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学旅游原理与典型湖泊景观欣赏

地学旅游原理与典型湖泊景观欣赏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第41 处世界遗产、东方文化名湖。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 中少数几个湖泊类遗产之一。3)“两堤三岛”景观格局。4)“西湖十景”。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9.0千米,湖面面积256.5平方千米,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

地学旅游原理与典型湖泊景观欣赏

1.世界文化景观——杭州西湖

(1)简介。

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第41 处世界遗产东方文化名湖。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5平方千米)。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 中少数几个湖泊类遗产之一。西湖作为全球少数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是对世界遗产类型的重要补充,对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有积极作用。

(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自公元9 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韩国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3)地学旅游价值。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国山水美学理论下所创造景观设计杰出典范,它创始了“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拥有现存东方题名景观中最经典、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杰出范例的“西湖十景”,展现了东方风景园林设计自13 世纪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鼎盛时期文人士大夫在景观设计上的创造精神,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由此,它对18 世纪的清代皇家园林和9 世纪以来的中国、日本、朝鲜等东亚地区的景观设计和造园艺术均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在世界景观设计史上独树一帜,拥有重要地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还以其自身的历史沿革——从南宋西湖十景、元代钱塘十景到清代雍正十八景、清代乾隆二十四景等,见证了东方文化体系中所特有的“题名景观”景观设计文化传统。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除了拥有中国古代景观史上的经典地位之外,在文化史上也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区内现存有上百处历史文化史迹,富有代表性,为中国传衍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忠孝、隐逸、藏书、茶禅与印学等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特殊的见证,赋予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4)旅游景观要素。

1)自然山水。西湖自然山水由西湖的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与环抱于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峰峦组成。它既是整个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基本的自然载体,也是景观的组成要素。这一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充分验证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它以寄情山水的文化特性引发了数量特别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2)城湖空间特征。西湖的周围空间自12 世纪以来就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城湖历史关系,并传衍至今,呈现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极为独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

3)“两堤三岛”景观格局。“两堤三岛”是由9—19 世纪期间通过多次西湖疏浚工程逐渐形成的人工产物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组成,分布于整个西湖水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而丰富的大尺度景观观赏层次,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具有整体架构作用和广泛影响力的景观要素。

4)“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是创始于南宋(13 世纪),并持续演变至今的10 个命名诗意的系列景观单元: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它们以世代传衍的特定观赏场所和视域范围,或依托于文物古迹,或借助于自然风光,呈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分布于西湖水域及其周边地带,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属于中国原创的山水美学景观设计传统“题名景观”留存至今的最经典、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并具有突出的文化关联特性,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和艺术典范价值的核心要素。

5)西湖文化史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上千年的持续演变过程中,由于政治、历史、区位的原因,更因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融汇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史迹,在现存上百处文化史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4 处: 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它们分布于湖畔周围与群山之中,承载了特别深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成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名湖”的支撑要素。

6)西湖特色植物。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植物特征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突出文化象征含义的特色植物有: 始于宋代(11—13 世纪)并传衍至今的沿西湖堤、岸间种桃、柳的特色景致,与“西湖十景”的四季观赏特征相应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以及分布于湖西群山中承载了中国茶禅文化重要价值的传统龙井茶园及其景观。

2.高原明珠——洱海

(1)简介。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9.0千米,湖面面积256.5平方千米,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旖旎风光的风景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2)秀丽风光。

洱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仰仗的是大理的悠久历史和白族的传统文化,并以苍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大背景,形成了富有自然、人文气息的旅游环境,提升了原有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品位,并以较为稳健的步伐开发出了以“大理风光一日游”“白族三道茶”“环洱海游”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湖面宛如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让人领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的诗画一般的意境。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景。三岛是金梭岛、赤文岛、天儿岛;四洲是青莎鼻、大贯础、鸳鸯、马帘;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联株湖、龙湖、波洲湖;九曲是莲花曲、大激曲、皤肌曲、鹤翥曲、凤翼曲、萝肘曲、牛角曲、波作曲、高岩曲。洱海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其中较大的有海东湾、挖色湾、康榔湾、双榔湾。尤其海中“三岛”使洱海变得更加绮丽。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www.xing528.com)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明代诗人冯时可在«滇西记略» 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刚从洱海中出浴。水天辉映,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此外,洱海月之所以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3.国家旅游名片——青海湖景区

(1)简介。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加上草原、牛羊、清新的空气,配上特有的文化底蕴、夏秋宜人的气候资源,是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康复、体育旅游的胜地。青海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青海湖东西长约106千米,南北宽约63千米,湖周长325千米,储水量742 亿立方米,最大水深29.7米,平均水深17.7米,形状似梨形。

