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汉江大桥:改变城市命运的标志性建筑

襄阳汉江大桥:改变城市命运的标志性建筑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历史的车轮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全国铁路、公路大范围的修建,内河的“船”和原始的“马”渐渐失去优势。翌年4月,一座改变襄阳人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命运的大桥横空出世。这就是直至今天仍在襄阳经济发展、效能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襄阳汉江大桥,又被称作“一桥”。一桥是一座铁路公路桥,也是一座钢铁大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襄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襄阳汉江大桥:改变城市命运的标志性建筑

出丹江,汉水顺流而下,走过两岸旖旎的风光,汉江之水流淌到一座被她孕育了2800年的古城——襄阳。如果说汉江是一首雄浑的乐章,此前我们已经领略了她在秦岭南麓奔腾不息的行板、在丹江水库浩渺的慢板,那么在这里,汉江乐章进入她最富激情、最迷人浪漫的高潮部分。

襄阳位于汉江的中游,是汉江流域的一座中心城市,也是汉江流域除武汉外最大的城市。浩浩荡荡的汉江水在襄阳境内逶迤195公里,她不仅滋养着87%的土地、灌溉着70%的耕地,同时,她也以独特的魅力,将这座城市打扮得分外迷人,装点出令人惊叹的胜景。2004年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下举行的中国魅力城市颁奖晚会上,襄阳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一座古城相伴一条汉江,成为魅力的焦点。

襄阳主城区是一座双子城,美丽的汉江穿城而过,江南为襄城,江北为樊城,她伴随着襄阳城市的诞生、发展与建设,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朴实而又勤劳的人民生生不息。汉江作为襄阳人的母亲河,襄阳人对她有着深厚的情缘,于是在襄阳段,汉江又有了一个昵称,襄阳人亲切地叫她“襄江”。

宛如一道长虹般的汉江傍远山,穿古城,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无论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是在皑皑的白雪中;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汉江都会呈现出一派气势恢弘的景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过千古绝句,流传至今。唐代田园诗人王维于740年在襄阳泛舟汉江,有感于汉江之气势,两岸之风光,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上众多的风云人物,都曾蒙受汉江的膏泽,在这片土地上成就功业、流芳千古:春秋时期玉石鉴赏家卞和、战国时期辞赋家宋玉东汉时期政治家刘秀、东汉建安时期文学家王粲、三国时期政治军事诸葛亮东晋史学家习凿齿、东晋佛学家释道安、南朝编纂家萧统、唐代诗人孟浩然、北宋书画家米芾……一代代汉江的子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装点着她的煌煌容光、彬彬风仪。

樊城,北望中原大地,汉江为南行东去提供了便捷之径,传统京剧故事《战樊城》就发生在这里,可见樊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军事重镇。襄阳,战国时楚置北津戍,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襄阳一直是州、郡、道、府、路的治所。三国时刘表荆州,其治所即在襄阳。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早在汉代、三国时期,襄阳就成为历史的大舞台,诸多英雄人物在这里演绎着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数不尽的故事和文化遗迹

穿越千年岁月,美丽的汉江浩浩然流淌于天地之间,在襄城与樊城之间静静地穿过,她没有长江的拍岸惊涛,没有黄河的翻天浊浪,只有一江碧水荡起万顷粼波缓缓东行。每当风和日丽之时,汉江宛如一位娇羞可人的少女,身着轻罗纱裙,翩翩舞动于襄城与樊城之间。放眼望去,水天一色,不时会有一群水鸟结伴飞过。江面上和风徐徐,江水依依,微微泛着涟漪,碧绿的江水好似一块温润的碧玉,让人禁不住想去抚摸她。宽阔的江面,像群山飘落的丝带,在辽阔的旷野上柔柔地蜷曲着,柔柔地弯卷着,与金色的岸滩相间交互,时而又如野马金鬃般一路奔涌而来。放眼水之尽头,层层叠叠的山峦像排排凝固的浪峰,把满江洪流挤作了窄窄的丝线。

汉江南岸,群山起伏,景色醉人,厚重的古城墙,见证了襄阳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沿着古城墙而伸展的滨江大道,古朴中带着清新的浪漫。转眼北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矗然而立;顺江而生的沿江大道缤纷溢彩、花团锦簇,和着樊城现代化的新兴城市与对岸古朴的历史名城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和谐共存。

