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教合一:全真道教的哲学论

三教合一:全真道教的哲学论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真道教由是成为元朝以后与正一教并立的最大的道教教派海外学者对全真教作为一全新的中国宗教组织有很高的评价。王重阳的“三教合一”主张重阳子较之于张伯端,似乎更强调“三教合一”说。在全真教内,必使教徒读《道德经》、《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凡所建教会,亦必以“三教”为冠。蒙文通称“全真之初,未必专属道教”,诚然有据。

三教合一:全真道教的哲学论

张伯端所传内丹道被称为“南宗”,是与后来在金、元二朝兴起的全真道的内丹道相区别而言的。后者被称为“北宗”。

全真道教的创始人为王嚞(1112—1170),号重阳子。然而该教派都把创教祖师追寻到汉代的钟离权与唐末的吕洞宾,以示源远流长。重阳子所作《了了歌》称:

汉正阳兮为的祖,唐纯阳兮做师父燕国海蟾兮是叔主,终南重阳兮弟子聚。为弟子,便归依,侍奉三师合圣机[122]。

正阳、纯阳、海蟾,便是钟离权、吕洞宾、刘哲的道号。及“终南重阳兮弟子聚”,则张扬了全真的独特色彩:原来张伯端之“南宗”,虽有传授系统,但并未形成严谨的宗教组织,及重阳子却创建起来并以出家与斋戒的教规行诸于世。尤为人们嘉许的是:重阳子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丘处机(1148—1227)长春子以73岁的高龄,西行万里晋见成吉思汗,向其讲道戒杀,力图以悲世情怀救百姓于危难,得为成吉思汗首肯。成吉思汗入主燕京,便赐长春子三大特权:掌管天下道教;任从修建宫观;免全真教徒服役。全真道教由是成为元朝以后与正一教并立的最大的道教教派海外学者对全真教作为一全新的中国宗教组织有很高的评价。如法国学者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以为全真教的创立在中国宗教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真教不仅创造了一套原创性的道教修行传统,建立了大量宫观,吸收了众多道众并派出他们到各处云游,改革了道教机构以往的规范和组织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很多地区,在宗教仪式、教义和宫观管理方面,全真教也改变了出家道士与宫观、世俗信众的关系。”(《教团的创建:十三世纪全真教的集体认同》,收入张广保编:《多重视野下的西方全真教研究》,宋学立译,齐鲁书社,2013年版,第10页)此说另开一新视角,诚为可取。。

王重阳的“三教合一”主张

重阳子较之于张伯端,似乎更强调“三教合一”说。在全真教内,必使教徒读《道德经》、《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凡所建教会,亦必以“三教”为冠。重阳之诗教常称: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精神炁候谁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达理识文清净得,晴空上面观虚空[123]。

又诗:

禅中见道总无能,道里通禅绝爱憎。禅道两全为上士,道禅一得自真僧。道情浓处澄还净,禅味何时净复澄。咄了禅禅并道道,自然到彼便超升[124]。

此都认为,“三家”是可以互通互融的,终极追求不仅不可以区分三家,更且要超越“三家”,才会有成就。

及《重阳立教十五论》之《第十五论离凡世》称: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125]。

这是以“欲永不死”之追求为“大愚不达道理”。此更似于佛教观。其《金关玉锁诀》又常引入佛经名相为言。兹如:

问曰:何者是三乘之法?

诀曰:下乘者如新生孩儿,中乘者如小儿坐地,上乘者如小儿行走。若人通此三乘,便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心、性、意显具三身:清静法身,圆满报身,三昧化身[126]。

这里的“三乘”、“三界”、“三身”,无疑均为佛家所说。加之重阳子创教以出家、苦行、斋戒为教法,其佛教意味,不可谓不重。蒙文通称“全真之初,未必专属道教”,诚然有据。

虽然如此,重阳子并未减杀道教本色。他其实也是把禅家思想引入“性”修功夫,用以成全“命功”。

我们仍可回到他的诗教。他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一诗中写道:

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马子休令川拨棹,猿儿莫似浪淘沙。慧灯放出腾霄外,照断繁云见彩霞《王重阳集》,白如祥校辑,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4页。。

于《吕善友索金刚经偈》一诗又写道:(www.xing528.com)

金刚四句首摩诃,其次须寻六字歌。仗起慧刀开般若,能超彼岸证波罗。识心见性通真正,知汞明铅类蜜多。依得此中端的义,上腾碧落出娑婆[127]。

此中“六字歌”当指“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在重阳子看来,所谓“识心见性”、“开佛智慧”,都是为的“知汞明铅”炼金丹,炼得金丹登仙境。可见他仍然固守着道教的终极追求。

炼丹之依据,《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记述:

或问曰:如何是修真妙理?答曰:第一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此者便是修行之法。夫人之一身,皆具天地之理。天地所以含养万物,万物所以盈天地间。其天地之高明广大,未尝为万物所蔽。修行之人,凡应万事,亦当体之[128]。

又记:

问曰:不死之人何也?答曰:不死者,为其人身清静无垢,惜真炁在丹田,精血不衰,其人不死也。……《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从真性所生为人者,亦复如是。昔日老君炼金、木、水、火、土,留下三乘妙言,行行灭罪,句句长生。第一,上有神仙抱一;第二,中有富国安民;第三,下有强兵战胜。

