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政府组织运作模式:公共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非政府组织运作模式:公共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为本国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接受法律监督,不会对此产生影响。将要求放在资源筹集方面,为了使政府工作有效展开,资源的高效筹集已成为重中之重。我国红十字会的备灾救灾机制较为完善,应急能力大大增强,协助政府救灾、发挥助手作用的效果和影响在不断扩大。“中国红十字会”属于我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主要承担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职责,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构成之一。

非政府组织运作模式:公共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一)红十字会组织

通常一般的理解是:红十字会是一种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战时救护伤病军人和平民,平时救济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受难者。

1863年2月9日,在瑞士人亨利·杜南的倡议下,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这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是瑞士的一个民间团体。1880年,团体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这个团体组织人员由瑞士公民产生,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得到国家的法律维护和规范,总部设在日内瓦。关于最高权力机构的开会时间为一年一次,会议闭幕时分配执行局对于他们平常事务进行管理工作。

团体宗旨是“在战争中行善”。从《日内瓦公约》可以看出,他们是借中立团体的名义,帮助战争中的受难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对于违反人道主义公约所有者的指控,他们的最大目标是改进和宣扬人道主义公约,在过程中和相关团体进行合作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完善医疗设施。

1965年,维也纳第二十届国际红十字会大会上,确立了七项红十字基本原则(人道、中立、公正、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这些原则为今后活动开展奠定了原始基础。下面将对这七项原则进行具体描述。

(1)人道。在红十字会初期,以追求战地伤员平等化。这样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国际,也涵盖国内。他们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需要,让幸福和快乐取代悲伤和痛苦。他们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然后在人际处理方面更加顺畅,达到一种相互了解、交友、合作、平静相处的状态。

(2)公正。红十字运动对待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都会保持平等的态度,国籍、种族、社会地位、政治见解差异都不会引起差异对待。

(3)中立。为了得到所有人的信任,红十字会在冲突双方之间不偏袒任何一方,任何时候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或意识形态色彩的争论。

(4)独立。红十字运动始终保持不与其他组织相互“勾结”,因为其救助的特点,所以必须在保证每个时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意愿行事而“独立”。身为本国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接受法律监督,不会对此产生影响。

(5)志愿服务。强调自愿一词,就是强调它的服务绝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自愿去参与,去付出,去行动。

(6)统一性。“统一”是指全国性,也就是说这样的工作开展地点仅仅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面,全国的范围都必须是这种工作的应用地点。

(7)普遍性。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红十字会都是平等的,而且是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团体。

红十字会在突发事件或者紧急状态时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现场救援。

(2)对灾后的受伤害人群进行心理安抚。

(3)募捐。

(4)国际救援合作。

红十字会在应急管理方面主要发挥三个功能,下面对这三个功能进行具体介绍。

(1)积极加宽募捐方式,注重到场帮助工作。处理的一般过程中,发生资源严重稀缺度,所以红十字会的帮助工作应该围绕资源的供给展开。现在我国自然灾害急剧增多,对于资源的筹备工作要有效地展开,从多个方面获取,通过人民群众投身此项活动,可以加快筹资速度,从而使得资源达到有效供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注重对募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确保募捐援助款用到该用的地方;②结合自身性质,投入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帮助中,其中可以进行对受伤人员给予救助事项,把受灾人民撤离受灾区,找到合适安全的居住地点,满足他们受灾后的生活基本所需;③加强组织合作,例如,消防警察、医院……使整个帮助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2)促进资源协同。将要求放在资源筹集方面,为了使政府工作有效展开,资源的高效筹集已成为重中之重。我国红十字会的备灾救灾机制较为完善,应急能力大大增强,协助政府救灾、发挥助手作用的效果和影响在不断扩大。

(3)帮助要有区分度,做到一一对应的效果。对于公共服务方面,已由政府部门负责,所以红十字会的工作可以不在这些方面做出更多关注,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特殊专业领域。关于这类救助具体包括:灾后心理干预等一系列事情。发生灾难,对于无端受灾的人民群众来说,心理是难以接受的。这需要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对于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建立对于生活的积极性。

过去,救灾工作主要是灾后重建,忽略了灾后人们的心理疏解,即便有,也只是表面的心理安慰,而没有达到科学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使得众多受灾群众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所以,凭借红十字会的心理重建,是对于受灾部分群众的极大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以下措施:①加强志愿者、社区重要人物、工作人员对于心理救援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②建立包括心理咨询师保健师在内的心理救助组织机构;使得整个心理辅导过程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上述措施虽然已经出现在我国红十字会管理中,但是依然有待提高。

