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由市场经济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最初尝试,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是个历史范畴,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经济的发展史。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经济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一、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的,成熟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并在资本主义世界获得广泛发展。自由市场经济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机器大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分工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产业资本迅速崛起,生产力急剧膨胀。生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对生产资料的巨大需求,但国内原材料供不应求,进口原材料又受到国家限制;另一方面,更多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但国内市场狭小,容量有限。特别是作为世界加工厂的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障碍,造成产品积压。为增加产品销售,扩大销售市场,要求冲破国家干预的束缚,用自由贸易政策代替关税保护政策。要求通过市场机制在不同企业、地区、行业及不同国家之间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在自由市场经济时期,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企业是原子型的企业,任何企业都不能控制生产、控制价格,也不能控制政府。自由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自由竞争,即人、财、物各种资源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和退出的障碍,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谋求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二是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由于不存在政府的干预,所以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企业和居民两个。自由市场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上表现为自由主义经济学,成了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是万能的,自由竞争是完美无缺的,经济人是有充分理性的,市场经济可以在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的指挥下有效地运转。政府介入经济活动只会引起资源的浪费,因此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指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法律时,都应该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企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1]斯密所说的“君主们”的“义务”,其实指的就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能。他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监督、指导和干预。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只需市场机制的调节,而且市场机制可化解一切经济波动,解除任何经济危机。斯密曾经说过: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廉价的政府。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也说过:最少管事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由此可见古典自由主义者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在他们那里政府的职能仅限于经济活动的“守夜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下,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一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产生资源配置失效,造成浪费;二是市场调节的单向寻利性,使企业片面注重短期目标和局部利益,忽视长期目标和整体利益;三是“看不见的手”调节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破坏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发展,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市场机制的这些弊端,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如工人失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公共设施落后等。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自由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更加尖锐,于是人们惊呼“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解决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加强社会经济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资本主义国家迫切要求寻求新的经济理论,选择新的经济体制。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干预经济生活,自由市场经济开始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

二、现代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逐步完善。1929~1933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彻底击碎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信条。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几乎陷入了“全部毁灭”的境地。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矛盾,这说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为缓和与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两种手段:一是建立军事法西斯政权,力图通过发动战争摆脱危机,当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就采用了这种手段。另一种是利用国家政权,通过全面大规模地干预社会经济,缓和阶级矛盾,渡过经济危机。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最初尝试,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

罗斯福“新政”是对传统市场经济的致命冲击,它同时也宣告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在美国的结束。胡佛总统面对30年代大危机,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坚持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化解经济危机。但胡佛总统的传统对策非但没能化解经济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更加恶化。新任总统罗斯福上台后一反传统政策,否定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府伸出一只“看得见的手”,对宏观经济进行适度干预与调节,推出了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有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新政”首先从改革、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开始。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6月16日,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复兴主要指振兴农业与工业。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予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的,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等工作。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又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

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使得以国家干预为主要内容的凯恩斯主义风靡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

首先,国家干预已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生产方面,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兴办各种事业或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促进社会资本总额的急剧增长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例如,资产阶级各国政府投资占资本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以1970年为例,美国为29.2%、英国为45.8%、法国为24.6%、联邦德国为16.2%、意大利为36.1%、日本为22.7%,这说明国家资本在总资本中占较大比重,投资规模已相当可观。

在分配方面,国家通过税收、公债、补贴、折旧和福利支出等各种形式直接参与社会产品的再分配。据统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税收集中了私人资本1/3~1/2的利润

在流通和消费方面,国家作为消费者直接参与社会产品的流通与消费。二战后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订货,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高额利润。美国的政府采购一般在20%以上,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达到20%,日本在8%~10%之间。可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介入资本主义商品流通和消费,成为最大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其次,国家干预已介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节包括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科学教育事业、信息业等等。

在农业方面,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美国政府对农业产品的产量、销售量、质量和品种都有相当大的控制权。为解决农业生产过剩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调节生产规模、控制生产增长、刺激国内需求、鼓励扩大出口等。法国和德国向农民低利贷款,政府提供补贴,大力推进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日本由国家出资,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帮助农民进行土地改良,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总之,由于资产阶级国家对农业的干预与调节,资本主义国家现已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信息业等方面,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影响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保护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尖端技术工业。国家通过财政拨款,促进交通运输业、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各个国家从建设规模、宏观区域规划、价格管理、控制污染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促进公用事业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国家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协调者和组织者,国家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提供者,政府不断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各国政府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干预与调节,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国家干预结束了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使市场经济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垄断集团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二是在垄断集团控制下的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国家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再是君临于市场之上的异己力量,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再是强加于市场经济的外在要素,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不再仅限于企业和居民,而是政府、企业、居民三个。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生,在西方经济学上表现为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并逐步取代了古典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派。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并存”的危机,一方面存在经济停滞和严重失业;另一方面又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在对“滞胀并存”的质疑中,自由主义日渐抬头。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放弃政府干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是市场与政府、市场与计划的混合。

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到今天已日益成熟,走向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在现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有两种形态:一是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存在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它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其一方面否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糟粕,另一方面继承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