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旅游产业中的嫁接与价值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旅游产业中的嫁接与价值提升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旅游产业链功能价值一、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1.1虚拟现实技术的系统构成虚拟现实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或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听、摸等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旅游产业中的嫁接与价值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对现代旅游产业链的功能嫁接与价值提升

李 幸

摘 要:如今,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而它对旅游产业的渗透虽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却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通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点,围绕旅游产业链,进行两者结合的功能论述,进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对旅游产业的而全面应用,展现虚拟现实技术对旅游产业链的环节衔接、结构构成与延伸范围等关键因素的价值提升,以此来深化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产业链结合的意义。但是虚拟现实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它同时也会引发相应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旅游产业链 功能 价值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系统构成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或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听、摸等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1]模拟环境,可以是某一特定现实世界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完全虚拟构想的世界。

1.2 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产业结合方式

目前,虽然国内虚拟现实技术比起国外还不算成熟和精湛,但是在我国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无论是在虚拟旅游的产品开发中,还是作为为旅游者的全程全时信息平台,都离不开虚拟现实技术的力量支撑和技术支持;无论是在传统的观光旅游变革中还是在现代休闲旅游的规划上,也能看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用;无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还是对于旅游与其他产业绑定创新,更是展现了信息时代下的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效和便捷。依据目前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笔者认为结合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img100

表1 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产业结合方式表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旅游产业链中的功能运用

2.1 现代旅游产业链的内涵

2.1.1 旅游产业链的定义

旅游产业链就是为了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旅游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共同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它是克服市场机制失灵和内部组织效率下降的一种制度安排,既能够发挥专业分工带来的报酬递增,同时又能够节约由于交易范围扩大所带来的交易费用,使链内企业获得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向游客提供产品的各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总体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使旅游者不满。产业链上各个企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5]旅游产业链上的企业部门,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线路的销路和声誉,旅行社生意好,饭店、车船交通餐饮景点销售也就好;反过来也是如此。

2.1.2 旅游产业链的结构分析

img101

图1 旅游产业链的基本构成图

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产品为纽带实现链接的。从整个旅游过程来看,提供旅游产品的不同行业组成了一个链状结构,游客从旅游过程的始端到终端,需要众多的产业部门向其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的各种需求。其中,不仅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还关联到农业、园林、建筑、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前者构成了产业链的链上要素,后者为产业链的动态链接与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2.2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功能运用

img102

图2 虚拟技术与旅游产业链的相互关系

2.2.1 产品开发与景区规划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拟建设的旅游景点进行合理的规划。无须规划方案的真正实施,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要创建的景点进行系统建模,生成相应的虚拟现实系统,然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入该虚拟场景。通过规划人员的亲身观察和体验,以判断各种规划方案的优劣,检验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可以反复修改和辅助最终方案的制订施行。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走进课堂,为很多旅游学者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加逼真形象的是旅游知识深入人心。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很多高科技的虚拟体验产品都是难以忘怀和感慨万千的作品。如虚拟世博会、虚拟博物馆、虚拟会展等专项和创新的旅游产品,不仅优化产品结构,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同时虚拟现实技术提升了原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含量。深圳世界之窗的舞台表演正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量运用才使得整个舞台星光闪闪,精彩无限。

2.2.2 目标市场的扩大和细分

虚拟现实技术对体验产品和活动可以进行相应的模拟和实验,虽然桌面虚拟现实最大特点是缺乏真实体验,但是成本也相对较低,因而可以减少相应的资本投资。模拟真实的体验活动可以增强他们对产品的了解和认知,也可以采取开发游戏的方式对别人还没有涉足的体验领域进行测试,这不仅仅是一种盈利途径还是一张免费的市场问卷调查,通过对游戏者的爱好、年龄和性别、职业的深入调查可以进行体验群分,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不同的体验产品,创造旅游的专属体验产品,从而加大体验产品的吸引力。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是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美景和自己向往的景观,一方面可以是一些白领忙碌的商业人员了解旅游景区,也为很多远距离的游客和残智障人群开辟了新天地,所以在旅游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地域上都扩大了旅游市场,使旅游产品真正地深入到了都市生活

2.2.3 产品营销的快捷和高效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充当旅游信息宣传中介和产品运输中介。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和更新的时代,虚拟现实技术能旅游营销跑得更快,满足旅游的消费与生产同步的产业特点。这主要是由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旅游者空间移动性决定的。网络游戏是一种虚拟旅游,体验实体景区将网络游戏作为推广、营销的新手段,实质上是一种植入式营销[6]。而作为运输旅游产品的中介,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交通运输工具,是游客在前往目的地的起始端就可以感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景区特色,缓解旅游途中的疲惫。国际上的航空旅游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

2.2.4 旅游服务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虚拟现实技术也促使了旅游服务不断提升。很多游客者对于自己预定的酒店和购物旅游体验的二次消费感到迷茫,如何在限有的时间内完成旅游体验的二次消费是旅游产业目前发展的瓶颈。很多旅游性活动中都出现了强买强卖、或临时改变旅行路线的状况,频繁出现旅行社和游客不和谐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实景复制的方式帮助游客了解他们的目的地的服务消费环境,这其中还包括网络艺术品的展示和会展订购,减少强买强卖的现象发生,是游客了解到目的地的特色消费,及时和导游沟通,由被动消费转为主动消费。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个旅游服务的产业连接,来调整相关服务的统一,使旅游服务的风格也能成为一定旅游产品和景区特色。(www.xing528.com)

