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新课程中创建学生自主互动教学体系

在新课程中创建学生自主互动教学体系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提出了把实践引进课程的设想,着力构建一个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个体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开放性课程体系。一是构建配套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学科单元活动课。学科活动课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与学科课程形成了优势互补。二是开展综合活动课探索,构建多学科相互交融的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中创建学生自主互动教学体系

我们提出了把实践引进课程的设想,着力构建一个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个体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开放性课程体系。一是构建配套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学科单元活动课。即以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学科的单元知识点为依据,充分挖掘其生活的拓展点、运用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出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活动课例,架起课内外、校内外联结互补的学习桥梁。学科活动课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与学科课程形成了优势互补。二是开展综合活动课探索,构建多学科相互交融的课程资源。此外,我们组织了“百名校友教我学”的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编写《优秀校友教我学》一书,把写作、采访、口语交际、情感与态度等多目标的训练融合起来,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

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我校教学改革迈上了新台阶,师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等良好学习品质逐步养成。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创而教的新思想,教师的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准明显提升,步入科研促教的成功道路.

附:自主学习教案

初中物理研究性自主学习教案

17.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探究学习过程:

一、分子运动

1.设计问题情景一

在加热过的投影仪上滴一滴水,请学生观察现象(水逐渐消失),并说明(蒸发)。

请学生猜想这是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猜想。

(提示: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分子到哪里去了)

1.1生活实例

香水(酒精,酸醋)打开瓶盖后——湿衣服变干——夏天闻到的汗嗅味——

以上都是用鼻子闻到的,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让我们用眼睛观察到。

请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1)、(2)、(3)

演示课本中图17-7(投影)

NO2

空气

该实验想证明什么

气体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

设问:

某同学在做课本中某一实验时,操作了如下三幅图(投影)

NO2

空气

(1)该同学上述操作是否有误请说明(举类比事例)

2.设计问题情景二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和表现很好,那么物质的另外两态中有没有分子?分子在里面又是怎样的呢?你能否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地设想一下?

2.1生活实例

毛笔写过字后在水中清洗时会有什么现象?

你吃过红烧鱼、红烧鸡的吗?

你是否留心过放在墙角的煤,时间长了后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3.设计问题情景三

分子运动能引起什么——扩散。

扩散是什么?只有液体有扩散,对吗?扩散有快慢吗?说说你的想法。

演示课本实验17-9

生活实例:炒菜和腌菜谁来得快?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投影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你联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先演示实验17-10肥皂膜实验

我做这个实验想干什么——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实际生活实例:

用粉笔写字,黑板上留下字迹;

用胶水贴邮票,胶水干后很难直接把它完整地揭下来。

2.先演示实验17-11实验

我做这个实验想干什么——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实际生活实例:

在满满一杯水中慢慢加入一匙糖,水会不会溢出来;

用粉笔写字,会在黑板上留下字迹,而且时间长了很难擦掉;

把两块橡皮压在一起,时间长了会粘在一起。

问题:为什么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请学生上台拉铁丝,拉棉线,压铁棒,说明为什么。

结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3.你设想一下,假如分子间只有引力会怎么样

先演示实验17-12实验

直接说明什么——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间接说明什么——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实际生活实例:

自行车内胎打气,起初空气很容易压入车胎,可到后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为什么?

看来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出示模型:分子间关系(举类比事例)

当r>10-10m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当r>10-9m时(分子直径的10倍),引力和斥力都很小,以致于可以忽略了。

4.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里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投影

思考题:将打足气的气球扎紧后,过几天会瘪了,你能从这一现象中说出分子的哪些知识?

三、完成课堂检测

生活实例——投影

生活实例:

香水(酒精,酸醋)打开瓶盖后——

湿衣服变干——

夏天闻到的汗臭味——

生活实例:

毛笔写过字后在水中清洗时会有什么现象?

你吃过红烧鱼,红烧鸡的吗?

你是否留心过放在墙角的煤,时间长了后会有什么现象?

生活实例:炒菜和腌菜谁来得快?

生活实例:

用粉笔写字,黑板上留下字迹?

