画的学习和大量阅读,学生对连环画的知识和发展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结合三年级所学,通过课上针对国内外经典连环画的创作分析,进一步讲解连环画的创作简单规律和方法,学生利用给定的学习范围,以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最终完成一份连环画的创作。

1.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连环画的创作规律与方法,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连环画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绘制中,将文字转化为图画。

三、教学过程

表5-4 教学过程

续表

四、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评价

这是一个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目前的美术水平,进行的一次“综合·探索”的连环画绘画实践教学活动。围绕对中外经典连环画的阅读和学习,进行对连环画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教师通过课前对连环画创作的前期教学、阅读铺垫和相关知识的引导学习准备,巧妙地将课外的连环画阅读和课内的语文故事改编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连环画历史,感受连环画艺术美的同时,真正切身体验到连环画的创作乐趣和形式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乃至对文化、历史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兴趣。(www.xing528.com)

2.教师自我反思

感悟1: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连环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尝试运用到创作。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因地制宜,在三年级教授连环画,学生在有一定的连环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阅读,课外搜集、查找,课内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创作的方式,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达到了解、感悟连环画文化和语文学科的紧密关系,激发其热爱本国文化的情感,从而达到文化、美术育人的目的。

感悟2: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特点,在合作交流中培养能力,促进自主学习。

经过本次连环画阅读、课本故事改编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交流总结,真正体会到了连环画独特的学习方式,在针对课本连环画改编的实践课上,学生真正学习到什么是故事的视觉呈现,将抽象的文字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学习到如何概括和想象、创作自己感受、心中理想的故事画面,真正学到连环画的一些切实而有效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体会到连环画中绘画与文字的关联,进而对美术的学习更加持久,对文字学科的学习也更加深刻。

(四)“京美杯”音乐教学

运河号子声渐远,运河娃娃来传承

黄震

(一)基地情况分析

通州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早在秦代就有漕运活动。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定都北京,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每年运粮漕船两万余艘,首尾衔接十几里,伴随浩浩荡荡宏伟船队的,是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的号子声。光绪末年,漕运废除,通州码头地位逐渐消失,但在运河上民间的客货运输直到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时才停止。至此,与漕运共兴衰的号子也从大运河上消失。但是船工号子因有传人,所以流传至今。运河船工号子与漕运船工的劳作紧密伴随。其相关器具众多,包括漕运船及船上桅杆、篷布、橹、篙、铁锚、纤绳、定船石等。运河船工号子种类众多,现已搜集整理出十种二十二首,包括:起锚号、揽头冲船号、摇橹号、出仓号、立桅号、跑篷号、闯滩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其演唱形式除起锚号为齐唱外,均为一领众和。运河船工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它是运河文化和北京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如今,运河船工号子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且在传承上后继乏人。同时,对其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科学的研究。

(二)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劳动的歌》第三课时《船工号子》音乐欣赏课的内容,了解了劳动号子,研究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运河船工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学生能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和图片探究运河船工号子的由来、音乐特点和创作背景。

通州运河公园位于通州区北运河通州新城城市段,通州运河公园规划全线总长4600米,是集休闲娱乐教育、体育竞技健身、水上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也是目前京东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据史书记载,通州历来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运河漕运,国脉所系,历朝视通州为肘腋,于是通州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指通州到天津段运河(即北运河)的船工号子。它是运河船工为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运河船工号子的渊源,如今只能根据演唱者的回忆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它是以家庭、师徒、互学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如今运河号子的唯一传人是通州永顺镇盐滩村75岁的赵庆福。

(三)基地环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从大环境上看,我们学校通州区芙蓉小学坐落在运河广场的东南侧,学校的地理位置给我们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好条件,从具体的授课条件看,我们可以在广场的任意地方开展教学。在确定授课地点之后,我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大多居住在运河附近的小区,经常去那里参观和玩耍,对运河公园的环境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对于运河文化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比如不知道什么是漕运古道?在运河边上《运河船工号子》这节课非常适合,学生们可以通过搜集的运河号子的来历、与运河号子相关的故事、运河号子的发展、身边的运河等,让孩子们更能身临其境的理解运河号子这种音乐题材的作品和人文背景。

(四)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亲历收集、调查运河号子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很重要,从而对学生进行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思想教育。

②在亲历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责任感,初步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运河文化广场的资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手动脑,亲历实践,获得相应资料,体会劳动的乐趣。

②通过聆听、模唱和表演有感情的表现运河船工号子。

3.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掌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②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在亲历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和帮助人。

③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创新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收集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活动准备阶段

①教师和学生准备运河号子的相关材料。

②教师准备各种运河号子的曲谱或小组学习内容。

③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运河号子的来历、与运河号子相关的故事、运河号子的发展、身边的运河等。

2.活动实施:参观实践,现场教学

(1)导入

教师引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运河广场一起感受这里春天的气息,一起来感受通州运河的文化。那有的同学说了感受运河的什么文化?那要请问学生,谁在课下搜集了通州运河的来历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通州,位于京东,“取漕运通济之意也”。通州的漕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通州水域就有官船活动。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定都北京,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通州成了“上控京阙,下控天津。……舟车辐辏冠盖交驰,京畿转漕之襟喉,水陆之要会”,成了京津水路交通枢纽,重要的漕运码头和货物集散地。“通惠河舟艘直入积水潭,帆樯林立。”每年运粮漕船二万余艘,官府的水师船和商船一万余艘。这些船队,浩浩荡荡,首尾衔接十几里,“万舟骈集”成为有名的通州八景之一。伴随着浩浩荡荡的船队,就是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通州郎府乡年近九旬的韩友恩听前辈老人说,(1987年,我们曾访问过韩文恩老人)“当年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有人说‘十万八千嚎天鬼’”。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漕运和运河号子的盛况。

教师:刚才学生介绍得非常好,我们了解到通州运河曾是京津水路的重要枢纽,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年船只运货非常的繁忙,才会有了船工们日夜劳动时齐声歌唱的劳动号子。

(2)播放录音聆听运河船工号子

教师:谁能说说运河船工号子的特点?