襄阳与汉江密不可分,而与横江其上的汉江大桥亦唇齿相依。在这里,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襄阳自古繁华,素有“南船北马”之称。在历史上,汉江虽然紧密连接着襄阳南北两城,但是,她也成为二城交通往来、贸易交流的一个天然屏障。千百年来,襄城与樊城只能依靠舟楫往来,这种舟是一种被襄阳人称为“划子”的小木船,不仅运载能力差,且遇风浪时也很危险。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铁船来往。《襄樊市交通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1961年5月7日,‘龙卷风’袭击襄樊,全港落水船员240人,死亡45 人,东风2 号客轮被刮沉。”类似的灾难发生在汉江上绝非一次两次。当历史的车轮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全国铁路、公路大范围的修建,内河的“船”和原始的“马”渐渐失去优势。

1969年9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襄江两岸拉开序幕。翌年4月,一座改变襄阳人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命运的大桥横空出世。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襄阳两岸人告别了几千年舟楫摆渡的历史,可以自由地穿行于汉江南北;同时,之前像被一道“天河”隔开而只能隔江相望的襄、樊二城,从此被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这就是直至今天仍在襄阳经济发展、效能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襄阳汉江大桥,又被称作“一桥”。一桥的建设,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条件下,从动工到通车,共用时194 天时间,建成了常规需两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还为国家节约了数百万建设资金。这个纪录就是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伟大的奇迹。

大桥的建成,将襄阳的过去和现在联结起来,其本身就是襄阳人民团结一心、勇于奉献、克难奋进、一往无前精神的见证。一桥是一座铁路公路桥,也是一座钢铁大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襄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1992年5月1日,在汉江大桥建成22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桥——“长虹大桥”,也就是“二桥”——在不远处落成通车,汉江大桥终于结束了“孤单”的历史。

铁龙般的一桥与彩虹般的二桥,连接着襄城与樊城两座城,与悠悠汉江水组成了一幅不可分割的襄阳美景。这正是:

一桥飞架南北,

长虹横跨两岸。(www.xing528.com)

巧借一江碧水,

十里风光尽显。

每当暮色渐沉,殷殷夕阳胶附天边,艳红的晚霞似天空涂擦的朱红粉底,衬映着苍茫的群山和水色迷离的滚滚江流。站在滨江大道,可以看见长虹桥下余晖残照中汉江粼粼的水波被拉出长长的万道金光。桥上车流如织,一派繁荣之景。桥下渡船穿梭,缓缓而行。与长虹桥遥相呼应的汉江铁桥在夕照下像披上了一身耀眼的金甲,高耸的铁架像钢铁巨人横卧桥面,发出金属的熠熠光辉,一条铁龙拖着长长的身影正从巨人的怀抱中穿行而过。

2011年11月,一座被命名为“东津大桥”的跨江桥梁开始建设。它西起襄城,横跨鱼梁洲,东至襄阳东津镇。2013年9月29日,东津大桥全面通车,襄阳人称其为“五桥”。

而在此之前的2009年9月27日,另一座跨江特大桥梁动工兴建。经过四年的艰苦建设,2013年9月29日,被命名为“卧龙大桥”的襄阳首座斜拉桥正式通车。“卧龙大桥”亦被称作“汉江三桥”,它在建成之日起便突破了诸多第一:汉江流域横跨最大的斜拉桥,襄阳投资最大的桥梁,襄阳最宽的桥梁(主桥宽35米),襄阳首座采用BT 模式兴建的桥梁。

至此,襄阳城区内,从西往东依次建有高速公路桥、卧龙大桥、长虹大桥、汉江大桥、东津大桥五座桥梁。它们横跨于汉江之上,形态各异、各有千秋,发挥着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外环交通、市内交通等功能,使汉江两岸的通行便捷、通畅。

江边的游人熙熙攘攘,踩着沙滩,吹着江风,带着孩子和家人在嬉戏中感受着母亲河的慈爱。喜爱游泳的人三五成群,在江水中逆流而上,在江面上成为一个剪影。“到江边转转”也成了襄阳人休闲散步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江边广场,霓虹初上,音乐响起,舞者欢畅。正如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