2.2.5 旅游产品的体验消费

如今,旅游业经历了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最后步入体验旅游的时代。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获得各种感官和假想的体验旅游成为他们追求旅游的根本目标。[7]虚拟现实技术是体验旅游时代中最具有体验特色的工具,使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真实和深刻。虚拟环境的开发和培养给游客创造了和谐的体验环境,成为很多景区延长生命线载体。具有旅游意义的交通路线设计,除了考虑交通本身外,还应考虑景观、生态、文化等因素,以增加旅游者的兴奋度。[8]我们可以借助3D等相应技术,进行增强现实性的虚拟体验教育,借助传媒的力量和娱乐的步伐把我们的体验产品以最快的方式让很多的旅游者观赏和学习,增强体验产品的娱乐性,以此完成旅游体验产品的物质环境制造和对人文环境的渲染。

2.2.6 旅游景区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

由于景区有淡旺季之差,但是景区管理人员却没有灵活变更的特点。虚拟现实结束可以代替人力资源进行一些相关的服务项目。景区可以通过开设无人导游或是多媒体导标等项目,缓解淡季的不必要的人力开销。而在旺季,对于原生态的景区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虚拟测控,通过电子统计一定的人流量来确定合理的准入数量,通过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画片监控等手段保障游客的安全,对于大型的节庆和会展活动更是如此。

三、虚拟现实技术嵌入旅游产业链的新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体验产品开发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不仅壮大了目标群体,也细分了目标群体,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使体验服务更加综合和统一。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乡村民俗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中,这也将我们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明朗。

3.1 创建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笔者认为旅行社的企业制度管理应该在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大生活中,以游客为中心,用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同科技化带动创新性,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向适应的社会性的企业制度。旅游业的根本目的和最初目的都是要以游客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服务活动,使游客获得某种身心感观。作为后工业社会核心力量的信息科技使我们应当考虑的动力因子。虚拟现实技术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物。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动性可以集合整个旅游业的各种资源作用于旅游者,把经济学中的集约效应融入与旅游者的各种体验活动中,使旅游体验更加充分和完整。

3.2 优化旅游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

散客市场和出入境旅游市场是我们不断开拓和发展的前沿市场。我国人口众多、游客市场的个性化鲜明,而我国目前的旅游产品结构中高档的层次不分明且比例不协调,对应不了日益更新变化的市场结构。在国际市场,我国旅游行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观念与文化不统一,规则与制度不统一的现象时常发生。虚拟现实技术中大量的仿真系统可以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免除了很多复杂程序,大大增强了旅游产业的交易效率。对于奢侈旅游消费的客户开发高端科技产品,而对于中档的大众消费应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于低档的旅游产品要不断联合其他产业进行开发,如乡村旅游或影视城的建立。国际热播的大片《阿凡达》就是在我国张家界景区截取的场景,3D技术的介入使影片获得了较高的口碑,外国游客为了一睹庐山真面目,纷至沓来,提升了景区级别。

3.3 保障脆弱资源的可持续性

目前旅游资源面临的最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大力宣传和制造各种情景体验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和数字化的展示平台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风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整合整理、展示和传播民艺品,可推动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其超越地域和职业限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可研究开发民间艺术图案辅助设计系统,使传统文化文脉传承有技术保障。

3.4 减少旅游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旅游活动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社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比如滨海旅游中的海洋灾害的预防,我们可以通过虚拟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海洋博物馆,将视听解说系统和模拟现场等方式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并设计相关的体验项目。安全预警防护系统也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来提高统计分析预测能力,增加及时疏散旅游客或是调动各种救援资源。目前浙江省岱山县的中国台风博物馆以及正在筹备中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以博物馆都采用一定的虚拟技术的形式对海洋灾害旅游进行开发。[9]

3.5 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与国际市场交流与合作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旅游产业的集群网络,实施战略联盟。这不仅可以破除相关的区域壁垒,使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旅游资源,还可以通过与国外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更先进的旅游思想和异地文化引进我们的国内市场,它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行业与国外深度对话的纽带和桥梁。虚拟技术把地图平台、网络和windows操作平台结合起来,实现全社会信息的对等。上下游相邻的国家、地区就能以此互为前提、互为依托,进行分工协作,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轻松实现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外出招商引资也比传统招商方式更加简便快捷。

四、虚拟现实技术介入旅游产业链带来的新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无形地会扩大旅游业的外延,在加强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程度同时也混淆着他们的界限。处理其各自的权责关系时容易不清晰不明确,并会相应出现很多的网络犯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再进行相应的研究。所以笔者建议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旅游业应有一定的界限和合法的产权关系,防止各种虚拟造假的信息平台对旅游者的误导和欺骗,而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遏制该问题的发生,真正把游客的幸福体验变成一种积极和创新的体验活动。

参考文献

[1]Yangge Tian,Cheng Wen,Song Hong. Global scientific productionon GIS research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1997 to 2006[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8,2(1): 65—74

[2]田茵.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J].2009.9(33)

[3]师国伟,王涌天,刘越,郑伟.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9,4(7)

[4]杜志强,李德仁,朱宜萱等.基于3DGIS的木构建筑群三维重建可视化[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 7)

[5]赵小芸.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与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形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6

[6]骆高远,陆江东.“虚拟旅游”发展探析[J].消费经济,2011,6(3): 46—49

[7]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8]魏小安,魏诗华.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J].旅游学刊,2004,4(4): 41—43

[9]彭飞.虚拟旅游的应用与发展[M].商业现代化,2010,3(6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