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建议与行政流程再造

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建议与行政流程再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诉求的大气污染治理平台,党委、政府是主导,主体是所有关注环境污染或可能被污染影响的公众。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表达大多数人们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和拥有良好居住环境的美好诉求,这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合理疏通和引导公众参与的形式与渠道,需要及时处理与回应社情民意的压力。此外还有,积极主动地探索国际筹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建议与行政流程再造

1.从政府“管制”走向多元主体“治理”

(1)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诉求的大气污染治理

治理理论是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实现公共事务治理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索上,可以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的比较优势,互助互补。主体单一的“管制”与主体多元的“治理”有很大的不同,主体单一意味着不可挑战的权威、集权的统治,主体多元意味着适当的分权和授权,多元的主体包含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利益开展合作。在服务型政府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模式,是以人为本,是追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政府精简,强调授权,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由非政府组织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

为缓解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承担着的巨大环境事务治理压力,必须建立起能够反映公众参与诉求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以此来面对数量越来越多、利益诉求各式各样的公众参与行为,也就是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结构框架环境多中心的治理模式。激发公众参与诉求,充分发挥个体在自主治理中的积极性,以期公众能够通过自主制定规则来改善和调整关系。多中心治理理论同时赋予了个体公民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各种治理活动的主体地位,并且提供公众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构建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诉求的大气污染治理平台,党委、政府是主导,主体是所有关注环境污染或可能被污染影响的公众。通过鼓励市民建言献策、参与管理来实现目标。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表达大多数人们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和拥有良好居住环境的美好诉求,这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合理疏通和引导公众参与的形式与渠道,需要及时处理与回应社情民意的压力。使参与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促使其密切关注环境信息,进而做出更加理性的行为选择和判断。同时,政府要在管理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充分信任和尊重公众参与相关公共决策制定的能力和权力,积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于公共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环境治理建立机制和疏通渠道。如此,公众参与能够内化为高尚环保素养,外显为实际的低碳生活。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公众对政府产生认同感,对城市形成归属感与安全感,政府的各项公共决策在制定和执行中也才能得到最有效和最广泛的社会支持

(2)以公共利益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并且要求政府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政府、企业、公众“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保障赋予社区居民或者广大市民以及与相关的第三部门具有参与污染治理的同等地位的权利,激励它们成为独立运行并相互协作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共行其是。政府应通过环境联席会与企业、各界社会公众协商制定合理的政策,企业负责具体实施并加强自我管理,公众负责社会监督并积极参与其中。

第一,促进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要打破环保领域的垄断,形成多渠道的环保投融资机制。政府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环保资金筹集方面,设立专门的环境税,形成稳定的、专门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税收收入来源。如: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等。此外还有,积极主动地探索国际筹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第二,建立政府对企业技术设备更新和改造的资金援助机制。采用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的形式对企业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升级换代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和家庭节能减排的各项优惠政策。

最后,鼓励各类社会团体、专业环保机构、大学及科研院所等,为参与者提供企业环境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环保维权等服务与帮助,保障公众的参与意愿和意见表达途径。

2.健全和拓宽公众参与的信息渠道

(1)加大政府环保信息公开力度,强化民意互动平台

政府信息应实行公开制度,通过透明阳光政府的打造降低社会获得环保信息的费用,保障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首先,政府严格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相关条例,明确信息公开范围,增加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政府应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扩大环保行政审批、环保规划、项目、资金、政策制度等环境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接受公众监督。其次,政府应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常规渠道如来信来访、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市区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便民服务窗口、服务热线电话、环保热线等公开大气污染治理的信息,展现政府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工作的形象,提高公众参与污染治理的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新式渠道如成立的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手机报、政务微博等扩大环境信息传播范围。在新式渠道中,尤其重视网络问政这一信息公开渠道,该渠道不仅可以延续在线访谈、网上直播、网上咨询等网络信息平台的优点,以低成本获取公开信息,扩大政府影响力,而且依托政府网站进行政民互动,能够了解公众对环境信息热点、难点的关注情况,根据问题制定解决对策,增强政府环保部门公信力和影响力。