中国红十字会”属于我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主要承担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职责,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构成之一。它产生于1904年,产生之后则不断致力救助难民、救护伤兵、赈济灾民……以尽量减少受灾群体的伤害程度而开展活动,不仅把活动地点放在国内,还积极投身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年后,中国红十字会展开“协商改组”,改革《中国红十字会章程》。随后的一年时间,我国恢复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的合法席位。

(二)志愿者组织机构

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每一位公民都希望为减灾救灾出一份力,希望能够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去,但是如果过多的个人无序地加入,势必会影响应急处置的效率和秩序,也无法保障个人安全。那么如何参与呢?除了参与决策、捐助等方式之外,参与应急管理的另一个有效渠道就是参加志愿者组织。

一般认为,志愿者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

(1)壮大救援人力队伍,提高救援水平。

(2)相对降低公共支出成本。

(3)弥补政府行政手段的不足,起到安抚和心理疏导作用。(www.xing528.com)

(4)作为灾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5)监督应急管理政策的实施和改进。

对美国的志愿者组织——全国救灾志愿者联盟进行介绍,美国的全国救灾志愿者组织联盟是在1969年8月美国墨西哥湾区卡米勒飓风后不久成立的。它由7个志愿者组织联合发起,目前有104个成员,其中国家级成员50个,州和地方性成员54个。

美国救灾志愿者组织联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协调机构,各志愿者组织在此分享它们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的准备、响应和重建等各个环节的经验和资源,从而帮助受害群体和他们的社区。

美国救灾志愿者组织联盟的理念如下:

(1)对全民的关爱和热情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2)以协调和全面的方式为抗灾救助机构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通过引进先进的方式和相互问责,最终达到救灾时的互动和配合。

(4)以兢兢业业、心平气和、公平公正的状态完成工作任务。服务机构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平等的合作关系是核心要素。

(5)为真正的协作提供希望,开辟新路,创造机会是联盟的生命线和灵魂。

美国救灾志愿者组织联盟开展救灾工作的四个阶段如下:

(1)预防:成员组织可以在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向救灾项目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议,力争减少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2)准备:制订救灾计划,培训救灾应急人员。

(3)响应:成员组织可以从事大众关爱的服务工作,比如提供食品、衣物和临时住所。

(4)重建:成员组织可以与政府和社区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帮助受灾人群应对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困难。

在应急管理特别是救灾中,澳大利亚在发挥志愿者作用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包括下列方面:

①灾后救助参与度高,众多组织机构和民众大都积极投身其中;②救助人员,组织多样化,有包括警察、正规消防队急救队,多种志愿者、州应急服务中心、森林防火队、圣约翰急救队、冲浪救生俱乐部、营救服务站等;③参与度高,尽管不是救灾队的主要成员,也应积极加入救助活动,组成临时性救助团队。

澳大利亚有50万名左右的专业志愿者,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5%。而澳大利亚的警察、消防队等政府抗灾人员只有6.4万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国家的救助人员主要是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社区,服务于社区,在服务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减灾、备灾,这样的举措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具有巨大作用。

“州应急服务中心”是众多志愿者抗灾组织较为普遍的一个存在。它主要围绕“社区处理洪灾暴雨的应急”展开工作。在澳大利亚,服务中心站点数量众多,主要执行编制社区洪灾规划,协助气象局宣传官方的洪灾和暴雨警报,疏散和帮助被困居民、财产,注重灾害公共教育。澳大利亚服务中心数量之多,表现在仅仅新南威尔士州就设有230个,而且地方分布范围广。澳大利亚志愿者队伍也较为庞大,由10000人组成,常规工作人员60人,他们的工作日常是组织、维护中心站点的工作和服务。

以志愿者为主体的抗灾队伍是社区备灾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灾害管理的特色:充分准备的社区。事实上,澳大利亚高层抗灾规划者和管理者都把社区看成国家抗灾的基本力量。志愿者不是业余的,他们必须参与培训,且须达到职业标准,要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复杂的抗灾设备。志愿者组织要对志愿者进行一系列培训(包括水上划船、安全急救、灾害财产保护等)。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青联团体会员、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联席会员组织。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贡献。协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例如,在抢险救灾领域,组织动员了超过491.4万名志愿者参加汶川特大地震、5900名青年志愿者参加玉树地震、3000名青年志愿者参加舟曲泥石流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

【注释】

[1]柳拥军.城市轨道车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吕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孟祥虎,孙巧玲.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

[4]闪淳昌,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6]申世飞,张超,等.公安安全应急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