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时间:2024-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学习的坚毅性创造性学习是一种艰巨、复杂、持久的劳动过程,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当前大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思维与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既要敢于提出假设,又要善于从实践中加以验证。创造性学习的需要是创造性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

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第四节 大学创造学习

创造性学习对于21世纪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不应再是单调、枯燥的机械学习,而应是合理、高效、有意义的,而创造性学习就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主流与学习要求的一种活动。那么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呢?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思维支配下的与学习主体实际相宜的富有新意和效率的学习行为。具体表现在:①创造性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是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不能进行创造思维的人无法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②创造性学习是学生从自己实际出发做出的学习抉择,它能为学生自己理解和把握,能顺利地展开;③创造性学习不仅在学习策略,而且在学习结果等方面富有新意,使学习效率明显不同于一般学习。

一、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征

(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会表现出很明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强大的内部动力,怀着强烈的愿望,十分迫切和执著地要弄清有关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和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是全身心投入,孜孜不倦,甚至处于入迷的状态。只有当学习者进入“神往”的状态时,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发现和掌握新知识,重组认知结构。

(二)学习思维的多向性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从逆向、纵向、横向几个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形成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一个新角度来探索旧问题,要求创造性的想象和作出科学的真实进步。”因此,在进行阅读时,要透过书中的表面字句去捕捉问题,敢于在无疑处生疑,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三)学习的广泛性和针对性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代,他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广泛猎取知识、积累知识,要做到知识面宽,以增强对事物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一个卓越的科学家,常常能从他人忽视的事物中发现重大的课题。有了广泛的基础知识,就能从中筛选出高质量的信息,进行加工,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而学习既要有广泛性,又要有针对性,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做到点面结合。针对性是指学习活动必须有的放矢地去追寻探索与问题密切相关的知识。

(四)学习的独创性

有创造性的人,凡事总要自己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说:“读书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就是说要懂得从明看出暗,从静看出动,从是看出非,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阅读一些有关的书是为了激发联想和想象,提出自己的思想和新观念。19世纪英国化学道尔顿提出“化学原子论”时,他还是一个对化学不大感兴趣的气象学家,正是由于他头脑里没有当时化学家们解释的相关理论的局限框框,而是从大气物理的角度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出关于元素化合的倍比定律,进一步提出了“化学原子论”。

(五)学习的坚毅性

创造性学习是一种艰巨、复杂、持久的劳动过程,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得好:“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助产婆”。创造性学习与毅力是分不开的,创造性学习的持久性决定了学习者要有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六)学习的实践性

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字,过去多理解为“温习、复习”,其实“习”主要指的是实践也就是学习要经常地去实践,身体力行。当前大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思维与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既要敢于提出假设,又要善于从实践中加以验证。如果说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是两座山,那么实践则是跨越山间沟壑的桥梁。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所以说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实践。

二、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模式

(一)需要与动机的形成

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与学习者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学习者的好奇心愈强烈、求知欲愈旺盛,其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也会愈加浓厚。需要的形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创造积极性及其创造性思维。动机产生于需要。创造性学习的需要是创造性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良好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驱使学习者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其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就会径直指向学习的对象。需要与动机的形成是创造性学习过程展开的前奏。

(二)问题的提出

发现问题是创造性学习的真正起点。学习的内容纷繁庞杂,应该从哪里提出问题呢?明智的办法是使自己置身于带有诱导性的问题情境之中,细致地观察事实。在观察具体事实之初,学习者只能认识事物的基本面貌,而难以从中发现问题。这时,学习者必须善于从七零八落的事实和材料中选择核心的事实和材料,使之占据优势,成为问题之所在。对于不少学习者来说,问题的提出还与他们的创造敏感性相关。

(三)展开探索

问题出现后,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将所得到的片断知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组合,使各部分之间的结合生生灭灭,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假说。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思路的确定,良好的思路应当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变通性,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学习者的胆识与直觉。一般来说,创造性学习的思路模式主要包括纵向、横向、反向和综合地思考四种。究竟选择哪一种,则主要是看哪一种能更迅速地使学习者发现通向目标的幽径。

(四)形成答案

这是创造性学习的成型阶段,既是问题答案的获得,也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以及其他多种学习能力发挥作用的结果。答案形成的契机有时可能是逻辑的力量,有时则可能是直觉与灵感的作用。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答案的形成预示着学习者智力活动的飞跃,尤其是创造力的飞跃。在这种飞跃中,学习者将取得欢乐的体验。

(五)检验结论(www.xing528.com)

学习者在创造性学习中所形成的观点(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检验来加以证实。结论检验的手段包括实验和逻辑推论等。在检验结论时,学习者的评价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者要能够客观地评审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六)扩展充实

扩展充实,是指学习者在解答了问题并加以检验,取得正确认识后,并不立即终止学习过程,而是对所解决的问题适当地加以变化、发展,即对原有问题进行适度的变式处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领会正确的结论,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无论是对问题的延伸还是对结论的丰富,都属于创造性学习过程的延续。

三、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一)问题学习法

问题学习法,就是在学习、实践和实际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一种方法。要带着问题去学习,首先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那么,怎样发现问题呢?

