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成果: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成果: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课不仅是评课者与执教者之间在认知层面的交往与沟通,也是评课者与执教者在情感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更是评课者与执教者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执教者、观课者、评课者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最后共同提高。(一)评课的着眼点要落实在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上,让评课切中肯綮,最大限度地给执教者和听课老师以启迪。抗旨之罪非生命所能承受之重。还有,学生说陈胜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代教师领导力研究成果: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引言】教师领导力在评课活动中往往能得到最大的彰显。评课不仅是评课者与执教者之间在认知层面的交往与沟通,也是评课者与执教者在情感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更是评课者与执教者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教师要体验教学成功的愉悦,体验职业的幸福,体验自我的价值,评课是一种最贴近他们职业特点的临堂操作方式。评课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平等、尊重、包容,反思、引领、互动,融教学与研究同步于一体,融实践与理论对接于一体,融扬长与补短并行于一体,必然贯穿着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与矫正,必然要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途径与办法。执教者、观课者、评课者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最后共同提高。而评课者的领导力也会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厚实的学科素养、科学求实的精神与方法得以彰显和提高。

(一)评课的着眼点要落实在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上,让评课切中肯綮,最大限度地给执教者和听课老师以启迪。

【案例一】既高屋建瓴,又探幽发微,用感情这根红线串起这一单元,可谓把准了命脉。巧开头引人入胜;精概括突出重点;文以载道,道以育人。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原话记不清了)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数百篇美文,也许若干年后,除了经典,大部分会遗忘。就是经典,可能也仅仅是大致的印象。但是只要能从《出师表》想到忠,由《陈情表》想到孝,或者连这两篇经典都记不起了,可是忠孝节义长存心中,这都是教育的成功。从几个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的忠孝情感已经初步建立,由点推面,全班也亦然。王淑敏老师此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可喜可贺!

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还要回到语文这一层面上来。在封建社会,帝王拥有四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行为万世师,言为万世法。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王命急宣,当效牛马走,岂能不遵?抗旨之罪非生命所能承受之重。即使是婉辞,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然李密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让武帝大为感动,不仅不降罪,反赐两婢助其尽孝。何哉?孝行感天动地固然是主要原因,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没有?有!那就是善于表达,善于陈情。此文在表达上最鲜明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哪些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遇到两难选择的时候如何艺术地说“不”?这些都是该文理当挖掘的语文宝藏。相信王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成竹在胸,我们等着欣赏即将续上的精彩。

——《评王淑敏老师的课〈陈情表〉》

【反思】语文课与思品课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交集,但在形式和性质上截然不同。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理论思维的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站在批判性反思的理性高度,总结出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与操作模式,才能获得思想上的成熟和行动上的自觉,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教出语文味,逐渐进入一个较高的教书育人境界。

(二)评课要有较宽的文化视野。评课人的理论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评课人的综合素质可以使评课带给老师们视野的宽度和理论的厚度。

【案例二】课文描写年青女子的歌声,老师却要学生想象年青女子的俏模样,特别诱导学生去想象女子的眼睛如何如何的美,唯恐学生想象不出这种美,特意将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眼睛的那一段投影出来。老师的殷切之情让人感动,但似乎游离了作者的意图。本文是描写歌会的,歌会的美主要诉诸于听觉形象,不刻画眼睛就是不想喧宾夺主。正如罗丹在完成雕塑思想者》后,要砍掉雕塑巴尔扎克的一双手一样,那双手太抢眼了,只有砍掉它们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紧锁的眉头,沉思的目光。因为他是思想者啊!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模特为什么不笑?》,模特不笑是大有文章的:美的时装固然要靠美的模特来展示,但模特展示的只能是时装的美而不是自己的美;模特本身就够美的了,如再一笑,人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模特那一张美丽的脸上;展示服装美的目的就要大打折扣了。特别要指出的是,老师知识面很广,很多资料信手拈来。如分析沈从文“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一句,引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来类比,虽然丰富多彩,却有节外生枝之嫌。

(《琢磨璞玉,利我前行》)

