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篮球运动的发展及规则变化

篮球运动的发展及规则变化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一的比赛规则促进了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从此篮球运动正式登上国际体坛。如扩大球场面积为28米×15米,增加3分球规则等,促进了篮球运动全面高水平的发展。这标志着篮球运动的整体结构,优秀运动员队伍的综合结构,运动员掌握篮球技战术的能力结构,以及教练员训练和指挥的科学化能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适应篮球运动技战术的迅速发展,满足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需求,篮球规则进行了多次修改。

篮球运动的发展及规则变化

(一)篮球运动的发展时期

1.篮球运动的初创时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

美国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Smith)受当地儿童从树上摘桃子扔入桃筐的启示中设计了一种互相向桃筐内扔皮球,并按投掷的准确性来计算得分和胜负的游戏。由于最初使用的是装桃子的篮子,故取名为“篮球游戏”。1891年12月21日,史密斯博士在体育馆做了第一次篮球游戏的实验。他把18名学生分成两队,分别横站在场地两端界限外,当主持比赛者在两边线中心点将球抛进场地中间,双方队员同时跑进场内抢球,通过攻守对抗,力争将球投入对方挂在馆内柱子上、离地面10英尺(3.05米)高的桃筐内,并以球进筐多者为胜。当时是每进一个球,都要爬上去从筐内取出球,再按开始时的程序重新比赛。篮球游戏试验非常成功,从此这种游戏活动在美国得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到国外。

由于桃筐悬挂在体育馆柱子上面,投进球取球不方便,后来改用铁圈,铁圈下面挂网兜,以后又感到用网兜也不方便,投中篮还要用木棍把球捅下来,最后干脆把网兜剪开,形成后来的球网。当初篮筐悬挂在柱子上后面没有篮板,所以比赛中常常出现队员将球投到观看比赛的人群中的情况,从而引起场内外争抢球投篮的混乱局面。为此后来就在篮圈的后上方增设了挡板,篮圈、篮网和篮板就是这样产生的。1892年和1893年,史密斯博士针对篮球游戏中出现的混乱情况,分别制定了原始的13条和21条规则,使篮球运动有了最初的行为规范。到20世纪20年代,篮球运动虽无统一的比赛规则,但上场队员已基本限定为5人,并明确了中场线,严格禁止推、踢、撞、拉、打等粗暴动作,不准拿球跑和双手拍球。攻守技术还很简单,战术配合还处在朦胧阶段,篮球运动处在初创萌芽时期。

2.篮球运动的传播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

1932年在瑞士日内瓦,由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意大利、希腊、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和阿根廷8个欧美国家召开会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会上以美国大学生篮球比赛规则为基础,初步制定了国际统一的比赛规则,明确了上场人数,场地上增加了进攻限制区,比赛时间为男子10分钟一节,女子8分钟一节,各比赛4节;后来改为20分钟一节,共2节。篮球场地面积确定为26米×14米。统一的比赛规则促进了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

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篮球运动正式登上国际体坛。进入20世纪40年代,随着篮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开始涌现,篮球规则进行了补充修改,主要是扩大了进攻限制区。新的篮球规则保证了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健康发展。这期间进攻中快攻、掩护、策应、突分战术已被各国篮球队所采用;防守开始强调集体性,人盯人、夹击、区域联防等战术被广泛采用。

3.篮球运动的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首届世界男子和女子篮球锦标赛。以美国巨人运动员张伯伦苏联运动员克鲁明和谢苗诺娃为代表的身材高大队员,显示了篮下的巨大威力,身高开始成为现代篮球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期间利用高大队员强攻篮下的固定中锋打法和比分领先后的控制球战术风行一时,给世界篮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冲击。篮球比赛缺少了时间与速度的约束,大大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为此,篮球规则增加了对进攻队的新限制。例如,把限制区扩大为5.8米×3.6米的梯形,一次进攻限时为30秒,在前场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达5秒应判违例等规定。随着攻守区域的扩大,进攻时间的限制,高度与速度、空间与地面的交叉结合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推动了攻守技战术的全面发展。至此,世界篮球运动开始形成了以美国和巴西队为代表的高度与技巧结合的美洲型打法,以苏联和南斯拉夫队为代表的高度与力量结合的欧洲型打法,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局面。

4.篮球运动的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大量涌现篮坛,篮球比赛在空间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高度与速度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由于高空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篮球比赛的胜负,因而篮球规则又对高大队员在进攻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限制,并鼓励积极防守。例如,增加了球回后场违例、全队半场防守10次犯规后所有犯规都要罚球的规定。这些限制有利于调动防守和身高处于劣势队伍的积极性,因而出现了许多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和混合型攻击性防守战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和1978年第8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后,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和高速度成为当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新特点到20世纪80年代更加明显,因而篮球规则又做新修改。如扩大球场面积为28米×15米,增加3分球规则等,促进了篮球运动全面高水平的发展。

5.篮球运动的职业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篮球运动进入黄金发展时期。1990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更名为“国际篮球联合会”,并取消了对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限制。众多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加盟给国际篮坛带来了许多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战术。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美国职业篮球巨星首次参加奥运会。

