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考:教苑守望

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考:教苑守望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设置要求,根据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的分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要结合县情、学校实际和文化传统,科学规划,分清主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彰显学校的校本特色。目前我校已进行了

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考:教苑守望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先导。思想是精神的河流,是质量的雨露。认识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面对改革的大潮,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要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实现一中的突围和跨越,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换思想,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大胆作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努力把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变成现实。我们要继续坚持践行“发展人,成就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内涵发展,坚持特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教学工作,强化校园安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2.抓好课程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学校一切的教育教学形式、内容和活动都是课程,都是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学校课程体现着办学理念,为办学服务。教师是课程的生产者,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关键角色,没有教师的积极作为和教育观、质量观的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空谈。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越发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与喜爱,但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都习惯性地把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混为一谈,误以为仅编一本教材,就可以开设课程了,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造成了实践中的混乱,影响了课程开设的效果。课程设置包含着课程名称、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内容,而校本教材一般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学素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体。课程是有思想、有目标的,它决定了培养学生何种素养的方向。有家长留言:“父母不希望你成为运动健将,我们只要你健康;我们不要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你要有一颗懂得欣赏美的眼睛;我们不希望你成绩优秀,但是希望你对知识终身孜孜以求。”这对学校课程开设的多样性提出了新要求,杭州名校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一所优秀的学校,就应该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设置要求,根据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的分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要结合县情、学校实际和文化传统,科学规划,分清主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彰显学校的校本特色。如立足我县红色文化、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石窟文化、边关文化等五大文化背景,要着力挖掘和培育具有瓜州特色的校本课程。对我校而言,立足个性化教育,要继续开发开设国学课程、书法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和国际教育课程。另外要高起点站位,研究推行跨学科、跨领域的stem教育,这种教育以科学技术为路径,以实现跨学科融合为特征,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因此,以项目引领,开发开设拓展性stem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我认为这正是对教学方法论最为辩证的理解。然而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特别是在推进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中,总会遭遇种种的质疑与非难,影响改革的进程。一些较为传统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直坚持认为“我的课堂我做主”,一直在为“讲授式”“灌输式”辩白、撑腰,固执地认为课堂不讲,要教师何用!个人教学风格就是讲授的风格,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层次不同,课程难度、深度较大,教师不讲,学生焉能听懂?总之,抱守“讲授”不放手,阻碍着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经过深入调研,与师生交流,我总结了教师们排斥新教法的主要原因。一是观念作祟。身为教师,如不能在课堂中驾驭教学、侃侃而谈,把握主动权,就会被认为是不会教学,是误人子弟,被认为没有尽到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他们的依据。二是放不下架子,摆师道尊严的谱。他们认为教师就是贤者,是智慧、知识的化身,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帮助、指导下才能开展学习。由此认为课堂就是约束、控制、管理,就是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其沿着教师的思路和预设亦步亦趋地完成任务目标。三是不愿或是惧怕改变现有已形成的教学习惯。饱受代代师徒心口相传、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教学方式的熏陶,我们许多教师也便丧失了自我,仍在继续延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方式就是典型的讲授式,有时言者谆谆,而往往听者藐藐。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而好学生只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充其量只是群众演员,学生完全没有思考、表达、展示的机会。这种课教师准备容易,上课“娴熟”“悠然自得”,倘若要进行改变,大部分教师们是极不情愿的。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掌握必需的新理念、新方法,要下功夫设计新的教学方式、流程,还要在实践中在与学生的磨合中才能定格。所以大凡增加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复杂性的改革,都会遭到教师们的反对。诚然,就如茶壶中的水垢,非一日形成,要彻底清除,须下猛药才能奏效。四是虽认识到了现在教学的不足,但是不知如何去改,即便使用了一些新方法,有了新变化,亦是心怀不安。换句话说就是对新教法缺乏自信。这是因为初次尝试改革,总有不顺手的时候,根本点在于教师还没有尝到改进教学方式后的甜头。

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以此推进教学改革,消除教学中的疑云顾虑,我校高度重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极早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学、议、导、练”的普通高中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且已经把它作为我校高中课堂教学的主推范式大面积实施推广。诚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新时代,学校必将会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教师的教学角色带来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尽快研究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移动学习、空中课堂等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微课、慕课、电子书包、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大势,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人才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目前我校已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翻转课堂的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还要总结提升,逐步推广。

4.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凝聚办学合力的旗帜。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积淀,是一种价值思考,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的、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价值认同的规范与概括,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杭州名校之所以有特色、有魅力,主要得益于其文化的彰显。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凝练出的“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远方”文化,内化成为学校的价值追求。在此旗帜下,形成了“远方”课程体系,产生了“心中有诗意,眼中有远方”的教师精神文化,而落实在教师行动中的理念便是:拒绝平庸,追求最优;敢于改变自己,敢于激励自己;成于落实,成于细节,成于创新;树立自己的形象,自信喊出“我是‘高新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学校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概括,使其成为学校共同的价值理念,使学校成为广大教职工的精神家园。