【案例三】刘素华老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课文这一环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陈胜起义军为何势如破竹这个问题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发言很积极。比如:陈胜很有谋略,造舆论,装神弄鬼,计划周密,吴广的配合也很精当等等。紧扣课文,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是这堂课出现的一个小高潮。但是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然而有限。”仅仅是靠谋略和手段是无法撼动强大的秦王朝的。秦王朝的军事实力有多大?《过秦论》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与秦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陈胜起义军实在是一群训练无素的乌合之众。“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极力描述陈涉的才能平庸、地位低下、兵微力弱,然而就是这支不像军队的义军起义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强大的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为什么?如果老师能够把这相关背景介绍一下,那学生就不会把关注点仅仅局限在陈胜吴广的谋略方面了。还有,学生说陈胜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当然对,老师不妨追问一下:陈胜不过是下层草民,“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这样一个看似没有话语权号召力的人,凭什么一呼百应?陈胜所谓的得民心,其实是秦王朝民心丧尽。课文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天下苦秦久矣!”老师虽有提及,但是一句话带过,这就削弱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正义性。老师也应该对秦王朝的暴政作一点背景介绍,如:“……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横征暴敛,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正是因为秦王朝的暴政长期置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出现了戍卒叫,函谷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局面。何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案例四】熊艳丽老师还出示了今年深圳市中考题的原题:《陈涉世家》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学生的发言很有质量:

生①:相同点:都是勇气可嘉的英雄,都敢于挑战权威

生②:不同点:共工鲁莽,陈胜沉着冷静;共工有勇无谋,陈胜有勇有谋。

生③:不同点:陈胜是历史人物,共工是虚构的神话人物。

最后老师总结:都是不畏牺牲,不怕强权,勇敢反抗,威武不屈挑战旧制度旧秩序的英雄形象。但反抗的目的不同,共工是为了争夺帝位,而陈胜是为了求生存,是为了反抗暴政;共工形象暴烈鲁莽,而陈胜智慧沉着;共工孤独反抗,而陈胜带领被压迫的群众斗争。

对老师的总结,我觉得值得商榷。陈胜起义仅仅是为了求生存吗?我认为他的目标很高远,年青时与人佣耕,就有追求富贵的志向——“苟富贵,勿相忘”。当同伴觉得他是异想天开时,他嘲笑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发动起义的时候,更是毫不掩饰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些都足矣说明陈胜不仅仅只是为了求生存。求富贵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一大动力,提着脑袋造反只是为了混个肚儿圆,恐怕谁都会掂量掂量冒这样大的风险值不值。逼上梁山的好汉尚且还在想着找个机会,到边廷去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还有,共工并非无谋,他是神话中的治水的神仙,他也不是孤独反抗,心怀不满的天神们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很多部落跟着他一起作战。用头撞断不周山更不是鲁莽,是敌不寡众时对帝颛致命的一击。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工虽然失败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

——《评刘素华、熊艳丽老师〈陈涉世家〉课》(www.xing528.com)

【反思】文言文教学需要具备三大视野:《课标》视野、学科视野、文化视野。尤其是文化视野。现在高初中分离办学,新入职的语文教师没有机会像以前在完中体制内进行教学大循环(即从初一到高三),这样教学视野就难免比较狭窄。我们不能改变高初中分离办学的现实,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两位老师在听了我的点评后表示:一定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研读高中语文教材,通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经典,努力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评课的语言应该标准清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感情深厚、逻辑严密、富有哲理、语调和谐、节奏鲜明。如笔者与好友徐昌茂老师共同点评杜长明老师的创新阅读课《摆渡》,一是列举数字,二是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案例五】杜长明老师执教的创新阅读课——《摆渡》太精彩了!

首先是教师“导”得精彩

作为一堂创新阅读课,执教者一开始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自始至终,只是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旁敲侧击,启发诱导,决不越俎代庖。他手里仿佛有一根魔杖,诱惑着、驱赶着学生去读,去思,去发现,去发表。整堂课,学生发言达35人次,而老师的导入、提问、简评、小结共25次,除去导入和小结这两处必不可少的环节外,老师讲话仅16次,且都是在关键处才出现。师生的发言比例约为1∶2。真正实现了课堂从“讲堂”到“学堂”的转变。在这堂创新阅读课中,教师“导”的精彩主要体现在:

1.结构精彩:整堂课的结构(或曰教学思路)呈现出“凤头——猪肚——豹尾”式的理想结构。从讲寓言入手,引起兴趣,把握特征——开头漂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反复体会,理解寓意——丰富多彩;小结全文,归纳学法,授人以渔——干净利落。如果把这堂课比作一篇美文,则起、承、转、合,皆有所在;比作一出戏剧,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具其形。