用胶水贴邮票,胶水干后很难直接把它完整地揭下来。

生活实例:

在满满一杯水中慢慢加入一匙糖,水会不会溢出来;

用粉笔写字,会在黑板上留下字迹,而且时间长了很难擦掉;

把两块橡皮压在一起,时间长了会粘在一起。

问题:为什么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用力拉铁丝,拉棉线,压铁棒有什么现象,说明为什么?

生活实例:

给自行车内胎打气,起初空气很容易压入车胎,可到后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为什么

愚公移山列子》自主学习教案

课型:自主学习

教学目的:认识愚公形象,把握寓言的寓意;认清“愚公不愚”道理;

理解愚公精神,学习愚公精神。

教学重点:把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对比、衬托手法和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设想:采用“预习提问——诵读讨论——互问互答——谈学后感”的教学形式。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初步认识愚公形象,鼓励学生从字词、故事情节两方面研读讨论,争取当堂背诵第3段;第二课时鼓励学生从愚公形象特点出发,把握寓言的寓意;认清“愚公不愚”道理;更深刻的理解愚公精神,进而产生学习愚公精神的愿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检查预习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例()汝()魁父()荷担()箕畚()()孀妻()始龀()

智叟()穷匮()曾不若()亡以应()一靥()陇断()

2.解释加点的词。

投诸渤海之尾()且焉置土石()

①诸将皆失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曾能损魁父之丘()寒暑易节()

曾不若孀妻弱子()天下事有难易乎()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齐读。

四、看注解,试译全文,注意重点词句

1.通假字:指——直、惠——慧、厝——措、亡——无、反——返

2.重点词语:阳阴、惩、险、迂、彻;且、焉、以、之

3.翻译下列句子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五星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①甚矣,汝之不惠。

五、讨论问题

1.愚公为什么下定决心‘移山”?

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

3.哪些人响应愚公的号召,参加了移山的行动?(www.xing528.com)

4.移山的工作做起来顺不顺利?遇到哪些困难?请学生从书中找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5.“移山”的结果如何?

讨论归纳后板书:

1.两山规模、位置:方七百里、高万仞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移之难

2.移山原因:塞迂

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办法:投诸…

移山行动叩石里壤寒暑一反——移之艰

3.移山冲突:

智叟实愚

愚公实智——移之坚

4.移山结局:无陇断焉

六、作业

1.背诵第3段。

2.诵读课文大胆质疑,填写《自主学习提问单》,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谁的问题切中本文的要害,谁的问题有创意

(第二课时)

一、预习

诵读课文大胆质疑,填写《自主学习提问单》,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谁的问题切中本文的要害,谁的问题有创意。

二、导入新课

播放江涛的《愚公移山》的歌曲,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小组交流讨论,筛选问题

六人一组,交流提问单,找出提问最多的人。讨论解决部分问题要求写下答案要点,评出至少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参考预习提示中的学习要求)。

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小组讨论,视情况参加某一小组的讨论。

四、讨论“最有价值的”问题

1.表扬提问最多的人。

2.鼓励各组用“最有价值的”问题考查其他组的学习情况。

3.遇到难题,集体讨论解决;若是偏题、怪题,教给方法或引导学生课外个别解决。

附:讨论提问中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理解: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望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4.寓言用了哪些东西来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理解: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五、谈学后感

讨论后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

寓意——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六、课外作业

寄给愚公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列子》

愚公精神——克服困难。

愚公——一心为公,不怕困难,毅力顽强,敢于斗争的老人形象。

寓意——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对比:

“愚公”不“愚”:目光远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智叟”不“智”:目光短浅(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歌词:江涛

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

唱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

哦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品味小说,感悟人生──小说单元自主探究学习教案整理

【课前准备】

1.完成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第二、第三单元的小说阅读任务。

2.开展“品味小说,感悟人生”的探究性学习。按照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申报课题。学生个人或小组通过阅读小说确定研究对象,如小说人物、小说情节等。指导学生研究对象宜小不宜大,力求有深度,有新意,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②相关阅读。通过家中藏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广泛阅读作者生平事迹、其他作品、后人评论等相关文字。

③资料摘抄。把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抄成笔记,做成卡片,并附上简短的评论或说明文字。