学生:声音齐,有气势,是劳动时唱的歌……

师小结:通州的运河号子有许多特点,这是由运河的“性格”决定的,运河是人工河,与黄河不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代表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英勇抗争、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品格,有阳刚之气。因此,黄河号子是呐喊,是悲壮,它雄壮有力,浑厚高亢。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曾担负着沟通南北交通的重任。它水势平稳和缓,像母亲一样坦然安详温柔善良。它滋润着两岸人民,体现着一种阴柔之美。因此,运河号子也有运河一样的“性格”,虽然有些号子也高亢浑厚雄壮有力,但绝不像黄河号子那样激烈紧张,而平缓、优美、抒情、如歌则可以说是运河号子的主旋律。

(3)再次聆听运河号子,学生聆听哼唱

教师介绍:运河号子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领唱根据劳动情况即兴编唱指挥劳动动作的“行话”,目的是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

(4)学唱运河船工号子

有节奏读词,然后随音乐唱一唱,分组练习,齐唱。

提示:在集体活动中,一领众和,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5)成果汇报、交流评价

各小组交流、展示实践活动结果和研究成果。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搜集的素材,分成三组分别展示。

请第一组介绍运河号子的故事。李晓彤要讲述的是《运河号子的唯一传人》。

生:通州永顺镇盐滩村是运河边上的一个小村落,村子得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是盐的集散地,“那时候,南方过来的盐都要先卸到这里,然后再运到京城里去”。除了盐之外,这个村子还是丝绸、瓷器等物件的集散地。正因为靠着运河,村子里家家都有船,都靠运输货物吃饭。赵庆福一家也不例外。赵庆福6岁的时候就上了船,“那时候小,不懂事,不爱学习,一上学就偷偷把书包挂在树枝上,然后就跑到林子里打麻雀去了”。那时候,家里的船上正好缺一个伙计,“家里穷啊,雇不起人了,我就这么着上了船”。刚开始上船,赵庆福就表现得很积极。当时船上的人都喊他“小福子”,“听到人家喊小福子,我就提着桶到河里打水,一遍又一遍地浇船,就是防止船裂开”。

后来小福子又开始干起扳舵、推舵的活儿。扳舵、推舵有讲究,但是小福子又不怎么识字。家里人就教他:“推舵,就是吃烧饼;扳舵,就是吃油炸鬼(油条)。”这样,小福子念叨着“烧饼和油炸鬼”学会了这些活计。领号多为家族传承,其次是师徒传承、互学传承。赵庆福说,自己喊的船号是祖传,“我爷爷教会了姨夫和父亲,姨夫和父亲又教会了我,我姨夫曾经跟我说,学会这号儿就能吃遍天下。因为领号的人在船上有特殊地位和待遇,一般领号人多是有经验的船工,出活不出活全看领号的,所以工钱都比船上其他的师傅高”。

师:请第二组介绍通州运河文化展览。

生:新落成的大运河体验馆分为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一层展示各种大运河漕运文化创意产品;二层为美术馆,正在举行书画名家邀请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倾情献作,提供了80余件书画艺术精品,各种风格流派作品汇集一堂。

大运河文化体验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开馆当日,闻讯而来的市民纷纷入馆参观,琳琅满目的各种漕运文化创意产品让大家目不暇接;而二楼的首届书画名家邀请展,则让市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近年来,通州在运河旅游上陆续开辟了水上观光游、运河夜游、自驾船休闲游、快艇体验、豪华游艇商务接待、皇船餐馆等多个运河旅游项目,并成功举办了“大运河·通州老照片展”“草莓音乐节”“冰灯艺术展”等多项文化活动,提升了运河公园知名度,扩大了通州的对外影响力。作为大运河文化旅游的一个新项目,此次大运河文化体验馆的开馆,标志着通州在弘扬运河文化上又迈出了新步伐。该馆将成为对外展示通州、宣传漕运文化的一个新窗口,为打造特色运河旅游、提升文化品位做出新贡献。有责任为保护、传承和发扬大运河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请第三组为我们唱起当年的运河号子吧!如果哪位游客想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一起来感受和体验,就请赶快到我们的队伍中吧!

生:一生领唱,其他学生和游客齐唱。(教师组织指导。)

师小结:看到同学们搜集到这么多的素材,并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说:“我学会了一首《运河起锚号子》,知道了这是一首劳动时唱的歌曲。”“我知道了运河号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通州人我们要做到传承和保护是爱家乡的表现。”“通过搜集资料,讲运河故事,我更深地了解了运河文化。”“我喜欢老师带领我们在运河广场上课的感觉,这样能让我们更身临其境理解歌曲……”

(六)教学效果分析和反思

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本人自从接受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一直在探索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发现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设计与实施不能以书本为中心;不能以获取系统知识为目的;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以书面作业为主,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唱运河号子这次社会大课堂活动,从结果上来看是相当成功的,纵观这一次综合实践课的经历,静心反思,有了如下的一些感悟:

①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体验,丰富情感。

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评价意识。评价内容要全面。包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手段要多样。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同时,评价过程注重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要有激励性。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反映出来的进步。并且,老师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收获的广泛性,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③注重活动组织的严密性。这一节综合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调查研究、动手操作、交流展示四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环环内容充实,节奏适当,有效地实现了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的预期目标。

注释

[1]杜宏谋.古韵通州[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同一资源基地多学科课程案例集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