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成果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决定了其基本内容的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及其影响因的多样性又孕育了民族精神的普遍性,造就了各个民族精神的共性。中华民精神就是各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成果

二、民族精神的性质与特征

(一)民族精神的性质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性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前提。由于民族精神涉及民族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民族精神范畴的外延十分广泛,对民族精神本质的把握见仁见智。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

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明确提出,“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妨碍民族发展的那些精神不叫民族精神”。[3]民族精神专指那些维系民族生存、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是民族意识中具有积极的、进步的、肯定意义的内容。当然,针对这种观点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民族精神应该既包括民族意识中的积极成分或优秀品质,也包括民族意识中消极的成分或糟粕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往往良莠混杂交织在一起,必须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加以分析。更有人从反思国民性的角度理解民族精神,更多地看到的是一个民族所具有的落后的、保守的思想特征,提出重建民族精神的问题。

我们认为,全面地理解民族精神的性质,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或灵魂;(2)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基本素质和共同品格;(3)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源;(4)民族精神展示的是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概括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正面的、具有肯定性价值的范畴,是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中的精华,所表达的是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中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特质和精神品格,代表着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是对民族精神在性质上的定位,是民族精神这一概念的本质规定性。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中那些落后的、不科学甚至是消极、腐朽的因素不属于民族精神范畴,不应把民族文化中那些糟粕的东西纳入到民族精神之中。中国历史上产生并依然产生影响的“夜郎自大”思想、“阿Q精神”、封闭保守观念等不利于民族发展的思想意识,不属于民族精神的范畴。

简言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民族精神的的特征

1.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畴。”[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民族精神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是在几十代、几百代,甚至上千代人长期的实践、思考、总结、提炼、升华、传承中化育而成。它是贯穿于民族延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带持久性的根本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绵延不断的一种历史传统。它是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优良传统的升华,是民族文明的结晶,在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中,中华民族以伟大的实践孕育了内涵丰富、气势磅礴的伟大精神。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5]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它将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理性主义的光辉。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决定了其基本内容的稳定性。尽管民族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但主流不会随风云变换而消逝变更,往往越是在民族危难之时,越是显示出巨大力量。“危难之际见精神”即是如此。

历史由时代构成,精神与时代同步。民族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从其整个运动过程看,它是历史的,但从发展的阶段性看,它又是时代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精神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了烙印,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现出不同的时代形态。民族精神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永葆革命之青春。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人类“六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犹如浩荡的长江黄河奔流不息、绵延至今,正是与这一品格息息相关。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改革创新精神,使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在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得以有机结合,使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创造了能够充实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孕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创建了创业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形成了伟大的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冰灾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先进的时代精神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www.xing528.com)

民族精神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汇入时代精神的洪流,才能现出其汹涌澎湃、不可战胜的气势和力量;它只有与时代的脉搏一律动,占有时代精神的内涵,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作为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在的反映,是在本民族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下形成,并随着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反映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我认同和归属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和性格品德,是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神是有着本民族的鲜明个性的。

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决定了本民族的独特性精神品,但在现实中,影响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样的。而,民族精神自身也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前后相继,与外部不断进行交流的开放系统。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及其影响因的多样性又孕育了民族精神的普遍性,造就了各个民族精神的共性。纵观人类文明史,任何一个民族精神都不是独善其身,都是在异族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同化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中华文化就是个民族文化的整合体。中华民精神就是各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发展的几次高峰,和文化的开放交汇有着深刻的联系。相反,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民族精神休眠期,恰恰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为的严重思想禁锢、封闭保守息息相关。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和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民族共性不断增加,个性相对淡化的过程。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当然对民族精神的富和发展,具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看到其不显起动存历自一精质且并素同与就族都过人各展尤丰利的一面,一定要警惕文化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民族精神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还表现在作为集体意识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成员个体精神的关系上。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在完成一定的时代主题、历史任务、重大事件的艰苦奋斗(甚至生死存亡)过程中,孕育而生的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往往在那些引领时代潮流,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性、代表性的精英人物(个人或群体)身上集中、充分体现,经过知识分子总结、提炼和升华,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和弘扬,只有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并在行为中有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时,才具有了民族精神的特质。从这一形成演化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全体意识,是民族中个体精神的有机体,对整个民族具有导向、激励作用。但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性意识,它又必然与组成这个全体成员的精神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如,鲁迅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它们既是民族精神孕育教化和弘扬的结果,又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间接渗透性与直接能动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社会精神生活中活的灵魂,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性格情操。它不以独立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看不见,摸不到,但现实中,它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以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核心,渗透于民族政治思想、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各个意识层面之中,并规定着这些社会意识形成的基本取向。正如黑格尔所认为,民族精神“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体、民族的心理、民族的立法、民族的风俗、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6]民族精神既通过社会意识形式来表现,又通过社会意识形式对民族心理产生规范、制约、引导、熏陶和培育作用。如,政治法律思想直接将民族精神法律化、制度化,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并借助国家机器强制推行;道德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规范人们的行为;艺术则是民族精神的火炬,通过美的形式讴歌民族精神,感染人们的心灵

作为一个民族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感染力,体现为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为民族的强盛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柱,对维系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起到巨大作用,因此,民族精神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意识、精神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上,更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马克思曾提出了“精神生产力”的概念,并肯定了它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将这一辩证关系高度概括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即“两变”,生动阐释了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原理。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成员的头脑中,流淌在人民大众的血液里,具有强大的精神能动性。尤其是当一个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民族精神的能动性表现得会更直接、更具体、更突然、更巨大。危难中迸发出来的民族精神,会激发起整个民族火山般的革命热情,呈现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推动着物质技术力量超常规的发展,并且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的作用,通过人们超常规的行动创造出超常规的业绩。近代民族革命、伟大的抗日战争、抗击非典的胜利等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精神和高度的觉悟,就能够克服所有的物质障碍并按照自己的观念和理想铸造历史现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还面临着国内外的许多压力和挑战,还可能伴随着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只有坚持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在中华儿女的伟大实践中,抓住机遇,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