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茶叶博物馆、药堂

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茶叶博物馆、药堂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是藏放四库全书的七大书阁之一。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龙井乡、三面环山,面临南高峰。属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集文物、旅游、经贸于一体。博物馆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分窑址的科学保护、专题文物陈列、作坊复原陈列与仿制制作诸部分。药堂已正式建成了国内唯一的中药博物馆,有介绍中药起源、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展览,设有来宾兴趣堂、药膳厅等。药堂已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茶叶博物馆、药堂

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

位于孤山南麓。1929年,以原情斋行宫改建而成。初为西湖博物馆,收藏和陈列品多与西湖相关。建国后改为浙江博物馆,再改称浙江省博物馆。馆内的展品主要有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以及铜器、青瓷、历代书画等。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的河答平原上,1973年开始发掘。

铜器中可见商代的铜帆、铜饶,春秋时期的铜剑,其中有越王勾践之孙的剑。铜器中最多的是铜镜,驰名者首推绍兴所产的车马人物镜。

浙江是古代青瓷的发源地之一,馆内收藏的越窑青瓷和龙泉青瓷都是瓷中名品。

馆内的其他藏品中,以“浙派艺术”为背景,历代书画和金石篆刻也是别具特色的。还有历代钱币和用于雕版印刷的珍贵文物,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就是在杭州完成的。

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是藏放四库全书的七大书阁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咸丰十一年(1861)遭火焚毁,重建于光绪六年(1880)。这是一座木结构六开间的二层建筑,造形仿照明代的宁波天一阁,屋面是重檐歇山顶,面向西湖,背倚孤山而建,阁前还有碑亭、曲廊、叠石和水池,皆顺应地势布局。碑亭一在阁南,碑文是颁发《四库全书》的谕旨和乾隆题诗;另一在阁东,碑上刻光绪题“文澜阁”三字。若作上溯,此地原是圣因寺的玉兰堂。

浙江图书馆

1908年创立,初在大方伯里(今解放路东段),有藏书七万卷。1911年,从孤山清行宫划得青白山居,使馆舍有所扩展,又从文澜阁接受了《四库全书》,1928年,在大学路也新建了馆舍。现在,将大学路馆舍设作综合部,将青白山居设作古簿部。全馆藏书在80年代已达到230万册,其中古籍部藏书125万册,内有善本书18万册,地方志2千余种(3万余册)。著名的《四库全书》,是馆藏中的“镇山之宝”。这套丛书的一部分在1861年文澜阁火焚中散失,后由杭州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搜求和补钞了万册左右。1915年,浙江图书馆前馆长钱念劬主持补钞了315种。1923—1926年,当时的省教育厅长张宗祥主持补钞了210种。

中国茶叶博物馆

在杭州西湖龙井乡、三面环山,面临南高峰。占地33.43亩,建筑总面积达3100平方米。四组建筑楼由花廊、曲径、假山、才榭相连,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一号楼为陈列大楼,总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茶史厅、茶萃厅、茶事厅、茶具厅、茶俗厅五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中国茶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揭示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发生、发展概况。茶萃厅展出中国各地的主要名茶,以及历代文人吟咏赞美茶叶的诗赋书画作品。茶事厅通过对不的瞩性和种茶、制茶、品茶以及茶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介绍,反映中国人对茶叶科学认识和利用的过程。茶具厅则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饮茶用具反映中国茶具的演变发展。茶俗厅主要以云南、四川、西藏、广西、福建、广东以及明情时期汉族地区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饮茶方法和礼仪为展览内容,以饮茶方式演示反映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风貌。二号楼和三号楼总面积1100平方米。二号楼主要作为外宾接待室和学术交流厅;三号楼为风味茶楼,内设各种不同风格的茶室六个,供参观者在游览之余品味中国各个地区不同茶系的饮茶风味。四号楼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为茶艺游览区,分别设有现代茶艺、古代茶艺、日本茶道径山茶宴、台湾茶道等几部分,形象生动地反映唐代、宋代等茶宴、斗茶活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化景点。(www.xing528.com)

中国丝绸博物馆

位于西湖南侧玉皇山下,建于1990年。占地73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属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集文物、旅游、经贸于一体。展览馆分序厅、养蚕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综合及服务楼等建筑。序厅展出古代丝绸出土文物和近现代名优产品。养蚕厅介绍中国几千年来植桑养蚕的发展过程,并展示活蚕饲养的场面,富有情趣。制丝厅展出古代制丝工具,介绍古代制丝的工艺技术,并有古代科技演示,观众还可以自己动手演习,妙趣无穷。丝织厅展出古代织造工具,介绍丝织技术发展、演变及各种绚丽绸缎的制作过程,参观者也可以现场操作,亲身感受其乐趣。印染厅介绍精练染色、印花、整理的发展过程,观众亦可自己动手制作纪念品。综合厅有服装陈列、时装表演、贸易洽谈、科技交流,游客还可在此购买理想的丝绸产品。

南宋官窑博物馆

位于玉皇山南坡乌龟山麓。1990年建成,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采用宋代风格的短屋脊、斜坡顶的仿古木构架形制,造型庄重、风格独具。博物馆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分窑址的科学保护、专题文物陈列、作坊复原陈列与仿制制作诸部分。窑址保护系在遗址上建造保护建筑,室内四周架设参观廊,真实地展示了南宋官窑的生产现场。陈列室以展示南宋官窑出土文物为主,系统介绍官窑瓷器产生、发展的渊源及造型风格、胎釉特点和制作工艺。为生动直观地再现南宋瓷器的生产过程,馆内复原了一套传统制瓷工具和设备,参观看可以亲自动手,领略制作仿古瓷器的乐趣。

中药博物馆(胡庆余堂)

位于吴山东麓的大井巷内。作为中药老店,落成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相传它的前身是南宋太平惠民和剂药局所设的熟药局,与北京同仁堂一南一北,是国人熟知的百年老店。

药堂信誉卓著,传统成药以六神丸、全鹿丸、辟瘟丹等为代表,所制的紫雪丹(急救药品)更是闻名遐迩,必须用特制的白银锅煎制,黄金铲搅拌。药堂已正式建成了国内唯一的中药博物馆,有介绍中药起源、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展览,设有来宾兴趣堂、药膳厅等。

药堂建筑也别具一格,是有江南亭园风格的商业建筑。前后两进,前为店堂,后为作坊,两进之间以护墙隔成长生弄。厅堂宽敞,梁坊雕龙画凤,建筑选材用银杏、铜超、铁超木等,十分考究。药堂已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堂的创办人胡雪岩(1823—18s5),是近代中国一位白手起家的巨商大贾,曾在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他除了经营药店外,另将他的康阜银号设到各省,同时经营丝织、出口等;1884年,在洋商倾轧下破产,次年死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台湾小说家高阳著有《胡雪岩》正、续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