(1)在已经有答案的地方发现问题。在科学史上,许多学科的发展,都是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发现了问题,而取得突破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推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对于这个论断,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提出疑问。直到伽利略对它产生怀疑和后来牛顿创立力学第一定律,才彻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

(2)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不理解的问题。16世纪末,意大利青年伽利略非常喜欢关于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并用来测试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故事。但是,伽利略认为:如果按故事介绍的方法去做,要精确地测量排水体积就很困难。于是伽利略在理解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的基础上,决定自己亲手做做,并想出了利用天平精确测量的方法。

(3)在与常识相悖的观点上发现问题。常识不等于科学,但有些违背常识的观点,却可能符合科学。当我们碰到违背常识的观点时,一定要探明究竟,看其是否真有道理。

(4)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细心,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当年巧匠鲁班上山伐木,手指被茅草割破了一道口子,于是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茅草能割破手指?”经过寻思、观察,他发现茅草边沿上长着一排细密而锋利的小齿。从这里鲁班深受启发,仿照茅草的样子发明了锯子。

(5)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人们常常对司空见惯的问题熟视无睹,而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创造者、发明家,却常常可以从生活小事中发现许多大问题。

(6)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简单重复的模仿。只有以思考为基础的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思还要善疑,对原有知识的肯定与否定,常常会产生对原有知识的超越,从而导致知识创新。学习中善疑,不迷信书本、权威的学习,不墨守成规的学习,才能产生创新。创新的火花常常是在读书和学习的多思善疑中迸发的。

(二)参与讨论法

讨论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讨论是种种思想的碰撞、结合,是讨论者的相互启发。学生可以在课堂或课外针对问题开展讨论,甚至辩论,从而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发创造力。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大家彼此没有压力感,没有挫折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使他们学会多角度地考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以发挥他们创新的潜力。学生为了在辩论和讨论中一显身手,在辩论之前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阅读、查证、实验等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整合能力,这样也为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讨论法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就要积极地参加学习讨论。

(三)网结学习法

所谓网结学习法,就是通过知识网上的“纽结”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或创造新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由概念构成的。要学习和掌握某一门学科的理论,必须从其中的概念入手,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它的本质和运用范围。因此,运用网结学习法学习,是一种本质性学习。本质是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亦即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网结学习法学习,可以发现看起来互不相关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可以使人们的认识向前推进。我国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善于运用网结学习法,发现了亏值和奇异方向这两个主要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函数值分布理论得到新发展。相对论的诞生,正是爱因斯坦善于运用网结学习法,抓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知识网上的“纽结”点来激发灵感的结果。

(四)他地勘查法

在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各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科学新时代面前,一个人如果固守一隅,只在本专业上打转,就等于作茧自缚。而应该迈开双脚到别的领域走走看看,到科学无人区去勘查,以打开眼界,启发创造性思维,以另辟蹊径,获得创造性成果。这就是他地勘查法。别的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科学的无人区,往往给成功者带来新的突破。19世纪初,病人手术后伤口往往易化脓,这对生命是个很大的威胁。英国外科医生里斯特日夜思索化脓的原因,久久不得其解。后来他读到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的著作,从中懂得“细菌是腐败的真正原因”,深受启发,终于发明了用碳酸杀菌的消毒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别的学科领域中走走,到“空白地区”做做勘查,见多识广,把观察到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提出新见解,进而对这些新结论、新见解作进一步的检验、证明,则往往可以获得新成果。这也是提高创造力的一种有效办法。

(五)辨异求同法

要善于比较,从比较中打开思路。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要“逼迫”自己通过不同的思路达到同一目标。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发现老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发现已知情况的新变化,使自己的创造欲在执著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培养自己创造性解题的习惯。

(六)灵感捕捉法

在学习活动中,注意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要坚持学习和积累,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索,灵感就会随时来叩击你的心扉。这样,你随时都要准备捕捉灵感。爱因斯坦有一次和朋友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讨论问题,忽然获得灵感,他一时找不到纸就把公式写在崭新的桌布上。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各自的体会,抓住时机,注意捕捉灵感,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灵感悄悄溜走,哪怕是初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也要珍视。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上面谈的只是对创造性学习思路的部分提示,真正有效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正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中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