问曰:何者是神仙抱一?(答曰:)抱一者,天下人身之根本。一者是万物之根本,一者为道也。昔为初,一者真水也。水中生气,气中生水。万物者从一生,万物是长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中四智功,五眼恁起,六根扫荡,七魄运开,八卦说,九思真,道恁无漏果圆融。意想自神长在丹田,抱守元炁,莫教散失,此者是抱一之法[129]。

重阳子这些对答,其一是仍然明确宣示道教以追求长生不死作为根本大法;其二是指认这一大法的根本依据就是老子开创的宇宙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其三是坚信人之所以可以长生不死,是因为人禀得了大道生化之真性—先天真元之气,只要能够“抱守元炁,莫教散失”,即可证入仙道。

而如何才能“抱守元炁莫教散失”,或如何炼冶才能证入仙道呢?重阳子在《五篇灵文注》中称:

人禀天地阴阳二炁以生,真阳之炁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炁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始萌,玄珠成象,而内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周流不息。如斯象景,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炁,母炁也;后天之炁,子气也。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妙得药从外来。母炁,天炁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此同类之谓也。先坤后乾者,又名移炉换鼎是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候之秘诀也[130]。

这里所谓“先坤后乾”,乃指所注原典“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炁”,“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这种先后次第之更变,便是“移炉换鼎”之谓。重阳子这里所说的炼药、丹法与许多丹家并无太大不同。只是他更强调这种做法建基于“人与天地之气同体”的观念之上。人既与天地之气同体,则炼丹之时必须要有内外之配合:依阴阳四时五行变迁的节律调制体内阴阳之气,才能炼成金丹。所以,他认同炼丹不仅只作内功,“先天一炁”本自外来,故还得有内外之应合。

及至重阳子等丹家认为炼丹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三个层级,以“至虚”为“功圆行满”之境界者。重阳子称:

功圆行满,阴渣尽消。一神可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米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长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131]!

这是回归宇宙生化本源以至于“与太虚同体”、“与道合真”的境界。达至这一“至虚”境界,意谓着不再下落为阴阳二分、五行相别之层级,故不受“五行拘系”,不处“阴阳变化”;更且可以“与道同化”,及于“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自是“神哉神哉”!

长春子的“摄生”学与“大丹”论

重阳子紧扣“人与天地之气同体”论修仙之道,其弟子丘处机长春子则撰《摄生消息论》谈如何依天道四时之变作“摄生”功夫。其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养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肺盛则用咽以泄之”;“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肾伤”[132]……长春子这里所说的“摄生”之法,无疑都承传着黄老学的宇宙论、《黄帝内经》的医道论等传统。道教的长生久视之道有中医实践经验之支撑,于此亦可见一斑。

长春子更撰《大丹直指》从回归人之初生论长生之道。《大丹直指·序》称:

仙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体天法象,则而行之,可也。”天地本太空一气,静极则动,变而为二。清静向上,为阳,为天;重浊向下,为阴,为地。既分而为二,亦不能静。因天气先动降下以合地气,至极复升。地气本不升,因天气混合,引带而上,至极复降。上下相须不已,化生万物。天化日、月、星辰,地化河、海、山岳。次第而万物生。盖万物得阴阳升降之气方生,得日月精华炼煮方实。……天地升降,日月运行,不失其时,万物化生,无有穷已。盖人与天地禀受一同,始因父母二气交感,混合成珠,内藏一点元阳真气,外包精血,与母命蒂相连。母受胎之后,自觉有物,一呼一吸,皆到彼处,与所受胎元之气相通。先生两肾,其余脏腑,次第相生,至十月胎圆气足。未生之前,在母腹中,双手掩其面,九窍未通,受母气滋养,混混沌沌,纯一不杂,是为先天之气。才至气满,神具,精足,脐内不纳母之气血,与母命蒂相离,神气向上,头转向下降生。一出母腹,双手自开,其气散于九窍,呼吸从口鼻出入,是为后天也。脐内一寸三分,所存元阳真气,更不曾相亲,迷忘本来面目,逐时耗散,以致病夭、忧愁、思虑、喜怒、哀乐。但脐在人身之中,名曰中宫、命府、混沌、神室、黄庭、丹田、神气穴、归根窍、复命关、鸿濛窍、百会穴、生门、太乙神炉、本来面目,异名甚多。此处包藏精髓,贯通百脉,滋养一身净裸裸、赤洒洒,无可把盖。常人不能亲者,被七情六欲所牵,迷忘本来去处。呼吸之气止到气海往来。气海在上膈肺腑也。既不曾得到中宫、命府,与元气真气相接,金木相间隔,如何得龙虎交媾化生纯粹?又不知运动之机,阴符云天发杀机是也。如何是气液流转以炼神形?盖心属火,中藏正阳之精,名曰铅、木、龙;肾属水,中藏元阴真气,名曰铅、金、虎。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跻圣位[133]。

长春子这一长文,基本上概括了道教内丹道之大要:丹道理论是从“观天之道”、“体天法象”而建立的;天道是由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运化的,人与天地万物就于阴阳二气的交感中生成;人在胎儿时期内藏一点“元阳真气”,是为“先天之气”;离开母体后呼吸从口鼻出入之气为“后天之气”;人在日常生活中,真气“逐时耗散”,“后天之气”与“先天之气”又相与间隔,无法相互“流转以炼神形”,是以难得长生;但人体自身之中自有丹药——“心属火,中藏正阳之精”、“肾属水,中藏元阴真气”;炼丹之方,就是“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一身”。由“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长生久视之道得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