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全解》第三篇:孔子谈季氏与八佾篇

《论语全解》第三篇:孔子谈季氏与八佾篇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④?”②八佾(yì):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即八行八列的舞队。译 文孔子谈论到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中使用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舞蹈行列,这种事情都忍心做,他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啊?”(二)三家者以《雍》彻①。

《论语全解》第三篇:孔子谈季氏与八佾篇

(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 释

①季氏: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季氏可能指的是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②八佾(yì):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即八行八列的舞队。

③忍:忍心,狠心;一说容忍;今从前说。

④孰:疑问代词,什么。

译 文

孔子谈论到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中使用了天子才能使用的舞蹈行列,这种事情都忍心做,他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啊?”

(二)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 释

①三家:指鲁国当政的三卿:仲孙、叔孙、季孙。《雍》:《诗经》中《周颂》的一篇,是周天子祭祀完毕撤去祭品时所唱的歌。

②“相维辟公”两句:《雍》中的诗句。相:助祭的人。辟公:指诸侯。天子:主祭的周王。穆穆:严肃静穆的样子。

③堂:祭祖的庙堂。

译 文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他们祭祀祖先完毕时,唱着《雍》诗撤去祭品。孔子说:“《雍》诗中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严肃静穆。’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凭借什么唱此诗呢?”

(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 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这样的人会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一个人没有仁德,又怎样对待音乐呢?”

(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 释

①林放:姓林,名放,鲁国人。

②易:治理,整治;这里指治理丧葬周全完备。

译 文

林放问礼的本意是什么。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一般礼仪来说,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对于丧礼来说,与其仪式上周全完备,宁可内心沉痛悲伤。”

(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 释

①夷狄:古代对华夏族以外异族的泛称。

②诸夏:中原地区华夏族居住的各诸侯国。亡(wú):无。

译 文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比不上中原各诸侯国没有君主。”

(六)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注 释

①旅:祭名。古代只有天子才能祭祀名山大川,诸侯只能祭祀在他境内的名山大川。季氏作为鲁国大夫,祭祀泰山,不仅僭越了鲁国诸侯,更僭越了周天子。

②冉有:孔子的学生,姓冉,名求,字子有,时任季氏家臣。

③救:制止。

④“曾谓”句:意思是说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居然接受这越礼的祭祀吗?

译 文

季氏将前往泰山祭祀。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七)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 释

①射:射箭,此处指射礼,即周礼规定的射箭比赛。

②揖让:表示谦让。升:登堂,此处指登阶入堂,进入比赛场地。

译 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可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射箭吧!比赛开始前,他们相互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赛,赛后则下堂饮酒。这样的争也是君子之争。”

(八)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 释

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姬姓氏名商,字子夏。

②“巧笑倩兮”三句:巧笑,笑得美好。倩:形容笑容美好动人。美目:美丽的眼睛。盼,眼珠黑白分明。素,白色。绚,色彩华丽。

③绘事后素:绘,绘画。后素:即后于素,意思是绘画先以白色为底,后施五彩。

④礼后乎:意思是礼后于仁乎。

⑤起:通“启”,启发。

译 文

子夏问道:“古诗说:‘俊俏的脸蛋笑得真动人啊,眉眼转动真妩媚啊,白净的脸上装饰得真美啊。’这几句诗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说:“你看绘画,不也是有了白色的底子,然后画上色彩吗。”子夏说:“是不是说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商啊!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注 释

①杞:国名,夏禹的后代,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征:证明。

②宋:国名,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③文:历史典籍。献:贤才。

译 文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讲明,但夏的后代杞国却不足为证;殷代的礼仪制度我也能讲明,但它的后代宋国也不足为证。这是因为杞、宋两国的文献和贤才不够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能引以为证了。”

(十)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 释

①禘(dì):祭名。古代只有天子才能举行这种祭祀祖先的大祭。

译 文

孔子说:“举行禘礼,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十一)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注 释

①示:通“置”,摆,放。

译 文

有人向孔子请教有关禘礼的道理。孔子说:“我不知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治理天下,应该犹如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简单吧!”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十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注 释

①祭:此处指祭祀祖先。

②与:参与。

译 文

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跟前一样。祭祀神灵就好像神灵在跟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没有亲自参加祭祀,(由别人代替)就像没有祭祀过一样。”

(十三)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 释

①王孙贾:卫国大夫,卫灵公的大臣。

②奥:屋内西南角的位置,古人认为那里有神。

③灶:指灶神,灶神的地位比奥神低,但人们认为灶神能通天。

④无所祷也:意思是祭祀神灵都没有用处了。

译 文

王孙贾问道:“‘与其献媚于奥神,不如献媚于灶神’,这句话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话说得不对。得罪了上天,怎么祈祷神灵护佑都没有什么用。”