④研究思考。请教指导老师,拜访专家学者,小组讨论,整理相关资料,梳理印证,去伪存真,除疑难,拨迷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艰难的裂变意味着新生,孕育的过程不亚于收获成果。

⑤形成成果。有一人主笔,集集体智慧,融探索研究的结晶,列好提纲,整理成小论文。要做到品味小说与感悟人生相结合,文理清楚,资料翔实,文章明白晓畅。

⑥时间安排。三周。考虑到学生时间紧,又主要在课外,而小说的阅读量大,所以尽可能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

【教学过程】

师:我们在寒假里布置同学们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面有这样几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个“味”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生1:“味”不但有小说的内容之味,更有人生之味。仔细品味,其“味”无穷。

师:很好。我们品味小说,其实也在感悟人生。

1.板书课题:品味小说,感悟人生。

2.汇报答辩。

师:我们用了三周时间进行了以“品味小说,感悟人生”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同学们热情高涨,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也有了丰厚的回报。今天,我们进行汇报答辩。

小论文1:

别里科夫——灵魂扭曲的人生

提到别里科夫,我们就觉得他滑稽可笑,他总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甚至连雨伞、小刀也装在套子里,他努力把整个城市都装在套子里。太太们不敢办家庭戏剧晚会,教士们不敢吃荤,不敢打牌。大家不敢大声说话,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十五年,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

这样认识别里科夫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全面的。别里科夫是一个灵魂被扭曲的悲剧人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其性格的裂变,生命的压抑,人性的卑微。

人都是渴望过美好日子的,然而别里科夫什么也没有。他的卧室很小,活像一只箱子……房子里又热又闷……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他通宵做噩梦……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他没有朋友,更没人喜欢他。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别里科夫很知足,以他那样的生存状态,不知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下多么大的决心,才敢跟华连卡恋爱。他把华连卡的照片摆上桌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迟到的爱情,结果这份爱成了悲剧。别里科夫在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笑声里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到家,他第一件事情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他倒在床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别里科夫可恶又丑陋,在别里科夫死后感到“大快人心”,可是“一个礼拜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一个别里科夫倒下去,一千个“别里科夫”站起来。在沙皇专制制度下,许多人都正在慢慢地变成“别里科夫”。所以,别里科夫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是一个被扭曲了灵魂的人。我们需要的是民主与科学,让别里科夫的灵魂生活在民主与科学的阳光下,摆脱阴暗,走向健康的生活。

生问:在民主与科学的阳光下,不也有“别里科夫”式的人吗?

答辩:我们阅读分析小说应当根据小说情节来分析人物,不能脱离小说凭空推测,那样我们的结论会没有根据,很容易加进自己的主观臆断。在民主与科学的阳光下的“别里科夫”,那又需要有人再写一篇小说了,等到那篇小说发表了,我们再一起讨论在民主与阳光下的“别里科夫”吧。

教师点评:阴暗,封闭,卫道士,是我们对别里科夫的评价,这位同学能另辟蹊径,品味出了别里科夫的另一面,想人所未想,这不正是创新吗?就连我听了也很有启发。别里科夫生活在沙皇专制制度下,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从人性的角度,确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灵魂的人。就这一方面讲,他也是一个受害者。这也是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原由所在。

小论文2:

玛蒂尔德——追求梦想的人生

在小说《项链》里,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她梦想那些精美的晚餐……梦想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小说通过项链的故事,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玛蒂尔德被虚荣心腐蚀,导致失去青春的悲剧。

首先,我不认为这是悲剧,玛蒂尔德相反是获得了幸福。十年前,她觉得生活“很不幸,懊恼、郁闷、不安、忧愁”,感受不到家庭的幸福,觉察不到丈夫的悉心呵护。十年后,她和丈夫同甘共苦,患难见真情,她收获了爱情;她从云端里掉到地面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她收获了人生。

其次,我也不赞同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人的看法。按照小农意识思想,人就要安分守己,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然而,谁不想活得生活幸福、受人尊重?最可悲的是不但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动力,就连梦想也无影无踪,生活麻木、冷漠,缺乏激情,也谈不上情调、境界。