(2)全方位拓通媒体、网络、舆情,确保公众的参与权

积极利用媒体、网络、舆情等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环保价值观,深入开展公众环保活动,侧重报道公众关注度高的环境问题。通过报道环境问题一方面可以消除公众疑虑,揭示环境问题本质,另一方面也为公众提供参与渠道,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使环境保护成为民主、公平工作。

其次,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利用媒体、网络、舆情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大公共场所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及时表扬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人,对环境污染危害提出警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宽领域的公众参与。(www.xing528.com)

再次,利用媒体、网络、舆情等鼓励公众多种渠道参与问政。第一,监督政府公开信息,对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查;同时勇于披露与曝光企业、个人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第二,跟踪报道环境违法问题、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深度报道辖区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安全形势,营造监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浓厚氛围,吸引公众监督和跟踪行政处罚处理结果,提出影响力对策,让公众参与到行动当中。

3.加大非政府组织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力度

(1)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创造必要的舆论氛围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环保NGO组织都享有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现时期的环境领域,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创造必要的舆论氛围,培育壮大具有本土特色的环保非政府组织。一方面,环保非政府组织通过抱团联合发展的方式,立足本地实际,做大做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随着公众参与组织规模、实力的不断壮大,必然会更宽泛地涉猎环保领域,扩宽其广度,挖掘其深度,不断创新技术和服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公众媒体对非政府组织环保工作的支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在环境保护领域,对环境保护科研机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构、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工作的开展给予大力宣传报道,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为其提供广阔的施展平台和组织发展空间,增进人们对环保NGO的理解和认可。支持环保非政府组织利用网络媒体、公益广告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杂志、组织的新闻简报、行业会刊、公益诉讼等,以最低成本、最广泛的途径,大范围传播自己的环保理念、环保行动,展示成果。经由媒体扩大组织的声音,通过舆论使其理念、任务被群众接纳,更具有群众基础,从而进一步增强其环境决策影响力和话语权,便于其组织动员和凝聚环保绿色力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2)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必备的实施平台

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NGO的支持与引导。首先,政府应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倡导并鼓励公众加入到环保NGO中,制定更为合理的准入标准,积极破解当下环保NGO注册难的问题。同时,还需建立健全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治理的具体法规和实施细则,确认和保障环保NGO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信息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为广大公民和环保NGO的环保参与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资助等方式,以实际行动鼓励和支持环保NGO参与到环保活动中。环保NGO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多渠道参与环境治理活动。一方面,环保NGO要注重吸收知识型人才,注重人员的培训,规范组织管理,进而提升自身的环境参与能力。此外,应积极拓宽环境治理的参与渠道,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环保NGO可通过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环境教育讲座、创建环保网站等形式,为政府与公众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作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辅助,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可作为广大公众环境诉求的传递渠道,进而促成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

4.广泛动员,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各类宣传活动的开展,夯实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群众基础,达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共同治污”的目的,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兰州市敦煌路街道在冬防工作中的宣传可以借鉴。

(1)入户宣传。敦煌路街道紧紧抓住世界环保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冬防集中整治行动等契机,通过悬挂横幅标语、举行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印发《保护环境倡议书》和《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红袖标”行动等多种形式,在辖区居民楼院、人口密集区域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普及宣传教育,并组织网格员上门入户,将宣传彩页和《倡议书》以及《致市民的一封信》发至每户、每个市民。

(2)展板宣传。通过制作环保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重大活动等内容的宣传版面,定期、不定期在人口集中的居民院落、交通卡口及中小学校进行广泛宣传,有效强化了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3)媒体宣传。邀请兰州日报、兰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大型整治及宣传活动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大量宣传,将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意义及内容广而告之,扩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影响面。

(4)主题宣传。以五城联创、周末大扫除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万人签名倡环保”主题活动,广大市民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字,表示以后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实施绿色低碳消费,制止和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5)学校宣传。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街道始终坚持环保工作从孩子抓起,在辖区6所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主题环保活动,包括:“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争做环保小卫士”“小手拉大手”等让孩子们从小具有环保意识,通过孩子进一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