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后,我国国债投资虽然逐年调减,但并非戛然而止,并且将投资重点转移到非营利性公共项目。目前,我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等公共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西部大开发战略。

公共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公共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

公共服务是当今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而为整个社会提供和生产公共物品(包括服务)的公共项目则是实现公共服务、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速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实,在当前历史阶段,我国公共项目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大规模的公共项目投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既快速又稳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地催生更多的公共项目投资,不断改善我国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因此,公共项目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可谓是我国公共项目投资与建设的鼎盛时期。

(一)大规模公共项目投资拉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998年,面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由此带来了政府投资数额的急剧增长以及大量公共项目的建设。至2004年底,连续实施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投资需求的扩大和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已呈递减趋势,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在经济运行平稳但经济社会结构有待优化的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逐渐向“稳健”过渡,于2005年开始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为“调减政府支出总量,注重结构优化,实行‘有保有控,区别对待’”:一方面,逐年适当调减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另一方面,优化国债资产投向结构,即国债投资退出一般竞争性和营利性领域,而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仍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直至2008年上半年,“稳健”仍是我国财政政策的主旋律。由此可见,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后,我国国债投资虽然逐年调减,但并非戛然而止,并且将投资重点转移到非营利性公共项目。2008年下半年,为了抵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于11月5日召开会议决定重新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 000亿元。

从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看,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还是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公共项目都是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相关数据显示,1998~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大幅度上升,且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24%以上,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相当比重都用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即公共项目,虽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公共项目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其绝对数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过去10年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的辉煌成绩与规模巨大的政府投资密切相关,而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基础条件,并且考虑到公共项目投资对其他社会投资所具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意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催生更多的公共项目(www.xing528.com)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事实上,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不断扩大,客观上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的人均GDP从1 000美元向3 000美元过渡的时期也是该国公共物品(包括服务)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而从2003年开始,按汇率折算的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 000美元,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关键发展阶段,社会已经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受到重视和强化,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除了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大规模的公共项目来实现。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但使得我国人民对大规模公共项目投资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也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政府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满足整个社会更高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等公共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西部大开发战略。直至今日,西部大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指出,政府将继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灾区房屋大面积倒塌,部分城镇被夷为平地,公路、水利、学校、医院等大量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体系受到严重影响,自然和生态环境也受到重创;6月1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正式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暂定未来8年内完成,且国务院已决定仅2008年年内即安排恢复重建资金700亿元,加之各地捐款逾300亿元,2008年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合计超过千亿元。无论是弥补公共品分配失衡的西部大开发,还是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甚至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这些都说明一个事实,即未来若干年内我国公共项目投资与建设必将是大规模的、长期性的。

二、加强公共项目管理的意义

公共项目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项目实施的好坏已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也已渗透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动态的市场以及更激烈且更高水平的竞争要求政府或企业不断应对新的挑战。项目管理不仅是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而且已经成为21世纪政府或企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全球经济体系的日益融入,公共项目的数量、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和币种的多元化、管理上的复杂性都大大超过以往。为了能够按照世界通用的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对项目进行规划、实施、控制等,就必须加快公共项目管理的理论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具体来讲,加强公共项目管理对我国公共项目的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①加快公共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公共项目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公众和企业的需求。②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③促进公共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