“梦之队”集技术与智慧、对抗与艺术为一体的现代篮球运动的完美展示,激发了全球篮球爱好者的体育热情,使篮球运动员的表演更加完美,战术更为实用。这标志着篮球运动的整体结构,优秀运动员队伍的综合结构,运动员掌握篮球技战术的能力结构,以及教练员训练和指挥的科学化能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适应篮球运动技战术的迅速发展,满足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需求,篮球规则进行了多次修改。例如篮板下沿裁掉15厘米,改为离地面2.90米,比赛时间设为10分钟×4节,每次进攻时间由30秒改为24秒,后场球进入前场的时间由10秒改为8秒钟等等。此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波多黎各、阿根廷、希腊、菲律宾、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开展了职业篮球联赛。在这个过程中,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单一的平面媒体逐步过渡到录播、直播直至网络传播,多媒体的全方位报道,推动了篮球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和训练水平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运动于1895年南美国际基督教青年会派往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的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David Willard Lyon介绍传入我国天津市,因此,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1896年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篮球比赛,此后逐步由天津向北京、保定华北地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沿海沿江的华东地区,广州、香港华南地区,武汉、重庆等华中地区,以及内地其他省市的青年会组织、教会学校流行与传播,并逐步推向社会,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篮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发展和提高,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为便于了解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通常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的社会变迁,篮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在中国的发展和重大国内外竞赛活动、事件等,将其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回顾。

1.缓慢传播普及时期(1895—1948年)

其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www.xing528.com)

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未能得到当局的重视和有组织的传播、普及,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经过十年的传播,篮球运动才逐渐成为20世纪初学校的主要体育活动并从学校传人社会。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1届全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14年第2届全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4年第3届全运会上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后,在华北等地区性运动会上,篮球运动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国男子篮球队曾参加了10次远东运动会的比赛,并在1921年第5届远东运动会上获得冠军。此外,我国曾派队参加了1936年和1948年的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篮球比赛。1936年奥运会期间,中国篮球协会正式成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成员。

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革命根据地,篮球运动已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八路军将士喜爱的运动项目。当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以及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干篮球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宗旨明确、纪律严明、斗志顽强、技术朴实、打法泼辣、体能良好,充分反映出革命军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风格,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该地区的普及与提高,而且成为我国部队篮球队的优良传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八一”男子篮球队长期保持国内优势地位,与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密切相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北京、上海以及东北等地区涌现出不少新的篮球队,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性篮球运动的普及、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普及、困惑、复苏时期(1949—1994年)

其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提高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停滞、困惑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4年的复苏、提高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京津两地大学生组队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获得第10名。此后,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空前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部集社会群众性篮球活动、学校篮球、竞技篮球、篮球科研与篮球基础理论为一体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

为加速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篮球队。为学习苏联经验、加强国际交往,1950年12月24日,苏联国家篮球队访问了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沈阳、哈尔滨8个城市,进行了33场比赛,对比之下暴露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落后状况。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速组建专业队伍,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打法,转变自己的传统观点,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短期内成效显著,国际交往中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黄柏龄等优秀运动员的技艺表演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不久,各大地区都组建了篮球集训队,篮球运动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至1955年实行全国篮球联赛制度以后,我国篮球运动开始有了不同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分级竞赛制度。1956—1957年间实行了篮球等级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在1959年举办的新中国第1届全国运动会篮球比赛中,四川男队、北京女队分别获得冠军。当时我国篮球在技术、战术上逐步形成了以“跳投”“紧逼防守”等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经过多年实践,在总结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和对比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篮球运动的训练指导思想,使我国篮球运动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赛制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后因十年“文革”影响而停滞,从而拉大了与国际强队的距离。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篮球竞技运动确立了赶超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并重新强调“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在正确方针指引下,不断总结自身经验,研究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积极创新。不久,我国男、女篮球队开始重新活跃在国际篮坛。1975年,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取得了合法席位;1976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篮球协会的合法席位,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协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组织;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篮球界不负众望,深化改革,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篮球运动进入最佳发展时期,在世界性及洲际性竞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国家女篮分别在1983年第9届世界女篮锦标赛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了第三名;在1994年第12届世界女篮锦标赛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了第二名,进入世界强队行列,先后涌现出宋晓波、柳青、郑海霞、丛学娣等在亚洲和国际篮坛具有较高声誉的优秀球员。国家男篮则在蝉联亚洲榜首地位的基础上,在1994年第1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首次进入了世界前八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男、女篮球队在国际大赛中成绩不尽如人意,呈现滑坡状态。

3.改革创新追赶时期(1995年至今)

1995年至今为第三个时期,即中国篮球运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攀登的新阶段,即第七个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战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篮球运动从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手,一方面抓篮球运动的全面普及,特别重视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另一方面狠抓竞技水平的提高,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竞赛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加快了与国际篮球运动的接轨。

1995年,篮球界在国家体委“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精神的指导下,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抓住了外商注资的机遇,与国际管理集团等外资合作,在1996年全国甲级队篮球联赛蓬勃开展的同时,举办了由前卫体协、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8个省市、部队、学校组队参加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NBA职业联赛”,这是我国初步试探职业化联赛的开端,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不欠因故暂停。此后,中国篮球协会决定以全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赛制改革为突破口,以职业化、商业化为导向,加速篮球竞赛体制改革的进程。1997年,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级联赛正式命名为“CBA男子篮球联赛”。通过十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篮球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联赛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姚明、工治郅、巴特尔、刘玉栋、胡卫东、孙军等球员的出色表现,扩大了篮球运动社会化、人文化和科技化的影响,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商业化的改革进程,“CBA联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树立形象、体现实力、拓展市场的新舞台。在赛制改革的引导下,众多篮球俱乐部纷纷建立,一种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俱乐部管理体制渐成雏形。CBA联赛从2005—2006赛季开始,改称为中国CBA职业联赛。由此,篮球学校、各种形式的夏令营、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办篮球的形式大量涌现。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资助下组织了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2004年一项新的大学生篮球赛事“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也应运而生,有600多所高校参与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和先后有十多所高校参与的中国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已经成为中国篮球运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活跃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中普及、提高篮球运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