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全球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研究成果

大学生全球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在阐释长征精神时指出,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1998年中国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在战胜洪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极大弘扬。

大学生全球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研究成果

三、江泽民民族精神培育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国内的发展要求与压力,始终以中国人们的利益为根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江泽民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贡献

1.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提炼和概括

一是阐释和总结了典型的中国革命精神。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克服了无尽的艰难困苦。革命者坚强的革命精神和意志激励着他们去战斗,去夺取胜利。传统的革命精神在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江泽民同志多次到革命圣地参观考察并召开座谈会,他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对革命圣地所代表和体现的革命精神进行了总结和论述,集中阐释了传统革命精神所具有的历史价值。1989年10月13日,江泽民同志视察江西革命老区,在当年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所在地的宁冈县茅坪,江泽民提出要学习井冈山的革命光荣传统,学习井冈山的精神。1991年4月,江泽民在考察重庆时对革命圣地红岩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进行了总结,要求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后来他对红岩精神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指出,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1996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高度赞扬了长征精神,他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2002年4月,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对延安精神作了论述,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历时28年。在这28年中,革命的火种遍撒中国大地,革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革命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和升华。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既是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又是革命精神的典范。这些精神中所代表的革命精神体现和折射出中华民族精神富有革命传统的一面,它们和其他具有相似内涵的革命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江泽民同志不但对革命圣地和革命事件所体现的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价值予以阐释,而且还着重揭示了这些革命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他多次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弘扬革命精神,使之发挥精神力量的激励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他在阐释长征精神时指出,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在谈到延安精神时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对于红岩精神,江泽民同志也同样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时代主题由革命转变到建设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仍然高度重视传统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革命精神,足见其对于革命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的高度重视。

二是提炼和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创业精神。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孕育和造就了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以创业和建设为主题,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展现和发扬。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业精神,对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时代精神进行了概括和提炼,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极具时代特征的一支精神力量。1990年2、3月间,江泽民同志在大庆视察时高度赞扬了“铁人”精神并把其概括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93年初,他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需的伟大精神加以总结,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1998年中国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在战胜洪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极大弘扬。江泽民同志将抗洪所体现和展示的英勇气概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并且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和总结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认为该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新世纪,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迈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中谈到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提出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也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现代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江泽民同志概括伟大的建设和创业精神,同时也号召弘扬创业精神,将创业实践推向深入。他在总结大庆精神时就指出,大庆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给我们国家,给我们工人阶级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扬大庆精神。在总结“两弹一星”精神时他强调,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

1989年8月,他在看望钱学森时号召学习钱学森身上所体现出的老一辈科学家那种高尚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号召在困难的环境中愈益发扬民族精神。1990年,他号召学习“五四”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先驱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号召学习鲁迅精神,进一步发扬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的战斗精神和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此后,江泽民同志还在多个场合和多次谈话中号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00年10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会见参加第27届奥运会载誉归来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对体育战线多年来形成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高度赞誉。他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要大力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年10月25日,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5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抗美援朝精神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那就是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辩证的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定位

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把握世界范围内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势,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处在世界发展与竞争洪流中的中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辩证而又有战略眼光的科学解释,给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定位。

一是从民族精神的实质出发,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与精神支柱的论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整体意识和群体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论断,概括了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柱的本质特征,从民族与国家的生存、发展和强盛的角度揭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支撑,那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作灵魂和精神支柱,那它也必然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失去前途与希望。因此,江泽民同志又强调指出,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坚强民族精神的民族固然可以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存在,但其生命绝对不会久长,其影响也不可能很大。不少民族,正是因为缺乏和没有形成本民族的坚强精神,缺乏灵魂和精神支柱而在人类历史上昙花一现,最终归于消亡。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在艰难与困苦中造就了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依靠着这种坚强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不断成长壮大,逐步走向繁荣昌盛。将中华民族精神视作祖国和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支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国家和民族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中能够发挥出的巨大精神作用,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对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重视。

二是从民族精神的作用出发,提出民族精神也是综合国力组成部分的判断。长期以来,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准和尺度是看其经济力量的大小。经济总量大、经济实力强,那么该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强,就能在国际社会有更大的发言权,在世界国家和民族竞争中占据优势。相反,国家的经济力量弱小,则其在国家社会中就不具有综合国力上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日益复杂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单独取决于经济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其中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很明显,这里所说的思想文化层面的竞争主要是指思想意识领域的竞争,其中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包括了在民族精神、民族的意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上的竞争。

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客观准确地分析了精神的能动作用,指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所具有的正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意志力和协同力,能够凝聚、引导和鼓舞全民族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在认识到民族精神能够产生巨大作用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深刻把握时代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明确提出了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判断。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这个判断,把民族精神提高到关系和衡量综合国力的高度,是在民族精神问题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既唯物又辩证的创新思考和科学论断,它把对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江泽民民族精神思想的培育内容

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要在全体人民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10]“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11]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还要向人们讲清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热爱共产党是一致的、统一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2]

2.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www.xing528.com)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不能很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会丧失民族精神,必然会导致本民族文化的衰落乃至整个民族的衰亡。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13]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结合起来。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3.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过去饱经忧患的历史,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历史,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有些年纪大的人也渐渐淡忘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必须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加强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4]通过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帮助人们懂得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懂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国是如何从一个受尽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旧中国变为一个初步繁荣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从而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信念。江泽民同志指出:“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15]

4.中国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16]中国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革命精神主要体现为:一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三是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四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和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邓小平对我党革命传统、革命精神进行阐述总结基础上,总结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广大党员和优秀分子的实际表现,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革命精神,指出要用这些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能力。

(三)江泽民民族精神思想的培育途径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从新时期新世纪的时代要求出发,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切实抓住内容,真正选好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见到显著成效。

1.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在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应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民族精神,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不论其具体内容怎样,归根到底是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实践活动服务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民族精神的要求,最终都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深厚土壤,只有立足于这一土壤,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能弘扬传统精神,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善于总结和升华实践的经验。事实上,民族精神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再造的过程,它必须面对时代的要求,通过新的实践增添新的内容。

2.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就指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全党和全社会来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国民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全民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在全民中普及中华民族历史知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在国民教育中,特别要以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神圣的职责,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视日常教育的养成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解并接受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青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内的伟大事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能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发展史,民族精神构成民族文化的主体内容,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必须将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相结合

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克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就在于他们能够成功地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和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化为不懈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更要特别注意和善于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地增强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发扬光大,才能使全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