青海湖为一新构造断陷湖,2 亿年前,这里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称为特提斯古海。成湖初期,青海湖属于外流淡水湖,与古黄河相通。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青海湖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块断差异升降运动,湖区构造洼地下沉,形成构造断陷湖,四周强烈隆升导致日月山的隆起,堵塞了倒淌河注入黄河的出水口,倒淌河水随之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湖底矿物质长期受到侵蚀,不断融入其中,因而使湖水逐步咸化,成为咸水湖。

(2)地学旅游资源特点与类型。

青海湖景区旅游资源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旅游的缩影,这里有得天独厚的高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有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景区有我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候鸟王国”——鸟岛、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基地——原子城、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金银滩草原、西汉王莽秉政时期所设的三角城遗址——西海郡、众多的宗教寺院及宗教活动、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昆仑神话传说故事等一大批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生态性兼容的特点。

青海湖景区艺术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古、美、奇、特等方面。所谓古,是指景象的历史源远流长。青海湖景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各处历史遗迹、古遗址、岩画、石刻、寺院均具有悠久的历史,给人一种怀古、高雅的艺术享受。所谓美,就是旅游资源给人以美感。青海湖景区环山抱水,碧波荡漾,群鸟戏飞,草原广阔,牛羊遍地,草原藏族风情浓郁,民风淳厚。这里很多地区很少被人类雕塑”和“改造”过,保留着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其地表形态、湖泊、草原、青山、河流、岛屿、沙地、牛羊、油菜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天然画卷,给人以原始、粗犷的自然美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住房建筑、寺院布局又使游人感受到独特的风情美和自然美。所谓奇,就是给人以新奇之感。青海湖鸟岛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最多时可云集十万余只候鸟,岛上飞鸟熙熙攘攘、遮天蔽日,是青海湖上的一大奇观。日月山不仅是青海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而且也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两侧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使人非常惊奇于大自然的变幻。在原子城,游客会惊叹于中国的科学家们竟然能在当时那么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满怀着爱国报国精神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融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宗教寺院及其宗教活动等众多特色十足的旅游资源,都给人以奇异的吸引力,可以使游人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所谓特,是指独有或与众不同。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原子城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鸟岛是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首,青海湖沙岛是国内最大的沙雕地,这些均是青海湖景区独有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在国内甚至在世界旅游资源中都是难得一见的。

(3)主要旅游景区。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南岸,之前又被称为151 基地,是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是环青海湖的旅游接待基地、民族风情体验基地。二郎剑景区以在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青海湖旅游区的一颗明珠。二郎剑景区定位是“服务人的地方”,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大型民族歌舞、藏族风情园等旅游项目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游轮、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车、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鸟岛景区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口以北4 000米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 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是青海湖畔具有灵气和生机的地方。每年4月到6月间,有近十万只候鸟陆续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是青海湖一大奇观。为了保护鸟类的世袭领地不受干扰,同时保证更多的游人可以近距离观鸟,鸟岛新建了集观鸟室、休息室、咖啡厅多媒体展示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半掩体观鸟室,掩体通道长443米,建筑面积2 800 平方米。

沙岛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景区内金沙湾、银沙湾相依相伴,太阳湖、月牙湖、芦苇湖点缀其间,金沙、银沙交相辉映,海鸟成群。水上游艇、滑沙、沙滩摩托、沙滩越野、骑马、骑骆驼是沙岛景区的特色旅游体验项目。

仙女湾景区位于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重要的湿地,也是藏族传统的祭海圣地。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湿地景观独具特色,是数十种鸟类钟爱的迁徙栖息之地,是天鹅的家园。

4.“人间仙境、神的花园”——喀纳斯湖

(1)简介。

喀纳斯湖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自然保护区、国家自然遗产、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中国最美湖泊,喀纳斯湖雪峰耸峙,绿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仙境、神的花园”。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喀纳斯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湖面海拔1 374米,面积45.73平方千米,湖深188.5米,蓄水量达53.8 亿立方米,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也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内陆淡水湖。

(2)主要地学旅游资源。

驼颈湾位于喀纳斯湖南面1千米处,是喀纳斯湖的入水口,位于喀纳斯河发源地。喀纳斯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恰似驼颈的大拐弯,由南东转向南西,后又转向东,河流弯急谷深,水流湍急,在第一拐弯的起始处有一梭形的河心洲,在第二拐弯处形成了急流滩。河东岸为草甸,河西岸为原始森林。

变色湖位于喀纳斯湖中央。春夏时节,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从每年的四五月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月,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湖水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

卧龙湾处在布尔津县去喀纳斯的途中,距县城140千米,是喀纳斯湖的排水口,面积约9 公顷,河湾中心是一块植物茂盛的沙洲,酷似一条静卧在水中的巨龙,卧龙湾因此得名。湖四周森林茂密,湖的进水处巨石抵中,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桥飞架东西,站在桥上向北看是如镜的卧龙湾,向南看是奔腾的喀纳斯河。

观鱼台是喀纳斯的必游点,始建于1987年。登观鱼台是喀纳斯旅游行程中最后的景点。不登观鱼台,不足以领略喀纳斯极致的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