2.问题精彩:所有问题的设计都立足于课文,联系于生活。如:“……朗读课文,去看看‘渡口’演绎了一段什么故事?给大家哪些启示?”/“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弄不明白:故事中的五个人对‘最宝贵的东西’的看法各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学们把什么看作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说说理由。”/“作家过了河,感悟到‘作家没有真情实感,是应该无路可走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作家改行做了摆渡人。过了一阵之后,为什么他觉得‘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读文学作品时,有没有被‘摆渡’到‘彼岸’去的体验呢?”凡此种种,可谓“问题如链随文出,生活如影伴你行”。

其次是学生“学”得精彩

在这堂课上,学生是真正的被摆在了“主体”的位置。他们学得主动,读得主动,思得主动,说得主动,练得主动。虽然这种“主动”是在老师的诱导下的行为,学生本无疑,教师善启之。但是这也仅仅是“诱因”而已,问题的答案、学习的成果,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中完成。学生“学”的精彩集中地体现在对问题的回答上,无论是发言还是口头作文,个个锦心绣口,如水遇石击,如钟凭木叩。正如杜老师所评价的:“信手拈来,妙!”“入情入理,善!倾吐心声,真!”“妙语连珠,富有哲理,诗一般的语言,妙不可言!”

思想与思想摩擦,智慧与智慧撞击。这是一堂由理想的教师和理想的学生共同合作演绎的一堂理想的创新阅读课。时时火花闪烁,处处流光溢彩。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例如当学生反问:“杜老师,……您有没有被‘摆渡’的体验”时(注意:这时,学生已不满足于同学间的交流,要求同一个问题,你老师也来说个所以然。或者说,这时,学生已经忘记了师生的身份,已经把老师当成了自己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平等地来交流),这本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可惜的是老师的回答不尽如人意。表面上看起来是读了别人的文章自己懂得了如何做父亲,实际上是一种同命相怜式的共鸣。因此,把它作为“被摆渡”的体验来谈未免有些牵强。学生的鼓掌不是问题回答得妙,而是被老师这种深挚的父爱所打动。如果说这堂课有什么缺憾的话,这就是。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备课既要备学生,同时也要备自己。让学生作文,最好老师也下水作文;让学生谈“被摆渡”的体验,老师自己也要先反思:我有没有过“被摆渡”的体验?有多少次?哪次最典型?如果预先有所准备的话,就不至于急不择言了。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惟其如此,才显得这堂课的真实感人。

诚如杜长明老师所说:“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渡客,有时是摆渡人。”但是真正把“摆渡”作为职业的却不多,教师就是其中的一类。这就要求我们:“摆渡”他人,同时也“摆渡”自己;“摆渡”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摆渡”他人。为此,必须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策略,与时俱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杜长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让我们都来学习、探讨,争做21世纪合格的“摆渡人”。

——《“摆渡”他人,也“摆渡”自己》

【案例六】这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都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教学策略和艺术,或诱之以趣;或激之以疑;或动之以情;或诵或歌;亦庄亦谐。崔冰的课高潮迭起,势如破竹;欧阳明慧的课明快流畅,韵味悠长;邓月芬的课节奏舒缓,从容不迫;周子环的课有一股“咬定诚信不放松”的执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多数选手都妙语连珠,为各自的课堂增色不少。如崔冰化用李白的诗:“羚羊木雕贵千金,不及万芳对我情。”欧阳明慧化用欧阳修的名句“渔翁之意不在渔”,邓月芬仿托尔斯泰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散步》也如此。”周子环在评价老信客时,说他“守信一生,失信一时”,进而感慨:“一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一指之疾,能伤数尺之躯。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一个人,也可以败坏一个人。”既丰富多彩,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郑碧云的“人是人,景也是人;景是景,人也是景”,既有哲理,又有禅意。像朵朵礼花在课堂绽放,平添许多亮色。

——《罗湖区青年教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述评》

【反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文采缺少艺术的评课语言不仅文化含量不足,也大大减弱了评课的魅力和效果。寄语评课者,请给你的评课语言披上一件的华丽外衣。

【结束语】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评课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件最有效的“常规武器”,是管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的抓手,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最好“田野作业法”。教师的领导力在评课中则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作用,必将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