襄阳行乐处,

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

花月使人迷。

南岸的古城伴随着汉江静静地矗立着,虽历经千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北门城楼面临汉江,明万历四年(1576年),襄阳知府万振孙所题写的“临汉门”三个大字,如今仍镌刻在城门楼上。厚厚的北门城墙与汉江天堑在冷冰器时代是完美的城防体系,它与东、南、西三面宽阔的人工护城河组成了“铁打的襄阳”。《图经》说:“往者,常筑樊城以为守襄计,夫襄阳与樊城,南北对峙,一水衡之,固掎角之势。樊城固则襄城自坚,襄城坚,则州邑自安。然则襄阳者天下之咽喉,而樊城者又襄阳之屏蔽也。”

襄阳的古城墙与襄阳的汉江水,是襄阳最具魅力的历史符号,也是襄阳最美的景观。然而,在千里汉江上游,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小水电、水库数百座,远远超过流域生态环境承载极限。加之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汉江襄阳段水量也随之减少,水位下降,航道中断,甚至出现了大片河床裸露、千疮百孔的枯水季。襄阳的母亲河已到了几近断乳的困境。

2010年7月,一座大型水电站的竣工改变了襄阳汉江的命运,这就是位于襄阳市城区下游17公里处的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

这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确定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交通部三个阶段现代化战略目标和汉江2020年实现全线渠化的关键工程。该工程是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的项目。崔家营航电枢纽建成后,使崔家营坝址以上33公里汉江航道由300吨级提升到1000吨级的通航标准,由此也彻底改变了汉江襄阳段的命运。

如今的襄阳汉江水,又恢复到从前的浩渺,甚至水位更高,水势更大。站在汉江之畔,目所能及之处,水光潋滟,碧波漪澜。这一江绿水啊,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襄、樊二城之间。在这里,她既不像一个小姑娘那样顽皮,又不似一位老妪般垂暮,她所透出的,是一位充满着生命力与神奇力量的神女的美丽端庄、淑雅文静,而又气度不凡。江面上,“汉江女神号”游船鸣笛而行,沿着江水顺流而下,穿过长虹桥,在樊城沿岸一排排高楼大厦的映衬下,一幅现代化沿江都市的画面跃然眼前。江对岸,就是那座历经千百场战争依然屹立不倒的襄阳城和当年朱序母亲筑起的夫人城。城墙下面,就是李白诗文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共唱《白铜鞮》”的十里长堤——老龙堤。离那宽阔护城河的不远处,有三国时期著名的“马跃檀溪”。视野尽头的一抹青山,正是王维笔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岘山,那里有当年人们纪念羊祜的“堕泪碑”、唐朝诗人杜甫的衣冠冢,也曾经是历朝军队围攻襄阳城时的屯兵处。沿岸的几个码头停靠着数艘渡船与货轮,不过,现在乘坐渡船已成为襄阳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穿过铁路一桥,顺江而下目光所触到的是江心的一片绿洲,这个被称作城市“绿心”的江心洲,便是襄阳市目前正在打造的城市生态乐园——鱼梁洲。孟浩然不但在鱼梁洲上“踏雪寻梅乐逍遥”,还在其诗《夜归鹿门山歌》中描述了“渔梁渡头争渡喧”的景象,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感慨道:“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波澜壮阔的汉江,在这里不再仅仅是一条有形的江,而是一个诗意的空间、心灵宁静的家园,时刻无声无息地滋润、哺育着质朴善良的襄阳人。一切的悲欢离合、诗情画意、鼓声号角,都在这里进行了令人惊讶的融合。古代的很多民间传说,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是“水淹七军”、“夫人筑城”,或是“岳飞克襄”、“金花守襄”的历史故事,它们都与水结合得如此紧密——蓦然间,所有的历史与传说、城市与风光,都是在水的氤氲中翩跹起舞,成就了岁月与神奇相结合的永恒风采。

美丽的汉江水、独特的汉江桥、古老的襄阳城、善良的襄阳人,它们将穿越时空的古老与现代、繁华与安逸、喧闹与宁静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组成了都市风情中少有的绝美画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