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教学实践的另辟蹊径

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教学实践的另辟蹊径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名篇难上,用名篇来上公开课更难上。信息时代,如何让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学生学名篇时觉得耳目一新,如何让语文同行听课时看到你的另辟蹊径,对你的教学智慧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你的课程领导力更是一次刺刀见红般的挑战。徐老师就拿出一根箫开始吹了,他吹的是名曲《春江花月夜》。得知徐老师到过中南海,为中顾委领导演出

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教学实践的另辟蹊径

【引言】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名篇难上,用名篇来上公开课更难上。难在哪里?难在出新。因为名篇里头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词,都被语文老师像煲汤一样煲得透烂了,每一处细节都分析得入木三分了。如果你没有新发现,缺少新举措,学生会觉得你不过如此,语文同行会笑你拾人牙慧。信息时代,如何让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学生学名篇时觉得耳目一新,如何让语文同行听课时看到你的另辟蹊径,对你的教学智慧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你的课程领导力更是一次刺刀见红般的挑战。

【案例】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我在翠园中学高中部任教。香港两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到翠园中学听课、交流,提前一天和翠园中学联系,薛金龙校长决定让我为香港的同行上一节公开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说:“我最大的短处就是怕上名篇,名篇最难出新。”他说:“能不能出新我不管你,那是你的事。”

我感到有很大压力了,就去操场上散步,遇见了笛子演奏家徐昌茂老师。我心想:怎么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对了,明天让他助我一臂之力,请他到课堂上给我演奏两段乐曲,至少在形式上就有新意啊。我跟他商量,他欣然应允。

第二天早上,那些香港的老师就跨过了罗湖桥,直奔我们学校。在学校报告厅,第一节课由我们学校语文组一位年轻靓丽的女老师上。她普通话标准,音色很美,经常去给人家的专题片配音。结果她上课的时候香港老师就打瞌睡,到了快下课的时候,老师们就开始交头接耳,说:“这个课就是这样子啊,深圳的老师也不怎么的。下节课我们就不听了,我们去东门看看,买点便宜货,再到深南大道去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香港要回归了,看看深圳怎么迎接我们回归。”他们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堂课刚上完,课间十分钟,香港老师们正准备要走的时候,突然一下,听课的老师多起来了。一个学校的语文组老师也就是二三十个,但是一下来了五六十个老师,这里头除了语文老师以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等等,听说我要上公开课,都来听。因为我的课比较有观赏性。香港老师一看,这个人人气还比较旺,再看摄像机扛进来了,第一堂课没有摄像机的,老师们的反应是:有戏。于是他们稍安毋躁,坐下来了。

上课了,我就跟同学们说:“今天学新课之前,我们先请笛子演奏家徐昌茂老师为我们演奏一段乐曲,你们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看看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完以后,每个同学都来说说,把你所想到的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徐老师就拿出一根箫开始吹了,他吹的是名曲《春江花月夜》。吹完了,听完了,学生眼睛睁开了。我说:“说说看,你们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有个学生就举手了,他说:“我感觉到是夏天的一个夜晚,很宁静,我们全家都在院子里头乘凉。天上正好有一轮圆月,月光透过树叶照下来,星星点点的,洒在我们的身上,洒在我们的茶几上,洒在我们脚边的草地上,周围还有小虫子在‘唧唧唧唧’地叫……”同学们热烈鼓掌。

然后另外一个同学说:“我的感觉好像也是在夜晚,因为音乐很静。我在河边散步,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也有一个月亮,满河星辉……”我说:“打住!你刚才说什么?他说满河星辉。”学生就说:“月明星稀!”这学生马上改口说:“我说错了,是月光映在河面上,微风吹来,水上起了波浪,月光变得支离破碎,星星点点的,像满河星辉。”学生们又哗啦啦鼓掌,这是为他敏捷的思维鼓掌。还有几个学生发了言,描绘的意境都大同小异。

我说:“同学们说得正不正确,我也说不准,我们还是请徐老师来做一下点评。”徐老师就说:“哎呀,我首先要对这几位同学喊一声:知音!你们真是我的知音啊!刚才我吹的这一段就是《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上东山。正如苏轼所描写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一段极具空灵感,丹青难描啊。而我们的同学们这么一听,马上就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得如此生动,如此形象。我真是服了,我今天这一趟没白来,我谢谢大家!”然后鞠了一躬,坐下了。我说:“同学们,看到了吧,这美丽朦胧的月色,不光是可以用眼睛去观赏,还可以把它变成旋律变成音乐去感受它。如果我们用清新雅致的文字把它描绘出来,它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就这么一个开头,香港的老师彻底打消了去东门的念头。(www.xing528.com)

课很顺利的往前走,先后赏析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到了“微风过处,传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处,我问同学们,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有学生说比喻,有学生看书看得比较多的说:这是通感。我问,他们回答怎么样?学生回答,通感,回答比喻是错的。我说,回答比喻也没错,通感也是比喻的一种,是一种广博的比喻,叫博喻。我们知道这里用了通感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用通感?本体和喻体之间有哪些相似点?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算是真正知道了所以然。你们说一下,这个荷香和歌声,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这个时候学生全部搞不清楚了,相似点在哪里呢?我说,不知道吧?说不出来吧?说不出来不要紧,把你眼睛闭上,洗耳恭听,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传来啦。学生把眼睛闭上,徐老师就拿出笛子开始吹,吹的什么呢?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岭上开遍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本来用笛子吹是比较亮的,这首歌不适合用箫演奏。但是徐老师在吹的时候气息非常微弱非常均匀,明明就在你面前吹,但是给你的感觉好像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有一种辽远的空间感。我说:好了,把你们的眼睛睁开。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个歌声和荷香的相似点?学生们一下开窍了。一个学生说:“我明白了,这个荷香是一种清香,淡淡的,有微风吹来的时候,能够嗅到一点,风一停,就嗅不到了。那个远处渺茫的歌声,也是这样的。你不注意听的时候有一点,你仔细听的时候,又没有了。”又一个学生说:“它们的相似点就是断断续续,似有似无,似有还无,时有时无。”这下学生全都开窍了。这又是一个亮点。平心而论,这堂课其他方面还真是没有什么突破,但是就这么两点,让香港的同行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课上完之后,他们也不去东门了,要求跟我们座谈。得知徐老师到过中南海,为中顾委领导演出过,还在北京音乐厅举办过个人专场独奏音乐会,更加的敬佩。他们认为这是一流的演奏家和一流的语文老师联袂献出了一堂一流的语文课,并且马上派人到东门做一面锦旗,在离开之前把那个锦旗送给我们。上面是八个大字:

“珠联璧合,耳目一新。”

【反思】课堂教学的所谓创新,并不意味着让你全盘推倒重来,能在前人走过的99步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一步,就是创新。本堂课的教学得到学生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新就新在手段和方法上,“画笔不灵观燕舞,行文无绪赏花开。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堂课采用了苏州园林建筑艺术中的“借景”的方法,把著名笛子演奏家徐昌茂请入课堂,精湛的演奏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以活生生的听觉形象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进而悟出语言博喻之妙。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同行听得颔首默叹。57岁的物理科组长凌民枢老师说:“杨老师,我读高中的时候要是有你这样的老师教语文,我肯定不学物理了,我改学语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