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出现蓬勃生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出现蓬勃生机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反思与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出现蓬勃生机1.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1989年的动乱,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在前进中遭到挫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出现蓬勃生机

三 反思与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出现蓬勃生机

1.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严重冲击,学潮不断发生。特别是1989年的动乱,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在前进中遭到挫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的指示精神,国家教委在反思历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91年8月3日,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10),对当前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办法。

《意见》重申,必须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这不但是因为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而且尤其因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意见》指出:主要问题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而高校则是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主要场所。1989年的动乱以及在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剧变,都反复证明,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在高校表现得十分尖锐。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育人,把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反对“和平演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

还应该看到,平息动乱以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出现了新的转机,但是所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许多学校还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和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许多学生的深层认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仍有较大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安定因素。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必须进一步努力解决。

《意见》强调指出,在高校的全部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对青年学生系统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方面,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青年学生对于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本质的分辨和批判能力的提高,对于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和树立,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从反对“和平演变”和争夺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

《意见》要求,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增强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因而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根本方法。必须解决还相当普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和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扭转和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受学生重视的状况。要加强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坚持思想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关系,防止和克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忽视科学性和理论性就事论事等不良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应从不同的理论侧面和不同的逻辑体系,去阐明四项基本原则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可动摇的历史逻辑和政治结论,去回答学生所存在的带倾向性的深层次思想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要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理论观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划清界限。

《意见》要求并规定,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进行,课时应作适当增加。具体要求是:四年制本科课时,文科类为350学时,理工农医类为280学时(其中,“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70学时,“马克思主义原理”为140学时),大学专科二年制文理科均为140学时,三年制均为210学时(以上均不含时事政策学习和德育课程学时)。并且强调,上述规定课时必须予以保证,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任意减少或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时。这些规定,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意见》还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形式以相对稳定为宜;要加强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教材质量;要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他们的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领导,等等。

在这些原则精神的指导下,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生机。

2.切实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抓紧和搞好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搞好高校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指示精神,1990年5月,国家教委党组制定并发出了《关于高等学校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见》(11),对高校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实施方案。

《意见》指出,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在当前国内、国际政治大气候下,保证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高校是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行“和平演变”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任。由于近几年来存在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现象,不少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不高,政治上不够敏锐,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认识模糊,有的甚至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因此抓好这项工作,至关重要。

《意见》指出,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计划地重点学习马列、毛泽东以及邓小平等的主要著作,特别是邓小平近十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著作与讲话,要在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充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根据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需要,当前学习的重点是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学习,进一步牢固树立劳动创造世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由共产党领导等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意见》要求,学习要切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使干部的学习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联系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联系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联系个人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及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同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意见》提出,高校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具体方法,可以结合专题学习;以自学、在职学习为主。校级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中心学习组”的方式进行。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养成自觉学习和钻研的习惯,处理好业务工作与理论学习的关系。高校各级干部要根据不同情况,要分别在近两三年内,分批分期安排到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各级党校集中一段时间脱产学习。各级主管部门要把组织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和学习的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国高校系统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浓厚空气。

为了保证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国家教委党组还制定了《高等学校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阅读书目》,按照“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节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人的主要著作和讲话。

根据上述意见,全国各高校采取切实措施进行贯彻落实,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带动了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3.组织青年师生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活动

1989年下半年以来,基于对那场政治风波的深刻反思,在高等学校一些青年教师中出现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的可喜现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产生了积极影响。(www.xing528.com)

为了引导和推动高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1991年2月27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发出了《关于组织高等学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读本的通知》(12)。青年读本包括《马列著作青年读本》、《毛泽东邓小平著作青年读本》,以及辅导上述读本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读本导读》。这是中宣部教育局、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工作部为了适应高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并为高校的党校、团校提供学习马列的基本读本而组织编写的。

《通知》就组织高校青年师生学习《青年读本》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要求高校的党校、团校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学习小组等,把《青年读本》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本教材,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其他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时,可从中选学有关文章;学习中要提倡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级党团组织对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活动要加强领导,使之与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学习要注重实效,方式可灵活多样,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等。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学习活动逐渐展开,并形成热潮。1991年下半年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了高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验交流会,将这项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但是,从总的方面来看,这项活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发展不平衡。为了能够将这项活动继续推向前进,1992年6月18日,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组织高等学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是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面向21世纪、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性措施,对于抵御和平演变,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通知》要求,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解决立场、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高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动,要着眼于培养一支骨干队伍,并努力在他们中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能够从理论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界限,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领导,要认真研究学习活动的发展趋势,从宏观上加强指导,并在政策导向上给予保证。要努力为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把高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动不断推向前进。

根据《通知》的要求,各高校组织青年师生认真精读原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认真制定学习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课余马列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和高校党校(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的作用;组织的学生学习小组以班级为依托,学生党组织、班级团支部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加强组织和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骨干队伍,并选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又热心青年师生工作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辅导;注意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在青年师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学习骨干的培训,使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等等,整个学习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在全国高校普遍展开,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4.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的改革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师范院校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简称政教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重要阵地。高校政教专业办得如何,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师政教专业改变了过去长期封闭禁锢状态,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编写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培养了大批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高师政教专业的工作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依然存在,主要问题是:在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提出政教专业既培养中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同时也要培养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够有力;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政教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高师政教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国家教委于1991年4月9日发出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的通知》(13),对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意见》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把转变学生思想,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适应中等学校政治课和德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政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学校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就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来说,其基本要求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信仰马克思主义,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和思想政治工作,有良好师德;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识别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劳动观点。

第二,改革课程设置。高师政教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原著和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适应中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和德育工作的要求,覆盖中学思想政治课和德育的基本内容;选修课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拓宽知识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等。根据上述原则,国家教委对政教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共分五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类课程是“历史与现状研究课程”,主要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当代西方思潮评述,形势与政策专题研究。其余几类是教育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其他必修课程。上述必修课程的设置,是对政教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院校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增设一些课程。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政教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作出不懈的努力。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贯彻到各科教学中去;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注意吸收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西方政治制度和当代西方思潮进行全面评述,杜绝那种不加分析和批判的介绍,甚至美化的错误做法。

要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讲授要少而精,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要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的情况,开展“读、写、议”活动。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规定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并纳入考核、考试范围;采取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学年论文、调查报告、书面作业等形式,进行专业训练;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理论上的认识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上述之外,《意见》还对加强社会实践、加强教育实践、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招生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意见,使高等师范院校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的改革,能够进一步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