难能可贵的是玛蒂尔德从小就在心里孕育着梦想,虽然她的生活圈子从一个小职员家庭到另一个小职员家庭,没有什么变化,可她从来都没有丢掉自己的梦想,这正是玛蒂尔德精神气质美丽高雅不同于其他人之所在。所以,她在晚会上压倒了所有贵夫人——尽管她们衣着更加华丽,珠宝钻石全身武装。她实现了少女时期的梦想,她在梦想里潇洒走了一回。即使十年辛苦,青春逝去,又何怨哉?这种人生的境界又岂能是凡夫俗子、世俗眼光所能够衡量的?拥有梦想——可贵,实现梦想——可贺,十年辛苦——可敬。正是十年辛苦,玛蒂尔德找回了自己的生活目标,看清了自己的价值,考验了自己的爱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的玛蒂尔德生活会更幸福,梦想会更绚丽多彩,脚步会更扎实。人生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人生需要梦想,更需要追求梦想,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应踏平坎坷成坦途,过一个轰轰烈烈、无怨无悔的人生。

生问:你为什么欣赏玛蒂尔德这种有梦想的人生?

答辩:玛蒂尔德生活在一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有钱才会受人尊敬,挣钱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玛蒂尔德虽然梦想与现实差距甚远,但她没有出卖自尊,也没有回避贫穷。我们应当看到,玛蒂尔德是在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谋幸福,也正是丢失的项链使我们看到了玛蒂尔德身上可贵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总抱怨自己生活平庸,没有亮色,甚至连梦想也懒得编织,这也衬出了我们内心的可悲之处。让我们勇敢的剖析自己的人性中的弱点,正视自己的现实,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真正目标。

教师点评:马丹同学非常坦率,让我们从玛蒂尔德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所以,小说要经常读,因为常读才能出新。

小论文3:

杜十娘——追求幸福自由的勇敢的人生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刻画了杜十娘这样一个苦苦追求爱情和幸福而不得的悲剧形象,读后令人唏嘘不已。杜十娘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带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一场丑恶的交易,她刚跳出一个魔窟,又落入另一个魔窟。满心的欢喜迎来的是令人绝望的打击。她该怎么办,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无声。

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当时的社会是容不得女性的独立的,女人的一切只能靠男人来决定。杜十娘那么有钱,可当时的环境,钱又怎能拯救她的悲剧呢?今天我们看来,她后面的路条条都走不通,即使李甲一心一意爱她,李甲的家庭也通不过。再退一步,周围的环境也容不下她。因为整个的社会容不下她,她的思想和整个社会格格不入,而她的斗争力量又是单薄的。但,杜十娘是伟大的,她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她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向那个社会发出了最强烈的呼喊,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爱情的不容亵渎,人性的伟大,人格的崇高。所以,我们今天的爱情及幸福生活才显得意义深远。

我从内心里被杜十娘追求幸福的举动所震动,她是一个弱女子,她的勇敢又是当时李甲那些丑陋的男人不能比拟的,杜十娘勇敢追求幸福的行为比她的死更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今天的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赶上一个好时代,我们应当加倍珍惜我们的生活,踏踏实实地把握自己的幸福人生。

生问:你为什么欣赏杜十娘的悲剧?

答辩:我们应当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杜十娘追求爱情和幸福是失败了,但她表现出来的女性的坚强、勇敢、自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教师点评:刘梦佳同学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师小结:这次“品味小说,感悟人生”探究性学习,很多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比较好的小论文还有:

(板书)

祥林嫂——苦苦挣扎求生存的顽强的人生贺心海

水生嫂等——战斗里成长的乐观的人生孙靖

葛朗台——自私自利贪婪的人生梁鑫

陈奂生——代表中国部分农民的有待新生的人生段琳

教师总结:小说欣赏是我们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重头戏,我们进行小说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深入到课本中去搞类比,搞综合;又能到课题之外搞迁移,搞实验。闻一知二,由浅入深,提高素质,力求创新。

我们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小说进行了玩味和鉴赏,同学们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感悟人生,收获颇丰。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令人振奋。希望同学们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自己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

点评:

本节课学生准备充分,占有资料翔实,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思维敏捷,对所学的问题有深入的探究和研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使这节课达到了“品味小说,感悟人生”的教学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