在制度文化层面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校务公开,建立起精细、规范的规章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打下基础。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和必要物质载体,是一种教育渗透的“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的校园环境要整洁、大方,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中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图片、景点,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如果说,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所谓教育生态环境的“硬件”的话,那么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教风、学风等就是“软件”了,二者共同构成一种良好的学校氛围。这种氛围虽然是无形的,却有着一种滴水穿石的神奇力量。犹如春天的小雨,润物细无声,在这种氛围中,才有了学生规范的共性和鲜明的个性,才有了学校的特色。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深化拓展我们“发展人,成就人”的办学理念,从细节设计入手,发扬光大“自强不息,永攀高峰”的瓜州一中精神。(www.xing528.com)

5.创建办学特色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引擎。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纲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全县教育工作精神,切实推进我校办学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创建特色校园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建特色校园,核心在于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立足我县教育基础、人文素养薄弱的现实,分析我校办学的短板弱势,开展特色化办学是明智之举,是突出困境之上策。据此我们制定了《瓜州一中创办特色化高中的实施方案》。我们拟对现高一、高二学生的文化素养、个性特长、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职业愿望等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评估,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分别组建文化课类重点班、实验班、普通班;艺体类音乐班、美术班、体育班、传媒班;职业教育类信息技术特长班、国防教育特色班;出国留学教育类的国际班等,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通过实施精准化的个性化辅导教育,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各有成就,最终实现人人成才、各个成功的终极教育目标。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层次和水平,也释放了教育生产力。这种特色化办学的构建,需要教育局和县政府给予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师资经费的保障。另外,提请教育局支持我校在明年秋季高中招生时,在统招计划内下达50名艺体类特长生的招录计划,为我校艺体教育的升学提供优质生源,为特色化办学开启新路子。

6.提高高考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出口,担负着成就全县人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关系着几多家庭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所以这决定了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同我们相对落后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教育资源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相适应,这是目前高中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所以抓高考就是抓主要矛盾,就是抓人民群众对办学的满意率。一是要立足这抓常规,建立狠抓高考的长效机制。学校领导要以积极务实的作风带领全体教师拼搏高考。树立忧患意识和未来发展意识,引导教师认真分析高考面临的紧迫形势,时刻铭记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自加压力,凝心聚力,认真负责,潜心钻研,无私奉献。二是要发扬“三苦”精神,创新制度机制,落实抓高考的“亮剑行动”。继续发扬“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借鉴衡水模式,汲取衡水精神,让衡水模式在瓜州落地生根。我们的基础虽弱,但要敢于挑战,要制定非常措施,实施“亮剑行动”,力争实现瓜州高考的新跨越。主要举措是:(1)分解任务指标,责任到人。学校以校长和包抓校长为主抓高考的责任人,部署学校各层级任务目标,建立责任人制度,实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目标管理模式。全面落实迎难而上、不畏困难、敢于拼搏、措施过硬的抓高考“亮剑行动”。以必胜的士气,推动高考备考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高三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激情,使高三教师树立信心,充分发扬“三苦”精神,抓住高考热点、难点,合力攻关。(2)抢抓时机,辅导提速,为高考胜出赢得先机。充分借助县、委政府和教育局对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落实高一至高三学生在周六和寒暑假免费辅导计划,提前完成新课教学任务,夯实学生学习基础,为高考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力争于高二第二学期提前进入高考一轮复习,要求教师扎实抓好一轮复习质量,稳扎稳打,避免“夹生饭”,让学生以扎实的基础实现高三冲刺阶段质的飞跃。(3)分层次、分阶段落实“一年高考三年抓”的策略机制。

7.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振兴学校的希望。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路人”,诠释了教师的责任,饱含了殷殷深情,是尊师重教的生动体现,是人民教师的无上荣光。我们广大教师唯有努力学习,加强品德修养,苦练内功,做“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才能担负起振兴民族的希望,才能办好每一所学校。在一中我们要坚持办学依靠教师,把教师当作学校的第一法宝,切实加强人文关怀,用好用足高考激励机制,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剖析的自我教育、岗位练兵比武、新课程培训、分期分批赴名校考察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调动教职工工作热情,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焕发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

总之,通过考察学习培训,我们扩大了视野,启迪了思想,增长了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描绘出了我们理想的教育愿景,即要把学校建设成求知者的乐园,求道者的圣殿,追梦者的垫脚石,磨难者的港湾……学校就是高大而宽广的肩膀,是让人可以企望的一个叫做“未来”的远方。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也充满崎岖艰险,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注释】

[1]本文系本人2018年初赴杭州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