(十四)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www.xing528.com)

注 释

①监:借鉴。二代:指夏、商两个朝代。

②郁郁:形容文德繁盛。文:指礼乐制度。

译 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制定的,多么丰富美好啊!我遵从周朝的礼仪。”

(十五)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 释

①大庙:帝王的祖庙。此处指周公庙

②鄹(zōu)人之子:指孔子。鄹,春秋时期鲁国地名。鄹人,指孔子父亲叔梁纥,他曾做过鄹邑的大夫。

译 文

孔子进入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礼啊?进入周公庙,每件事都问。”孔子听见后,说:“这正是礼啊。”

(十六)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 释

①射:此处指比赛射箭。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

②科:类别,等级。

译 文

孔子说:“射箭不以能否射穿箭靶子为主,因为人的力量各不相同,这是古人的道理。”

(十七)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 释

①告朔:指诸侯告朔之礼。饩(xì)羊:用作祭品的羊。

译 文

子贡想要把每月初一祭祀祖庙的活羊去掉。孔子说:“赐啊!你爱惜的是那只羊,我爱惜的是那个礼。”

(十八)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 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完全按照礼节,别人却认为这是谄媚。”

(十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 释

①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

译 文

鲁定公问道:“君主役使臣子,臣子倚奉君主,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道:“君主按照礼来役使臣子,臣子用忠心来倚奉君主。”

(二十)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 释

①《关雎》:《诗经》第一篇,主题是描述贵族青年男女间的爱情。淫:无节制。

②伤:过度悲伤。

译 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欢乐却不放荡,哀怨却不伤心。”

(二十一)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 释

①社:土地神。此处指祭祀时给土地神设立的木质牌位。宰我:孔子的学生,姓宰,名予,字子我。

②夏后氏:夏朝。

③遂:完成。

④咎:怪罪,责备。

译 文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社主的事情,宰我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百姓战栗。”孔子听到这话,说:“已经做过得事情不用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追究了。”

(二十二)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 释

①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姓管,名夷吾,字仲,齐桓公的宰相,力主改革。

②三归:关于三归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解释是按常例应缴纳给公家的市租;第二种解释是指三处府第;第三种解释是指管仲所筑台名;第四种解释是藏钱币的府库;第五种解释是地名;即管仲的采邑;第六种解释是娶三个女子;今认为应取“市租”的说法。

③摄:兼差。

④塞门:在门口竖立的短墙,相当于后来的照壁。按照礼制,此为天子诸侯所用。

⑤反坫(diàn):用土堆成的放置器物的台子。

译 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小啊!”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大量市租收入,他的下属官员都是专职而不兼任职事,怎么能算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管仲懂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殿门口竖立照壁,管仲也这样做;国君为了两国君主交好,在堂上设有放置酒器的台子,管仲也如此做。如果说管仲都懂礼,还有谁不懂礼呢?”

(二十三)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注 释

①大师:古代主管音乐的官员。大:通“太”。

②翕(xī)如:形容乐声开始时的振奋。

③从(zòng):通“纵”,展开,放纵。

④纯如:乐曲的旋律和谐

⑤皦(jiǎo)如:乐声分明清晰。

⑥绎(yì)如:音律连续不断。

译 文

孔子把演奏音乐的过程告诉鲁国太师,说:“音乐演奏的全部进程是可以知道的。一开始,乐声兴奋而振作,接着乐声纯一而和谐,清晰而明亮,连绵而悠长,乐曲就这样完成了。”

(二十四)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 释

①仪:地名,卫邑,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②丧:失掉,此处指失去官职。

③木铎(duó):铜制木舌的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常摇铃召集众人。

译 文

仪地的边疆守官请求与孔子见面,说:“凡是来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和他见面的。”跟随孔子的学生带他见了孔子。他会面后出来说:“你们这些学生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官职呢?天下无道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上天将把夫子当作木铎来引导众人。”

(二十五)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 释

①《韶》:相传为虞舜时期的乐曲名。

②《武》:相传为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名。

译 文

孔子谈论《韶》乐,说:“歌曲旋律美妙极了,表现的内容也好极了。”谈论《武》乐,说:“歌曲旋律美妙极了,但是思想内容却没有完善。”

(二十六)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 文

孔子说:“身居上位的人不宽厚,行礼时不恭敬,参加丧礼不哀伤,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